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八音鎮鍾鳴 劍合破輪回

字數:10834   加入書籤

A+A-


    第一七0回 蜀營八音鎮鍾鳴 龍鳳劍合破輪回
    第一節 八音鎮魂 諸葛奏響安魂曲
    殘冬臘月,昆侖墟上空的鉛雲似被巨手揉碎,化作漫天雪粒,抽打在暗影浮城的玄黑城牆上。這座蜀漢遺民棲身的浮空堡壘,通體由“幽冥玄鐵”鑄就,牆麵上布滿暗紅色裂痕,那是萬年來與災厄對抗留下的傷痕,最深的一道自城頂蜿蜒至城腳,宛如一條沉睡的赤龍。
    寅時三刻,城中央的“滅世鍾”突然無風自鳴。鍾體高九丈,由歸位者青銅澆築,頂端鑄著一隻獨眼巨梟,此刻梟眼正射出猩紅光束,將周遭的雪粒染成詭異的紫色。鍾聲沉悶如地脈斷裂,每一聲都讓城牆的裂痕滲出粘稠的暗紫色霧氣,霧氣落地之處,玄鐵竟如被強酸腐蝕般冒出氣泡。
    “軍師!鍾鳴已震傷三百餘軍民!”薑維身披鱗甲,手持諸葛連弩,大步衝上觀星台。他甲葉上的“漢”字烙印正被紫氣侵蝕,露出底下斑駁的銅鏽,額角青筋暴起,顯然也在承受鍾聲的共振,“再這樣下去,不出一個時辰,浮城的護罩就要崩裂了!”
    觀星台上,諸葛亮身披鶴氅,立於青銅星圖前。他手中羽扇輕搖,扇麵拂過凝結的霜花,卻未沾半分寒意。聽到薑維稟報,他並未回頭,隻是凝視著星圖上跳動的紅點——那是滅世鍾在星軌上的投影,此刻正以不規則的頻率閃爍,“伯約莫慌,此鍾乃歸位者所鑄‘共鳴器’,能放大負麵情緒,災厄正是借此侵蝕浮城。”
    他緩緩轉身,鳳目掃過城下:軍民們或捂耳倒地,或口吐鮮血,祠堂方向傳來孩童的啼哭,與鍾聲交織成令人心悸的哀樂。諸葛亮羽扇指向鍾樓頂的獨眼巨梟:“你看那梟眼,實為災厄的‘情緒引信’,鍾聲越急,梟眼的紅光越盛,此消彼長,方能破局。”
    “如何破局?”薑維急問,連弩的機括已被他攥得發燙。
    諸葛亮從袖中取出一個紫檀木盒,盒麵雕刻著八卦太極圖,邊緣鑲嵌著八顆鴿卵大的彩石,分別映出“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清角”八字。“此乃‘火種八音盒’,三年前於密墟九門的‘樂律殿’所得,盒底刻著‘八音和鳴,可安萬靈’。”他掀開盒蓋,一股溫潤的氣流湧出,盒內靜靜躺著八根玉笛,笛身通透,隱約可見流動的光紋,“歸位者以樂律鎮魂,今日便要借蜀漢忠魂之音,壓過這滅世鍾鳴。”
    話音未落,滅世鍾又是一聲轟鳴,觀星台的石柱竟裂開細紋。薑維扶住搖晃的諸葛亮,見老軍師嘴角溢出一絲血痕,知他也受了內傷,“軍師,讓末將去吧!”
    “你需坐鎮指揮。”諸葛亮擺手,目光落在人群中一位白發老者身上。老者姓陳,是蜀漢宮廷樂官之後,曾隨先主劉備入蜀,如今雖雙目半盲,卻能憑記憶吹奏失傳的《蜀漢正音》。諸葛亮朗聲道:“陳老,敢請為我蜀漢吹奏一曲安魂曲嗎?”
    陳老拄著竹杖,顫巍巍走到觀星台下。他接過刻有“宮”字的玉笛,指尖撫過笛身的龍紋——那是諸葛亮親手雕刻的昭烈帝潛龍圖案。當笛聲初起時,竟帶著一絲顫抖,被鍾聲震得險些中斷。
    “想當年長阪坡,子龍單騎救主,何等壯烈!”諸葛亮在台上高聲道,羽扇指向祠堂方向,“想當年白帝城,先主托孤,何等赤誠!想當年南中平叛,軍民同心,何等團結!”
    這些話語如星火落入幹柴,陳老枯槁的手指突然穩如磐石。“宮”音再起時,竟如黃鍾大呂,厚重沉穩,將鍾聲的戾氣衝散三分。笛音中浮現出無數虛影:趙雲白袍持槍,於百萬曹軍中七進七出;劉備臥於病榻,緊握諸葛亮之手囑托“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南中百姓載歌載舞,迎接蜀漢軍隊……
    “商”音隨後響起,吹笛的是個年少鼓手,曾隨諸葛亮六出祁山,笛音清越如泉水叮咚,洗去鍾聲的渾濁;“角”音由薑維親奏,他以槍杆為笛,吹出的音節激昂如劍,刺破紫氣的籠罩;“徵”音來自炊事兵,他用陶碗作塤,吹出的旋律熱烈如火,點燃軍民的鬥誌……
    八音漸次和鳴,在滅世鍾周圍織成一張無形的音網。音網中浮現出更多虛影:關羽橫刀立馬於華容道,張飛怒吼長阪坡嚇退曹軍,黃忠揮刀斬夏侯淵於定軍山……這些蜀漢忠魂的虛影隨著樂聲起舞,將暗紫色霧氣一點點驅散,霧氣中傳來淒厲的尖叫,似是被淨化的怨念在哀嚎。
    滅世鍾仿佛感受到威脅,鍾聲變得尖銳刺耳,頂端的獨眼巨梟突然振翅,射出三道猩紅光束,直撲八音盒。諸葛亮早有準備,令親衛將“八卦陣盤”置於盒下,陣盤轉動時,乾位生金風,坤位湧濁浪,將光束反彈回去,巨梟的羽毛頓時被灼燒得焦黑。
    “軍師,‘變宮’笛裂了!”陳老驚呼。吹笛的樂師是馬謖之子,想起父親失街亭的愧疚,負麵情緒被鍾聲放大,導致笛身崩裂。薑維見狀,抽腰間短劍,以劍鞘為笛,以精血為氣,吹出的“變宮”音雖不圓潤,卻帶著一股“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戰氣,竟比原音更具穿透力。
    諸葛亮望著音網中愈發清晰的忠魂虛影,眼中泛起淚光。他想起初出茅廬時,先主三顧茅廬的赤誠;想起赤壁之戰,與周瑜聯手破曹的默契;想起五丈原,油燈下寫《出師表》的孤憤……這些記憶化作一股暖流,順著血脈湧入羽扇,扇尖指向滅世鍾:“奏‘和鳴章’!”
    八音突然拔高,旋律化作一隻金鳳凰,展翅時尾羽掃過城牆的裂痕,那些暗紫色霧氣在金光中如冰雪消融。滅世鍾的鳴響越來越微弱,頂端的獨眼巨梟發出哀鳴,猩紅光束漸漸黯淡。當最後一個音符消散在風雪中時,鍾體突然迸出一聲悠長的餘韻,似在歎息,又似在臣服。
    城下軍民紛紛起身,望著那些漸漸消散的忠魂虛影,有人泣不成聲,有人振臂高呼。陳老抱著玉笛癱坐在雪地裏,笛身已被他的體溫焐熱,上麵的潛龍圖案竟似要破壁而出。諸葛亮走下觀星台,扶起老者,輕聲道:“多謝老丈,奏響了蜀漢真正的魂音。”
    陳老抹去眼角的淚:“此非老臣之功,是先主與將士們的忠魂未散啊。”他指向鍾體,眾人這才發現,那些暗紅色裂痕中,竟滲出點點金光,在雪地裏拚出“漢祚永存”四字。
    薑維走到諸葛亮身邊,望著滅世鍾頂端黯淡的獨眼巨梟:“軍師,鍾鳴雖止,但梟眼未閉,恐是後患。”
    諸葛亮羽扇輕叩掌心:“它在等另外兩城的呼應。”他從懷中取出兩柄短劍,劍身分別雕刻著龍紋與鳳紋,“龍鳳圖騰劍已吸收八音之靈,待時機成熟,插入浮城核心,方能徹底斬斷災厄的情緒引信。”
    此時,鍾體的青銅表麵突然浮現出星圖,圖中鐵壁號、水蜃號的光點正朝著暗影浮城移動,三者連線處,赫然是一個被星霧籠罩的區域——輪回之界。
    第二節 劍合陰陽 龍鳳雙劍入核心
    暗影浮城的核心藏於“玄淵殿”下的地宮,需穿過九道由歸位者水晶築成的拱門。每道拱門都刻著不同的星文,第一道是“開陽”,第二道是“搖光”,直至第九道“天樞”,合起來正是北鬥九星的方位。
    諸葛亮率薑維、陳老等人沿螺旋階梯下行,階梯由“定魂玉”鋪就,踏上去會泛起淡淡的熒光,映出每個人的影子。陳老雖目盲,腳步卻異常穩健,他說每塊玉磚都在吟唱歸位者的戰歌,“那旋律與安魂曲是親戚呢”。
    地宮中央懸浮著一顆拳頭大的晶石,通體剔透,內部流轉著七彩光帶,那是暗影浮城的“星核”。光帶按照北鬥七星的軌跡環繞,其中“天璣”光帶最為黯淡,顯然已被災厄侵蝕。星核下方的基座上,刻著歸位者的銘文:“三城為鼎,雙核為耳,一劍為鑰,可開輪回。”
    “雙核指的是星核與滅世鍾。”諸葛亮撫摸著銘文,指尖傳來冰涼的觸感,“歸位者當年將浮城核心一分為二,鍾體鎮外,星核守內,唯有雙劍合璧,方能激活完整的防禦機製。”
    薑維望著星核:“軍師,插入雙劍需以何物為引?”
    諸葛亮從懷中取出三個玉瓶,分別裝著魏營夏侯氏、吳郡孫氏、蜀地劉氏的精血——這是他多年來暗中收集的三族血脈,“歸位者銘文說‘三脈同源’,想必是指魏蜀吳本為一體,需以血脈為引,方能讓雙劍認主。”
    陳老接過玉瓶,將魏血滴在龍紋劍上,蜀血與吳血滴在鳳紋劍上。血珠接觸劍身的刹那,龍紋劍發出青金色光芒,劍格處浮現出曹操的倚天劍虛影;鳳紋劍泛起赤紅色光暈,劍首鑲嵌的鴿血紅寶石中,映出劉備的玄德劍輪廓。雙劍的光芒與星核的光帶產生共鳴,地宮的水晶壁上突然浮現出歸位者的壁畫。
    壁畫第一幅繪著三祖並肩而立,曹操手持倚天劍,劉備握著玄德劍,孫權按著青釭劍,將劍尖同時刺入一個巨大的核心;第二幅繪著核心爆發出強光,驅散了黑暗中的巨眼;第三幅卻戛然而止,似被刻意損毀,隻留下幾道模糊的裂痕。
    “看來三祖當年試過劍合核心。”薑維凝視著壁畫,“隻是第三幅……”
    “是核心崩潰了。”諸葛亮歎息道,“歸位者星文記載,當年三城能量不穩,強行合璧導致核心爆炸,他們隻能將希望寄托於後世。”他深吸一口氣,掌心沁出細汗,“今日我們要做的,便是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
    薑維令親衛在四周布下“八卦陣”,陣眼置放八音盒,以防災厄突襲。諸葛亮緩步走向星核,龍鳳雙劍在他手中微微震顫,似有靈性。當他的指尖距星核三寸時,星核突然爆發出強光,七道光帶如靈蛇般纏繞上他的手臂,將三族圖騰的能量源源不斷地注入雙劍。
    “起!”諸葛亮低喝一聲,雙臂用力,將龍鳳劍交叉著刺入星核。劍刃沒入的刹那,地宮劇烈震顫,水晶壁上的星文如潮水般湧向劍身,龍紋劍上的倚天劍虛影與鳳紋劍的玄德劍輪廓漸漸清晰,兩劍交匯處,竟生出暗影浮城的裂痕圖案,與滅世鍾的紋路嚴絲合縫。
    “是歸位者的‘陰陽鎖’!”陳老激動得聲音發顫,他摸到水晶壁上的星文正在重組,形成“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符號,“雙劍合璧,正應了‘陰陽相濟,萬物相生’的道理!”
    突然,地宮深處傳來令人牙酸的摩擦聲,第九道拱門後湧出濃密的黑霧,霧中伸出無數條暗紫色觸手,觸手上的肉瘤張開細縫,噴出腥臭的粘液。薑維反應極快,揮劍斬斷最前麵的一條觸手,斷口處竟滲出幽藍的血液,落地時將定魂玉腐蝕出坑洞。
    “是災厄的先鋒!”薑維大喊,親衛們立刻轉動八卦陣盤,八音盒再次奏響安魂曲,音波形成的光盾暫時擋住了黑霧。
    諸葛亮額頭青筋暴起,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星核正在吸收雙劍的能量,光帶的亮度越來越高,但觸手的攻擊也越來越猛烈。最危急的時刻,龍紋劍突然發出一聲清越的劍鳴,劍格處的倚天劍虛影竟射出一道青金色光束,擊碎了半條觸手;鳳紋劍緊隨其後,玄德劍輪廓射出赤紅光束,將黑霧逼退三尺。
    “是魏吳兩城的呼應!”諸葛亮心中一震,他終於明白,三祖的血脈早已通過星軌相連,“伯約,告訴大家,鐵壁號與水蜃號正在為我們助力!”
    軍民們聞言士氣大振,薑維率親衛結成劍牆,將觸手一條條斬斷。陳老摸索著調整八音盒的音準,讓安魂曲的旋律更加激昂。在三方合力下,龍鳳雙劍終於完全刺入星核,劍刃沒柄之處,突然綻開一朵金色的蓮花,花瓣層層舒展,將整個地宮照得如同白晝。
    蓮花綻放的瞬間,所有觸手都發出淒厲的尖叫,化作黑霧消散。水晶壁上的壁畫第三幅突然變得清晰——上麵繪著三艘浮城組成一個巨大的“和”字,將那隻巨眼災厄困在中央。星核的光帶完全亮起,與鐵壁號、水蜃號的星軌形成共鳴,在虛空中織成一張巨大的網。
    “成功了!”薑維扶住脫力的諸葛亮,隻見雙劍的劍身上,正緩緩浮現出一行星文:“劍開輪回,界破虛實。”
    諸葛亮望著那行星文,眼中閃過明悟:“這是歸位者在指引我們,穿過輪回之界,直麵災厄的本體。”他拔出雙劍,劍身上的龍紋與鳳紋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太極圖,“準備吧,真正的決戰,即將開始。”
    第三節 艦爆窺真 巨眼災厄現本質
    輪回之界是片混沌的虛空,天空是翻滾的血色雲海,腳下是凝固的黑色岩漿,空氣中彌漫著鐵鏽與腐肉混合的腥甜。暗影浮城的裂隙在虛空中共生,化作一道寬十丈的光橋,橋身由歸位者的星文構成,踩上去能聽見細微的吟唱聲。
    諸葛亮率蜀漢精銳踏著光橋前行,龍鳳雙劍在手中散發著護體金光,將那些試圖靠近的暗影觸手盡數斬斷。他鶴氅上的雪粒早已融化,卻凝結著一層淡淡的霜花——那是體內真氣與虛空寒氣相抗的痕跡,每一步都似有千斤重,星核傳遞來的能量在經脈中奔騰,卻也帶來針紮般的刺痛。
    “軍師,您臉色太差了。”薑維策馬護在他身側,手中連弩的箭簇已全部換上“破邪符”,“要不先歇息片刻?”
    諸葛亮搖頭,羽扇指向遠處:“你看那些戰艦殘骸,是歸位者的‘星槎艦’。”隻見無數殘破的銀色戰艦懸浮在虛空中,艦身上布滿爪痕,有些還在燃燒著幽藍的火焰,火焰中隱約能看到歸位者戰士的虛影在掙紮。
    登上一艘相對完整的星槎艦,艦橋內的青銅控製台竟還在運轉,屏幕上的星文閃爍不定,最後定格在一行字:“真歸者艦長,啟動‘殉爆’,掩護主力撤退。”字跡力透青銅,帶著必死的決絕。
    “真歸者是歸位者中的死士。”諸葛亮撫摸著冰冷的控製台,指尖觸到一處凹陷,似是有人臨死前緊握所致,“他們選擇與災厄同歸於盡,為同胞爭取時間。”
    就在此時,虛空深處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咆哮,那隻在滅世鍾頂端出現的獨眼巨梟虛影緩緩浮現,隻是此刻已化作一隻遮天蔽日的巨眼,眼白是渾濁的血色,瞳孔是純粹的漆黑,周圍環繞著無數暗影觸手,每根觸手上都吸附著歸位者的靈魂,那些靈魂在痛苦地嘶吼,卻無法掙脫。
    “是災厄本體!”薑維舉起連弩,箭簇直指巨眼,“它比記載中大了十倍!”
    巨眼的瞳孔轉動,鎖定了光橋上的蜀漢軍隊,無數觸手如暴雨般襲來。諸葛亮揮動龍鳳劍,劍光化作一道屏障,將觸手擋在外麵,卻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這隻巨眼的能量,竟比三艘浮城加起來還要強!
    “它在吞噬靈魂變強!”諸葛亮望著那些被吸附的靈魂,他們的痛苦與絕望正被巨眼轉化為力量,“伯約,傳令下去,吹奏安魂曲,朗誦歸位者的《鎮魂詩》!”
    安魂曲再次響起,這次沒有樂器,隻有士兵們用生命唱出的旋律;《鎮魂詩》的聲音回蕩在虛空,那是陳老憑記憶吟誦的歸位者戰歌:“星落為骨,月華為血,吾等歸位,護我家園……”
    旋律與歌聲交織,化作一道金色的洪流,衝向巨眼。巨眼的瞳孔劇烈收縮,那些被吸附的靈魂在洪流中發出掙紮的呻吟,有些靈魂竟掙脫了觸手的束縛,化作光點融入洪流。災厄的能量開始紊亂,巨眼的體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
    “有效!”薑維激動地喊道,“它們在覺醒!”
    然而,災厄的反撲也更加猛烈。它剩餘的觸手全部豎起,如利劍般刺向光橋,光橋的星文屏障已出現裂紋,許多士兵站立不穩,墜入下方的黑色岩漿。諸葛亮見狀,突然調轉龍鳳劍的方向,將光流引向一艘即將爆炸的真歸者戰艦。
    “轟——”戰艦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如海嘯般擴散,將無數觸手炸得粉碎。更奇異的是,爆炸產生的強光穿透了巨眼的瞳孔,讓諸葛亮等人看清了它的內部——那不是實體,而是由億萬歸位者靈魂聚合而成的能量體,每個靈魂都被包裹在暗紫色的粘液中,他們的麵容扭曲,卻依稀能辨認出歸位者的特征。
    “原來如此……”諸葛亮渾身劇震,龍鳳劍險些脫手,“它不是外來邪祟,是歸位者自己的絕望與痛苦凝聚而成的怪物!”
    這個發現讓所有人都驚呆了。那些被認為是“犧牲”的同胞,竟然成了災厄的一部分,他們的靈魂被負麵情緒吞噬,化作了毀滅自己文明的武器。薑維的連弩“當啷”落地,他望著巨眼中一個熟悉的靈魂虛影——那是歸位者壁畫中繪製的“守星將”,此刻卻在瘋狂地攻擊光橋。
    “難怪它能吸收能量……”薑維的聲音帶著顫抖,“它本就是歸位者的能量所化。”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它的弱點是正麵情緒!歸位者的勇氣、希望、犧牲……這些能瓦解它的聚合體!”他想起八音盒的安魂曲,想起龍鳳劍吸收的三族圖騰能量,想起真歸者艦長的自爆——這些都是正麵情緒的體現,都能對災厄造成傷害。
    “薑維,率一隊人組成人牆,護住光橋!”諸葛亮下令,“陳老,帶領其他人繼續吟誦《鎮魂詩》,讓更多靈魂覺醒!”
    當又一波觸手襲來時,蜀漢士兵們不再畏懼,他們以血肉之軀擋住攻擊,口中高唱著安魂曲。薑維身中數道觸手的攻擊,鱗甲破碎,卻依舊死死守住光橋的入口。諸葛亮望著這一幕,眼中閃過決絕,他舉起龍鳳劍,將體內剩餘的所有能量注入劍中——
    雙劍合璧,化作一道貫穿天地的光柱,光柱中浮現出無數蜀漢軍民的虛影,有劉備、關羽、張飛,也有無數無名士兵,他們齊聲高喊:“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光柱穿透巨眼的瞳孔,那些被吸附的靈魂在光柱中發出解脫的呼喊,紛紛掙脫束縛,化作星辰融入光柱。巨眼的能量徹底紊亂,發出一聲淒厲的哀嚎,體積急劇縮小,露出了藏在最深處的核心——那是一顆黑色的晶石,上麵刻著歸位者的星文,正是他們當年未能銷毀的“負麵情緒結晶”。
    第四節 界破結界 三祖圖騰護文明
    光柱穿透巨眼的刹那,輪回之界的虛空劇烈震顫。血色雲海翻湧如沸,黑色岩漿咕嘟冒泡,那些殘破的歸位者戰艦殘骸突然亮起引擎光芒,組成一個巨大的星陣,將巨眼的核心團團圍住。諸葛亮立於光柱中央,龍鳳雙劍懸浮在頭頂,劍身上的龍紋與鳳紋已完全交織,形成一個旋轉的太極圖。
    “軍師!鐵壁號與水蜃號來了!”薑維指著光橋盡頭,隻見青金色的鐵壁號與湛藍色的水蜃號正衝破血色雲海,艦身上的鎧甲紋路與光鏈軌跡同時亮起,如兩輪日月,照亮了混沌的虛空。
    曹昂身披曹操遺留的明光鎧,立於鐵壁號的甲板上,手中倚天劍直指巨眼核心:“啟動‘太祖血脈大陣’!”鐵壁號的鎧甲紋路突然滲出金色血液,曹操的虛影從艦身浮現,身長三丈,手持長槊,槊尖直指光柱中的諸葛亮,“孔明先生,孟德來助你!”
    水蜃號上,陸遜羽扇輕搖,潮汐引擎噴出七彩霞光:“釋放‘吳祖鏡淵’!”水蜃號分解的光鏈重新凝聚,形成一麵巨大的水鏡,孫權的虛影在鏡中顯現,紫髯碧眼,身披黃龍袍,與曹操的虛影並肩而立,“子瑜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仕吳,此處代指吳營敬意),仲謀來也!”
    兩麵虛影與光柱中的諸葛亮身影遙遙相對,三股截然不同卻又隱隱相通的氣息在輪回之界中交匯。曹操的霸氣如烈火燎原,孫權的睿智似江海納川,諸葛亮的忠貞若鬆柏長青,三者交織之處,突然綻開一朵巨大的三色蓮花,花瓣上分別刻著魏、蜀、吳的圖騰——青龍、朱雀、白虎。
    “是三祖的‘同源結界’!”陳老摸索著感受到空氣中的能量波動,老淚縱橫,“歸位者星文記載,三族本是同根生,皆為華夏後裔,危急時刻,血脈必能共鳴!”
    蓮花綻放的瞬間,巨眼核心的黑色晶石發出刺耳的尖嘯,試圖衝破結界。但青龍圖騰噴出青金色火焰,朱雀圖騰扇動赤紅風刃,白虎圖騰揮出銀白色利爪,三者合力將晶石死死困在中央。晶石表麵的負麵情緒結晶開始剝落,露出裏麵微弱的金光——那是歸位者最初的希望之光。
    此時,龍鳳雙劍突然從光柱中飛出,劍身在結界內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劍身上的星文在這一刻完全亮起,組成了一行行古老的詩句。薑維識得其中幾個星文,正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隻是以歸位者的星文書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星文詩句流轉,每一個字都化作一道光刃,切割著黑色晶石。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句詩亮起時,奇跡發生了——那些被剝離的負麵情緒結晶不再掙紮,而是化作無數螢火蟲般的光點,在空中盤旋片刻,最終融入三祖的虛影之中。
    曹操的虛影接住一部分光點,長槊上的火焰愈發熾烈;孫權的虛影吸納一部分光點,水鏡中的波紋更加深邃;諸葛亮的身影融入最後一部分光點,鶴氅上的霜花全部化作金光。三者對視一眼,同時發力,三祖圖騰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將黑色晶石徹底碾碎。
    晶石破碎的瞬間,整個輪回之界爆發出萬丈光芒。巨眼災厄的殘餘能量在光芒中消融,那些被解救的歸位者靈魂化作星辰,在虛空中組成一個巨大的星圖——那是歸位者家園的坐標。暗影浮城、鐵壁號、水蜃號的星軌與星圖完美契合,三艘浮城緩緩靠攏,最終組成一個完整的“華夏”二字。
    “結界成了!”薑維望著虛空中那道由三祖圖騰能量構成的光幕,光幕上流動著歸位者與三國軍民的虛影,他們手拉手,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這是‘文明守護結界’!”
    諸葛亮的身影漸漸變得透明,他望著那些在星空中閃爍的靈魂,眼中閃過欣慰。龍鳳雙劍飛回他手中,劍身上的星文開始淡化,卻在最後一刻,將歸位者家園的坐標深深烙印在三艘浮城的核心中。
    “伯約,”諸葛亮的聲音越來越輕,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告訴曹昂與陸遜,沿星圖指引,帶大家回家……”
    他的身影化作點點星光,融入結界的光幕中。曹操與孫權的虛影也隨之消散,隻留下青龍、朱雀、白虎圖騰,在光幕上緩緩旋轉,守護著三艘浮城,守護著無數期盼回家的靈魂。
    許多年後,當三族的子孫終於抵達歸位者家園時,他們在新家園的星空中,總能看到三道身影在巡視——一道是手持羽扇的白衣智者,一道是橫槊立馬的雄主,一道是臨淵觀海的霸主。他們手中的龍鳳雙劍與倚天劍、玄德劍交織成璀璨的星河,而星河深處,永遠鐫刻著那行星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