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這就是我對王權的理解

字數:7769   加入書籤

A+A-


    章台宮內,朝會結束。
    嬴遲提出的郡縣製獲文武百官一致認可,即將全國推廣。
    不出一年,成效顯著。
    待全國建立以郡縣為基礎的治理體係,天下將盡歸大秦掌控。
    然而欲達此目標,仍有許多困難需克服。
    地方官員的調配、郡守與縣令的人選均需祖龍親自裁定。
    郡縣製尚處於初期階段。
    章台宮內,父子對坐。
    “遲兒,真是讓我刮目相看。”
    “淳於越輿論針對我們父子,卻被你巧妙化解。”
    “你的計策堪稱完美。”
    祖龍激動不已,在兒子麵前毫不掩飾誇讚之情。
    “父王過譽了。”
    “民眾雖然愚昧,但涉及自身利益時,便會立刻行動。”
    “分封與郡縣對他們來說過於抽象。”
    “若將分封與過去的各國戰爭相比,每個秦帝國百姓都明白分封的害處。
    他們也許看不到天下大亂的一天,但他們的後代必將承受戰火。”
    “這關乎他們的切身安全。”
    “唯有經曆過戰亂的人才深知和平的珍貴。”
    嬴遲微微一笑。
    “遲兒,你見解獨到。”
    “戰爭對平民而言最為殘酷。”
    祖龍點頭讚同。
    “此事就此了結。”
    “不過遲兒,你替我解決了難題,我早就想整頓儒家,隻是缺乏契機。”
    “淳於越自尋死路,正給了我們清理儒家的機會。”
    祖龍冷聲嗤笑,對儒家的厭惡溢於言表。
    當時的儒家空談禮教,滿嘴仁義卻對君主不忠,一心隻為私利。
    這並非祖龍和嬴遲所希望看到的儒家形象。
    借此良機,他們終結了儒家的影響力。
    雖然坑殺儒生數千人,但這不過是表麵文章,更多儒生流亡各地,大秦四處搜捕,最終將他們流放至邊疆,淪為終生奴仆。
    與其直接殺害,不如放逐至荒蠻之地更具震懾力。
    看著昔日高傲的儒生在邊疆勉強求生,在異族屠戮麵前,還能有何言語可以抵抗?
    “遲兒。”
    “那些宗室成員,你有何想法?”
    祖龍問道。
    “當初阻撓母後與先王結合之人,如今還剩幾人?”
    嬴遲直截了當地問。
    “除嬴傒外,其餘人均已被我秘密處置。
    否則宗室怎會如此懼我?”
    祖龍冷笑一聲。
    當年反對冬兒成為皇後,趙姬首當其衝,宗室緊隨其後。
    這些人總是借口祖製家規、出身卑微。
    朝中權臣多是附和罷了。
    祖龍清除異己,要麽罷官貶職,要麽將其逐出權力中心,結局往往悲慘。
    他對曾經反對過自己的人深惡痛絕,絕不輕易寬恕。
    “難怪嬴傒表現得如此識時務,他知道父王不會殺他,因念及血脈情誼。
    即便他死後,宗室的地位或許會下滑,但至少不會被完全打壓。”
    嬴遲恍然大悟般點點頭。
    在他看來,宗室不過是一群無關緊要的人物。
    他絕非優柔寡斷之人,敵人始終是敵人,毫無妥協餘地。
    這一問意在辨別宗室中的敵對勢力,以便一舉鏟除,僅存者才可利用為工具。
    “嬴傒倒是懂得保全自己。”
    “不過,你的到來確實推動了他的決策。”
    “不然,他或許仍在盡力扶持扶蘇登位,借此重返朝廷。”
    祖龍輕笑說道。
    據史書記載,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宗室逐漸淡出曆史舞台,即便在秦末動亂之時,也無人挺身而出扭轉局勢。
    顯然,秦始皇早已將宗室推離核心,甚至有意徹底消滅。
    “如今身為太子,主持政務,已有一定權力。”
    “今日朕想聽聽你對王權的看法。”
    祖龍略帶試探地詢問。
    嬴遲才智出眾,掌握軍權已讓群臣刮目相看,更何況他還平定了儒家勢力,聲名鵲起,令人敬畏。
    “王權至高無上,不可侵犯。”
    “天下百姓皆受律法製約,而王權掌控律法,治理萬民。”
    “在我看來,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普通百姓,對掌握王權的人都充滿敬意。
    擁有王權便能掌控天下,治理萬民。”
    “對於朝臣來說,他們畏懼皇權,依賴皇權,所有的一切都源於皇權的存在。
    掌握皇權即是掌控天下,最重要的便是利用皇權來約束百官,使其為自己所用,從而達到控製天下的目的。”
    “這就是我對王權的理解。”
    嬴遲回答。
    “很好。”
    祖龍滿意地笑了,“遲兒,我不知道該說什麽,你對軍政與王權的認識獨特而深刻。
    看來多年的領兵經曆讓你洞察了權力的本質,更加明白了王權的真正含義。”
    “我又怎麽會不明白?即使在我還不知道自己是你的兒子時,就已經尊敬王權,更不用說那些朝臣和百姓了。”
    嬴遲心中略感酸楚地想。
    “過去我曾告訴你,未來的秦帝將會擁有真正的王權神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祖龍笑著說道。
    “黑冰台?”
    嬴遲毫不猶豫地回答。
    確實如此。
    嬴遲也承認,暗影在培養精銳方麵確實優於黑冰台,因為暗影成員忠於嬴遲,能夠修煉《暗影》,因此實力超越黑冰台的探子。
    然而,在根基和探子數量上,暗影依然不及黑冰台。
    “遲兒。”
    “隨父王來。”
    祖龍笑著招手示意,隨後走向章台宮後殿。
    帶著疑問,嬴遲緊隨其後。
    盡管嬴遲多次進入章台宮,但從未到過後殿,也許他的兩個孩子去過,因為他們經常在宮內自由玩耍。
    跟隨祖龍的步伐,兩人來到章台宮後殿。
    站在刻有巨大“秦”
    字的石雕前。
    “難道這是大秦皇宮的秘密通道?黑冰台就在裏麵?”
    嬴遲默默猜測。
    當年滅六國時,各宮都設有隱藏通道,專供君主在危急時刻逃生。
    那時韓王就是通過這條隱藏通道逃脫,但最終還是未能躲過嬴遲的手,這也是他第一次執行弑君任務。
    “父王,這是王室的隱藏通道嗎?”
    嬴遲充滿興趣地問。
    “遲兒。”
    “不要把我們秦帝國與那些軟弱無能的其他國家君主相提並論。”
    祖龍微笑,話語中充滿了對其他國家君主的輕蔑。
    秦帝國滅亡了許多國家。
    其中竟有一半的君主靠這些隱藏通道逃脫。
    國都被攻陷,君主逃跑,確實是天下人取笑的話題。
    “秦帝國沒有這樣的通道。”
    “我們秦帝國曆代君主也不需要這樣的通道。”
    “我們君主自古以來就遵循這個原則:如果秦帝國真的到了傾覆崩潰的時候,君主應該與國家共存亡,國在則君在,國亡則君亡。”
    “雖然現在天下統一。”
    “環顧四周,除了異族之外,秦帝國已經無敵手,但希望你能記住祖訓。”
    “君主應該與國家共存亡,而不是怕死貪生。”
    祖龍神色嚴肅地說。
    “父王。”
    “兒臣堅守的就是這個道理。”
    “天子守國門,君王殉社稷。”
    嬴遲正色。
    他所信仰的就是這一點,隻有這樣才真正立於天地之間。
    如果不達到這種境界,又怎能位居至尊之位?
    執掌權柄,何其艱難?駕馭萬眾,豈非易事?
    “天子守國門,君王殉社稷,此言甚善。”
    “於嬴氏一族,尤為貼切。”
    “妙極。”
    祖龍聞言,麵露欣悅。
    對這句話深表認同。
    “遲兒。”
    “今日父王欲告汝秦室曆代君主的最大秘密。”
    祖龍輕語帶笑,拍了拍眼前的石雕。
    石雕應聲而裂。
    哢!
    一道通往未知之地的小徑豁然顯現。
    “遲兒,隨父王來。”
    祖龍笑意盎然,緩步踏入秘徑。
    嬴遲驚愕隨之而入。
    此秘徑蜿蜒漫長。
    行至一兩裏,仿若深入地底深處。
    顯而易見,
    這條秘徑不知存在多久。
    或許早在大秦先祖建鹹陽之時,它便已在此。
    秘徑盡頭燈火通明,火把映照四周,牆壁鑲嵌夜明珠,地下空間愈發明亮。
    “此處非黑冰台練兵之地?”
    嬴遲環顧四周,發現出口處有數扇門,每扇門似乎通向秦廷秘境。
    “遲兒,”
    祖龍開口,“曆代先王以一統天下為目標,不斷強化國力。
    除了公開積蓄外,亦在暗中儲備財富。”
    他抬手指向第一扇門,“由此進入,是曆代積蓄的金銀。”
    接著指向另一扇門,“這扇門後藏的是為後世準備的銅鐵與兵器,舊武器定期熔鑄重塑。”
    最後一扇門內存放著典籍、天文、地理及兵器設計等智慧結晶。”這是先輩留下的珍寶。”
    祖龍總結道,“因曆代先王的努力,秦帝國才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
    嬴遲聽聞父親的話,內心震撼無比,若將這些資源投入戰場,足以支撐秦軍持久作戰。
    “原本這些財富是為統一之戰籌備的,但因你,父親僅用不足八年便達成目標,那些深埋地下的寶藏也得以完好保存。”
    祖龍笑容和煦,言語間滿是對兒子的欣賞與感慨。
    要完成一統天下之業,單憑大秦之力至少需十二載,即便有些許挫折,也難以短於此。
    然而嬴遲的出現,竟大幅縮短了這段時長,足足少了近五年。
    五年光陰,究竟消耗幾何?國力又有多少損耗?
    因此,祖龍提及此事時,充滿讚許與欣慰。
    自秦室以來,從未有人如祖龍之子這般耀眼,但嬴遲同樣繼承了他的血脈,實則曆代先王均應為此感到驕傲。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