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武宗海山崇佛教
字數:3241 加入書籤
元成宗鐵穆耳閉眼的那一刻,大概不會想到,自己辛苦維持的"守成之治",會被後人攪得天翻地覆。這個人就是他的侄子——海山。
公元1307年,鐵穆耳在大都病逝,沒留下兒子。按規矩,該從他的侄子輩裏選繼承人。當時有兩個熱門人選一個是鐵穆耳二哥答剌麻八剌的長子海山,另一個是海山的親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
海山這時候正在漠北帶兵,聽說叔叔死了,二話不說,帶著三萬鐵騎就往南衝。他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倒是先一步到了大都,還沒等站穩腳跟,就聽說哥哥帶著軍隊來了,嚇得趕緊出城迎接。兄弟倆見麵,海山拍著弟弟的肩膀說"皇位這事兒,哥來扛,你跟著享福就行。"
就這樣,海山在大都登基,史稱元武宗。這哥們性格跟他爹答剌麻八剌完全不同,用蒙古話講叫"巴圖魯"(勇士),用漢語講就是"猛男"——不光打仗猛,花錢猛,信佛更猛。
海山剛上台,就幹了件讓大臣們眼珠子掉一地的事大賞群臣。凡是在他登基過程中出過力的,不管是將軍還是太監,都給升官發錢。他的親信月赤察兒,一下子就被封為太師,還賞了十萬錠銀子(一錠等於五十兩)。有個叫床兀兒的將軍,因為在漠北打了勝仗,直接被賞了"平江路(今蘇州)官田萬畝"。
有個老臣顫巍巍地說"陛下,國庫沒那麽多錢啊。"海山大手一揮"沒錢?印鈔啊!"於是,元朝的印鈔機開始瘋狂運轉,短短一年就印了上百萬錠紙幣。結果可想而知——物價飛漲,一石米從原來的五貫漲到了二十五貫,老百姓手裏的錢跟廢紙差不多。
更離譜的是,海山還喜歡搞大型基建。他覺得大都的宮殿不夠氣派,下令重修;覺得上都的城牆不夠堅固,下令加固;甚至還想在五台山修一座"萬聖佑國寺",預算就花掉了幾百萬錠銀子。有個叫阿沙不花的大臣實在看不下去,勸他"陛下,您爺爺忽必烈當年打天下,都沒這麽花錢啊。"海山瞪了他一眼"時代不同了,朕要讓天下人看看,大元有多富裕!"
其實海山心裏有筆賬他是靠軍隊上位的,不把這些武將和蒙古勳貴喂飽,自己的皇位坐不穩。至於老百姓過得怎麽樣,他暫時顧不上了。
這還都是小意思,海山崇信佛教的程度,得用"走火入魔"來形容了。
他剛登基,就把西藏喇嘛教薩迦派(s的領袖八思巴的後人,封為"帝師"。這個帝師權力大得嚇人,不僅管全國的宗教事務,還能幹預朝政。海山甚至下詔"凡僧人犯法,由帝師處理,地方官不準插手。"結果有些僧人仗著有靠山,在大街上殺人放火,官府都不敢管。
有一次,一個喇嘛在大都街頭調戲民女,被巡邏的士兵抓住。喇嘛梗著脖子喊"我是帝師的弟子,你們敢動我?"士兵剛要動手,帝師的人就趕到了,不僅把喇嘛放了,還把士兵打了一頓。海山知道這事後,居然說"僧人嘛,難免有點脾氣,算了算了。"
海山修寺廟的熱情,比修皇宮還高。他在位四年,光在大都和上都就修了十幾座大寺廟,每座寺廟都要請上千個喇嘛來主持。這些喇嘛的待遇高得離譜每個月能領十石米、一百貫錢,還有專門的士兵保護。有大臣統計過,光是養這些喇嘛,每年就要花掉國庫三分之一的收入。
更荒唐的是,海山還喜歡讓喇嘛搞"佛事"。什麽叫佛事?簡單說就是念經祈福。小的佛事請幾十個喇嘛,大的佛事請上萬個喇嘛,動不動就搞幾十天。有一次為了"祈福消災",他居然讓喇嘛在皇宮裏連續念經一百天,期間不準任何人打擾,連朝政都停了。
有個漢族大臣叫張養浩(就是寫"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那位),實在忍不住上奏"陛下,百姓吃不飽飯,您卻花錢請喇嘛念經,這不是本末倒置嗎?"海山看完奏折,直接扔到一邊"你懂什麽?佛法能保大元江山永固!"
別看海山整天拜佛花錢,其實他也想幹點名堂。公元1309年,他下令改革,史稱"至大新政"。
新政的內容主要有三條第一,改銅錢法,發行"至大通寶"銅錢,想解決紙幣貶值的問題;第二,設立尚書省,把財政大權從中書省手裏搶過來,由自己的親信掌控;第三,整頓吏治,嚴懲貪官。
想法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完全走樣。發行銅錢本來是好事,結果負責鑄錢的官員偷工減料,新銅錢比鐵片還薄,老百姓根本不用。設立尚書省後,海山的親信們趁機賣官鬻爵(yu jué,出賣官職爵位),把"吏部尚書"這種大官都明碼標價一萬錠銀子一個。至於整頓吏治,更是成了笑話——貪官沒抓幾個,倒是把幾個敢提意見的清官給貶了。
有個叫李孟的大臣,之前幫過海山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他勸海山"陛下,新政不能這麽搞啊,再這樣下去,國家就亂了。"海山不耐煩地說"你一個漢人懂什麽?朕的新政,自有天意保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結果"天意"沒保佑多久,海山的身體就垮了。他從小在草原長大,好酒好色,當了皇帝後更是沒節製,天天跟喇嘛們混在一起,要麽喝酒到半夜,要麽搞佛事到天亮。公元1311年,海山在大都病逝,年僅31歲,在位剛好四年。
海山死後,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史稱元仁宗。仁宗一上台,就把海山搞的"新政"全廢了,還殺了海山幾個尚書省的親信,理由是"亂政"。
平心而論,海山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在位時,減免了江南地區的賦稅,還赦免了一些因為沒錢交稅被抓的老百姓。他對弟弟也還算不錯,臨死前立下遺囑"朕死後,傳位給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等弟弟死了,再傳位給朕的兒子和世?(hé shi liàn)。"雖然這個遺囑後來沒執行,但至少說明他還有點兄弟情分。
但他留下的爛攤子實在太大了國庫空空如也,紙幣貶值到"一貫鈔(紙幣)隻值一文錢";朝廷裏喇嘛和奸臣當道,正直的大臣要麽被排擠,要麽被打壓;老百姓怨聲載道,江南地區已經開始出現小規模的農民起義。
《元史》評價海山"武宗當富有之世,慨然欲創治改法而有為,故其封爵太盛,而遙授之官眾,錫(通"賜")予太隆,而應辦之費繁。"意思是說,海山生在元朝最富裕的時候,想幹點大事,結果封了太多官,花了太多錢,反而把國家搞亂了。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海山的統治,大概就是一個有野心但沒能力,想幹事卻隻會瞎折騰的皇帝。他就像個拿著金元寶的敗家子,把元成宗留下的那點家底,短短四年就霍霍得差不多了。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中國野史大甩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