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身份揭露
字數:8017 加入書籤
吳巨吩咐董翳繼續派人搜集情報,確保能在搜查前獲得預警。
董翳走後,吳巨察覺到嬴政等人仍顯焦慮,便寬慰道:“首次搜查最為嚴密,避開這次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持續封鎖邯鄲並不現實,那樣會對局勢造成負麵影響。”
嬴政點頭:“我明白了。”
吳巨從書房取出事先準備好的銅鈴,掛在院門及走廊上,以備有人進入時發出警報。
“大家可稍作休憩,這裏房間尚夠使用。東、西兩間房供公子和夫人居住,西邊則安排給王翦和趙高。”吳巨布置完畢,眾人表示認可。
王翦行禮後離去,趙高主動請纓整理床鋪,語氣柔和卻不失穩重。
吳巨詢問是否該休息,嬴政苦笑回答尚未平靜下來。
“那不妨喝杯茶吧。”吳巨提議。
二人隨他進入書房,吳巨略加思索後拿出一個箱子摸索片刻,“改天再飲茶,此物提神,我為你們煮些柏子仁湯,有助於安心寧神。”
“你竟通曉藥理?”嬴政露出驚訝之色。
吳巨笑了笑,用手勢示意自己的專業程度無人能及。
嬴政並未追問,趁機詢問:“剛才聽郭開稱呼你‘諸葛先生’?”
“不錯,這是我在此地使用的化名,實名為諸葛亮。”
“原來是這樣,還未請教閣下的本名?”嬴政追問。
“吳巨便是我的真名。”
嬴政與趙姬皆是一怔:“吳巨?”
這個名字實在耳熟能詳,熟悉至極!
“就是你們想的那個吳巨。”吳巨淡然一笑。
“客卿吳巨?”趙姬依舊難以置信。
“沒錯。”吳巨點頭。
嬴政張口結舌,一時無法消化這個消息,沉默許久後才問:“您為何會到趙國?”
“當然是為了救公子啊!”吳巨理所當然地說。
“不對,我是問,父王為何派您來這裏?”嬴政疑惑不解。
“並非大王派遣我前來。身為臣子,不就是要替君主分憂嗎?我覺得在趙國有機可乘,便來試試,沒想到竟成功了。”吳巨攤手。
嬴政不知如何回應。
過去從未有潛伏在邯鄲的組織能成功營救,即便付出巨大努力也沒能完成的任務,在吳巨這裏竟輕而易舉地實現了。
嬴政搖頭道:“先生為我深入險境,我深感慚愧!若知是您來,我絕不會讓您冒險,損失我一個公子無礙大局,但若先生有任何閃失,那將是秦國的重大損失。”
吳巨搖頭:“公子切勿如此說。你是秦國的公子,關係到國家大業,若你不能回國,這對秦國而言是個難題。”
他話鋒一轉,笑著說道:“再說,公子應該信任我,看,我們不是已經脫身了嗎?”
嬴政聽後也笑了。
吳巨揭露身份讓嬴政和趙姬感到無比震驚。
他們原本以為對方隻是秦國安置在趙國的首領,沒想到對方竟搖身一變成了聞名七國的大人物,這種轉變猶如突然被告知身邊的一個仆人實則是一位一方諸侯。
嬴政猛然起身,向吳巨深深一拜,說道:“先前不知先生身份,多有冒犯,還請先生見諒!”
“公子言重了,我本是秦國臣子,您又何曾有過不敬之語呢?”吳巨扶起他。
嬴政深吸一口氣,說道:“先生貴為萬金之體,卻甘願冒險救我,此等恩情,我終生難忘,定會在有生之年報答。”
“臣子本分。”吳巨微笑回答。
年僅十歲的嬴政已顯現出超乎尋常的成熟與穩重,這與他在邯鄲為人質的十年經曆密不可分。自與吳巨相識以來,吳巨對其深感欣賞。
嬴政處事冷靜,思維清晰,言談舉止中透著超出年齡的沉穩,即使與秦國某些大夫相比也毫不遜色。即便忽略他的特殊身份,這樣的少年日後定能有所成就。
“我不拘小節,不必太過客氣,公子若拘謹反而讓我不安。”吳巨示意道,“請坐吧。”
雖然吳巨並未過多提及這份恩情,但嬴政對此銘記於心。無論對方是吳巨還是其他身份,嬴政都會心存感激。
“秦王掃六合”的豪言以及那句“公子,我們該回家了”,是嬴政十年來聽到的最溫暖的話語。
對嬴政而言,邯鄲不過是一段黑暗歲月,他與母親、王翦、趙高相依為命。而吳巨的到來,則如一束光照亮了他的世界。
春申君黃歇曾助楚王完逃離秦國返回楚國,助其登基;呂不韋則在子楚尚為公子異人時將其帶回秦國,最終成就霸業。吳巨對嬴政的意義,絲毫不亞於此二人,嬴政對他的信任僅次於生母趙姬。
待嬴政落座後,吳巨將兩杯柏子仁水置於嬴政與趙姬麵前。茶水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入口並不苦澀。
直至此刻,嬴政才意識到吳巨之前所說“無人比我更懂藥材”並非虛言。稍作思索後,嬴政越發好奇:“您是如何在邯鄲隱匿身份,還贏得郭開的信任?”
“此事說來話長……”
吳巨輕吹杯中熱氣,緩緩說道:“如今我的身份是郭開的門客,大約一個半月前,我來到邯鄲……”
他來到邯鄲後,潛入郭府,憑借兩件寶物和遊說技巧成為郭開的門客,贏得其信任。他協助郭開接近太子,最終提出互市之計,使郭開成為權傾一時的亞卿,這一係列事件他盡數道來。
“郭開被封為亞卿之後的事,發生在昨晚。平原君病重,我認為這是絕佳時機,所以夜探秦質子府。”吳巨一口氣喝完幾乎涼透的柏子仁水。
嬴政和趙姬聽完後震驚不已。
趙國的新貴郭開,竟是吳巨操控的棋子?
那個讓趙國實力大增、帶來數千匹戰馬和萬頭牛羊的互市之計,竟也是吳巨所獻?
這些信息令人難以置信!
趙姬眼中光芒閃爍:“您真是非凡!”
吳巨哈哈一笑:“小事罷了。”
直到此刻,嬴政才明白,吳巨的謀劃遠不止是一場刺殺十幾名守衛、帶領他們暫避平原君府的簡單行動。他將整個趙國當作棋盤,雖隻有郭開一人真正成為他的棋子,但憑借此局,他得以隱於幕後操控大局。若非郭開這枚棋子,他們現在恐怕無處容身,更無法在平原君府躲避首輪搜捕。
嬴政也深知,吳巨的能力不僅限於外界傳聞的醫術、經商、釀酒、炒茶、製鹽等多方麵才能,這些本已令人驚歎,既為他積累了巨額財富,也推動了秦國的強盛。
但在謀略上,他也絲毫不遜於任何人。無論是營救嬴政,還是策劃互市之計,甚至騙取郭開的信任,都能充分證明這一點。
不過嬴政仍有一疑問:郭開的角色僅僅是保護傘嗎?
顯然並非如此。
“你讓郭開提出互市之計,隻是為了提升他的權勢嗎?”嬴政皺眉問道。
吳巨對嬴政敏銳的洞察力表示欣賞,反問道:“公子以為呢?”
嬴政沉思片刻後說道:“我認為事情並非如此簡單,若隻是為了增強權勢,這樣做未免太過複雜。而將這樣的國家大事用在此處,實在有些‘殺雞焉用宰牛刀’的感覺。”
吳巨點頭表示同意:“確實不僅如此,這還關乎接下來的出逃計劃!”
吳巨從書房裏取出一張地圖攤開在桌上。
他用一支紅色鉛筆在邯鄲的位置畫了一個圈:“公子,夫人,請看,這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我來趙國前,秦國的攻趙計劃已基本準備妥當。上黨現在在我方手中,從上黨往南有兩條路徑:
一條是向西北,進入晉中盆地,攻打晉陽;
另一條是向西南,越過太行山,直取邯鄲。
此次作戰方針已確定,不攻打邯鄲,而是從上黨一路北上,到達晉中盆地,奪取晉陽及其周邊城池。”
“晉陽是趙國舊都,也是其第二大城市,占領它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但丹也不是愚蠢之人,他對這兩條路線都早有防備。”
嬴政看得十分專注,趙姬雖然對軍事不太了解,但地圖清晰直觀,吳巨講解得也很通俗易懂,她大致明白其中的情況。
“這與我們的出逃有什麽聯係?”趙姬直接問道。
“關係密切。”吳巨答道,“當年大王逃離趙國時,是利用呂相的財力賄賂了守城官員,才得以順利離開邯鄲,隨後快馬加鞭趕往上黨。當時走的就是一條捷徑,力求快速脫身。”
“我之前已考察過趙國南部地區,那裏的城池戒備極其嚴密!”
吳巨歎息一聲繼續說道:“而且防線穩固如鐵,廉頗將軍想必你們有所耳聞,他的戰術風格攻守兼備,以軍紀嚴明聞名。長平之戰時,麵對白起和王齕率領的秦軍精銳,他能夠堅守三年,足見其才能。”
“不過關於後來失敗的事情已是陳年往事,暫且不論。我今天要說的是重新分析當年大王成功逃離趙國的原因。”
“多虧了趙括,長平之戰後趙國無力組織有效反擊,被王齕將軍率軍直逼邯鄲城下。呂相靠手段賄賂守城官員,大王與呂相才得以脫身。”吳巨的話喚醒了趙姬的記憶。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次逃亡,讓子楚成為天下最尊貴的七人之一,聲名大振。也使這對母子困於邯鄲,曆經多年才得以解脫。子楚為此愧疚十年,時常感慨。
趙姬在邯鄲十年飽嚐艱辛,也曾心生埋怨,但兩人深知當時無計可施。
王齕圍攻邯鄲是在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的十二月,即公元前258年。嬴政出生於秦昭襄王五十年的一月,即公元前257年。
子楚逃離前,趙姬已臨近分娩,身體難以承受長途跋涉,而趙國欲殺子楚泄憤,無奈之下,他隻能與呂不韋倉促出逃。
“夫人,過去的事別再想了,我們正趕回家,未來的日子會更好。”吳巨的聲音打斷了趙姬的思緒。
趙姬輕輕點頭,不再沉溺往事。
“我得出的結論是,這條路現在行不通。”吳巨在邯鄲與上黨間劃了個叉。
“從長平到邯鄲,白起和王齕用了三年時間。如今的趙國雖不如十年前強大,但秦國更強盛,我不相信蒙老將軍能快速突破廉頗的防線。我們在邯鄲待久風險增加,而南方守備嚴密,進出城池、穿越馳道都很困難,即便穿行山林,毒蟲猛獸也是隱患。”
吳巨長舒一口氣,如今的山林不同於後世,夜宿城外極其危險,山路崎嶇難行,沒有階梯可循,穿林而過簡直是妄想。
“所以我想,繞路才是最好的選擇。”
吳巨分析道:“西邊和南邊都去不得,向東也不現實。邯鄲已是趙國最東麵的地方,再往東就是穿越趙國腹地,風險更大,無異於送羊入虎口。”他沉思片刻後說道:“所以我認為應當向北走。”
他的鉛筆最終停留在雁門關的位置。
“我計劃從雁門關北出,經關外繞行,抵達秦國的大散關!”
鉛筆在地圖上劃出一條紅線,連接著邯鄲與雁門關。
“雁門關?”嬴政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詞,立刻聯想到互市與雁門關之間的關係,隨即問道:“是不是因為你提到互市,才通過郭開的口來提議此事?”
吳巨點頭承認:“之前因防範匈奴,雁門關一直關閉。我想以‘互市’之計,打開這扇大門。”
嬴政深吸一口氣。
這簡直就是把“互市”當作敲門磚使用,完全是字麵意義上的。
“這樣看來……”嬴政略顯惋惜地說:“這計策就這麽輕易給了趙國,總覺得有些可惜。”
吳巨搖頭笑道:“公子不妨換一種視角思考,就不會覺得虧了。”
見嬴政饒有興趣,吳巨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從邯鄲到雁門關這條路,比起前往上黨或上郡要安全得多,也比去恒山近許多。若能打通此路,已是一大收獲。”
“再者。”
吳巨指向秦國與趙國的地圖說:“由於地理限製,隻有秦、趙、燕三國有條件施行‘互市’之計。一旦實施,不出幾次便會天下盡知,藏而不露並無意義。”
嬴政讚同地點點頭,接著問:“秦國目前是否已在用此計?”
“不清楚,但我已向大王提議過。我猜測他們應該已與月氏達成交易。”吳巨答道。
嬴政表示理解:“他們與林胡、東胡貿易,我們與月氏往來,差距已然縮小。即便雁門關開放後釋放更多兵力,也無需擔心。”吳巨繼續說道:“公子有所不知,在外奔波的你可能還不清楚,如今秦國騎兵的實力已大幅提升,甚至敢於挑戰趙國騎兵。此外,我還準備了幾種應對騎兵的策略,因此互市帶來的騎兵力量在我看來並不足懼。”
嬴政滿意地點頭:“先生果然高明!”
\"不值得一提。\" 吳巨揮揮手:\"還有一項重要的好處,就是在郭開身上,他也是我一開始就選定的目標。\"
\"郭開並非一次性可用,我對他的投入如此之多,自然會有其他價值。\" 吳巨說道:\"他目前並不知道我的真實身份,但將來他會知曉。在不遠的未來,他會心甘情願為秦國效力,並發揮巨大作用,這樣的成果即便用一萬匹馬交換也是值得的。\"
郭開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吳巨對他充滿信心。但他不能告訴嬴政,畢竟不能解釋清楚郭開一個人就能 廉頗和李牧,並躋身戰國四大名將四大名將有五個也很合理)。
嬴政深表認同地點點頭,拱手道:\"先生思慮深遠,令人受益匪淺!\"
吳巨將自己的計劃詳細分析給嬴政聽,讓他的思路發生了轉變。
如此看來,以互市之計交換還是劃算的。
\"我們什麽時候離開邯鄲?\" 趙姬問道。
\"很難確定,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吳巨搖搖頭:\"等待合適的時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