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惠民驗藥,證藥普及魂
字數:5120 加入書籤
黃三炮順著本源珠指引的方向往藥道惠民站走時,驗藥箱裏的《藥道惠民要略》正隨著步伐輕晃。封麵是用再生紙裝訂的,上麵用紅漆寫著 “藥濟蒼生” 四字,內頁記錄著普惠藥道的實踐:民國時 “施藥局” 的平價藥材清單、建國後 “赤腳醫生” 的巡回義診路線、現代社區藥箱的管理製度…… 每條實踐旁都標注著 “服務人群”“藥材成本”“健康成效”,最珍貴的是夾在書中的 “惠民守則”,上麵用毛筆寫著 “藥價宜平,知識宜普,服務宜周,使尋常百姓知藥、識藥、用得起藥,不乘危以謀利,不欺老以妄言”,字跡是曆代惠民醫師聯名書寫的,帶著煙火的溫暖感,此刻在惠民站的艾草香裏泛著親切的光。
孫子的酸枝木藥箱裏,本源珠正與一個 “便民藥箱” 共鳴,箱身上印著 “小病不出村,大病早知道”,鎖扣處的磨損記錄著無數次開合的痕跡,箱側老鱉把背甲貼在箱壁,甲上的水脈紋漫出暖黃色的霧,混著遠處傳來的 “免費領雞蛋” 吆喝聲 —— 那是養生騙局的誘餌。兩人剛推開刻著 “健康到家” 的木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心頭發緊:原本擺著平價藥材櫃、健康宣傳欄的惠民站,如今被隔成 “健康講座室”,穿白大褂的 “講師” 正給老人洗腦 “某保健品能治百病”,而角落裏的 “便民谘詢台”老藥師免費答疑的地方)被改成了 “產品展示櫃”,櫃上的 “常見病食療方”“綠豆湯解暑,生薑治風寒”)被換成了 “保健品功效表”,台後的 “藥材價格公示板”標注 “甘草 5 元 \ 斤,金銀花 10 元 \ 斤”)貼著 “買一萬送五千” 的促銷海報,地上散落著被丟棄的 “免費體檢單”,上麵的 “三高” 數據全是偽造的,隻為推銷 “降壓神藥”。
“爺爺你看,他們把給老百姓送健康的地方變成騙老人錢的窩點了!” 小家夥指著最刺眼的 “親情營銷區”,“講師” 握著老人的手喊 “幹爹幹媽”,誘導他們刷養老金買 “療程藥”,一個戴老花鏡的奶奶顫巍巍地問:“這藥真能讓我走路不喘?” 對方立刻拍胸脯:“保證見效,無效我給您當牛做馬 —— 前提是買夠十療程!” 惠民站中央的 “健康書屋”擺放《家庭用藥指南》《老年保健常識》的書架)被改成了 “客戶簽約處”,桌上的 “防騙手冊”記著 “不買高價藥,不信包治好”)被 “產品訂購合同” 覆蓋,旁邊的 “免費測血壓點” 擺著改裝過的儀器,量誰都是 “血壓偏高,需要調理”,牆角的電子屏循環播放著 “某老人吃了產品扔掉拐杖” 的虛假廣告,畫麵裏的 “受益者” 其實是演員。更刺眼的是牆上的標語:“買保健品就是買長壽,不買就是對自己不孝 —— 便宜沒好藥,好藥不便宜,花錢買健康才最值”。
黃三炮走到被遺棄的 “平價藥櫃” 前,伸手撫摸櫃裏的隔板 —— 每格都貼著 “藥名、功效、單價”,櫃側木牌寫著 “1998 年,陳藥師在此賣藥,堅持‘進價加兩毛’,三十年來不漲價”,字跡被手摩挲得發亮。他從驗藥箱取出些惠民信物:一本 1985 年的售藥賬本記著 “王奶奶買甘草,應收 3 毛,實收 2 毛,因家境困難”)、一套便民工具銅製藥秤、分裝紙袋、健康科普漫畫)、一遝 “健康講座記錄”記著 “2010 年講‘高血壓用藥誤區’,聽眾 500 人”),往藥櫃上一擺:“這叫‘惠民本心’,” 他拿起藥秤稱出一兩金銀花,“老祖宗辦惠民站,講究的是‘讓藥道走進尋常百姓家,小病小痛不用慌’,哪能靠哄騙老人賺錢?” 說話間他已指著賬本上的批注:“你看這記錄,連幾分錢都讓利,那些騙 thousands 上萬的哪懂這體恤?”
惠民站站長民伯戴著金戒指走來,手裏拿著份 “客戶消費榜”,某老人單月消費達十五萬。他踢了踢旁邊的健康科普漫畫:“黃師傅別抱著堆廢紙裝好人了,現在誰還信‘便宜藥能治病’?我這情感營銷,能讓惠民站‘業績長虹’,你看這月流水,夠你進十年平價藥,這才懂惠民!” 他指了指電子屏上的 “客戶複購率”,“看見沒?80 的老人會繼續買,夠你開十場免費講座,這才叫會服務!”
孫子突然把老鱉從藥箱上抱下來,往 “高價保健品” 前一放。老鱉對著包裝噴出股清水,“國藥準字” 的標識立刻脫落,露出下麵的 “食健字” 備案,說明書上的 “治療糖尿病” 被水浸濕後顯出 “不能替代藥物” 的小字,“這是食品冒充藥品!” 小家夥舉著攝像機繞場一周,鏡頭裏拍到 “講師” 培訓筆記:“要誇老人氣色好,再暗示有隱患,最後推產品”,“爺爺說真惠民得賣平價藥、講實在話,像這樣 ——” 他拿起黃三炮的健康科普漫畫,展示著 “‘感冒分寒熱,用藥大不同’的通俗講解”,引來幾個老人的點頭。
新出現的老藥師惠伯背著個舊藥箱走來,箱裏裝著他的惠民工具:一疊自製的 “用藥小卡片”寫著 “阿司匹林飯後吃”)、一瓶平價降壓藥標簽寫著 “廠家直供,5 元 \ 瓶”)、一本《老年常見病例集》記著 “張大爺,82 歲,高血壓,推薦硝苯地平,每月藥費不超 30 元”)。老人從箱底摸出塊 “惠民令牌”,是塊牛角牌,刻著 “藥價如秤”:“這是我父親傳的,” 他指著牌上的刻度,“1960 年饑荒,他把自家藥鋪的藥材全捐了,就為讓鄉親們能治病,哪像現在這樣,專坑老人養老錢?” 他當場給個老人量血壓,老式血壓計的汞柱緩緩下降:“你這血壓正常,不用吃藥,多吃芹菜就行,別亂花錢。”
民伯被說急了,從倉庫調來 “智能健康評估機”,投幣 10 元就能測 “健康風險”,結果必然是 “需要購買某產品調理”:“看好了!這機器比你那套嘮嘮叨叨高效,測完就下單,專家都說‘智能惠民’,你懂個屁的‘普及’!” 他塞進去硬幣,機器立刻吐出 “骨質疏鬆風險高,需買天價鈣片” 的報告,“等會兒讓你們看看,是你平價藥有銷量,還是我保健品賺得多!”
黃三炮沒接話,從《藥道惠民要略》裏翻出張 “惠民三則”,上麵用朱砂寫著 “藥價明,知識明,風險明”。他拿起 “惠民守則”,往平價藥櫃前一立,守則竟透出暖光:“這叫‘惠民之魂’,” 他指著守則上的 “使尋常百姓知藥、識藥”,“老藥師說‘最好的藥是讓百姓不被騙’,機器哪懂這授人以漁的重要?” 說話間個哭著的阿姨拽著老人過來:“我爸非要買十萬的藥,攔都攔不住……” 黃三炮立刻拉著老人到惠伯麵前:“來,讓老藥師給您講講,這些藥根本不值這價。”
惠伯突然往 “民心石”檢驗惠民真偽的奇石)上放了盒高價保健品,石頭立刻蒙上層黑霧;再放上黃三炮的平價藥和科普漫畫,石麵竟透出溫潤的金光,還隱隱浮出 “便民” 二字。“瞧見沒?” 老人指著漫畫裏的防騙口訣,“這真惠民的東西能幫人省錢,假惠民的隻會讓人破財,這可不是機器能糊弄的!”
民伯臉色鐵青,突然讓保安把揭穿騙局的老人們趕出去:“給你們看點厲害的!” 他指著剛請來的 “托兒”,“讓他們假裝吃了藥康複,哭著感謝我,看你們還怎麽說,再搗亂就報警抓你們!”
黃三炮將 “惠民守則” 往惠民站的梁上一掛,守則的暖光與梁上的 “健康到家” 匾額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惠民服務圖》—— 畫麵裏的藥師給老人測血壓,誌願者發科普傳單,孩子們幫著整理藥櫃,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真誠的笑容。“這才是惠民站該有的樣子,” 黃三炮對圍觀的人說,“藥道惠民得‘平價、普及、普惠’,既要送藥上門,更要送知識上門,哪能靠欺詐牟利?”
孫子突然想起什麽,從藥箱裏掏出本源珠往民心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順著石縫蔓延,那些保健品突然顯出 “普通食品” 的真麵目,智能評估機顯示 “請理性消費” 的提示,而被改成展示櫃的谘詢台竟自己擺上健康手冊,簽約處變回健康書屋,電子屏播放起 “老年防騙小技巧” 的視頻。幾個老人忍不住放下手裏的保健品,圍過來看惠伯講解用藥知識,臉上露出醒悟的神色。
惠伯趁機往眾人手裏發了《家庭用藥口袋書》:“來,拿著學,這裏麵講‘什麽病用什麽藥,多少錢’,那些搞推銷的哪懂這些?” 他自己先往平價藥櫃補貨:“這叫‘回歸本分’,惠民站就得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藥。”
民伯見勢不妙,想趁亂卷走老人的購藥款逃跑,卻被黃三炮用 “惠民守則” 攔住去路。“惠民站不是騙錢窟,” 黃三炮的聲音透過吆喝聲格外清晰,“藥道惠民得‘醫者仁心,普惠眾生’,是為了守護百姓健康,不是為了中飽私囊,這是老祖宗傳下的親民道,不是功利化欺騙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飛向惠民站最高處的 “便民旗”,旗麵無風自動,顯出八個古字:“藥到病除,價暖心安”。隨著旗幟展開,所有虛假廣告自動消失,而平價藥材被整齊陳列,站裏響起 “這個藥多少錢”“高血壓該吃什麽” 的谘詢聲。黃三炮往健康書屋撒了把 “科普種子”印著健康知識的種子紙,能長出藥用植物),瞬間長出供學習識別的藥草,葉片上的露珠滾落,在地麵匯成 “惠民” 二字。
孫子舉著攝像機跟拍,鏡頭裏的本源珠正往西北方向飛去,那裏隱約可見一片藥道未來社區的輪廓。“爺爺,珠子往‘藥道新生活’去了!”
黃三炮望著那片將藥道融入日常生活的社區,突然想起惠伯的話:“惠民就像種艾草,得遍地都是才管用,隻在高處開花沒人能得著,丟了初心,再華麗的口號也暖不了民心,守不住這份親,藥道就走不進尋常百姓家。” 他扛起驗藥箱,老鱉慢悠悠爬回藥箱,一行人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後傳來老藥師溫和的答疑聲 —— 那是惠民站久違的、屬於關懷的韻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