第127章 此言長久盤旋於蒙毅腦海中

字數:8539   加入書籤

A+A-


    韓非接著問,語氣比之前溫和了許多,不再像之前那樣對立。
    韓非終於明白了為什麽蒙毅早前會有那樣的暗示。
    幫助趙遲確實能夠獲利,趙遲將來可能會成為大秦之君,這才是真正的回報,而不是韓非最初認為的武學之道。
    正因為如此,兩人將彼此視為趙遲最信任的人。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方是真正的知己,另一方卻一直在暗中支持趙遲。
    武安君的身份,大王想必已經知道了。”
    蒙毅笑著說道。
    他注意到韓非對自己的態度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現在已經重新建立了信任。
    如果不是這樣,今天韓非可能已經離開了,而這件事一旦傳到趙遲那裏,趙遲一定不會相信蒙家,後果不堪設想,這不是蒙毅希望看到的。
    “既然這樣,大王為什麽不與主上相認?”
    韓非隨即發問,但話一出口就猜到了答案。
    “恐怕大王擔心相認會讓主上陷入危險,畢竟主上若是大王流落在外的公子,就有望爭奪儲君之位,甚至王位。”
    權勢巍峨,百萬秦軍皆凜然。
    即便身份曝光,身為嬴姓王族一員,哪怕隻是私生子,亦可與諸公子抗衡。
    韓非沉聲說道:“諸公子必視主上為敵,處處刁難,甚至……”
    他未說完,卻已道出問題核心。
    “你所言無誤。”
    蒙毅微笑回應,神情嚴肅,“不過有一事你誤解了。”
    “何事?”
    韓非疑惑地注視著蒙毅。
    “趙遲若與大王相認,便再無私生子之說。”
    “而是……”
    蒙毅話語頓住,恭敬地說:“嫡長子。”
    韓非聞言一震:“嫡長子?”
    “即便主上尊貴,嫡庶之分,非僅憑身份判定。”
    “蒙大人此話怎講?”
    韓非滿是困惑。
    他心中震撼至極。
    未曾想到,主上竟藏匿這般身份——大王的長子,縱是私生子,仍是嫡長子。
    蒙毅堅信,主上與大王的關係若被承認,無人能撼動其威望。
    即便諸公子出身顯赫,也無法媲美主上對大秦的卓越貢獻。
    “身為長子,主上以權勢與才華,日後登基乃順理成章之事。”
    “甚好。”
    韓非深信蒙毅之言,因他素來嚴謹,絕非妄語。
    更令他欣喜的是主上的身份——秦王的長子。
    韓非作為心腹,深知主上的抱負。
    主上曾言,願輔佐秦王忠誠不渝;若秦王不在,則絕不屈從無能之輩。
    這表明,主上的誌向遠超權勢,意在真正掌控天下。
    韓非、屠睢等心腹皆願全力追隨主上,縱有艱難亦無怨言。
    韓非知悉身份後豁然開朗,主上爭奪天下不再無名,因其為秦王之子。
    當時,血脈與身份至關重要。
    大秦諸多重臣雖出身名門或師承名師,主上卻不同,實屬難得。
    若主上欲奪天下,需奮力拚搏,但有了秦王長子的身份加持,局勢將截然不同。
    未來天下必屬大秦,而主上即正統。
    蒙毅早有預見,得知此事並不驚訝,因其父早已告知:“大王已有決斷。”
    一統天下後,秦王欲追封武安君之母為王後,讓武安君認祖歸宗,成嫡長子。
    同時,秦王計劃立武安君為太子儲君。
    蒙毅補充道:“大王已親口承諾此事於家父。”
    韓非深受觸動,他明白其中意義。
    若秦王兌現承諾,武安君將成為秦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大秦未來將由他主導。
    “大王當真有意立主上為儲君?”
    韓非目光嚴肅,直言相詢。
    蒙毅笑意盈盈:“大王親口所言,怎會有假?”
    韓非略作沉吟,道:“我明白了。
    當年大王未能迎回主上之母,定是受製於宗室與權臣壓力。
    如今若驟然相認,雖能使主上正名,卻也難免招致宗室與諸公子聯手排擠。”
    他繼續說道:“內鬥必令主上陷於危境,甚至動搖國本。
    當今秦帝國雖強,齊、楚、燕、趙尚未歸服,外患猶存。
    大王待天下一統後再行相認,實乃睿智之舉。
    屆時海內平定,朝局安穩,縱有變故,大王亦可從容應對。”
    韓非心思機敏,瞬間洞悉其中利害。
    難怪李思對他頗為忌憚。
    蒙毅歎服:“難怪世人稱頌公子非,一點即通!”
    韓非淡然一笑:“蒙兄可知,我家與你一樣,皆是武安君的堅定追隨者。”
    蒙毅頷首:“我家並無二心,因與武安君同舟共濟。”
    韓非稍作思忖,說道:“話雖如此,我二人仍有區別。”
    蒙毅困惑:“有何不同?”
    韓非解釋道:“你效忠的是主上的地位,而我效忠的是主上本身。
    你能理解嗎?”
    蒙毅鄭重點頭。
    雖話題相同,二人立場卻截然對立。
    蒙家效忠的是嬴姓王權與趙遲作為大秦嫡長子的地位,但這一忠誠存在隱患——一旦王權易主或趙遲失去儲君之位,問題便會顯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韓非僅忠於趙遲個人,不論身份如何變化,他對趙遲的忠誠始終不變。
    此乃他與蒙家的本質差異。
    蒙毅聽罷陷入沉思。
    誠然,他們都以趙遲為中心,但對其意義卻大相徑庭。
    “你說得對,我家與你確有分別。”
    蒙毅坦然承認。
    “此事至此,我會銘記今日之語,望你也同樣記取。”
    “告辭。”
    韓非深知,雖目標一致,信念卻有分歧。
    他願為趙遲傾盡所有,乃至生命,不計身份;而蒙家未必如此。
    在趙遲登基之前,韓非難以全然信任蒙家。
    “不知多少人效忠武安君?何謂武道?”
    蒙毅目送韓非遠去,目光落在被擊碎的石柱上,不由發問。
    “主上若視你為親信,自會告知。”
    “以現狀觀之,你們尚不夠資格。”
    韓非拱手告退,不失禮數。
    既已明晰彼此意圖,他便徑直離去,留下仍在思索的蒙毅。
    他緩步走到石柱前,指尖輕觸掌印,深邃如刀刻,石柱滿布裂痕。
    “這般破壞力,真的僅憑人力便能達成?”
    “何謂武道?”
    武安君隱藏的秘密何在?
    莫非他是仙人轉世?
    蒙毅喃喃低語。
    目睹如此驚人的隱秘,蒙毅今後的生活難尋平靜。
    此秘密太過震撼人心。
    若將其公之於眾,恐怕無人信服。
    “你我同為主上盡忠,然立場有別。
    汝效忠於主上之位,吾則忠於主上其人。”
    此言長久盤旋於蒙毅腦海中。
    他深知其中深意。
    最終,他們未能深入趙遲勢力核心,蒙家與趙遲僅維持表麵和善,從未徹底臣服。
    “此事還需徐徐圖之。”
    “依目前情勢,武安君所控之秘,外人難窺一二。”
    “似需請父親至鹹陽商議。”
    蒙毅心境平和,沉思默想。
    次日清晨。
    趙遲酣睡醒來,神采奕奕。
    “老爺。”
    甫一離榻,數名盛裝麗人便立於榻旁侍奉,人人姿容秀美。
    “汝等何人?”
    趙遲略感迷茫,這些人未著仆役服飾,他也未曾見過。
    “回稟老爺。”
    “大王命汝等為老爺之側室。”
    一名女子謙遜答道。
    “哦,我曉得了。”
    趙遲頓時明了。
    秦王對其恩寵有加。
    當年滅韓,賜兩韓公主;滅趙,賜兩趙公主;今滅魏,恐又要賜兩魏公主。
    昔日貴族,今日皆為其姬妾。
    或許不久之後,
    待滅齊、楚、燕諸國時,
    秦王似欲再賜第四位公主,湊足四人。
    趙遲環視一周,見這四位公主皆貌若天仙。
    然趙遲並未多留眷戀。
    在其地位,何等佳人不可得?恰如秦王後宮雖多妃嬪,卻非真心,隻為傳宗接代。
    趙遲亦然,他心中唯煙言一人,餘者不過一時歡愉。
    “煙言在做甚?”
    趙遲問。
    “夫人正在為老爺熬湯。”
    一妾答。
    趙遲聞言,笑意盈盈,滿心歡喜。
    他自覺已是當世成功之表率——兒孫滿堂,妻賢子孝。
    “老爺,妾身為您更衣。”
    四位妾室柔聲說道。
    她們雖已非公主,身份卑微,但相較族中被囚禁、任人擺布的親人,能嫁予趙遲這般年輕且權勢滔天的夫君已是萬幸。
    正室夫人亦溫良賢淑,令她們心存感激。
    飯後,趙遲稱讚煙言廚藝不俗,戲謔地捏了捏她下巴。
    煙言嬌羞地說:“遲哥哥總愛戲弄我。”
    談及子女,趙遲問:“那兩個頑皮鬼怎未歸家?”
    煙言答說孩子常隨大王,有時幹脆留宿宮中。
    “這兩小崽子倒真膽大,竟把王宮當自己家了。”
    趙遲略有醋意。
    少見的是,外臣子女長居宮中之事鮮有發生。
    朝堂之上,又有誰能給予子女如此殊榮?
    大王親自相伴,悉心照料,令人讚歎。”膽子倒不小。”
    李煙言笑著答道。
    趙遲感慨:“大王待我們一家甚好,尤其是對那兩個孩子,旁人或許以為他是他們的親祖父呢。”
    李煙言默然認可:“確實是親祖父呢,遲哥哥。
    有些話我欲言又止,但為了你,此刻尚不宜說,待父王親自提及再談吧。”
    “你說得對。”
    李煙言繼續說道,“遲哥哥,你也該多關注大王才是。”
    “自然如此,我向來坦誠待人。
    若人以善相待,我必加倍報之;若有惡意,也絕不會退縮。”
    趙遲笑著回應,輕輕抬起李煙言的下巴,隨後站起身向外走去。
    “我去宮中了,你在家中好好休養。”
    趙遲叮囑道。
    “嗯。”
    李煙言乖巧地點點頭。
    趙遲離去後,幾位妾室前來拜見,李煙言溫言道:“今晚你們先預備著,難得夫君歸家,當盡妾室之責。”
    妾室們感激不已,這無疑彰顯了夫人的寬容。
    李煙言心胸開闊,深知在這個時代,像趙遲這般卓越之人定不止一位伴侶,但她身為正妻,地位穩固,無需嫉妒。
    當日,趙遲並未乘血虎,而是乘坐武安君府的馬車前往王宮。
    甫至宮門,守衛即刻讓路開門,恭敬迎接。
    “恭迎武安君。”
    值守的銳士眼神充滿熾熱。
    一夜之間,經祖龍刻意宣揚,燕國刺客事件及趙遲率軍從魏地連夜趕回,在朝堂上射殺刺客、救下大王的消息在鹹陽迅速傳開,並迅速蔓延至秦帝國各地。
    武安君趙遲因救駕有功,這一消息不久便會家喻戶曉。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