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言破救贖路 影指地球門

字數:10316   加入書籤

A+A-


    第一八七章 經卷言破救贖路 唐僧影指地球門
    第一節 經卷初展 吳營驚疑破三關
    建安二十三年,秋深。柴桑城被連日江霧浸得透濕,青石板路上的苔衣吸足了水汽,踩上去能聽見細碎的“吱呀”聲,宛如老樹在呻吟。吳侯宮偏殿的銅鶴香爐裏,沉水香正絲絲縷縷地往上冒,煙氣遇到雕花窗欞上的寒霜,便凝成一粒粒水珠,順著“三英戰呂布”的木雕紋路緩緩滾落,在青磚地上洇出深色的痕跡。
    孫權披著紫貂裘,指尖在案幾上的青銅虎符上反複摩挲。那虎符是先祖孫武傳下的舊物,左半邊刻著“血誓”二字,右半邊據說隨當年出使西海的使者沉入了大洋,符身布滿細密的雲雷紋,摸上去能感受到歲月磨出的溫潤包漿。此刻符麵竟微微發燙,像是有活物在裏麵搏動,與案上檀木匣透出的銀輝遙相呼應。
    “主公,甘興霸在外候著。”侍衛的聲音被霧氣濾得發悶。孫權抬眼,見殿門被推開一道縫,江風裹著水汽灌進來,吹得燭火猛地矮下去,將他的影子在牆上扯成個瘦長的怪影。
    甘寧披著件半舊的綠錦袍,袍角還沾著海泥與暗紅的血漬。他一瘸一拐地走進來,左肩不自然地聳著,半截斷裂的金箍嵌在肩胛骨處,鏽紅色的血痂沿著箍體的紋路往下淌,在衣襟上洇出朵猙獰的花。見了孫權,他剛要拱手行禮,左臂猛地一抽,疼得他齜牙咧嘴,額頭瞬間沁出冷汗。
    “興霸受苦了。”孫權起身時,案上的檀木匣突然“哢嗒”輕響,匣蓋竟自行彈開半寸。眾人隻見一道銀輝如遊絲般竄出,直纏向甘寧的傷口,那金箍像是被烙鐵燙到般劇烈震顫,斷口處簌簌落下金粉,在空中化作星點,沒等落地就消散了。
    “此乃何物?”張昭捋著山羊胡上前,他袍袖上還沾著昨夜校勘《越絕書》時蹭的墨痕。檀木匣中鋪著層暗紫色的絨布,經卷正靜靜躺在裏麵,書頁泛著珍珠母貝的虹彩,那些蝌蚪狀的文字像是活的,順著銀輝上下遊走,在匣壁上投下細碎的光斑,恰似漁火倒映在江麵。
    甘寧喘著粗氣,從懷中掏出塊被血浸透的絹布,小心翼翼地展開“末將在夷洲沉船中得此經卷,那金箍原是扣在經卷上的。夜裏聽著有梵音,便好奇戴在頭上,誰料……”他忽然按住眉心,那裏自昨日起就突突直跳,“誰料三更時分箍兒突然收緊,疼得末將似要腦裂,恍惚間見無數鎖鏈纏上來,鏈上就寫著這三個字。”
    絹布上是他用刀尖蘸血描下的字跡——貪、嗔、癡。
    “佛門三毒。”陸遜忽然開口,他剛從克隆營回來,靴底還沾著培養艙裏的黏液。他指向經卷邊緣的星圖“前日軍中細作回報,魏營在洛陽城外掘出三十六座青銅鼎,曹操竟命人以童男童女為祭,說要煉什麽‘聚寶丹’,能讓青銅巨門顯靈。這‘貪念鎖’,可不正應在他身上?”
    孫權將虎符重重拍在案上,案角的青銅燭台應聲裂成兩半,燭油濺在他靴麵上“曹賊自破袁紹後,收編了河北鐵器營,又掠走荊州百餘名巧匠,在鄴城造了座‘萬寶樓’,連秦始皇用過的趕山鞭都要搜去。他以為聚齊天下珍寶,就能打開天門?”
    話音未落,經卷突然劇烈翻動,書頁拍打的聲響如急雨打在船篷上。眾人隻見一道銀輝直射殿頂,在梁枋上投出幅流動的奇景
    魏營士兵正圍著如山的金帛瘋搶,有人為了塊玉佩砍斷同伴的手腕,鮮血濺在金燦燦的元寶上,竟融成了暗紅色的糖漿;蜀營的祭壇上,魏延正揮劍斬斷象征盟約的玉璧,碎片飛濺處,每個士兵的額頭都浮現出“恨”字,像用血寫的烙印;吳營的克隆艙裏,無數個麵目相同的“周泰”正睜著空洞的眼,他們互相撕扯著鎧甲,喉嚨裏發出無意義的嘶吼,脖頸後植入的青銅芯片閃著妖異的紅光。
    “貪念鎖者,見利忘義,如鐵索纏身,終為金玉所腐。”甘寧盯著梁上的幻象,忽然想起歸途中遭遇於禁截殺的情景。那些青州兵見檀木匣中透出微光,竟在混戰中互相斫殺,有個什長為了搶奪掉落的金粉,一口咬斷了同伴的手指。
    吳普正用銀針為甘寧挑去嵌在肉裏的金箍碎片,聞言手猛地一顫“將軍請看!”眾人低頭,見包紮傷口的白絹上竟滲出暗紅色的紋路,細細看去,竟是個殘缺的“嗔”字。甘寧倒吸口涼氣,想起昨夜夢中魏延持劍而來,劍上血光裏浮著“漢賊不兩立”五字,而那劍刃的紋路,分明與經卷邊緣的雲紋一般無二。
    “癡愚霧……”張昭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他指著經卷上新浮現的圖案——無數個一模一樣的士兵在濃霧中自相殘殺,霧裏隱約能看見“克隆營”三個字。“我等倚仗克隆之術補充兵力,卻不知這些將士雖有筋骨,卻無魂魄。上月濡須口之戰,三百克隆兵竟對著自家船帆射箭,隻因風吹帆動的影子像敵軍旗幟。”
    殿外忽然傳來克隆營的騷動,守營校尉連滾帶爬地衝進來,甲胄上的銅鈴叮當作響“啟稟主公!百餘克隆兵突發狂性,正用刀劈砍營中木像!”孫權快步走出殿門,晨光中那些克隆武士正揮刀劈向刻著“忠”“勇”二字的木牌,木屑紛飛間,他們的眼神依舊空洞,仿佛在執行某個設定好的指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是經卷的力量。”陸遜望著天空中尚未散去的銀輝,那些光粒落在克隆兵身上,竟讓他們動作一滯。“它在示警——若不破此三關,我等終會淪為沒有思想的傀儡。”
    甘寧忽然按住心口,檀木匣中飛出一縷金光,在他掌心凝成半枚錫杖虛影,杖頭的九環依稀可見。這虛影剛一出現,孫權懷中的青銅虎符便“嗡”的一聲震顫,符上“血誓”二字透出暗紅色的光,與錫杖虛影遙遙相對,發出金石相擊般的清越聲響。偏殿的梁柱開始嗡嗡共鳴,像是有無數先民在低聲吟唱,那些刻在廊柱上的《孫子兵法》竹簡,字裏行間竟滲出與經卷同源的銀輝。
    第二節 三關暗合 魏蜀吳各陷迷障
    洛陽城的銅雀台被暮色染成赤金色,台頂的銅鳳嘴裏銜著的明珠正隨著夕陽轉動,將金光灑在台下熔鑄青銅巨門的工匠身上。那些工匠都是從各地強征來的,腳鐐被鐵鏈串在一起,每挪動一步,都能聽見“嘩啦”的聲響,與鍛錘砸在銅塊上的“叮當”聲交織成一片。
    曹操踩著白玉階登上頂層,絳色朝服的下擺掃過階上的銅鶴雕塑,驚起幾隻棲息在鶴嘴裏的夜鷺。他手中把玩著顆鴿卵大的夜明珠,珠內流轉的光暈與密探傳回的經卷殘片圖譜一般無二,都是由無數細小的光粒組成,像是把銀河揉碎在了裏麵。
    “奉孝可知,那經卷究竟是何來曆?”曹操轉身時,夜明珠的光映得他眼角的皺紋像刀刻般深刻。台側的郭嘉正用絹帕捂著嘴咳嗽,帕子上的血跡在暮色中泛著黑紅“主公,臣觀《洛書》殘卷,言及‘西海有聖物,藏歸鄉之秘’。當年周穆王西巡,據說就見過類似的經卷,回來後便命人鑄造了八尊青銅鼎,說是能與天通。”
    他指向台下正在熔鑄的青銅巨門,工匠們正將從各地搜刮的金玉填入門環凹槽“此門自秦始皇時便有‘天開’之說,若能與經卷相合……”話未說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他——於禁被兩名士兵架著上來,甲胄上滿是血汙,頭發像蓬草般糾結,手指死死摳著懷中一個空錦囊,口中涎水直流“金子……發光的……都是我的……”
    “廢物!”曹操一腳踹在於禁胸口,夜明珠險些脫手。於禁像攤爛泥般癱在地上,卻仍在喃喃自語“那匣子……打開的時候……好多星星……都該是我的……”郭嘉上前探了探他的脈搏,歎息道“貪念已入骨髓,怕是醒不過來了。”
    此時南中密林深處,魏延正用刀背敲擊著岩壁上的古老刻痕。那些與經卷文字相似的符號被他潑上雞血,在火把映照下如泣血的眼睛,血珠順著岩石的縫隙往下淌,在地麵匯成小小的溪流。身後藤甲兵的甲葉相撞,發出沉悶的聲響,卻蓋不住他粗重的喘息。
    “先祖輔佐武王伐紂時,本與西海之人有約!”魏延猛地轉身,刀指蒼穹,火把的光在他臉上投下猙獰的陰影,“若不是周室背約,聯合江東先祖偷襲先民營地,我等何至於困守這蠻荒之地!”他懷中揣著半塊玉璋,是從成都武侯祠偏殿偷出的,璋上刻著的“嗔恨”二字已被體溫焐得發燙,邊緣的裂紋裏還嵌著幹涸的血跡。
    忽然林中傳來“窸窣”聲,十數名克隆吳兵從樹後閃出,他們手中的長矛泛著藍汪汪的毒光,眼底卻沒有絲毫殺意,仿佛隻是執行巡邏指令的木偶。魏延揮刀斬斷當先一人的脖頸,竟見傷口處流出的不是血,而是銀白色的黏液,落地時“滋滋”作響,將腐葉都蝕出了洞。
    “這些沒有魂魄的傀儡!”他怒吼著劈碎一具克隆兵的頭顱,裏麵露出的青銅芯片正發出微弱的紅光,與岩壁上的符號產生奇異的共鳴。芯片裂開的瞬間,魏延腦中突然閃過段模糊的記憶——幼年時祖父給他講的故事地球先民離開前,曾與各族約定,若後代子孫陷入仇怨不能自拔,芯片便會顯露出盟約的真相。
    與此同時,柴桑克隆營的地下密室裏,孫權正凝視著培養艙中浸泡的“孫策”。那具軀體與亡兄一般無二,連鬢角的疤痕都分毫不差,手指關節處還有年輕時打獵留下的老繭。但當經卷的銀輝透過艙壁照入時,“孫策”的眼瞼突然劇烈抽搐,原本平靜的培養液泛起細密的泡沫。
    “當年為救公瑾,孤用了三具童男的魂魄才續他三月陽壽。”孫權的聲音在密室中回蕩,帶著金屬般的冷硬。培養艙的玻璃上凝結著水汽,模糊了“孫策”的麵容,倒像是隔著層霧看水中月。“張昭說這是‘續魂術’,現在看來,不過是偷來的苟活。”
    他身後的架子上擺滿了記載克隆術的竹簡,最上麵一卷的“以生人魂魄為引,可活死人肉白骨”字樣已被摩挲得發黑。張昭捧著其中一卷,手指顫抖地劃過一行小字“每克隆一具軀體,需損耗三名同命格者的精魂。”話音剛落,艙壁突然滲出細密的裂紋,經卷的銀輝如利劍般刺入,“孫策”的軀體竟開始透明,化作點點光粒融入輝光中,隻在艙底留下一攤銀白色的黏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殿外傳來急報,魏延的藤甲軍已至城下,而曹操的艦隊正從濡須口逆流而上。孫權握緊虎符,見經卷上“破三關者,方見歸途”的字樣漸漸清晰,忽然想起幼年時祖父講的故事——地球先民乘星舟而來時,曾與先祖約下“血誓”,待貪、嗔、癡三毒盡除,便以九環錫杖為信,指引歸鄉之路。那時他以為是神話,此刻看著虎符上流轉的紅光,才知先祖從未說謊。
    第三節 聖影授記 九環印喚醒血誓
    柴桑城頭的號角聲被晨霧泡得發悶,像是頭老牛在遠處哞叫。魏延的藤甲軍如潮水般湧至城下,藤甲在朝陽下泛著油光,甲葉間露出的皮膚上紋著與經卷同源的符號,那是用朱砂混合雞血刺成的,遇熱便會發紅,像是從肉裏滲出來的血。
    城樓上,甘寧扶著垛口,斷裂的金箍處已生出淡金色的印記,與懷中經卷的輝光交相輝映。江風掀起他的綠錦袍,露出腰間掛著的半截鐵鏈——那是昨夜從克隆兵身上解下來的,鏈環上刻著的編號還清晰可見。
    “魏延匹夫!可敢與某一戰?”甘寧扯開衣襟,露出胸前縱橫的傷疤,最深處是當年射殺黃祖時留下的,據說那箭頭淬了蛇毒,差點讓他丟了性命。“你口口聲聲說先祖之約,可知經卷早已言明,嗔恨如障,隻會擋住歸途!”
    魏延在城下勒住戰馬,坐騎的鼻息在冷空氣中凝成白霧。他手中的大刀是用南中特產的烏金打造的,刀背刻著“複仇”二字,此刻正反射著朝陽的光,刺得城上士兵睜不開眼“甘興霸休要妖言惑眾!我先祖血書猶在,藏於成都武侯祠的密室!當年周室聯合江東先祖背叛盟約,將地球先民封印於天外,此仇不共戴天!”
    他猛地扯開領口,露出鎖骨處的刺青——那刺青是幅破碎的星圖,北鬥七星的位置缺了一顆,與經卷某頁的殘圖竟嚴絲合縫。昨夜經卷銀輝照過之後,刺青上突然滲出鮮血,在缺角處勾勒出半枚錫杖的形狀。
    忽然江麵上傳來震天鼓聲,曹操的樓船已列成陣勢,船頭的“魏王”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旗角掃過水麵,驚起一群白鷺。曹操立於主艦甲板,身旁青銅巨門的殘片正滲出金光,與城上經卷遙相呼應,那些殘片的斷口處,隱約能看見“地球”二字的輪廓。
    “孫權小兒!速獻經卷,孤可饒你江東不死!”曹操的聲音透過擴音銅器傳來,震得江麵上的水紋都在顫抖。他身後的士兵捧著各式各樣的珍寶,有西域的夜明珠,有南海的珊瑚樹,還有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用過的玉簡,“那地球之門的鑰匙,唯有孤才配執掌!孤將率天下英雄,重返故土,建立不世之功!”
    三方對峙間,天空忽現七彩祥雲,雲中緩緩降下一道虛影。那身影身披錦襴袈裟,手持九環錫杖,正是玄奘法師。佛光所及之處,魏延刀上的戾氣、曹操眼中的貪婪、克隆兵空洞的眼神竟都泛起漣漪,像是被投入石子的水麵。
    “阿彌陀佛。”唐僧虛影的聲音如清泉滌石,在每個人的心底響起。他的嘴唇並未動,聲音卻仿佛從四麵八方傳來,“魏營貪於器物,蜀營執於仇怨,吳營迷於術數,三關不破,何談歸鄉?”
    錫杖輕揮,三道金光分別射向三方魏營樓船的青銅殘片突然炸裂,化作漫天金粉,那些珍寶上的光澤瞬間黯淡,夜明珠變成了普通的石頭,珊瑚樹化作枯枝;蜀營魏延的刺青滲出鮮血,星圖上的缺角被紅光填滿,露出完整的軌跡,末端赫然是“盟約”二字;吳營克隆艙的培養液泛起泡沫,那些空洞的眼神裏漸漸有了迷茫,像是從長久的睡夢中驚醒。
    “你是誰?!”魏延捂著流血的鎖骨怒吼,刺青上的星圖正被金光修複,那些他從小看到大的“背叛”字樣,正被“守護”二字取代。“不可能!先祖明明說……”
    “你先祖隻言其一,未言其二。”唐僧虛影轉向甘寧,錫杖前端的九環突然飛出,化作九個金圈懸於他頭頂。每個金圈上都刻著不同的符號,與經卷、虎符、刺青上的紋路遙相呼應。“當年先民離去,留此經卷為信,非是要後人複仇,而是要待三毒盡除,重續契約。”
    金圈猛地打入甘寧眉心,他痛呼一聲,眼前竟浮現出無數畫麵
    地球先民乘星舟降臨,巨大的船帆遮天蔽日,舟身刻滿了星圖,與經卷上的一模一樣;商周先祖在祭壇前歃血為盟,青銅鼎裏的火焰映著每個人虔誠的臉,他們手中的信物,正是孫權的青銅虎符與魏延的玉璋;周室動蕩時,先民為保盟約不被戰火損毀,暫歸故土,留下“血誓”信物,約定後代子孫若能破除三毒,便以九環錫杖為記,共返地球;三國紛爭,恰是三毒熾盛之時,經卷因此顯世,等待有緣人開啟歸途……
    這些畫麵如洪流般湧入,與他幼年在巴郡聽僰人巫師講的傳說漸漸重合。那些被視為荒誕的故事——會飛的船,藍色的故土,用星光寫字的人——此刻都有了答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孫權忽然按住懷中虎符,那符竟自行發燙,化作一道血光射向甘寧眉心。血光與金圈相融的刹那,甘寧腦中“嗡”的一聲,仿佛聽見千萬人在齊誦盟約“天地為證,日月為憑,凡我後裔,當守本心,戒貪止嗔,去癡存真,待九環歸位,共返地球……”
    “血誓記憶!”張昭老淚縱橫,指著甘寧眉心那枚清晰的九環印記,杖頭的圓環正隨著甘寧的呼吸微微轉動。“是先祖與四聖定下的盟約!”他年輕時曾在會稽山見過一塊石碑,上麵刻著“四聖護經,以待歸人”,當時隻當是古人的妄語,此刻才知四聖正是守護經卷的四位先民化身,唐僧便是其一。
    印記光芒大盛,城上城下的士兵都停下廝殺。魏營的士兵看著手中突然失去光澤的珍寶,露出茫然的神色;蜀營的士兵摸著額頭漸漸消失的“恨”字烙印,眼神複雜地望向彼此;吳營的克隆兵們扔下兵器,望著天空中的唐僧虛影,空洞的眼底第一次泛起淚光,像是想起了被剝奪的過往。
    魏延呆呆地看著自己的刺青,星圖已完整顯現,末端那扇巨門的門楣上,“地球”二字觸目驚心。他忽然想起祖父臨終前的眼神,那不是恨,而是遺憾。曹操樓船的青銅殘片化作粉塵,他手中的夜明珠也失去了光彩,露出裏麵一塊普通的石頭,上麵還留著他方才捏出的指痕。
    第四節 歸途初現 文明契約束歸期
    暮色為柴桑城鍍上金邊時,三方主帥已在吳侯宮偏殿相對而坐。案上並排放著三樣東西曹操的夜明珠殘骸、魏延的血書玉璋、孫權的青銅虎符,三樣物件在經卷光芒下漸漸融合,化作一幅完整的星圖,圖中北鬥七星連成一條璀璨的路徑,盡頭是一扇巨大的青銅門。
    “原來所謂地球之門,不在天外,而在人心。”曹操撫著花白的胡須,語氣中再無往日的倨傲。他剛命人將鄴城的“萬寶樓”封存,那些搜刮來的珍寶將悉數歸還原主。“孤一生求賢若渴,卻不知最該求的是克製貪念的本心。”他忽然起身,將腰間玉帶解下放在案上,帶扣上的“魏王”二字在燭光下泛著冷光,“此帶乃獻帝都許時所贈,今日便作抵押,助江東打造歸鄉之舟。”
    魏延摩挲著修複完整的玉璋,璋上“止戈”二字已取代了原先的“複仇”。他方才遣人回成都,將武侯祠密室中的先祖血書取出,上麵果然記載著盟約的全貌——當年先民離開是為躲避星際戰火,並非被背叛,江東先祖封存盟約,是為防止戰火波及無辜。“末將曾恨江東先祖背約,卻不知先祖是為保百姓免遭戰火,才暫時封存盟約。”他猛地跪倒在地,對孫權叩首,額頭磕在青磚上發出悶響,“願率蜀營工匠,助吳侯破解星圖路徑。”
    孫權扶起魏延,將青銅虎符與經卷一同推到案中“興霸眉心的九環印記,與虎符的血誓共鳴,已顯露出歸鄉的星軌。”他指向經卷最後展開的一頁,上麵畫著一艘巨大的星舟,舟身刻滿了三國將士的麵容,從曹操的多疑到諸葛亮的睿智,從關羽的忠義到周瑜的英氣,每個人的神態都栩栩如生。“此舟需魏之鐵器、蜀之巧技、吳之舟楫,三方合力方能建成。”
    甘寧忽然起身,解開衣襟露出九環印記。那印記在燭光下泛著柔和的金光,與他胸前的傷疤相映成趣。“末將這些時日常有幻象,見先民在星海中航行,舟中所載並非金銀,而是典籍、種子與孩童。”他眼中閃爍著淚光,那些幻象如此真實,他甚至能聞到種子的清香,聽到孩童的笑鬧,“原來歸鄉不是遷徙,是要將這顆星球上的文明火種,帶回故土。”
    張昭取出克隆營的名冊,在燭火上點燃。羊皮紙卷曲、發黑,最後化作灰燼飄落在地。“這些沒有魂魄的軀殼,終究成不了大事。”他年輕時曾反對克隆之術,卻拗不過急於擴充兵力的群臣,此刻看著灰燼,眼中滿是釋然,“我等當教百姓耕讀傳家,讓孩童知曉先祖盟約,這才是真正的傳承。”名冊燃燒的青煙中,仿佛有無數克隆兵的虛影在微笑,他們的輪廓漸漸清晰,露出各自原本的麵容,隨後化作光粒消散在空氣中。
    三更時分,經卷忽然自行合攏,化作一道流光飛入夜空。眾人追出殿外,隻見柴桑城上空的星鬥正緩緩移動,連成與經卷星圖一致的軌跡。北鬥七星格外明亮,像是被人用銀粉描過,鬥柄直指東南海域。唐僧虛影再次顯現,錫杖指向那個方向“那裏沉睡著先民遺留的星舟殘骸,三年後的月圓之夜,當三族同心,舟自會重升。”
    虛影漸漸淡去時,空中留下一行金字“歸鄉路遠,需守三約戒貪、止嗔、去癡。”曹操、孫權、魏延同時拱手行禮,聲震夜空“我等必不負先祖之托!”
    此後三月,魏營拆洛陽銅器以鑄星舟骨架,那些原本用於建造宮殿的青銅被重新熔煉,工匠們在上麵刻下五穀豐登的圖案,而非往日的帝王功績。蜀營獻木牛流馬之術以作動力,魏延帶著工匠們改良機關,讓其不僅能運糧,還能播種,他說“歸鄉不僅是回去,更是要帶著希望回去。”吳營調集能工巧匠修複舟身,他們從沉船中打撈出先民留下的工具,那些看似普通的青銅刀斧,竟能自行吸附金屬,大大加快了工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甘寧眉心的九環印記成了指引,每月月圓便會發光,在海麵上投射出星舟殘骸的位置。他時常站在海邊,看著工匠們潛入水中作業,印記的光芒與海底的銀輝遙相呼應,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這日,孫權立於海邊,看著工匠們從海底撈起一塊巨大的青銅板,上麵刻著“地球先民”四個古字,筆畫蒼勁有力,帶著種蒼茫的曆史感。他忽然想起祖父臨終前的話“血誓不是枷鎖,是約定,待子孫明悟三毒之害,自會循著星光歸來。”遠處,魏延正帶著蜀營士兵校準星盤,他們用的圭表是用克隆營拆下來的青銅柱改造的,刻度上還留著淡淡的芯片紋路。曹操則在指揮魏營士兵搬運鐵器,那些士兵不再穿著沉重的鎧甲,而是換上了輕便的布衣,臉上帶著久違的笑容。
    甘寧走上前來,與孫權並肩而立。海風掀起他們的戰袍,九環印記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主公你看,”甘寧指向海天相接處,一群海鷗正追隨著星光的軌跡飛行,它們的叫聲清脆悅耳,像是在為歸鄉的船隊引路,“歸鄉的路,已經開始了。”
    夜色漸濃,經卷化作的星光在海麵上鋪成一條銀帶,盡頭處,仿佛有一扇巨門正在緩緩開啟。三國的城堡不再是相互攻伐的壁壘,而將化作星舟的艙室,載著文明的火種,駛向那片名為地球的故土。而那九環印記與青銅虎符的共鳴,恰似一曲跨越千年的盟約,在星海中久久回蕩,讓每個聽到的人,心中都充滿了希望。
    柴桑城的燈火次第亮起,映照著忙碌的工匠,也映照著每個人眼中的星光。他們知道,前路漫漫,或許還有艱難險阻,但隻要守住那三約,歸鄉的夢,終將實現。
    喜歡遷徙的三國城堡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遷徙的三國城堡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