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安定
字數:3937 加入書籤
二皇子府
“砰!”一隻茶盞在地上摔的粉碎。
“跟他們廢話什麽!”蕭照軍劍眉倒豎。“抓幾個奸商砍了,我倒要看看糧價能不能平穩。”
刑部侍郎趙銘擦了擦汗:“殿下,此法短期有效,但恐傷商本,來年要無人販糧,那...”
“那就更簡單了。”副將張源咧嘴一笑。“殿下,雍州毗鄰荒州與青州,處於兩地邊關中間。不如讓咱們的軍糧隊扮成商隊,按平價賣,誰敢隨意改價,直接軍法處置。”
蕭照軍眼中精光一閃:“好主意,不過...”他忽然轉向角落裏的青衫文士,“陳先生,你怎麽一直不說話?”
那文士輕搖羽扇:“在下是在想,為何雍州連年糧價不穩?”
“廢話!”張源哼道:“還不就是那些奸商囤積居奇。”
“非也。”陳先生起身,“最根本的還是在運力不足。可若能在各郡設常平倉,豐年收儲,荒年放糧;在以軍糧道為基礎建立糧運道...”
蕭照軍突然大笑:“妙啊!就這麽辦!張源,你連夜返回邊關。趙銘,擬個嚴懲奸商的章程;至於陳先生,常平倉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眾人領命而去。蕭照軍獨坐案前,忽然取出一封密信,是探子報來的大皇子動向。
“分流泄洪?散盡家財?”他嗤笑一聲,“婦人之仁!”信紙在燭火上化為灰燼。
六皇子府
不似兩位兄長屋內的緊張嚴肅,蕭照淵的書房內更像是市井茶室。房玄齡,郭嘉與賈詡同席下棋,張遼與趙雲等武將坐在一旁交流軍事兵法。甚至典韋坐在角落已經眼睛微閉打起盹來。
“殿下,北地流民壓根不思耕種,隻一味的乞討,等待官府放糧。”曹正淳走入書房將北地的情況告知。
“這些流民不事生產,完全就如同寄生在大秦身上的螞蟥一般,吸取養分。”賈詡緩緩說道:“不如直接將他們拉到鎮蠻關外與蠻族廝殺。一了百了。”
“過了。”郭嘉搖了搖頭,“不如讓他們開墾荒地,建設官道。等日後,邊關糧草,運輸等問題都可解決大半,不失一步好棋。”
“殿下。”房玄齡伸了個懶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奉孝所言,在加以教化,傳授坊間技藝。”
蕭照淵眼睛一亮:“就這麽定了。明日我們出發去往北地。畢竟現今我們還不知當地情況如何。了解實地,在計劃實施。”
北疆的風裹著沙礫,打得人臉生疼。六皇子蕭照淵勒馬高崗,俯瞰腳下那片灰蒙蒙的帳篷群——延綿十餘裏的流民營,像塊潰爛的瘡疤貼在荒州大地之上。
“殿下,查清了。”曹正淳拍了拍密信上的沙塵,“北地流民冊載五千多戶,實則逾萬人。最早可追溯至蠻族侵略荒州時的逃難者。”
蕭照淵眯起雙眼:“朝廷年年撥糧,他們就年年吃賑?”
“不止。暗組發現他們有個乞頭組織,專教人如何哭慘求糧。甚至有婦人專生乞兒,因孩童更容易博取同情。其餘幾郡商隊都不敢來此,生怕被流民攔截,搶奪一空。”
說話間,一隊衣衫襤褸的流民遠遠望見他們,立刻衝到前方撲倒在地哭嚎:“青天大老爺救命啊...”
親衛剛要掏出幹糧,被蕭照淵眼神製止。那些原本‘奄奄一息’的流民見狀,竟利索起身,罵罵咧咧的走了。
“看到沒。”蕭照淵冷笑,“餓的動不了還有力氣罵街。走,去北疆郡守衙門。”
府衙內,北疆郡守馬庸汗如雨下:“殿下明鑒,不是下官不作為,實在是...”他掀開糧冊,“去年朝廷撥糧十萬石,現在隻剩下兩萬石了,還都是陳年黴米...”
“那之前的八萬石糧草呢?”
“都被流民領走了。”馬庸聲音越來越小。
蕭照淵突然拍案而起,“是流民領了,還是被人倒賣了?”他甩出一疊密報,“需要本殿下念給你聽聽嗎?馬郡守與乞頭合謀災糧的供詞?”
馬庸癱軟在地。突然衙門外傳來震天哭喊。典韋急忙走來,“殿下,門外聚集大量流民,他們聽說要停賑,聚眾來衙門口鬧事。”
“將馬庸拿下關入大牢,隨我前去看看。”
衙門外,黑壓壓的人群跪滿整個衙前大道。最前排的全是老弱婦孺,幾個孩童被掐的大哭。領頭的是一個獨眼漢子,正在煽動眾人:“現在他們不放糧,官家要餓死我們啊...”
“殿下,此人就是乞頭,王六。”曹正淳低語,“手下三百打手,專門搶那些新來流民的賑災糧。”
蕭照淵不語,隻是靜靜的看著這場表演。直到真有人暈倒,他才抬手示意。
後方親衛從衙內推出十口大蒸籠,白霧騰起的瞬間,甜香彌漫了整個街道。流民的哭嚎聲戛然而止,無數鼻子抽動著,眼睛直勾勾的看向蒸籠。
蕭照淵掀開籠蓋,雪白的饃饃熱氣騰騰,“本王隻問一次,誰願開墾荒地的,日領三饃,授田五畝。”
人群騷動起來。王六見狀厲喝一聲:“別信他!官府去年也是這麽說,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去年是去年。”蕭照淵將籠蓋蓋上,“現在,願意墾荒的,上前領饃。不願意的。”他冷笑一聲:“那就繼續跪著吧。”
寂靜過後,一位瘸腿少年緩緩走出:“我...我會耕地...”
“好。”蕭照淵親手拿起三個白饃塞入他的懷中,“在賞一百文工錢。”
此舉仿佛打開了蓄洪堤壩,人群轟然湧來。王六還想阻止,被親衛當場按倒。蕭照淵踩著他的後背:“傳令。揭發乞頭惡行者,多授一畝田地。”
刹那間,無數手指指向王六:“他搶了我家閨女。”“他打斷了我的腿讓我成殘廢前去乞討!”......
三日後,郭嘉興奮來報:“殿下,現在已經登記了三千多戶,大概還有一天就能全部統計完畢,其中壯丁有六千餘人。”
賈詡眼前一亮:“殿下,不如按軍營編製流民,設屯田軍。戰時為兵,閑時耕墾。這樣也是可以幫助邊軍培養一些生力軍。”
蕭照淵點點頭,“此法可以。我立馬上奏父皇,創立屯田軍,設屯田都尉。”
“還有一道難題,那些真正的老弱病殘該如何...”郭嘉提醒道。
“不如設立養濟院,由屯田軍供養。但那些老人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賈詡捏了捏手指淡淡說道。
“殿下,不如發布公告,以雙倍俸祿來吸引那些人才前來,教學手藝。”
“好,不僅如此。我們也要開設學堂,白日教學孩童識字,晚間教學大人打鐵,紡織等手藝。”蕭照淵看著下方那些孩童,緩緩說道。
深秋時節,當蕭照淵再次策馬經過那片高崗時,曾經的流民營四周已經逐漸變成整齊的田壟。
喜歡讖龍請大家收藏:()讖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