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趙遲舉目,淺露笑意
字數:9448 加入書籤
從前,姐妹們總覺父王遙遠而陌生,甚至有些害怕。
但近幾個月來,父王常陪她們嬉戲,逐漸熟絡,恐懼也慢慢消散。
不僅如此,陪伴這對兄妹也讓母親收獲頗豐,祖龍時常去母親宮中。
臨行前,幾位公主的母親特意叮囑她們善待這兩兄妹。
“大哥正在處理政務,你們可以在外玩耍,我會照看你們。”
祖龍微笑著說道。
“太好啦!”
孩子們歡呼雀躍。
幾個小公主同樣喜形於色。
隨後,祖龍抱著兩個孫子走出大殿,小公主們圍著他嬉鬧。
一幅寧靜祥和的畫卷徐徐展開。
此時,祖龍雖近四十,正值壯年。
在趙遲提議下,他停止服用毒丹,轉而服用小還丹,體內隱患盡除,身體狀況極佳。
祖龍帶著她們離去後,趙遲隻能獨自留在殿內批閱奏章。
“就留我一人在此?”
趙遲無奈地看著空曠的章台宮。
該如何形容呢?
一方麵感激秦始皇的恩德,另一方麵又覺得此事匪夷所思。
秦始皇對自己的信任未免太深,竟將關乎王權的奏折也托付給他。
“這些奏章真讓人頭疼。”
趙遲歎息著,繼續查看每一份奏折。
既然秦始皇已經離開,這些奏折便由他自行決定如何處置,事後祖龍自會審核。
時光悄然流逝。
不久後……
夜幕低垂,趙遲終於處理完堆積如山的奏章。
“總算最後一份了。”
他長舒一口氣,翻開最後那份奏章。
上麵寫道:
“臣蒙武啟奏,久守雍城未能進京述職,懇請歸京休養半月。”
這是蒙武請求休假的奏章。
“嶽父大人想休息,應當批準。”
趙遲嘴角含笑,提筆迅速批複,“準其歸鹹陽休養一月。”
他在假期時長上稍作延長,並留下朱砂批注。
“讓嶽父大人多享受些悠閑時光也好。”
趙遲滿意地擱下筆,起身活動筋骨,望向殿外。
祖龍正立於門口,目光意味深長。
“大王,所有奏章皆已審閱完畢,臣告退。”
趙遲朗聲說道。
“一切都審查完了?”
祖龍似笑非笑地說,“這才剛剛開始。”
趙遲一怔:“還有?”
“方才不過是今日奏章的十分之一,路還長著呢。”
祖龍朝身邊示意。
話音未落,幾名侍衛已抬進更多奏章,將案幾堆得滿滿當當。
“這些……都是趙相公批閱過的?”
一名侍衛低聲問。
“送至禦史台分發即可。”
祖龍神色平靜。
“什麽?”
趙遲瞪大雙眼,“大王,您連看都不看嗎?”
“朕信任你。”
祖龍微微一笑,轉身離去。
趙遲站在原地,凝視滿室奏章,默默無言。
這些奏章將陸續遞交給相關官員,若有重大疏漏,群臣自會提起。
這些奏章雖關乎國事,但難以動搖秦帝國根基,多為趙、韓兩地事務。
祖龍相信趙遲能明辨是非。
“果然是武安君批閱的奏章。”
“大王如此信任武安君。”
幾位侍衛交換眼神,心中無不震撼。
“行吧。”
聽到祖龍的話,趙遲不再多言。
君王既不介意,自己又何必糾纏?若出現問題,自然由祖龍承擔。
“繼續批閱吧。”
“午時會有專人送膳食。”
祖龍笑著補充,目光帶著幾分戲謔。
“那大王您呢?”
趙遲重新坐下,疑惑地問道。
“朕在此監看於你,也順便休息。
年歲漸長,長時間批閱奏章也感疲憊。”
祖龍一笑,自行在一旁落座。
待侍衛退下,祖龍叮囑道:“取些∞果來,朕的女兒和孫輩想吃。”
“是。”
侍衛們恭敬回應。
不久,大量∞果送上。
“琪兒,熙兒。”
“陰嫚,快來用餐。”
祖龍安然招呼。
“姑姑們。”
“有美味可享。”
“快去阿耶那邊。”
聽見有美食,趙鈺琪立刻喊道,兩個小童邁著短腿奔向祖龍,陰嫚等人隨後。
他們毫無拘束地享用起來。
祖龍也沉浸在兒女與孫輩喂食的歡樂中。
這種生活難得可貴。
趙遲坐在主位上,看著這一幕愣住。
這是何意?
自己本應悠閑休憩,為何成了這般模樣?
“罷了。”
“秦始皇,算你厲害。”
“誰讓你是大王。”
“我批。”
“出了事別找我,終究是你讓我批的。”
無奈之下,趙遲隻得繼續批閱奏章。
盡管心中如此想著,每份奏章他依舊仔細審閱,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斷批閱。
時間悄然過去。
“這小子看似不靠譜,認真起來卻還穩妥。”
“果然像我的兒子。”
“近來讓他熟悉政務,加以指導,提升他的辦事能力,日後相認更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身為我的兒子,未來的秦儲君,凡事都要優秀,否則如何統領天下?”
祖龍暗自歡喜,對趙遲更加看重。
將近午時,
章台宮外,馮劫與韓非至大殿前。
“臣馮劫。”
“臣韓非。”
“求見大王。”
二人高聲稟報。
“進來罷。”
祖龍的聲音自殿內傳來。
馮劫與韓非隨之步入章台宮。
甫入宮門,兩人忽然駐足。
“這是何情況?”
馮劫與韓非目光掠過一絲驚疑,眼前的景象讓他們一時無法平靜。
趙遲端坐王座,審閱奏章;祖龍立於一旁,品嚐鮮果。
“蒙毅所言無誤,”
趙遲開口,“君上確實是大王之子,否則大王不會讓他在此批閱奏折,這是為將來治國做準備。”
韓非目睹此景,想起昨夜在蒙府與蒙毅的對話,心中狂喜。
單憑蒙毅寥寥數語,韓非或許仍有疑慮,但親眼所見,絕無疑問。
“大王如此厚待武安君?”
“竟讓他參與奏章審閱?”
“莫非武安君是大王親子?”
“縱使親子,這般待遇也太過分了罷?”
馮劫心生疑惑,滿腹不解,震驚之餘再無他念。
趙遲舉目,淺露笑意。
“何事?”
祖龍的目光掃向二人。
“大王,關於晉地賦稅。”
馮劫回過神來,恭敬啟奏。
作為治粟內史副手,他曾追隨兄長馮去疾。
如今馮去疾掌管晉地事務,治粟內史的責任便落在他身上。
“講。”
祖龍點頭示意。
“晉地賦稅與我秦帝國本土不同。”
“秦本土對民征收十分之一的稅糧,而晉地高達十分之八。”
“晉地已歸附我國,又剛經曆戰亂,是否可將其賦稅調至與本土一致?”
馮劫謹慎請教。
賦稅為國家根本,對大秦尤為重要。
無賦稅,則軍資糧草難以為繼,朝廷運轉也將停滯。
無論何時,稅賦皆至關重要。
曆史表明,一國稅負過重,則衰亡不遠矣。
然而,在這亂世中,諸國賦稅並不繁苛,皆因戰事所需。
每日都有眾多百姓因饑寒而亡。
即使如今強大的秦帝國,糧食產量也有限,一旦遭遇天災便岌岌可危。
加之秦帝國連年征戰,雖統一後得以休兵,但對平民仍是重負。
或許如後人所言: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雖讓當代受累,卻造福後世。
“若大王準許晉地賦稅與本土相同,我們便可推行新策。”
韓非隨後進言。
身為少府,他負責山澤池沼等雜稅,而糧食財帛稅收才是主營。
“此事……”
祖龍略作沉吟。
歸根結底,作為大秦之君,縱有統一天下之誌,但對本土及老秦人也需謹慎對待。
若能做到一視同仁,貴族階層難免會有怨言。
然而,為君者之道,在於平衡與權衡。
“武安君,你怎麽看?”
祖龍轉向趙遲問道。
趙遲心中雖有不滿,但仍正色回答:“大王胸懷天下,誌在九州,自當以天下為念,不應局限於一隅之地。
如今晉地已平,他們與我大秦血脈相連,本為一體。”
“眼下,他們或許對我們心存疑慮,對大秦也有抗拒之心。
但隻要我大秦給予安寧,施行公正,他們必會感恩戴德,願意歸屬。”
“既是大秦子民,就應一視同仁。”
“大秦境內,怎能容許兩套稅製並存?”
趙遲認真地說。
這些話雖然冗長,但重點明確:晉地稅製需與大秦本土統一。
“閣下所言極是。”
祖龍點頭讚同,“大秦疆域內,不容許兩種稅製同時存在。”
接著他對韓非和馮劫說道:“武安君剛才的話,你們聽清楚了嗎?”
“大王是否同意讓晉地實施與我大秦相同的稅製?”
馮劫急切地問。
“準。”
祖龍再次點頭。
“大王英明。”
馮劫隨即跪拜。
“晉地曆經戰火,民生凋敝。
這次減賦,對他們而言無疑是新生的機會。
大王英明果斷。”
韓非也激動不已。
“朕乃大秦之君,未來的天下之主,豈會目光短淺。”
“兩位愛卿還有其他事情嗎?”
“臣等無他事。”
二人恭敬答道。
“既然沒有要事,便可退下。”
“朕也該用午膳了。”
祖龍說完,不再多言。
“臣等告退。”
二人向祖龍行禮後離開。
“是時候用午膳了嗎?”
趙遲看著祖龍離去的身影,滿懷期待地問道。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處理完半日的奏折。
老實說,這份工作遠不如在軍營訓練士兵那樣有趣。
“覺得乏味嗎?”
祖龍淺笑著問。
“有點倦意。”
趙遲坦率回答。
“遲兒。”
“你以為奏章隻是普通的公文,卻不知它們承載著王權,關係到國家政策的推行,更牽連著百姓的福祉。
那時,你會明白它們的重要性。”
“一份奏章可能影響千萬人的生活。
你的一念之間,或許能讓百姓安居樂業;也可能讓他們陷入困境,備受折磨。”
“奏章是官員反映世情的工具,是君主洞察天下的窗口,也是把刀。”
“善用則萬民安康,濫用則民不安寧。”
“今天,你所麵對的就是這個。”
祖龍嚴肅地對趙遲說道。
趙遲聽後沉默下來,之前輕鬆的表情頓時變得沉重。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