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變法餘波:秦國這架戰車如何刹不住閘

字數:2106   加入書籤

A+A-


    上回書說到商鞅雖死,新法猶存,秦國就像上足了發條的戰車,朝著稱霸天下的道上一路狂奔。可老話說得好,車軲轆轉太快容易崴泥,這變法帶來的後勁,慢慢就顯出些麻煩事兒來。咱今兒就掰扯掰扯,秦國這架戰車為啥越跑越刹不住閘。
    一、軍功爵製:把人變成「砍頭機器」
    商鞅定的軍功爵製,好比給秦國士兵心裏頭埋了把火。那時候上戰場,別的國家士兵琢磨的是「保家衛國」,秦國兵腦子裏就倆字——「人頭」。《戰國策》裏記著個事兒:兩軍對陣,秦軍士兵連盔甲都不穿,光著膀子拎著戈就往上衝,跟見了肉的餓狼似的。
    為啥這麽玩命?砍顆腦袋能換田宅,砍兩顆能免徭役,要是砍夠五顆,家裏還能分倆仆人。您說這哪是打仗,分明是拿命換富貴。有個小兵更絕,仗打完了懷裏揣著三顆人頭,見人就問:「我這能換幾畝地?」
    可這麽搞也有毛病。有一回打了勝仗,倆士兵為了搶一顆人頭,當場就動了刀子。還有人打完仗不先救傷員,而是蹲地上數腦袋。這哪還有半分軍規?活脫脫成了砍頭競賽。
    二、重農抑商:把人拴死在土地上
    商鞅變法還有一招,叫「重農抑商」。意思是種地的給好處,做生意的遭白眼。那會兒秦國的商人可慘了,出門不能坐車,穿衣服不能用綢緞,連子孫後代都不能當官。您說這誰還敢經商?
    這麽幹倒是讓秦國糧食囤得山高,可也鬧出笑話。有個賣布的小販,挑著擔子走村串戶,被官府當成流民抓了。還有人想把自家產的核桃運到鄰國賣,半道被沒收充公。老百姓私下嘀咕:「種糧能吃飽,可總不能拿糧食換鹽吃吧?」
    最要命的是,這政策把人都拴死在土地上。別的國家城裏熱鬧,酒樓、作坊、茶館樣樣齊全,秦國城裏除了衙門就是糧倉,晚上天一黑,大街上連個燈籠都見不著。
    三、嚴刑峻法:把人逼成「驚弓之鳥」
    商鞅的法令有多嚴?舉個例子:路上倒個垃圾,被逮著就要在臉上刺字。有個老頭趕集時尿急,沒找著茅房,就在牆根撒了泡尿,結果被判了三年苦役。老百姓出門都得提心吊膽,生怕哪句話說錯、哪件事做錯。
    連坐法更絕。有個村子裏,一家兒子偷了頭牛,全村人都被罰去修長城。鄰居們恨得牙癢癢,半夜就把這家人的房子給燒了。您說這哪是治民,分明是把人往絕路上逼。
    更荒唐的是,有人為了不被連坐,看見小偷都不敢喊。有次城裏遭了賊,街坊鄰居聽見動靜,愣是沒一個人吱聲。等官兵來了,小偷早跑沒影了。
    四、變法紅利:把秦國推上「不歸路」
    可話說回來,這些毛病為啥沒把秦國拖垮?因為變法帶來的紅利太誘人。就像喝酒,明知喝多了傷身子,可喝到興頭上誰還管那麽多?
    秦國靠著變法,十年間擴了三次疆土,糧倉裏的糧食堆得冒尖,軍隊裏的新兵蛋子都盼著上戰場。別的國家還在慢悠悠種地,秦國已經能組織起二十萬大軍。這時候要是誰敢說「咱把新法改改」,估計士兵們先不答應——沒了軍功爵,他們上哪換田產去?
    到後來,秦國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商鞅雖然死了,可他定的規矩已經成了秦國的「筋骨」。別的國家想追上秦國,就得學變法;可等他們開始變,秦國又已經跑到前頭去了。
    結語:變法是藥不是飯
    商鞅變法就像一劑猛藥,治好了秦國的「窮病」,可也留下了病根。秦國靠著這劑藥成了霸主,可也把自個兒逼到了「非勝即亡」的絕路上。
    這事兒給咱提個醒:改革就像蓋房子,光圖快不行,還得講究個「穩當」。商鞅這房子蓋得確實結實,可窗戶開少了,住裏頭悶得慌;地基打得太硬,往後想翻修都難。後來秦國統一天下,又迅速滅亡,根子上還得從這變法裏找緣由。
    要我說啊,變法是藥不是飯,不能天天吃。秦國倒是把藥當飯吃了,開頭覺著香,吃到最後,連自個兒啥滋味都忘了。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