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繡坊晨霧裏的薺菜香與銅繃聲
字數:3318 加入書籤
卯時三刻,晨霧還裹著護城河的水汽漫進巷子,張記繡坊的木門就"吱呀"響了。小姑娘踮腳取下門閂,簷角露珠砸在青石板上,驚飛了牆根下啄食的麻雀。她腰間係著素色襦裙,裙擺那半朵粉蓮花在霧裏若隱若現,針腳密得能掐出水來——昨兒夜裏給王婆婆繡圍裙時,特意用藍絲線勾了花瓣邊緣,今早霧水凝在上麵,倒像開了朵真蓮花。
"阿月,替我看著繃架,娘去街口買薺菜。"張婆婆從裏屋出來,鬢角插著朵梔子花,竹籃裏晃著幾團彩線。小姑娘蹲在門檻上穿針,銅頂針在晨光裏閃了閃,針尖剛勾住藍絲線,就聽見巷子深處傳來"嗒嗒"的梆子聲。"是修鞋匠他爹!"她蹦起來往街尾跑,木屐敲在石板上的脆響,跟梆子聲撞在一起。
修鞋匠他爹挑著擔子站在茶肆門口,扁擔兩頭掛著竹筐,一頭是油布包著的繡針,另一頭摞著幾副竹製繃架。"李伯,給我來枚最細的繡花針。"小姑娘把銅錢捏在手心,汗濕的銅綠蹭到指縫裏,跟古幣上的鏽色一個樣。李伯掀開油布,針尖在霧裏亮得晃眼:"你娘昨兒托我捎的繃架,放筐底了,瞧這竹篾磨得多光滑。"
她彎腰去拿繃架,筐底墊著的藍印花布突然纏住手指——布角繡著半朵粉蓮花,針腳跟她襦裙上的分毫不差。"這布..."李伯擦著汗笑:"是去年給你做百家衣剩下的,你娘說留著給你繡嫁妝呢。"小姑娘臉頰飛紅,接過繃架時,架沿刻著的蓮花紋突然硌了下手,仔細一看,紋路裏卡著根藍絲線,跟古幣上纏著的那截同色。
霧氣漸散時,張婆婆提著竹籃回來,籃裏的薺菜還沾著露水。"快來看,王婆婆給的新花樣。"她抖開塊素綢,上麵用墨線描著朵立體蓮花,花瓣褶皺裏竟畫著薺菜葉的脈絡。小姑娘把繃架支在窗下,竹篾剛卡住綢布,藍絲線就從針眼裏滑出來,纏住了案頭的古錢幣——那是她去年在護城河邊撿到的,錢眼兒裏總纏著截藍線,跟縫紉機上的線頭似的。
"先繡這朵蓮花,"張婆婆往爐子裏添了把桑枝,"陳婆婆家的小囡出疹子,得用薺菜水擦身,你繡些蓮花帕子,換她家新磨的香油。"小姑娘應著聲,針尖剛紮進綢布,就聽見隔壁染坊傳來驚呼。她扒著窗縫看,隻見染匠師傅捧著缸藍靛直跺腳,缸裏的染料竟凝成了絲線狀,在陽光下泛著跟古幣一樣的藍光。
"許是今早霧重。"張婆婆往她手裏塞了個熱饅頭,饅頭皮上印著蓮花紋,是用繃架邊角料刻的模子壓的。小姑娘咬著饅頭穿線,藍絲線突然發燙,線頭指向門外——王婆婆正挎著竹匾站在巷口,匾裏曬著的薺菜幹上,竟纏著根跟她頂針箍同色的銅絲。
"阿月,幫我看看這帕子。"王婆婆顫巍巍走進來,帕子角上的蓮花繡歪了,針腳裏卡著根白頭發。小姑娘拿繡花針挑開線結,針尖碰到白發的瞬間,帕子上的蓮花突然亮了亮,跟現代工作室裏古幣發光時一個模樣。王婆婆眯著眼笑:"你娘說這花能招薺菜香,昨兒我蒸薺菜餅,滿屋子都是香的。"
日頭升到正午時,繡坊飄起薺菜餛飩的香氣。小姑娘蹲在灶台前攪鍋,銅勺碰到鍋底發出"叮叮"聲,跟縫紉機輪盤轉動的節奏似的。張婆婆把繡好的蓮花帕子疊進竹籃,帕子底下壓著塊藍印花布,布角露出的粉蓮花,跟林夏現代圍裙上的花紋嚴絲合縫。"給陳婆婆送餛飩去,"她往籃裏塞了把繡花針,"讓她用針換些香油,小囡擦身得用。"
剛走到陳婆婆家門口,就聽見屋裏傳來嬰兒的啼哭。小姑娘推門進去,看見陳婆婆正對著空碗歎氣,鍋裏的水燒得咕嘟響,卻沒半滴油花。"婆婆,我娘讓我送餛飩來。"她把竹籃放在桌上,藍絲線突然從袖管裏滑出來,纏住了空油瓶——瓶口立刻凝出層薄油,跟凱蘭在現代煮薺菜粥時浮的油花一個形狀。
陳婆婆驚得合不攏嘴,伸手去摸油瓶,指尖剛碰到瓶壁,油層就化作藍絲線縮回小姑娘腕上。"這是...?"小姑娘低頭看,腕上的藍線不知何時纏成了古幣蓮花紋的形狀,跟林夏穿越時的模樣分毫不差。她忙把薺菜餛飩盛進碗裏,湯麵上飄著的油花突然聚成朵蓮花,花瓣紋路跟繃架上的刻痕一模一樣。
"你這孩子,手上總有些稀奇事。"陳婆婆舀起餛飩,勺子碰到碗沿發出"嗒嗒"聲,跟宋時賣繡針的梆子聲一個節奏。小姑娘幫著逗弄嬰兒,發現小囡手腕上戴著個銅鐲子,鐲身上刻著的蓮花紋,竟跟老木箱裂紋裏的藍光形狀相同。她突然想起林夏說的"時間針腳",指尖的藍絲線輕輕顫了顫,線頭指向窗外的老槐樹——樹幹上有道疤痕,跟現代工作室裏老木箱的裂紋走向一致。
回繡坊的路上,路過染坊時見師傅正在曬布。藍印花布在繩上飄著,布麵印的蓮花紋被風吹得動起來,花瓣開合的節奏,跟古幣發光時蓮花紋的明暗變化一個樣。染匠師傅擦著汗說:"今早這缸藍靛怪得很,染出的布都帶著股薺菜香。"小姑娘湊過去聞,布紋裏真滲著熟悉的清香,跟奶奶老年時熏衣的香餅味混在一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申時過後,巷口傳來磨剪子的"叮叮"聲。小姑娘坐在繃架前繡蓮花,藍絲線突然拽著針尖往布外跑,線頭指向牆角的竹製縫紉機——那是張婆婆用舊繃架改的,踏板上拴著的紅繩,不知何時跟古幣上的藍線絞在了一起。她試著踩動踏板,縫紉機發出"嗒嗒"聲,跟李伯賣繡針的梆子聲、何文濤研墨的碰撞聲重疊在一處。
"阿月,該收繃了。"張婆婆端來薺菜粥,粥麵上浮著的油花又凝成了藍絲線的紋路。小姑娘放下繡針,發現素綢上的蓮花竟真能聞到香氣,花瓣凹痕裏卡著的棉絮,跟奶奶圍裙上的線頭一個質感。她想起林夏說的"日子串起來",便把古幣別在繃架上,錢幣蓮花紋對著的繡布上,立刻顯出了藍絲線織的薺菜紋,跟現代相冊裏奶奶攤位上的薺菜一個模樣。
掌燈時分,李伯又來送繃架。他放下擔子,從懷裏掏出個油紙包:"你爹托人從汴京捎來的繡線,說這色號叫"霽藍",跟你那古幣一個色。"小姑娘打開紙包,裏麵除了線團,還有張絹帕,帕上用墨線畫著台竹製縫紉機,踏板旁拴著的紅藍絲線,正絞成個錢眼兒的形狀。
窗外的月亮升起來,照在繡坊的飛簷上。小姑娘把古幣放在繃架上,蓮花紋對著月光,錢幣突然發燙,藍絲線像活物般纏上她指尖。她看見絲線另一端連著現代工作室的老木箱,箱蓋裂紋裏滲出的白霧,正化作宋時老街的晨霧,把繡坊的窗欞和2025年的台燈縫在一起。
收拾繃架時,她發現油紙包底多了行小字,墨痕跟林夏現代相冊裏奶奶的筆跡一樣清秀:"阿月乖,繃架要放穩,針腳才能跟薺菜根一樣深。"張婆婆把剩茶澆在窗台上,茶漬滲進去的瞬間,青磚上竟顯出了現代工作室的木地板紋路,地板縫裏卡著的薺菜葉,跟宋時繡坊牆根下的一個模樣。
小姑娘摸著古幣上的蓮花紋,突然覺得腕上的藍絲線在輕輕顫動。她知道,這不是普通的繡線,而是串起千年時光的針腳——北宋繡坊的晨霧、2025年的台燈、奶奶老年的香餅味,還有縫紉機與梆子聲重疊的節奏,全被這線縫在同一塊繡布裏,捧在手裏,能聞到跨越時空的薺菜香。
喜歡四合院:新篇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新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