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世界觀——現今
字數:2282 加入書籤
世界觀:現今
由於在世紀戰爭中【落之核】創造了【再造者】,並延續至今,為現今的世界格局產生極大影響。介於【演】、【落】二核最初介入戰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消滅一方以澆滅烽火,但在客觀上亦使得【核】認為【廣義上的人類】存在瑕疵,並不完全符合【核】的選擇。
隨著時間的進一步流逝,【核】愈發覺得戰爭並不會結束,結束的隻有【這一場戰爭】,永遠都會有【下一場戰爭】。同時,由於人類對於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生態係統的大量崩壞,進而使得原本平息的【這一場戰爭】演變為大規模的熱戰。
【核】本就是由於人類的世紀戰爭所喚醒的【星球意識】,故此【演之核】亦選擇創造屬於自己的【再造者】去消滅戰爭——與此前不同,此時的【演】、【落】二核選擇將戰爭中的雙方全部趕盡殺絕,從而導致人類的領地逐步被【再造者】攻陷。
此時的全體人類盡皆持有一定強度的靈火,而淪陷地的人類便因此淪為【再造者】捕殺的對象——成為【再造者】的“食物”。
為此,人類集中資源建造了三座【城】,三座【科技主城】以應對足以滅絕人類的【再造者崩亂】。雖稱為【城】,但其麵積大小絕非“城”。每一座【科技主城】附屬15座【衛星城】,圍繞【主城】輻射分布。三座【主城】彼此相接,構成穩定的三角結構,附屬的【衛星城】呈現圓形環繞【主城】。而三大組織相交的中心存在一片空白地帶,即內外城製度幕後的大手——【區】。【區】的治理理念與三大組織截然相反,他們似乎認為人類麵對【再造者】絕無勝算可言,唯有人類主動求變,利用科技或靈火強行改造自身才有生存或者取勝的可能。
理論上,【主城】與【科技城】維度不同。三座【主城】分屬於三大組織直接管理夜火,拓定司,賞金獵人),所屬的【衛星城】由對應組織間接管理。但由於夜火組織牽頭,導致管理重心由【主城】逐步發散至【衛星城】。
而三大組織曾在【崩亂】前都屬於同一政權z),由於z在應對【崩亂】之中發揮出至關重要的,經一致投票通過,由曾屬於z的三大組織來分別管理三大【主城】與所屬【衛星城】。同時,原z的語言成為這片人類最後【桃花源】的通用語言。
三大組織將此製度稱為【內外城製度】——即人類作繭自縛建造“鳥籠”實現與【外城】隔絕雖說是【城】,但其麵積約為崩亂前的國家麵積),拋棄大量人口於【外城】成為【再造者】捕獵的“食糧”人類由於擁有靈火,會產生一種【靈息】,【再造者】以吸取此種【靈息】得意生存進化)。
【內外城製度】建立的初心是基於一種“獻祭”——在有所犧牲的前提下,有所得到。但事實證明,雖然在【內城】人類的科技由於靈火能力的融入實現大幅提高,但仍不足以與【再造者】相抗衡,且無法實現對於【外城】被拋棄者的拯救。
在【內外城製度】建立的同時,還有另一條製度在暗地中人為誕生——【上下城製度】,在地下按照上城的麵積建造麵積相等,但條件大為簡陋的地下城。
明麵上,三大組織不承認地下城與【上下城製度】的存在,但在不見光的地方,三大組織會從【外城】不斷引進勞動力,服務於上層的建設。
夜火組織曾提出給予這些勞動力以合法保障,卻遭遇極大阻力,從而無法實現。現今的地下城主要由賞金獵人進行管理,並且敵視上城的夜火與拓定司。雖然賞金獵人總部位於上城的三大【主城】之一,卻在數百年的時間內逐步將管理重心下移至地下城。
正如【核】所預料——戰爭不會結束。縱使人類建立了“鳥籠”,但【外城】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戰爭,每時每刻都有反抗者與求生者在犧牲;而【內城】在粉飾太平下彼此猜忌,互相敵對,處於冷戰階段。
同時,【內城】在近百年裏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再造者】大肆入侵【內城】,不少【衛星城】麵臨淪陷或已然淪陷;【內城】自身製度崩亂,麵對地下城與邊境內城與外城的交界地帶,屬於兩不管地帶,地方勢力割據嚴重,彼此為政)的壓力不斷增大。
值得一提的是,夜火組織無論是在製度建立前亦或是建立後,一直在招募擁有強力靈火能力之人及持有【契約】的【使者】。夜火組織認為解鈴還須係鈴人,將希望寄托於三大組織合作開發的科技上,不如壯大自己的有生力量以抗衡【再造者】的入侵與收複淪陷的失地與被遺棄的人們。
夜火組織基於此決定從整合邊境勢力開始,逐步向外擴展收複失地的同時不斷向內城施壓。但在這條道路上,需要做的遠比想象中的多得多。
喜歡夜火恒明請大家收藏:()夜火恒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