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染坊槐花裏的霽藍缸與風箏線

字數:2953   加入書籤

A+A-


    辰時的槐花雨落滿青石板街,張記繡坊的竹簾上沾著幾瓣雪白,阿月蹲在門檻上穿針,銅頂針碰著霽藍線發出"叮叮"聲,跟縫紉機輪盤空轉時的節奏一個樣。她腕上纏著的藍絲線今早格外發燙,線頭總往染坊方向拽——昨兒市集帶回的雪青線團裏,那枚"熙寧元寶"半夜自己滾到了染缸邊,錢眼兒裏纏著的槐花瓣,跟現代林夏工作室窗台上的幹花一個品相。
    "阿月,把這匹絳紅綢送染坊去。"張婆婆遞過綢布,布麵銀線繡的蓮花紋上凝著露珠,花瓣脈絡跟薺菜葉的紋理重疊。阿月接過綢布時,銀線突然發燙,線頭指向染坊屋頂——那裏落著隻灰鴿子,翅膀上綁著的紅繩,跟縫紉機踏板上的繩結樣式相同。剛走到染坊門口,就聽見染匠師傅在裏頭驚呼:"怪了!霽藍缸裏漂著銅錢!"
    染坊中央的大缸裏浮著枚古幣,蓮花紋在靛藍染料裏明明滅滅,跟現代老木箱裂紋裏的藍光同步閃爍。阿月湊近去看,缸底沉著的槐樹葉突然聚成線團形狀,葉尖纏著的藍絲跟她腕上的同色。染匠師傅擦著汗說:"今早往缸裏倒槐花汁,這錢就自己冒出來了,你瞧這染料顏色,跟你那古幣一個霽藍。"話音未落,古幣突然沉入缸底,染液裏浮出串氣泡,在陽光下映出林夏繡薺菜紋的影子。
    從染坊出來時,阿月撞見王婆婆抱著個竹筐往巷口走。筐裏碼著的薺菜餛飩皮上撒著槐花,麵皮邊緣用藍絲線壓出了蓮花紋,跟現代凱蘭煮的薺菜粥油花形狀相同。"給陳婆婆送餛飩去,"王婆婆往她手裏塞了個油紙包,包角滲出的茶漬在青石板上畫出了現代工作室的木地板紋路,"她說小囡戴的銅鐲子夜裏會發燙,跟你那古幣一個樣。"
    巷子深處傳來"嗒嗒"的梆子聲,不是賣繡針,而是賣風箏的。阿月循聲走到市集,見槐樹下圍著群孩子,貨郎挑著的風箏上都繡著蓮花紋,其中一隻鳳凰風箏的尾線上纏著截藍絲,跟古幣上的線頭同色。"姑娘要買風箏?"貨郎遞過風箏,竹骨上刻著的蓮花紋突然硌手,仔細一看,紋路裏卡著的棉絮,跟奶奶圍裙上的線頭質感相同。
    她剛接過風箏,藍絲線就從腕上滑出來,纏住了尾線。半空突然刮起怪風,鳳凰風箏掙斷繩子往護城河飛,尾線在空中畫出的弧度,跟現代老木箱裂紋的走向一致。阿月追著風箏跑到河邊,見對岸有個梳雙丫髻的小姑娘在放風箏,手裏拽著的紅繩,跟縫紉機踏板上的繩結絞成了同一個花。
    "那是你家的風箏?"小姑娘跑過來,手裏的紅繩還在發燙,"我叫林夏,跟我娘來河邊采薺菜。"阿月驚得鬆手,風箏正好落在小姑娘腳邊,尾線上的藍絲與她腕上的紅繩纏在一起,繩結處突然滲出白霧,跟老木箱裂紋裏的檀香味霧氣一個模樣。再看小姑娘的圍裙,布角繡著的粉蓮花,跟自己襦裙上的花紋嚴絲合縫。
    "你看這風箏麵。"林夏掀開風箏,竹骨內側刻著行小字:"熙寧五年春,張記繡坊製"。阿月摸了摸刻痕,指尖突然發燙,竹骨裏滲出的藍絲在半空凝成朵蓮花,花瓣落進林夏的薺菜籃裏,竟變成了新鮮的薺菜葉。林夏抓起菜葉聞了聞:"怪香的,跟我家老木箱裏的味道一樣。"
    日頭升到正中時,兩人蹲在河邊紮風箏線。阿月腕上的藍絲與林夏的紅繩絞成了錢眼兒形狀,繩結處突然映出雙重景象:北宋的河麵上,凱蘭正往老木箱裂紋裏倒薺菜粥;2025年的護城河邊,張婆婆年輕時的模樣在水波裏一閃而過。林夏突然指著水麵:"你看!水裏有縫紉機!"
    阿月低頭,見河底沉著個竹製縫紉機模型,踏板上拴著的紅藍絲線正絞成蓮花紋,跟古幣上的圖案相同。她伸手去撈,指尖剛碰到水麵,藍絲線就從腕上竄進河裏,纏住了縫紉機模型的踏板。水麵突然泛起漣漪,映出何文濤研墨的場景——墨條碰著硯台發出"嗒嗒"聲,跟賣風箏的梆子聲、染坊的缸水聲重疊在一處。
    "我娘說這河通著千年後的時光。"林夏往水裏撒了把薺菜,菜葉下沉時竟變成了藍絲線,"去年我撿到枚古幣,錢眼兒裏也纏著這線。"阿月從袖袋裏掏出古幣,錢幣突然發燙,蓮花紋對著林夏的風箏,錢眼兒對著河底的縫紉機,三者之間滲出的白霧,把北宋的槐花、2025年的台燈縫成了同一片光霧。
    回繡坊的路上,路過藥鋪時見陳婆婆在抓藥。藥鋪老板包藥的油紙突然滲出藍絲,包角寫著的"薺菜三錢"字跡,跟現代油紙包底的小字一個筆鋒。阿月接過藥包,藍絲線突然拽著她往櫃台後走,那裏堆著的桑皮紙上印著蓮花紋,紙頁間夾著的槐樹葉,跟現代林夏夾在相冊裏的標本一個形狀。
    掌燈時分,阿月把風箏掛在繃架上。剛係好繩結,尾線上的藍絲就纏住了古幣,風箏麵突然顯出林夏繡的薺菜紋,針腳透過紙麵,在宋時的繡布上留下了淡淡的壓痕。張婆婆把染好的霽藍綢鋪在案頭,綢麵流動的光澤裏映出雙重影像:北宋繡坊的燭火中,林夏正對著老木箱微笑;2025年的台燈下,年輕的張婆婆正在染缸邊調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看這缸。"張婆婆指著角落裏的霽藍缸,缸底沉著的古幣突然浮上來,蓮花紋對著風箏上的薺菜紋,錢眼兒對著繃架的竹篾。阿月伸手觸碰水麵,藍絲線從指尖竄進染缸,纏住了古幣的錢眼兒,缸裏的染料竟開始自動繡出花紋——正麵是宋時的蓮花,背麵是現代的薺菜,針腳穿過的地方,飄著槐花與薺菜混合的清香。
    收拾繃架時,阿月發現風箏竹骨內側又多了行小字,墨痕比上次的更淡:"五月槐花落時,用霽藍線繡風箏尾,可通千年薺菜香。"她抬頭看窗外,老槐樹的影子投在繡坊地上,樹影縫隙裏漏下的月光,竟在青磚上拚出了現代工作室的木地板紋路。藍絲線從風箏尾線滑下來,纏住了案頭的竹製縫紉機,踏板開始輕輕晃動,發出"嗒嗒"聲,跟市集賣風箏的梆子聲、染坊的霽藍缸水聲,還有凱蘭煮薺菜粥的咕嘟聲,融成了同一節奏。
    阿月摸著風箏上的蓮花紋,突然覺得腕上的藍絲線在輕輕顫動。她知道,這不是普通的風箏線,而是串起千年時光的針腳——北宋染坊的霽藍缸、2025年的老木箱、奶奶老年的香餅味,還有風箏與縫紉機重疊的光影,全被這線縫在同一塊時光繡布裏。當她把古幣別在風箏尾時,空中飄著的不僅是宋時的槐花,還有穿越千年的薺菜香,那香氣裏,有林夏在現代繡坊的微笑,也有自己在北宋晨霧裏的針腳。
    喜歡四合院:新篇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新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