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字數:3613   加入書籤

A+A-


    立夏前五日,未央殿的銅漏輕響。
    滴答聲混著殿外的槐花香,落在劉妧展開的“推恩錦冊”上。冊中諸侯封地用錦線繡著,膠東王那塊朱紅,像極了去年科研局染坊試出的新色。
    “今歲推恩令,”她指尖劃過朱紅封地,錦線絨毛蹭得指腹發癢,“令諸王分地予庶子,但許其領‘科技食邑’,不入民賦。”
    她抬眼瞅著陳阿嬌“上回見通訊坊的電報機,幾句話傳千裏,這工坊怕是比田畝實在。”
    陳阿嬌捏著“錦鋼算籌”敲了敲案,算籌鋼紋映著殿角銅燈。
    “黃月英核了三月,”她慢悠悠說,“諸王若開錦鋼工坊,食邑抵舊祿三成。”
    她往殿外努嘴“膠東王封地多山,種穀收十成耗七成,開個犁坊,百架錦鋼犁抵千畝田。”
    “上回給京兆尹的犁,”她補充,“他說‘耕得深,穀穗沉’。”
    殿外的靴聲停在窗下。
    膠東王劉寄正透過錦玻璃窗望科研局。蒸汽機車的鋼輪“哐當”碾過鐵軌,他錦袍下擺的“宗正紋”被蒸汽熏得發潮。
    指節捏得發白——那機車,去年他還笑“鐵疙瘩跑不過馬”,如今倒覺得比馬穩當。
    宗正寺“藩王署”的竹簡堆成小山。
    老宗正公孫越翻賬冊的手直抖,簡繩磨斷了三截,墨跡暈得像塊髒布。
    “三十年賬,”他歎氣,胡子上的墨渣掉在簡上,“諸王食邑靠田租,今年關中旱。”
    “淮南王的地收了六成,”他搖著頭,“哭著說‘不夠養門客’。”
    桑小娥捧著“錦紙藩王冊”進來,冊頁用錦線裝訂,結實得很。
    “公孫大人,”她指著膠東王那欄,“這是他工坊的賬,月產錦鋼犁百架,每架抵三石穀,抵得千畝田。”
    她翻到附頁,紙頁沙沙響“上回給左馮翊送了三十架,他回函說‘農婦都能駕,比舊犁省勁’。”
    劉寄的庶子劉康趴在案上畫犁,“錦線繪圖儀”的筆尖走得勻。犁鏵紋路照著《考工記》“審曲麵勢”畫的,比他爹書房裏的竹簡摹本清楚。
    “公孫大人您看,”他舉著圖跑過來,紙角卷了也不在意,“這鏵加了鋼刃,破土時不卷。”
    “昨日試耕,比舊犁多走半畝,”他笑著說,“王伯家的小子說‘手不磨泡了’。”
    “藩王議政廳”的青銅鼎泛著綠鏽。
    淮南王劉安拍案時,鼎耳都震得響,酒灑在他繡著“淮南王”的錦袍上。
    “我祖封地,高皇帝親手劃的!”他指著牆上的《淮南輿地圖》,絹上山脈用金線繡的,“種穀養民,傳了七代。”
    “憑啥改工坊?”他瞪著眼,“敲鐵疙瘩能當飯吃?”
    陳阿嬌展開“科技食邑圖”,淮南林地標著黛青,像剛冒芽的速生木。
    “大王您看,”她指著標注,“這木三年成林,能燒錦鋼炭,魯直說‘一噸炭煉三斤鋼’。”
    “比種穀多兩成利,”她頓了頓,“上回通訊坊造信號塔,用的就是這炭煉的鋼,塔高三十丈,穩得很。”
    劉寄摩挲著案頭的錦鋼犁模型,犁頭的血線紋和他甲胄上的舊傷對得上——那是當年隨先帝擊匈奴時留的。
    “某願試辦染坊,”他突然開口,聲音有點啞,“膠東柞蠶絲好。”
    “先帝在時,最愛看繡娘們染‘朝霞紅’,”他望著廳外,“說‘比宮錦亮’。”
    宗正寺後院的田埂上,劉康扶著錦鋼犁,鏵尖插進土裏,“噗”地翻起塊潮泥,比王伯的舊木犁深半寸。
    王伯蹲在埂上抽旱煙,煙袋鍋磕著石頭“小王爺,這鐵家夥沉得很,俺們老農扛不動咋辦?”
    他摸了摸犁柄,鋼紋硌手“舊木犁雖慢,輕省,壞了找個木匠修修就成。”
    劉康踩著犁柄往前推,犁溝直得像用線量的“王伯您試試,這柄是彎的,正好卡著腰,不用扛。”
    他指著鋼鏵“魯直煉的鋼,比刀槍硬,碰石頭沒事——上回在灞橋試,碰著塊青石,鏵尖啥事兒沒有。”
    王伯接過犁,沉是沉,卻穩,走了兩步,溝比舊犁深,土塊碎得勻。
    “倒……倒也中用,”他咧嘴笑,煙袋鍋在褲腿上蹭了蹭,“要是真能多收糧,俺們村願換。”
    “就怕……就怕貴,俺們湊不齊錢。”
    “工坊給你們半價,”劉康拍他肩,“多收的糧,抵得過來。”
    未央殿的燭火被風晃了晃。
    劉寄捧著匹“膠東紅”錦緞進來,緞麵的“推恩紋”是他親手繡的,針腳有點歪,卻比宮錦亮。
    “陛下您看,”他展開緞子,紅得像初升的霞,“這是新染法,用錦鋼缸控溫,比舊法省三成料,不褪色。”
    “昨兒給先帝廟送了塊,”他摸了摸緞麵,“守廟的老卒說‘像先帝當年賞的那塊’。”
    門“吱呀”開了。
    淮南王的庶子劉遷站在門口,手裏攥著塊速生木,樹皮還帶著青。
    “陛下,”他臉通紅,“臣……臣去看了膠東的工坊,那犁真能多打糧。”
    他把木頭遞上前“淮南多山,種這木,三年能砍,能做犁架,也能燒炭——臣想試試。”
    公孫越站在廊下,望著那匹紅錦。
    突然扯了扯官袍,往藩王署走。
    “桑小娥,”他喊,聲音比平常亮,“把藩王冊拿來,老夫改改。”
    “把工坊收益寫上,”他補充道,“比田租清楚。”
    暮色漫過宗正寺時,劉康還在畫水車,“錦線繪圖儀”的線在紙上繞,像條小蛇。
    “公孫大人,”他舉著圖,“這水車加了鋼鏈,不用人推,水流自個兒轉,能灌十畝地。”
    “比舊水車快兩倍,”他眼睛亮閃閃的。
    喜歡漢宮嬌華帝女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漢宮嬌華帝女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