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字數:3759 加入書籤
工科院的木槌聲敲得震天響。魯直蹲在鐵砧旁,手裏的火浣錦往鐵板上一按,紅得像團沒熄的火。
“咚”地一槌下去,錦麵顫了顫,愣是沒破。炭渣從鐵板縫裏漏下來,錦麵照樣鮮亮。
“這是劉寄那小子競業後送來的。”他抹了把汗,鐵砧上的火星子濺到錦麵,“他說‘好東西藏著沒用,得讓官署定成規矩,不然王伯村的柴房還得燒’。”
“上回藩王競業,他跟劉康爭得臉紅脖子粗,”他往藩王競業會的方向偏了偏頭,“轉頭就把秘方交來了,說‘爭贏了不算啥,讓百姓用上才叫贏’。”
王伯蹲在旁邊看,手裏還攥著半截燒黑的柴房梁木,炭末蹭得手心發黑“魯直師傅,您給瞅瞅。”
他把梁木往錦麵上比,木頭上的焦痕壓在錦的紅紋上“這梁要是裹了這錦,能撐到俺們把糧食搬完不?上回走火,俺家二丫抱著糧袋跑,鞋都跑掉了。”
他聲音低了點“要是早有這規矩,她也不用嚇哭,現在見了火星子還躲。”
陳阿嬌翻著“防火規範冊”,冊上畫著王伯村柴房的樣子,歪歪扭扭的房梁旁,用紅筆寫著“纏三寸錦”“王伯您看這圖。”
她指著畫,筆尖點在房梁上“按這尺寸裹,保準夠搬三回糧。昨兒駱越他阿爹來看,說他們部落的吊腳樓柱子細,得纏兩圈,還讓俺在冊上畫了越式圖樣。”
“他說,”她學著越人阿爹的卷舌口音,“‘漢人的規矩細,連纏幾圈都寫得明明白白,比俺們結繩記事清楚’。”
農商數據坊的竹架上,新犁排成了隊,犁轅纏著炭纖維,黑得發亮,像裹了層墨。李木匠蹲在最前頭那犁旁,用砂紙打磨接頭,纖維茬子“沙沙”往下掉,落在他的粗布褲上“黃月英姑娘,你摸摸這轅。”
他把黃月英的手往犁轅上按,掌心的老繭蹭過纖維麵“炭纖維混了劉康送的速生木漿,耕石頭地跟撓癢癢似的。三個月了,俺這手糙,摸上去還光溜。”
他往王伯村的方向瞥“王伯村的三柱他婆娘,前兒扶這犁,說‘比抱娃還輕’,耕得比三柱還快,把三柱氣的,說‘回頭要跟她學扶犁’。”
黃月英往“農具改良冊”上記,筆尖頓了頓,在紙上戳出個小坑“李師傅,您再說細點,這轅子抗住過多少斤的石頭?”
冊頁上已經畫了個歪歪扭扭的石頭,旁邊寫著“五十斤”。
“何止五十斤!”三柱他婆娘拎著送飯的籃子進來,粗布裙沾著泥,像塊沒洗幹淨的土布,“前兒耕到石礓地,犁尖撞上塊碗大的石頭。”
她往地上比劃,手張得像個碗“俺以為轅子準斷,結果‘咚’地一聲,石頭飛了,轅子愣是直挺挺的。俺家三柱說,‘這哪是犁轅,是鐵打的腰杆子’!”
桑小娥數著冊上的紅手印,指腹蹭過“王伯村”三個字,紙頁被蹭得發毛“陛下您看,這手印都快疊成山了。”
她把冊子往劉妧麵前遞“張村的說‘省下修犁的功夫,能多割半畝麥’;李村的盼著趕緊給鋤頭也纏上纖維,說‘挖地能省勁,婆娘孩子都能搭把手,不用指望男人’。”
吏禮創新站的竹杆上,朝服樣衣掛在那兒,風一吹,下擺掃過地麵,帶塵土。秀兒正蹲在案前,給太傅的小廝量尺寸,尺子在樣衣上“哢嗒”響。
小廝懷裏還揣著塊燒破的袍角,黑得發硬,像塊幹硬的炭。
“你看這內襯。”秀兒把樣衣的裏子翻出來,火浣錦的紋路像細魚鱗,“上回太傅在朝堂點燭,袍角沾了火星,燒得跟炭似的。他老人家念叨了三天,說‘要是朝服能防火,議事也安心,不用總盯著燭台’。”
“這用的是劉寄送的錦。”她往燭火旁湊了湊,錦麵離火苗寸許,“昨兒俺試了,火苗繞著走,跟怕它似的。”
小廝摸了摸樣衣袖口,繡著圈暗紋,溫乎乎的,像貼了片暖玉“秀兒姑娘,這紋真能調冷熱?”
他往太傅的府邸方向看“太傅最怕熱,夏天上朝總擦汗,說‘汗濕了朝服,跟落湯雞似的,失體麵’。”
王小石頭踮腳夠著樣衣下擺,指尖劃過溫度紋,紋路像細小的鱗片“這跟俺們越人‘寒暑袍’的紋一樣!天熱了紋縫張開透氣,天冷了合上擋風——俺阿姐給部落首領做過,他說‘比獸皮舒坦,不悶汗’。”
他指著案上的“朝服冊”,上麵畫著太傅穿新朝服的樣子,正笑著搖扇子,胡須飄得老高“老尚書試穿後說,‘比舊朝服輕,跪拜時不絆腿,還不怕燭火,能安心議事’。現在天天來問,啥時候能給各部都換上,說‘再拖,夏天都過了’。”
刑工聯創處的石桌上,炭纖維手銬攤在那兒,黑得像段細藤。老廷尉蹲在案前,用朱筆在“刑具冊”上畫圈,圈裏寫著“輕、韌、明”三個字,字縫裏夾著根纖維線頭“你看這銬子。”
他往牆角努嘴,那兒蹲著個宗室子弟,正使勁掙著手銬,纖維圈勒得他手腕發紅,卻紋絲不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前兒這小子偷了劉康的炭纖維秘方。”老廷尉敲了敲冊子,“用舊鐵鐐,他磨半夜就能斷,現在戴這銬子,掙得臉紅脖子粗,連道印子都勒不深。”
宗室子弟喘著氣罵“這破纖維比鐵還狠!”
話沒說完就被旁邊的獄卒瞪了一眼。他梗著脖子哼“要不是劉康那小子把秘方交官署了,俺也犯不著偷……誰讓這東西金貴!”
魯直蹲在旁邊打新樣,手裏的纖維條彎成圈又彈直,像根有韌性的細竹“老廷尉您看,這銬子內側纏著棉布,不磨皮肉。”
他往自己手上一套,纖維圈貼著手腕“既能製住他,又不像舊鐵鐐那樣壓得人骨頭疼。王伯來看過,說‘偷啥戴啥料的銬子,公道,偷纖維就戴纖維銬,讓他知道這東西金貴,不是能隨便拿的’。”
暮色漫過工科院時,新製的耐火朝服在夕陽下泛著光,袖口的溫度紋被照得透亮,像撒了層碎金。公孫越摸了摸朝服下擺,火浣錦的暖意順著指尖爬上來,像揣了個小炭爐“上回裁冗,老夫還跟桑小娥念叨,‘官署改得太急,怕是要亂’。”
“現在看,亂的是舊規矩。”他撿起地上的“防火規範冊”,封麵上王伯按的紅手印特別顯眼,“新規矩都長在百姓的日子裏,王伯的手印比官印還實在。他說‘規矩好不好,看能不能護著糧食’,這才是維新,不是改個名兒,是讓規矩真能幫人幹活。”
掌燈時,衛子夫捧著“維新成果冊”進來,冊頁邊角卷著,沾著炭纖維的黑渣、火浣錦的紅漿,還有片王伯村的稻葉——是三柱他婆娘塞進去的,還帶著點稻香“工科院的防火規範,王伯村已經改了五間柴房。”
她翻到那頁,上麵貼著張柴房新貌,房梁裹著紅錦,像係了條腰帶“他說‘這錦比門神還管用,夜裏睡得踏實,不用總惦記起夜看火’。”
她指著“農具改良”那頁,李木匠的批注歪歪扭扭,像蚯蚓爬“‘炭纖維轅子,能傳三代’。農戶們說,今年秋收多收的兩成,夠給娃添件新襖,還能存點錢買來年的種子,不用再借高利貸了。”
喜歡漢宮嬌華帝女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漢宮嬌華帝女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