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字數:5434   加入書籤

A+A-


    建章宮的銅漏剛滴過辰時二刻。簷角鐵馬還在輕顫著昨夜稻田的稻香,
    劉妧案頭的《新禾加工冊》攤開數尺。
    前日朱批旁,陳阿嬌用金錯刀刻的\"禾稼豐稔\"四字猶新,刀痕裏嵌著細小的麵粉顆粒。衛子夫新填的代郡數據被指腹摩挲得發毛——王老實家賣新麥麵的價目表下,壓著半匹粗布,布角用麵粉拓著\"冬衣\"二字,那是給孫女做棉襖的料子,針腳間還沾著白花花的粉末。
    \"陛下,太後在偏殿候著,手裏轉著個青銅磨盤呢。\"
    侍女綠萼將暖硯推近時,硯台裏的鬆煙墨正浮著枚磨盤倒影,盤齒間凝著一粒虛擬的麥粒,在墨水中輕輕旋轉。
    殿外忽然傳來環佩與磨盤相擊聲,像篩麵羅落在青石上。
    陳阿嬌披著月白織錦太後衣踏入,鳳紋披帛上的銀線在晨光裏流轉,正映著冊頁上\"百工利涉\"四字。她鬢邊赤金簪新綴的\"麵香珠\"隨著步伐輕晃——那是用頭爐新麥麵烤的饃渣熔鑄的,珠子裏嵌著半根麵杖碎屑,在光線下泛著麥黃色。
    \"瞧瞧西市的麵坊!\"
    陳阿嬌將一方刻著\"食為民天\"的青銅鎮紙拍在冊上,鎮紙邊緣鑄著麵坊與市舶司的對紋,鎮紙底部還沾著新鮮的麵粉痕跡。\"少府剛送來稅單,\"她指尖劃過鎮紙紋路,\"長安七十二家新開麵坊,五十八家是女戶經營!王老實家閨女的"九穗麵坊",日銷饅頭兩千個,摞起來比未央宮的銅雀台還高!\"
    她袖口赤金鐲碰著鎮紙,鐲身磨盤紋與底部商船浮雕撞出清響,像石磨空轉時的嗡鳴。\"衛子夫核完市舶司賬冊了,\"她壓低聲音,湊近劉妧,\"波斯商人賽義德用十匹駱駝換咱的"九穗麵粉"磨法,說要在西域開"漢家饅頭鋪",還問咱們的女麵匠收不收徒弟呢!\"
    衛子夫扶著侍女走進,素色襦裙上的暗紋麵杖沾著禦花園露水,每道杖紋都沁著麵粉的質感,仿佛剛從麵案上提起。\"太後,陛下,\"她展開繪有郡國工坊分布的絹帛,各郡用不同顏色的麵團紋樣標記——紅色是麵坊,黃色是酒肆,綠色是油坊。
    \"代郡新開的"雙季麥酒肆",\"衛子夫指尖點著絹帛上的代郡位置,\"用新麥釀的酒,酒精度比尋常粟酒多三成,掌櫃的是個寡婦,現在雇了六個女徒呢;漁陽郡的"豆油坊"更厲害,\"她提起絹帛一角,仿佛能聞到油香,\"榨的油被北軍買去做甲胄保養,校尉說比老法子省三成油。\"
    絹帛末頁貼著一張揉皺的麵巾,上麵用麵粉拓著\"麵香四海\"四字,邊緣印著五個指印——最大的那個沾著胭脂,是張婆孫女按的,最小的兩個是她剛會走路的弟弟按的。
    窗外忽然傳來西市方向的磨盤聲與吆喝聲,此起彼伏,像一首熱鬧的市井進行曲。
    劉妧想起三日前微服逛麵坊的場景:張婆的孫女正踩著改良的\"水力石磨\",水車每轉一圈,石磨便碾出鬥許細麵。男徒趙算生蹲在水車前調整齒輪,女徒柳織娘用織錦梭比劃著磨盤間距,兩人爭得麵紅耳赤,最後男徒撓著頭笑:\"還是你這織錦的法子準!\"
    此刻殿外傳來木屐與竹簡相擊的脆響,太學工科女博士黃月英領著兩名抱麵杖的女徒疾步而入,她們腰間掛著的工具袋用麵粉袋改的,袋口還沾著細密的麵粉,掉出幾枚齒輪狀的麵模。
    \"啟稟陛下、太後!\"
    黃月英的象牙笏板輕點青磚,展開的磨盤圖紙上,齒輪紋路清晰可見,旁邊用朱砂寫著\"效率提升四倍\"。\"這是新改良的"雙輪石磨",\"她指著圖紙上的雙齒輪結構,\"用《考工記》的齒輪傳動原理,讓上下磨盤同速旋轉。\"
    女徒王巧兒展開一個巴掌大的模型,磨盤竟真的能轉動:\"南陽郡用這磨盤磨"九穗粟",出粉率從六成提到八成!\"她袖口還沾著磨盤油,\"老麵匠們圍著看了三天,最後都說"見了鬼"!\"
    黃月英補充道:\"齒輪比是男徒趙算生算的,磨盤間距是我們按織錦機的飛梭原理調的,\"她指著圖紙角落的小字,\"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嘛。\"
    陳阿嬌抓起案頭的金錯刀,在竹簡空白處刻下\"器以利生,何分巧拙\"八字,刀刃劃過處,露出底下劉妧預先繪製的《農器改良圖譜》,圖上畫著男女徒共調磨盤,旁邊注著\"男算力,女算巧,器成功倍\"。
    未時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陳阿嬌的織錦披帛上投下光斑,正好落在她翻看的市舶司賬冊上。
    劉妧望見太後鬢邊的\"麵香珠\"在\"波斯技術交易\"幾個字上停了停,珠子裏的麵杖碎屑影子輕輕晃動,像在麵案上滾動的麵團。
    殿外忽然傳來激烈的爭執聲,夾雜著布匹撕裂的聲音。
    平陽侯家兒媳拽著一個穿綢衫的胡商奔入,胡商頭戴的纏頭掉在地上,露出花白的頭發,手裏攥著一張被撕成兩半的羊皮契約。
    \"陛下!太後!\"胡商撲通跪倒,操著生硬的漢話,\"我是波斯的賽義德,想買"九穗麵粉"的磨法,可那些老麵匠說"傳男不傳女,傳漢不傳胡",把契約撕了!\"他指著窗外,\"但我看見女戶麵坊的老板娘們,用新磨盤賺的錢比男匠多兩倍,她們的饅頭像雲朵一樣白!\"
    陳阿嬌立刻招來市舶司官員,珍珠瓔珞蹭著胡商粗糙的手背:\"傳哀家的令!凡女戶工坊願意售賣技術者,朝廷抽成減半;膽敢阻撓技術交流者,罰沒工坊三個月稅銀,充作市舶司獎勵金!\"
    衛子夫展開一卷《技術交流衝突錄》,冊中夾著一張長安麵匠行會的悔過書:\"起初他們說"女子壞了祖師爺的行規",\"她指著悔過書上的朱砂批注,\"可當女戶麵坊用新磨盤做出雪白的饅頭,那些男匠的妻子兒女都偷偷跑到女坊主家學手藝了。\"
    賬冊末頁貼著張草紙,是漁陽李氏女兒畫的\"麵坊傳藝\"圖:畫麵上,一位女坊主正給幾個男徒講解磨盤,旁邊用歪扭的字寫著:\"我娘說,好技術就該像麵粉一樣,撒開來才香。\"
    申時的更鼓敲過,咚咚聲震得殿角銅鈴輕響,也震得案頭的《郡國麵坊圖》微微發顫。
    劉妧望著圖中用不同顏色麵團繡著的各郡麵坊分布,長安西市的\"九穗麵坊街\"用雪白的麵粉繡成,蜀郡的\"米粉巷\"則用米白色絲線勾勒,格外醒目。她想起早上收到的黃月英密信,信裏說已嚐試用麵粉袋的纖維結構改良盔甲內襯,讓北軍甲胄輕便了兩成。
    陳阿嬌推來一疊錦書,每一頁都用彩線織著女戶麵坊的日常:
    磨麵女徒在燈下調試麵粉粗細,賬房女徒用\"錦麵算盤\"核計營收,掌櫃女徒與胡商比劃著價格,最妙的一幅上,男女徒共抬著新磨盤,男徒在前喊號子,女徒在後笑盈盈。
    \"這是西市繡娘新創的"麵坊十二景",\"陳阿嬌指著其中一幅男女徒共研磨盤的畫麵,\"明兒就掛到各郡市舶司去,讓天下商人瞧瞧,我大漢女子的手藝,既能揉麵,也能賺萬國的錢。\"
    衛子夫捧來一本皮麵賬本,封皮用金字寫著\"大漢麵坊利錄\",翻開第一頁便是王老實女兒的\"九穗麵坊\"營收表:\"每日售出饅頭兩千個,換得細絹十匹,其中三匹用於擴大工坊,兩匹給父親治腿傷,五匹存作購新磨盤的本金。\"表後還貼著一張麵票,是某位胡商預付的百個饅頭定金。
    殿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一群新開業的女戶麵坊主們捧著各色麵點湧入,領頭的正是王老實的女兒王巧兒,她圍裙上還沾著麵粉,指尖帶著薄繭。
    \"陛下,太後,\"王巧兒跪在丹墀下,將一個漆盤舉過頭頂,盤中是六個雪白的\"九穗饅頭\",\"這是用新磨盤磨的麵蒸的,比尋常饅頭鬆軟三成,麥香能飄三條街,賣了能換半匹細絹。\"饅頭的頂部綻開如花,邊緣留著蒸籠的竹紋,像極了她常年握麵杖的手掌紋路。
    酉時的宮宴擺在長樂宮的麵坊旁,蒸籠的熱氣與夕陽的餘暉交織,形成一片朦朧的金霧。
    陳阿嬌親自給賽義德斟了一杯新麥酒,酒液金黃透亮,浮著一層細密的泡沫。\"瞧那邊,\"她指著麵坊深處,\"那是文院女徒們在月下用"錦麵算盤"計算麵粉出口的最優價格,說能算出波斯商人的最高心理價位。\"
    賽義德捧著酒盞的手微微顫抖,淚水滴在碗沿:\"要是早知道漢家女子有這般智慧...我去年就該來長安求師了...\"
    衛子夫用銀匙攪著案上的新麥粥,粥麵上浮著一層油亮的麥脂:\"我讓少府算過,\"她輕聲道,聲音裏帶著欣慰,\"今歲僅麵食出口一項賺的錢,就夠從西域買三萬匹戰馬,都是女戶麵坊主們一針一線、一磨一揉賺來的。\"
    劉妧摸著案頭新刻的\"市舶令\"玉節,玉節上刻著麵杖與商船交叉的圖案。她想起推行新磨盤時的艱難:先是麵匠行會聯名抵製,放出\"女子掌磨,五穀不生\"的謠言,後有老匠在市舶司門前聚眾抗議,直到王巧兒的\"九穗麵坊\"用雪白的饅頭打開市場,那些抵製的聲音才漸漸平息。
    麵坊的麥香裏,混著陳阿嬌鬢邊的珍珠香與賽義德身上的安息香料味,像一曲跨越國界的技術交流歌謠,在長樂宮的廊下緩緩流淌。
    \"去叫尚方署的匠人,\"劉妧對侍女說,聲音裏帶著笑意,\"讓他們照著新磨盤的樣子,鑄一些刻著"工巧利民"的銅範,發到各郡縣的麵坊去,再鑄一批"巧匠之印",給那些有創新的女坊主們。\"
    \"這事哀家早盯著呢!\"陳阿嬌立刻接話,從袖中摸出一枚銅範樣,範麵上刻著男女徒共持磨盤的圖案,\"昨兒工科女徒用麵粉袋的韌性計算盔甲內襯厚度,算得比老甲匠還精準,老甲匠現在天天往麵坊跑,說是找靈感呢!\"
    衛子夫則展開一卷空白竹簡,提筆蘸墨,筆尖在竹簡上頓了頓,仿佛在感受這一筆的重量。\"那我便記下,\"她的聲音清晰而有力,\"今日長樂宮議決:設立"器藝局",專司技術交流與改良,凡女戶工坊有創新者,賜"巧匠之獎";鼓勵技術出口,所得利潤按三七分成,工坊得七,朝廷得三。\"
    竹簡便簽在暮色中泛著微光,未幹的墨字如同一顆投入市舶之海的石子,在大漢的商海之間,漾開層層疊疊的漣漪。劉妧知道,這漣漪終將傳遍四海,讓更多能工巧匠的智慧跨越國界,為這煌煌大漢,織就更廣闊的財富經緯。
    此刻的長安西市,張婆正把一個嶄新的棗木麵杖塞進孫女手裏,麵杖頂端刻著個小小的磨盤圖案。\"拿著,丫頭,\"她幫孫女係好麵粉袋改的圍裙,\"這是宮裏發的"雙輪磨"配套麵杖,揉麵省勁不說,還能在麵團上壓出花紋呢!\"
    旁邊\"九穗麵坊\"的老板娘嘩啦倒出一筐新磨的麵粉,雪白的粉末像冬雪般落下。\"瞧瞧這麵多細!\"她抓起一把,讓麵粉從指縫間流下,\"用新磨盤磨的,待會兒就有胡商來下大單,咱也能像王巧兒那樣,給娃攢錢娶媳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