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內附二
字數:3871 加入書籤
乾清宮西側殿,顧問小組成員們陸續走進小會議室,卻見今日的會議桌了,除了往日的茶杯、紙筆等會議用品外,在正中間還擺上了幾匹布料,這些從來不關注衣帽製作的文人們,都感到不可思議。
兵部尚書李邦華伸手撚了撚布料,問農業部長範景文:“老範,本官看這不像是棉花織成的,棉花沒有這麽輕柔。”
範景文摸了摸布料,很肯定地說:“這不是棉花,倒像是羊毛……”
其他人也紛紛伸手去撚布料,刑部尚書鄭三俊道:“這質感,確實跟蒙古人用的毛氈差不多,但毛氈可比這個厚多了。”
有人湊上去聞聞味道,搖頭道:“又髒又臭的羊毛,如何製成如此精美的布匹?”
盧象升悄悄問工部尚書倪元璐:“你們工部,又搗鼓出什麽機器來了?”
倪元璐搖頭:“工部沒有搗鼓出織布的機子。”
正議論著,三聲禁鞭響起,乾清宮隨堂太監懷恩的聲音響起:“裕安太後駕到!”
隨後,張薔身著常服,身邊跟著法容,大步跨進會議室,來到主位坐下。
眾臣起身行揖禮,張薔賜了平身,待眾人坐定,才道:“朝廷日前接到蒙古諸部請求內附的表書,眾臣為此爭論不休,本宮匯總了一下,有人擔心維護那麽大一片地方,要增加軍費開支,有人覺得蒙古人降而複叛,反複無常,而爭論最多的,卻是說蒙古那片土地,不像遼東那樣能種莊稼,拿來無用……
本宮要告訴大家,一片土地,有一片土地的物產,一方水土能養一方人,諸位請看這幾匹布,就是用土默特部生產的羊毛紡織而成的,這種羊毛布,比棉布輕柔,保暖性卻比棉布好。
如果我們能用蒙古產的羊毛,代替棉花來紡線織布,大明內地,就可以減少棉花的種植量,而騰出大量的土地來種糧食,每年能多產多少糧食?”
倪元璐問出了大家心裏的疑問:“太後,這羊毛,是如何紡織成此等精美的布匹的?”
眾人也很好奇,桌子上的幾匹布,布麵平整,入手輕柔,隻有最高級的紡紗工和織工的手藝,才能達到這個水平,普通百姓家的婦人,有幾人能達到這個水平?
張薔道:“這是機器紡織出來的,人工紡織的毛線沒有這麽均勻,也就無法織出這樣平整的布匹來。”
眾人都望向倪元璐,倪元璐連忙搖手,表示這布不是工部生產的。
好在太後接著說道:“這布,是西山皇家科學院屬下的紡織廠,用機器生產出來的。”
她敲敲桌子說重點:“本宮今日要強調的是:我大明已經具備羊毛加工的能力,隻要多建幾座加工廠,就能吸收更多的百姓進廠做工,一個工人每個月掙二三兩銀子,就能養活一大家子十來口人……
我們有建廠能力,缺的卻是羊毛,而蒙古草原諸部,每年都能剪下大量的羊毛,而不用宰殺牲畜,牧民們誰會不願意?
而我大明,用草原上產出的羊毛,紡織出輕便保暖的羊毛布,還可以賣回給草原上的百姓,這樣的話,草原上的百姓們賣得了銀錢,還保住了牲畜,大明的工廠主將羊毛紡成毛線,織成布匹,賺到了利潤。
百姓們進廠務工,賺到了工錢,而商人們,也因為販賣羊毛及羊毛製品,賺到了差價。
最主要的是,朝庭還得到了稅收,諸位還覺得蒙古草原,是一片無用的土地麽?”
會場上一時鴉雀無聲,原來,太後在這裏等著大家呢?
就為了這點羊毛,太後就要接受蒙古諸部的內附?
“諸位隻覺得蒙古諸部現在缺吃少穿,接回來是個包袱,卻不知,他們擁有的不值錢的羊毛,卻是我大明紡織廠最緊缺的原材料,蒙古與大明,合由兩利,分則兩害。
這是本宮接受諸部內附的第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事關國家戰略,本宮隻想說明一點:以大明現有的技術水平,要開發蒙古草原很困難,但我們可以留給後世子孫,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後,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的後世子孫,未必就沒有能力開發草原……”
孫承宗起身拱手道:“太後高瞻遠矚,老臣佩服,漢武帝時期,南匈奴就歸附漢朝,有此先例,蒙古諸部歸附大明,也未嚐不可……就羊毛貿易來看,是值得的。”
首輔表了態,在座的高官們也紛紛表態,支持蒙古諸部內附,無他,如果真如太後所說的,是國家戰略,那肯定有太後不願意告訴他們的原因在。
因為在座的大明高官,都不會相信,羊毛可以征服一個民族,大事不可決於眾,張薔絕不會在這樣的場合下,將羊毛貿易的深層目的講出來。
她隻在教兒子平安時說過:“和平,容易令人懈怠,看看現在的土默特三部,經曆了六十多年的和平,土默特的戰士,還能騎馬衝陣麽?要不是有大明的支持,他們早在五年前,就被林丹汗給滅了。
如果蒙古人能用羊毛和羊奶製品,就能換來富足的生活,他們還會冒著生命危險去搶劫嗎?沒有誰是天生就喜歡搶劫的……
一旦內附,蒙古人將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三五十年後,蒙古諸部將變成如今的土默特……”
平安當時就問:“母後為何要選黃教的喇嘛出麵說項,為何不選師傅的人?”
張薔教導道:“任何宗教,隻是統治者的工具而已,平安,你要記住,任何宗教,都不能淩駕於朝廷之上,否則,大明就會變成另一個歐羅巴,況且,你怎麽知道,兩位喇嘛不是你師傅的人?”
這些手段,隻能教給帝王,今日的會議,隻是向高官們和天下百姓,做一個正義的解釋。
張薔還給在座的高官們普及了一個營養學知識:“漢人講究吃五穀雜糧,為何百姓們那麽渴望吃肉呢,因為肉類和奶、蛋類也是人體所需的營養,如果一個人,每日有三兩肉,一顆雞蛋,兩斤蔬菜,那麽他的壽命都會長一大截……
諸位誰能告訴本宮,如今大明百姓的人均壽命是多少?”
現場登時安靜,他們知處統治階層,自己和家人、親戚朋友的壽命,五六十歲是常態,誰關心過底層百姓的壽命長短啊?
隻見太後舉起三根手指:“本宮隻根據各地每年報來的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簡單推算了一下,得出的數字令人沮喪——各位知道嗎?大明百姓的平均壽命,隻在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之間……”
現場的高官們滿臉的驚訝,這麽少?隻聽太後又說道:“饑荒、瘟疫、自然災害、匪亂、任何一樣,都能要了一家子底層百姓的命,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食物單一且不足,百姓的身體瘦弱,沒有抵抗力,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
話題扯遠了,現在說回正題……肉類,蒙古草原不止有羊毛,還有大量的肉製品,奶製品,這些正是我大明百姓缺少的,而蒙古人需要的,恰恰是五穀雜糧,如今內附,正好與內地優勢互補。
雖然這幾年年年幹旱,就算近幾年推廣的三樣新作物,也無法生長。
但根據三千年的曆史驗證,這片土地不可能一直幹旱下去,總會有風調雨順的一天,待新作物生長起來,我大明還會缺糧麽?”
眾人被太後這一套言論,給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按太後這樣說來,蒙古的羊毛、肉類、奶製品類,都是大明所需要的,那還猶豫什麽,趕緊的,接受他們內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