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破譯星文卷 紋藏滅世鍾

字數:13017   加入書籤

A+A-


    第一六三回 蜀營破譯星文卷 龍鳳紋藏滅世鍾
    第一節 星文破譯 雙生浮城藏玄機
    歸位者密墟的九座石門終於斂去了躁動的能量,青赤藍三色光流如三條被馴服的靈蛇,在門楣間溫順地遊走,將星髓岩地麵映照得如同鋪了一層流動的彩綢。空氣中彌漫著星髓膠凝固後的清苦氣息,混雜著歸位者星文燃燒後留下的、類似鬆煙墨的幽香。諸葛亮立於第一座鳳門之下,袍袖上還沾著填補基石時蹭到的金色岩粉,他手中捧著的星文卷正散發著柔和的白光,那光芒並非來自外部照明,而是典籍自身的靈韻——這卷由鴿派領袖腦核能量凝聚而成的秘典,質地如凝固的星光,邊緣泛著彩虹般的暈彩,上麵的星文會隨觀者的意念變換形態,此刻正以華夏篆書的模樣,緩緩展開萬載的秘辛。
    “軍師,這星文卷的材質好生奇特。”薑維捧著一盞“照星燈”侍立一旁,燈座是用星鯨的耳骨打磨而成,鏤空的花紋中嵌著七顆不同顏色的星砂,點燃時發出的光芒能與歸位者星文產生共鳴。此刻,燈光如月華般淌在星文卷上,那些篆書文字的筆畫間竟滲出細小的金色光點,像是活的蟲豸在緩緩爬行,“屬下用歸位者的譯星鏡試過三次,每次解讀的內容都有偏差,剩下的大半星文像是有自己的意誌,會避開鏡光的掃描。”
    諸葛亮指尖輕撫星文卷的邊緣,觸感溫潤如玉,卻又帶著一絲微妙的脈動,仿佛握著一顆縮小的星辰。他能感受到,典籍深處傳來的意識波動與自己眉心的第三眼印記隱隱呼應,那是一種跨越萬古的智慧在低語。“這不是普通的典籍,”他聲音低沉,帶著一絲近乎虔誠的敬畏,“是歸位者領袖將自己的核心意識注入星髓岩,凝固成的‘活卷’。需以心神溝通,方能得其真意,強用譯具隻會驚擾它。”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閉上雙眼,將意識沉入星文卷的光暈中。刹那間,無數星文如決堤的潮水湧入腦海,化作一幅幅流動的星軌圖:歸位者母星的水晶塔在虛視的黑色觸手下崩塌,鴿派領袖帶著創世火種碎片乘坐逃生艙衝出火海;第七星軌的星塵中,兩座一模一樣的浮城正在同時鑄造,一座吸收恒星的金光,一座吞吐星雲的暗影;最後一幅畫麵最為震撼——雙生浮城被一道無形的能量牆隔開,牆的兩側,光明與暗影如陰陽魚般相互環繞,卻又涇渭分明,牆麵上刻滿了“共生”與“共滅”的星文。
    “雙生……浮城竟是雙生的!”諸葛亮猛地睜開眼,眸中還殘留著星軌圖的殘影,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抬手抹了把汗,指尖的金色印記與星文卷上的“雙生浮城論”五個大字同時亮起,“光明方舟藏創世之火,暗影浮城鎖虛視之魂,二者同生共死,一方毀滅,另一方也會崩塌。”
    薑維湊上前,鼻尖幾乎要碰到星文卷,他指著卷中一幅暗影浮城的剖麵圖,那裏的能量核心被黑色濁流包裹,隱約可見無數痛苦掙紮的虛影:“軍師,這暗影浮城……莫非就是拾荒者傳說中被‘巨眼災厄’吞噬的‘幽靈方舟’?他們說,那方舟裏的守衛會變成吃人的怪物,與虛視一般無二。”
    諸葛亮點頭,指尖在剖麵圖上輕輕一點,黑色濁流中立刻浮現出虛視的基因鏈圖譜,與歸位者的基因鏈纏繞在一起,形成詭異的螺旋:“正是。歸位者鑄造雙生浮城本是為了平衡創世之火與虛視之魂,卻沒想到暗影浮城的守衛被虛視基因汙染,漸漸失控。如今巨眼災厄——也就是暗影浮城的核心,正在吞噬自己的軀體。”
    他的目光移向星文卷的末端,那裏畫著一柄龍鳳纏繞的長劍,劍身在星空中劃過,竟同時在雙生浮城的核心激起漣漪:“劉備先祖鑄造的龍鳳圖騰劍,並非尋常兵器,而是啟動雙生浮城共振的‘鑰匙’。劍鳴一聲,光明浮城的創世之火會增強;劍鳴兩聲,暗影浮城的虛視之魂會暴走;劍鳴三聲……”
    “三聲如何?”薑維追問,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諸葛亮的聲音低沉如古井:“雙生浮城會徹底融合,要麽創世,要麽滅世,取決於共鳴時的主導能量。”
    就在此時,通道口傳來急促的腳步聲,趙雲一身銀甲,甲胄上的白毦在星光照耀下泛著銀光,他懷中緊緊抱著一個古樸的木盒,盒身上的雲紋已被汗水浸濕:“軍師!屬下在成都號密室的暗格中找到了這個,鎖扣是龍鳳形狀,與星文卷上的圖騰吻合!”
    諸葛亮接過木盒,隻見盒蓋的鎖扣是立體的龍首與鳳首,龍角的弧度與鳳喙的彎鉤恰好組成一個微型的“漢”字。他將掌心的玉佩輕輕按在“漢”字中央,“哢噠”一聲輕響,木盒應聲而開。
    盒內鋪著暗紅色的絨布,布料的纖維中織入了細小的星砂,在光線下泛著細碎的金光。絨布上躺著一個巴掌大小的八音盒,盒蓋上的龍鳳圖騰比星文卷上的更為精致,龍鱗的每一片紋路都對應著一個歸位者星文,鳳羽的邊緣鑲嵌著半透明的星髓片,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最奇特的是八音盒的底座,刻著幾行凹陷的星文,筆畫中還殘留著未被完全抹去的朱砂痕跡——那是劉備的筆跡,用來標注星文的讀音。
    “這是……歸位者的‘火種八音盒’。”諸葛亮認出了盒底的工匠印記,那是一個由星文組成的“鴿”字,“劉勝先祖的全息影像中提到過,啟動龍鳳劍需要‘雙共鳴’,看來這八音盒就是另一個共鳴源。”
    他輕輕轉動八音盒的發條,發條發出“哢嗒哢嗒”的聲響,像是在倒數某個時刻。一陣清越的旋律流淌而出,並非地球的五音,而是由七個星軌頻率組成的音階,每個音符在空中都化作一枚金色的星文,與密墟九門的光流產生了奇妙的共振。青鳳門的光流隨旋律起伏,赤龍門的能量紋同步閃爍,白虎門的聲波頻率與之完全吻合——九門的能量場,竟在這旋律中達成了完美的和諧。
    “這旋律……與九門的共振頻率完全一致!”薑維失聲驚呼,他手中的照星燈突然爆發出刺目的光芒,燈座的七顆星砂同時升空,在星文卷上組成一個完整的北鬥七星陣,“星文卷在回應!它在指引我們如何使用八音盒!”
    諸葛亮凝視著八音盒,旋律在他耳中漸漸清晰,化作歸位者的古老歌謠,訴說著雙生浮城的起源與使命。他忽然注意到,八音盒底座的星文與星文卷的邊緣星文能完美拚接,組合後的句子讓他心頭一震:“當暗影鍾響,光明必以血祭……”
    “血祭?”趙雲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龍膽亮銀槍的槍尖在光線下泛著冷光,“軍師,這血祭……莫非是要用人命獻祭?”
    諸葛亮沒有回答,隻是將八音盒小心翼翼地收入木盒,星文卷上的光芒在此時漸漸黯淡,仿佛耗盡了力氣。他知道,這個發現既帶來了希望,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通道的陰影中,一雙眼睛正悄悄退去,那是魏延的心腹副將,他本是來請示換崗事宜,卻無意間聽到了“滅世鍾”與“血祭”的字眼,攥緊的拳頭在袖中微微顫抖。
    第二節 八音初鳴 子龍密室得真傳
    成都號的密室深在艦腹,是劉備生前處理機密要務的地方,牆壁由雙層玄鐵夾星髓岩鑄成,能隔絕一切能量探測。隻有壁龕中鑲嵌的“照星石”散發著柔和的藍光,那是從西川岷山深處采來的奇石,能在黑暗中映照出文字,此刻正將劉備的遺物——幾卷竹簡、一盞油燈、一尊青銅鼎,映照得朦朦朧朧,如同浸在水中。
    趙雲捧著剛找到的火種八音盒,指尖輕輕拂過盒蓋上的龍鳳圖騰。龍首的角尖銳而淩厲,鳳首的冠溫潤而華美,兩者的眼睛都用細小的紅寶石鑲嵌,在藍光下閃爍著如血的光澤。他想起找到這個盒子的過程,至今仍心有餘悸。
    密室最深處的暗格被偽裝成石壁的一部分,若非他記得先帝臨終前“玄鐵壁第三塊磚石可動”的遺言,絕難發現。暗格的門是用整塊星髓岩打造,上麵刻著劉備親書的“漢祚未絕,火種永存”八個篆字,筆畫蒼勁有力,透著一股不屈的意誌。趙雲嚐試了用劍撬、用能量衝擊,都無法打開,直到他將隨身攜帶的“護心鏡”貼在暗格門上——那是建安十三年長阪坡之戰時,劉備為護他周全所賜,鏡背上的龍鳳紋與暗格門的紋路嚴絲合縫,仿佛天生一體。
    “先帝早已預見今日。”趙雲喃喃道,將八音盒放在劉備生前批閱奏章的案幾上。案幾是用西川的陰沉木製成,表麵已被先帝的手掌磨得光滑,邊緣還留著幾處茶漬的痕跡。他仿佛能看到先帝深夜在此伏案疾書的身影,燭火在他鬢角的白發上跳動,手中的狼毫筆懸在竹簡上方,遲遲未落——那是在猶豫是否要將八音盒的秘密寫入遺詔。
    趙雲再次轉動八音盒的發條,清越的旋律在密室中回蕩,與壁龕中照星石的藍光產生共鳴。石上的天然星紋如活過來般流轉,在地麵上投射出一幅微型星圖:光明浮城與暗影浮城分別位於北鬥七星的鬥柄與鬥魁,兩座浮城之間的連線穿過地球星軌的坐標,形成一個巨大的“命”字。
    “原來如此……雙生浮城的最終戰場,注定是在地球。”趙雲的呼吸微微急促,他能感受到旋律中蘊含的創世之火能量,溫和卻又磅礴,與虛視的邪惡氣息截然相反。但他也聽出了旋律深處隱藏的一絲哀鳴,像是獻祭者的最後歎息。
    八音盒的旋律漸漸低沉,最後一個音符消散時,盒底的星文突然亮起,與照星石的藍光交織成一行華夏文字,懸浮在半空:“龍鳳劍藏於嵩山太室峰,劍匣與地脈相連,非劉氏血脈親觸,劍不出鞘。”
    “嵩山……”趙雲的眼中閃過一絲明悟。劉備先祖劉勝的封地就在中山國,毗鄰嵩山,將龍鳳劍藏在那裏,既符合“歸藏於故土”的古訓,又能借助嵩山的地脈能量守護神劍。他小心翼翼地將八音盒收入懷中,貼身藏好——這不僅是啟動龍鳳劍的鑰匙,更是先帝托付的重任。
    剛走出密室,就看到魏延帶著幾名親兵守在通道口,每個人的手都按在刀柄上,甲胄的金屬碰撞聲在寂靜的通道中格外刺耳。魏延的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獨目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既有焦慮,又有決絕。
    “子龍將軍,”魏延率先開口,聲音沙啞,“你從密室出來,想必找到了軍師所說的‘滅世鍾’信物?”
    趙雲心中一凜,不動聲色地按住懷中的八音盒:“魏將軍此言何來?密室中隻有先帝的舊物,並無什麽信物。”
    “將軍何必隱瞞?”魏延上前一步,通道的陰影恰好遮住他半張臉,“屬下已在密墟外聽到風聲,說那信物是個八音盒,能與九門共鳴,啟動可滅世的龍鳳鍾,還需以血祭催動。此事關乎華夏存亡,將軍豈能私藏?”
    “一派胡言!”趙雲的手按在龍膽亮銀槍的槍纓上,槍身的龍紋在通道微光下泛起冷光,“八音盒是先帝遺物,關乎如何淨化暗影浮城,絕非什麽滅世之物!軍師正在解讀星文,不日便會公布真相,魏將軍休要聽信謠言!”
    “謠言?”魏延冷笑一聲,側身讓開道路,親兵們手中的長矛同時指向趙雲,矛尖的寒光映在趙雲的銀甲上,“剛才密墟方向傳來能量異動,九門光流紊亂,定是軍師在嚐試啟動那勞什子鍾!子龍將軍若再執迷不悟,休怪魏延不念同袍之誼!”
    通道內的氣氛瞬間凝固,趙雲能聞到親兵們甲胄上的汗味與殺氣,與當年長阪坡的曹軍氣息驚人地相似。他知道魏延的性格,剛愎自用卻又心懷赤誠,此刻定是被“滅世”二字衝昏了頭腦。
    “魏將軍,”趙雲緩緩拔出龍膽亮銀槍,槍尖斜指地麵,避免直接衝突,“先帝曾言,魏延將軍勇冠三軍,然性急,易被流言左右。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八音盒的真相,軍師自有分曉,你我皆是蜀漢將領,當以信任為先,而非兵戎相見。”
    “信任?”魏延猛地拔出大刀,刀身在通道中劃出一道寒光,“若那八音盒真能滅世,我豈能因‘信任’二字,讓華夏萬劫不複?子龍將軍,交出八音盒,我魏延以項上人頭擔保,絕不動它分毫,待軍師解讀清楚再做定論,如何?”
    趙雲搖頭,槍尖微微抬起:“八音盒乃先帝所托,除非軍師親來,否則誰也不能取走。”
    “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魏延怒吼一聲,大刀帶著破空之聲劈向趙雲,親兵們同時上前,將趙雲圍在中央。
    趙雲深吸一口氣,龍膽亮銀槍如靈蛇出洞,槍影在狹小的通道中翻飛,既擋住了魏延的大刀,又避開了親兵的長矛,槍杆掃過親兵的甲胄,發出“鐺鐺”的聲響,卻未傷及一人。他知道,這些士兵並非真心叛亂,隻是被魏延裹挾,若傷了他們,隻會讓矛盾激化。
    “魏將軍!住手!”趙雲的槍尖抵住魏延的咽喉,隻要再進半寸,便能取其性命,但他終究還是停了下來,“你可知自己在做什麽?這是兵變!”
    魏延的大刀架在趙雲的肩膀上,卻也沒有劈下,眼中的瘋狂漸漸被掙紮取代:“我……我隻是不想讓華夏毀在一個盒子手裏……”
    就在此時,通道外傳來諸葛亮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文長,收起你的刀吧。”
    趙雲與魏延同時住手,隻見諸葛亮在薑維的護衛下緩步走來,羽扇輕搖,目光掃過對峙的雙方:“一場誤會而已,何至於動刀動槍?”
    魏延看著諸葛亮,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收刀入鞘,單膝跪地:“末將魯莽,請軍師降罪。”
    第三節 魏延兵變 奇門星圖定亂局
    密墟的星文卷在諸葛亮手中微微震顫,仿佛感受到了周遭湧動的躁動氣息。九門的光流雖已恢複平穩,但能量波紋中仍殘留著不安的頻率,青鳳門的虛影時不時發出尖銳的啼鳴,像是在警示即將到來的風暴。諸葛亮知道,魏延的疑慮絕非個例,經曆過鐵壁號被吞噬的慘劇後,士兵們對“滅世”二字有著本能的恐懼,若不徹底打消這層恐懼,遲早會釀成大禍。
    “軍師,”薑維匆匆從通道口趕來,甲胄上還沾著星塵的灼痕,“魏延將軍雖已退回營中,但其部將仍在暗中串聯,說要趁夜潛入成都號,強行銷毀八音盒。屬下截獲了他們傳遞的暗號,是‘焚鍾’二字。”
    諸葛亮的目光落在星文卷上“血祭”的注解上,指尖的金色印記微微發燙。他早該料到,“滅世鍾”與“血祭”這兩個詞,足以讓最沉穩的將領失去理智。“備車,”他將星文卷小心地收入特製的玉盒,“去魏延營中,某要親自與他談談。”
    剛走出密墟的星髓岩拱門,就看到魏延帶著數百名親兵列陣等候,士兵們的甲胄在星光照耀下泛著冷光,手中的長矛組成一道密集的槍林,將通往成都號的路堵得水泄不通。魏延站在陣前,身披雙重鎧甲,腰間挎著兩柄大刀,顯然是做了最壞的打算。
    “孔明先生,”魏延單膝跪地,聲音在空曠的星塵中回蕩,“末將鬥膽,請先生交出八音盒,當眾銷毀!若先生不允,末將隻能……強行叩請!”
    他身後的親兵們同時單膝跪地,齊聲高呼:“請先生銷毀八音盒!”聲浪如雷,震得九門的光流都泛起了漣漪。
    諸葛亮勒住韁繩,羽扇輕搖,目光平靜地掃過眾士兵:“魏將軍可知,你們此刻的舉動,與叛亂何異?”
    “末將不敢叛亂!”魏延猛地抬頭,眼中布滿血絲,“末將隻是為了華夏億萬生民!那八音盒能啟動滅世鍾,若落入鷹派之手,或被先生誤啟動,後果不堪設想!與其冒這個險,不如現在就銷毀它,縱使無法淨化暗影浮城,至少能保住光明浮城!”
    “糊塗!”諸葛亮的聲音陡然轉厲,羽扇指向密墟的九門,“你以為銷毀八音盒就能高枕無憂?暗影浮城的虛視之魂已突破半數封印,不出三月就會吞噬暗影浮城,到那時,雙生共振的力量會自動引爆光明浮城的創世之火,整個第七星軌都會化為灰燼!”
    魏延的臉色一白,卻仍強辯道:“那血祭呢?星文卷上說需以血祭催動,難道要犧牲無辜將士的性命嗎?末將寧死,也不做這等不仁不義之事!”
    “血祭並非你所想的那般!”諸葛亮正要解釋,魏延的副將突然高喊:“將軍,別聽他狡辯!他是想借著血祭的名義,鏟除我等異己!”
    這聲煽動如火星落入油鍋,親兵們頓時騷動起來。魏延猛地站起身,拔出大刀:“先生,恕末將無禮!”他揮刀指向諸葛亮的車駕,“拿下諸葛亮,奪八音盒!”
    親兵們如潮水般湧上前,與諸葛亮的護衛隊廝殺在一起。密墟的九門被戰鬥的能量波動徹底驚動,光流變得狂暴紊亂,青鳳虛影撞向赤龍門,白虎聲波撕裂了玄武門的防禦,整個密墟仿佛在顫抖,像是憤怒的巨獸即將蘇醒。
    諸葛亮端坐於車中,神色平靜得驚人。他早已料到會有此一變,暗中早已布下“奇門遁甲星圖”——這是他融合歸位者星軌力學與華夏奇門遁甲之術,在密墟地麵繪製的陣法,陣眼正是九門的能量節點。
    “文長,你可知密墟的星文軌跡,與我華夏的奇門遁甲暗合?”諸葛亮的聲音透過廝殺聲傳來,清晰地落入每個人耳中。他輕輕揮動羽扇,密墟的地麵突然亮起無數光點,組成一幅巨大的星圖,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卦象分別對應八門,第九門正是陣眼“中宮”。
    魏延的親兵們突然發現,自己仿佛陷入了無邊無際的迷宮。向前衝鋒的士兵,跑了半個時辰卻又回到原地,眼前的景象在不斷變換:時而身處火海,被鐵壁號的殘骸包圍;時而墜入冰窟,周圍是虛視的黑色觸手;最可怕的是,他們看到自己的親人在暗影浮城中哀嚎,而手中的武器卻變成了攻擊親人的凶器。
    “這……這是什麽妖法?”一名親兵嚇得癱倒在地,手中的長矛“哐當”落地。
    魏延也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揮刀砍向一名“敵人”,卻發現砍中的是自己的副將,而副將的臉上正流著血淚問他:“將軍,為何要殺我?”
    “不是我!是幻覺!”魏延嘶吼著,揮刀劈向空氣,卻被無形的能量牆彈回,“孔明先生!你這是用的什麽手段?!”
    諸葛亮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悲憫:“這不是妖法,是歸位者的星軌幻象術,能勾起人內心最深的恐懼。文長,你看地麵的星圖。”
    魏延不由自主地低頭,隻見光點組成的星軌與密墟九門的星文軌跡完全重疊,甚至連能量流動的頻率都一模一樣。青鳳門對應“巽”卦,主風,故能發出聲波攻擊;赤龍門對應“離”卦,主火,故能量呈赤色;白虎門對應“兌”卦,主澤,故與水脈相連……
    “這……這怎麽可能?”魏延失聲驚呼,他一直以為歸位者的科技與華夏的術數是截然不同的體係,卻沒想到竟能如此完美地契合。
    “歸位者與華夏先民本是同源,”諸葛亮的車駕緩緩向前,星圖的光點隨他的移動而變換,“他們的星軌力學與我們的奇門遁甲,本就是對宇宙真理的不同解讀。所謂的‘滅世鍾’,不過是這種真理的一種體現——它能滅世,亦能創世,關鍵在於使用者的本心。”
    趙雲趁機率領護衛隊控製住局麵,槍尖雖未傷人,卻已將魏延的親兵們團團圍住。“文長,束手吧!”趙雲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你看看周圍,這些士兵都是跟隨你出生入死的弟兄,你真要讓他們死在幻象中嗎?”
    魏延看著親兵們痛苦的表情,又看了看地麵上完美契合的星圖與星文,心中的防線終於崩潰。他“哐當”一聲扔掉大刀,單膝跪地:“末將……知錯了。”
    星圖的幻象在此時漸漸消散,密墟的九門光流重新恢複平穩,青鳳虛影親昵地蹭了蹭赤龍門的能量壁,仿佛在安撫受驚的同伴。親兵們如夢初醒,看著彼此狼狽的模樣,臉上都露出羞愧的神色。
    諸葛亮示意趙雲扶起魏延,羽扇輕拍他的肩膀:“文長,你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因噎廢食,絕非良策。雙生浮城的共振已不可避免,與其恐懼‘滅世鍾’,不如想辦法掌控它,讓它成為淨化暗影浮城的利器。”
    魏延低著頭,聲音哽咽:“可那血祭……”
    “血祭之事,”諸葛亮沉吟片刻,最終還是決定透露部分真相,“星文上說,需獻祭者自願才行,且獻祭的並非無辜之人,而是與龍鳳劍有血脈共鳴的守護者。到那時,是否獻祭,由他自己決定,任何人都不能強迫。”
    魏延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真的?”
    諸葛亮點頭:“星文從不欺人。”
    魏延長舒一口氣,對著諸葛亮深深一拜:“末將魯莽,險些壞了大事,請先生責罰。”
    諸葛亮微微一笑:“責罰就不必了,隻是往後遇事,還需多幾分冷靜,少幾分衝動。”他望向密墟深處,那裏的星文卷正散發著柔和的光芒,仿佛在催促他們盡快找到龍鳳劍,“當務之急,是派人前往地球星軌的嵩山,找到龍鳳劍。”
    第四節 血祭預言 殘文暗藏末世兆
    密墟的血腥味與星髓膠的清苦氣息交織在一起,在九門的能量流中緩緩彌漫。魏延兵變雖已平息,但地麵上殘留的刀痕與血跡,仍無聲地訴說著剛才的衝突。諸葛亮坐在青鳳門的基座上,麵前攤開的星文卷泛著柔和的白光,將他的側臉映照得忽明忽暗,鬢角的白發在光線下格外醒目。
    “軍師,”趙雲遞過一壺星髓酒,酒液在壺中泛著淡淡的金光,“魏延將軍已按您的吩咐,帶著親兵去加固密墟的防禦工事了。他說……若找到龍鳳劍後需要血祭,他願第一個報名。”
    諸葛亮接過酒壺,卻沒有喝,隻是輕輕摩挲著壺身上的龍鳳紋:“文長是個直性子,有錯便認,有過便改,是員難得的猛將。隻是這血祭,並非誰想替就能替的。”他將酒壺放在星文卷旁,壺中的酒液透過透明的壺壁,在卷上的“雙生血脈”四字上形成一道折射光,“歸位者的星文中,‘雙生血脈’指的是同時擁有歸位者與華夏先民基因的後裔,也就是我們這些人。但星文特別注明,需與龍鳳劍有‘直係共鳴’,這意味著……”
    他沒有說下去,但趙雲與侍立一旁的薑維都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龍鳳劍是劉備先祖所鑄,與劉氏血脈相連,所謂的“直係共鳴”,必然指向劉氏宗親。
    “難道……要讓後主劉禪)來做獻祭者?”薑維的聲音有些顫抖,他想起那個在西川深宮中度日的年輕君主,雖算不上雄才大略,卻也絕非貪生怕死之輩,“可後主從未經曆過星軌戰陣,如何能承受創世之火的能量衝擊?”
    諸葛亮的目光落在星文卷上劉備先祖的畫像上,畫像中的先祖手持龍鳳劍,劍身上的血跡與創世之火的光芒融為一體。他輕輕歎了口氣:“星文卷上說,獻祭者需‘心誌純一,與創世之火共鳴’,後主……或許真的合適。”
    他想起劉禪小時候,自己曾帶他觀星,這孩子對星辰的感應遠超常人,甚至能說出某些星軌的名字,而那些名字,正是歸位者星圖上的標注。當時隻當是童言無忌,如今想來,或許是劉氏血脈中的歸位者基因在作祟。
    趙雲握緊了龍膽亮銀槍,槍杆的溫度透過掌心傳來,讓他混亂的心緒稍稍平複:“軍師,或許……還有別的辦法?比如找到破解血祭的星文?”
    諸葛亮搖頭,將星文卷翻到最後一頁,那裏的星文與八音盒底座的星文完全拚接,組成一句完整的預言,用華夏篆書清晰地寫著:“當暗影鍾響,光明必以血祭,獻祭者需為雙生血脈,以己為薪,燃盡虛視之魂,方得破雙生之縛,魂歸星軌。”
    “魂歸星軌……”薑維低聲重複著這四個字,眼中閃過一絲明悟,“也就是說,獻祭者並非魂飛魄散,而是……回歸宇宙的本源?”
    “或許吧。”諸葛亮的聲音帶著一絲不確定,他寧願相信這是星文的安慰之詞,“歸位者認為,生命的本質是能量的聚合,所謂死亡,不過是能量回歸宇宙的循環。但對我們而言,失去便是失去了。”
    石門前陷入長久的沉默,隻有九門的能量嗡鳴在空氣中震蕩,像是在為未來的獻祭者奏響哀歌。遠處傳來星鯨的長鳴,空靈而悲愴,與密墟的能量頻率產生奇妙的共鳴。
    就在此時,通道口傳來熟悉的腳步聲,曹昂與孫權帶著幾名親衛走來,甲胄上還沾著星塵的痕跡——他們剛巡查完浮城的外圍防禦。看到密墟中的狼藉,兩人皆是一驚。
    “孔明先生,這是……”曹昂指著地麵上的血跡,眉頭緊鎖。
    諸葛亮簡要說明了魏延兵變的經過,隱去了血祭的細節,隻說是因“滅世鍾”的傳言而起。曹昂與孫權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不瞞先生,”孫權率先開口,手中的藍寶石權杖輕輕敲擊著地麵,杖尖的能量紋與密墟的星文產生共鳴,“建業號的士兵中也有類似的傳言,說雙生浮城共振時會引發星軌崩塌,不如趁暗影浮城未到,先毀掉光明浮城的能量核心,以絕後患。”
    “仲謀兄說笑了。”諸葛亮搖頭,將星文卷上的雙生浮城軌跡圖展示給兩人,“光明浮城的核心與第七星軌的地脈相連,毀掉它,整個星軌都會崩塌,我們將無處可去。”
    曹昂的目光在軌跡圖上久久停留,最終落在兩座浮城的連線中點——那裏正是地球星軌的坐標。“先生,”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決絕,“若真到了必須血祭的地步,我曹魏願出人出力,絕無二話。隻是……那獻祭者,真的隻能是劉氏宗親嗎?”
    諸葛亮沉默了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星文卷上是這麽說的,龍鳳劍認主,非劉氏血脈不能完全驅動。”
    孫權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想起了江東的父老,想起了孫策臨終前的囑托,最終還是堅定地說道:“無論獻祭者是誰,我東吳都會全力支持。雙生浮城的威脅,關乎所有華夏後裔的存亡,絕非蜀漢一邦之事。”
    諸葛亮看著兩人,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在這危機四伏的星軌中,魏蜀吳三國雖有舊怨,卻能在大義麵前放下分歧,或許這就是華夏文明能延續萬載的原因。
    “多謝二位。”諸葛亮站起身,將星文卷小心地收起,“當務之急,是派一支精銳小隊前往地球星軌的嵩山,找到龍鳳劍。同時,需盡快聯係西川的劉氏宗親,看看……”他頓了頓,終究還是沒能說出劉禪的名字,“看看誰與龍鳳劍有血脈共鳴。”
    三人達成共識,分頭安排事宜。諸葛亮望著曹昂與孫權離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密墟九門的方向,心中的不安卻愈發強烈。他知道,血祭的預言不會輕易改變,而那個注定要成為獻祭者的人,或許此刻正在西川的深宮中,對即將到來的命運一無所知。
    八音盒在懷中微微發燙,底座的星文再次亮起,與密墟九門的星文產生最後的共鳴,浮現出一行從未出現過的小字,如血般鮮紅:“獻祭之日,龍鳳同悲,光明重生,萬劫不複。”
    諸葛亮輕輕歎了口氣,轉身向成都號走去。星塵落在他的道袍上,像是撒下的一層霜,預示著前路的艱難與悲壯。他知道,無論獻祭者是誰,自己都必須輔佐他完成使命,哪怕代價是痛失至親。
    正是:
    血祭預言藏生死,雙生浮城待歸人。
    欲知龍鳳劍能否順利找到,獻祭者究竟是誰,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