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字數:3189 加入書籤
象郡設立後的第七日,嶺南的晨霧如同輕紗般籠罩著百越山地。劉妧身著粗布短衣,腳蹬草鞋,與一眾官員、工匠沿著崎嶇的山道向上攀登。潮濕的空氣裏彌漫著泥土與草木的氣息,路旁的漆樹鬱鬱蔥蔥,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
“公主,這嶺南的山地雖廣袤,可真正能利用的卻少得可憐。”桑弘羊一邊擦拭著額頭的汗水,一邊展開手中的羊皮地圖,“您看,因百越部族長期采用刀耕火種的方式,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珠江下遊的泥沙含量逐年遞增,這對下遊的農田和城鎮都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劉妧微微皺眉,目光在地圖上掃視:“如此下去,不僅山地的產出難以提升,下遊百姓的生計也會受到影響。必須盡快找到解決之法。”
正說著,霍去病快馬加鞭趕來,甲胄上沾滿了泥濘:“公主,西甌部族首領歐冶率百人阻撓開墾,聲稱‘山有山靈’,不許任何人動土。而且,在他們的隊伍中,我們發現了南越遺族‘翔鷺紋’服飾的碎片。歐冶腰間懸掛的青銅刀,經老匠師辨認,疑似南越武王時期戰刀的複刻品。”
劉妧神色一凜:“果然有南越遺族在背後搗鬼。走,去會會他們。”
一行人來到山坳口,隻見歐冶站在一塊巨大的岩石上,身披獸皮,腰間的青銅刀在陽光下泛著冷光。他身後,西甌部族的百姓們手持農具、棍棒,神情戒備。
“漢人,速速離去!這山是我們祖宗的魂靈棲息之所,豈容你們隨意踐踏!”歐冶大聲怒吼,手中的青銅刀狠狠劈在身旁的漆樹上,樹皮裂開,乳白色的汁液緩緩滲出。
劉妧不卑不亢地走上前:“歐冶首領,我們開墾山地,並非破壞山靈,而是為了讓這片土地發揮更大的作用,讓百姓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哼!少拿這些話糊弄人!你們挖山開田,就是在傷山靈的血脈,會遭天譴的!”歐冶怒目圓睜,周圍的部族百姓也紛紛附和。
農學家趙過抱著一摞木簡擠到前麵,木簡上畫滿了密密麻麻的線條和符號:“歐冶首領,您看這是我們設計的梯田方案。坡角25度以下建梯田,每級寬達三丈,還有完善的排水溝和蓄水池。這樣一來,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土地的產出。”
歐冶瞥了一眼木簡,不屑地嗤笑:“說得好聽,不過是些花架子!我活了大半輩子,從沒見過這樣種田的!”
這時,人群中突然一陣騷動。一個鬼鬼祟祟的漢子試圖悄悄溜走,卻被霍去病的士兵攔住。從他懷中掉落一本破舊的書冊,裏麵夾著一張獸皮地圖。
“這是……”霍去病撿起地圖,展開一看,臉色瞬間變得凝重,“公主,這是南越遺族的山地走私路線圖!上麵標記的地點,與我們計劃開墾的區域多有重合。”
劉妧接過地圖,仔細查看,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歐冶,你受館陶商盟蠱惑,拿山靈當幌子,實則是為了掩護南越遺族的走私勾當!這片所謂的‘山靈禁地’,不過是他們用來藏匿鐵器鍛造點的屏障罷了!”
歐冶臉色驟變,但仍強撐著喊道:“你休要血口噴人!”
“還想狡辯?”劉妧示意士兵抬出幾箱從別處查獲的證據,裏麵裝滿了摻雜著石灰粉的劣質漆料和走私的鐵器,“這些東西,你作何解釋?”
歐冶頓時啞口無言,額頭上冷汗直冒,周圍的部族百姓也開始竊竊私語,臉上露出疑惑和不滿的神色。
申時,雨過天晴。公輸班帶著工匠們調試著新運來的灌溉工具。幾架造型奇特的木架矗立在山坡上,連接著一條條竹製的水管。
“大家看好了!”公輸班轉動巨大的木輪,“這是我們改良後的灌溉裝置,每一處都連接著土壤濕度感應器。哪裏的土地缺水,水就會自動流過去。比起以往潑水灌溉的方式,能省下七成的水,這也正合你們百越‘水為龍血’的信仰。”
一些膽大的百越百姓湊上前,好奇地打量著這些新奇的工具,眼中滿是驚歎:“這玩意兒真有這麽神奇?”“看起來倒是精巧得很……”
亥時,山村裏的燈火漸漸熄滅,隻有幾處篝火還在燃燒。衛子夫派來的密使匆匆趕到,帶來一個驚人的消息。
“公主,我們截獲了西甌部族的密信。他們打算在‘山靈祭’時,發動族人破壞我們的水渠和梯田!謠言正是一名自稱‘漆藝祭司’的遺族成員散布的,他在部族中鼓吹‘梯田傷龍脈’,蠱惑人心。”
劉妧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說道:“通知下去,加強夜間巡邏,密切監視西甌部族的動向。同時,準備明日與歐冶再次談判,一定要讓他看清南越遺族的真麵目。”
子時,陳阿嬌的加急詔書送到。劉妧展開黃絹,細細閱讀後,眼中露出一絲欣慰。詔書中明確表示,凡參與梯田建設的部族,可按開墾麵積兌換農具,還能優先獲得漆器工坊的用工資格。此外,對於百越的“祭山”儀式,朝廷允許保留,但必須在官府的監管下進行。
卯時,晨光初現。劉妧在梯田施工現場再次會見歐冶。她遞出一本製作精美的竹簡:“歐冶首領,這是我們專門為你們西甌部族定製的‘山地開發玉簡’。玉簡中詳細測算過,梯田的走向完全避開了地質斷裂帶,不會損傷所謂的‘龍脈’。而且,我們還在最高處規劃了祭山台,祭祀點與灌溉樞紐相結合,既能滿足你們的信仰需求,又能更好地監管梯田水利。”
歐冶接過竹簡,手指微微顫抖,眼神中充滿了猶豫和掙紮。他翻看著竹簡上的內容,許久,終於長歎一聲:“罷了罷了……希望你們所言非虛。若真能讓這山地造福百姓,我西甌部族,願意一試。”
晨霧漸漸散去,第一架用於測繪的木鳶緩緩升空,螺旋槳攪動著氣流,發出嗡嗡的聲響。霍去病的羽林衛在山腳搭建起臨時工坊,桑弘羊正在向百越工匠們演示新的夯土方法。
“大家注意,每層土厚度控製在八寸,夯擊二十一次,這樣築成的田埂,能承受上萬斤的重量!”桑弘羊一邊示範,一邊大聲講解。
就在這時,負責挖掘的工匠們突然發出一陣驚呼:“挖到東西了!是兵器!”
眾人紛紛圍攏過去,隻見梯田基址下,露出半截鏽蝕的南越青銅劍,劍刃寒光雖已不再,但上麵的紋飾依然清晰可辨。更令人震驚的是,劍刃所指的方向,隱約可見一片被藤蔓覆蓋的山坳,那裏,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山越寶藏”所在地?又隱藏著南越遺族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