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共襄盛舉
字數:3395 加入書籤
曾經顯赫無比的士族,如今隻剩下焦土。而那些曾經被迫害的中小家族,則在朝廷的扶持下重振門楣。
天州京都第一所學府的鍾聲,正回蕩在京都的朝陽裏。今日,乃全國學府首次招生之日!
各州郡的學府前,人頭攢動。粗布麻衣的百姓正牽著孩子手,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亮。
“爹,我真的能進去讀書嗎?”一個滿臉泥痕的男孩仰著頭問道,手裏緊緊攥著官府發放的入學木牌。
“能!怎麽不能!”老農粗糙的大手揉了揉男孩的腦袋,哽咽道,“朝廷說了,隻要通過入學試,不論出身,一律可以上學!你可得為爹爭口氣啊!”
郎朗的讀書聲穿過窗欞。寒門學子與富家子弟同坐一堂,筆墨紙硯皆由朝廷供給。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學府內,稚嫩的童音整齊劃一。
年輕的學官負手而立,看著台下那些天真無邪的麵龐,輕聲道:“今日你們所誦讀千字文,乃文學起步之始。今後希望你們莫讓朝廷失望,莫讓父母失望。認真學習,來日或許便是治國安邦的棟梁。”
夕陽西下,炊煙嫋嫋的村莊裏,幾個剛放學的孩童正蹦蹦跳跳的回家,背上粗布書包內裝著嶄新的《千字文》簡冊。
“俺家小孫子昨天已經學會幾十個字了,先生都誇他聰明。”
“聽說隔壁村老王頭的孫女,在算學課上排第一呢。”
“朝廷這是給了咱們窮人家活路啊...”
老人們蹲在村口老槐樹下,各自誇讚著自家兒孫,卻掩不住臉上舒展的皺紋。
帝都,東宮。
蕭照淵獨自站在東宮高台之上,手中握著各地送來的第一份學府錄取名單。寒門學子竟然占了七成,其中更是有數個天賦異稟的苗子。
“殿下。”曹正淳捧著文書前來,“各地學府正常進行,百姓皆連稱讚朝廷。這是推進新政以來,靠攏朝廷,支持新政家族的名單。”
蕭照淵接過文書:“按功勞給予各家族獎賞。另外,那些靠攏士族的名單交給大理寺。”
遠處,暮色中的京都萬家燈火。而更遠處,是成百上千個正在點亮百姓希望的學府。
“馬車準備好了嗎?”
“已經備妥,另外接顧小姐的馬車已經去了。在大皇子府前匯合。”曹正淳躬身稟報。
暮色四合,大皇子府的庭院內,一盞清茶淡香,嫋嫋升起。
蕭照淵攜顧清夢入座,蕭照軍與武王妃亦是含笑而至。眾人圍坐,再無昔日劍拔弩張之勢,唯有茶香氤氳,氣氛安寧。
大皇子蕭照軒親手為眾人斟茶,目光溫和:“難得今日齊聚,倒是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們在禦花園偷偷摘桃子的舊事。不知何時,我們兄弟眾人為了那張椅子,竟然變成如今這番局麵。”
蕭照軍輕笑一聲,搖頭道:“早晚一天,我們兄弟幾人還是會聚在一起。隻是老四是不可能出來了。老五倒是在六弟大婚那日,肯定會回來一聚。”
顧清夢聽聞大婚臉色羞紅。蕭照淵趕緊轉移話題:“那時父皇可是懲罰抄錄《禮記》十遍。還是大哥替我們頂的罪,手都寫腫了。”
文王妃掩嘴一笑:“難怪咱們文王殿下,字跡如此工整,原來是幼時練習出來的。怪不得父皇封你為文王。”
眾人皆笑,茶盞輕碰,清脆如鈴。
笑談過後,蕭照軒正色道:“如今新政初行,學府廣布。但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力可改。今日請二弟與六弟一聚,便是想聽聽你們的見解。”
蕭照淵沉吟片刻道:“今日已收到各地傳來的錄取名單。寒門學子占據七成,但其根基尚淺,若想真正立足朝堂,還需時日。”
蕭照軍點頭附和:“此外,各地學府的師資參差不齊。翰林院選拔的學官分配各地,捉襟見肘。我建議大秦各地夫子也可入學府教學,隻要過了學府的考核。另外書籍較少,可讓翰林院與國子監編纂統一的教材,並且選派學官,巡回各地檢查。”
顧清夢柔聲道:“妾身家中藏書頗多,願全部捐出,供翰林院抄錄傳閱,為編纂出一份力。”
茶香嫋嫋間,話題逐漸轉至軍製。蕭照淵指尖輕點案幾,沉吟道:“如今大秦軍製,邊軍精銳常年駐守苦寒之地,駐防軍散落各地卻良莠不齊。若遇戰事,調兵遲緩,軍令難通,若長此以往,實為一大隱患。年前黑水,鎮蠻之戰。除卻京畿駐守的龍翔,龍驤兩軍,駐防軍的調動頗為延誤。”
“各郡駐軍多則上萬,少則數千。原意朝廷初立,難以維持如此大的開銷。駐防軍糧餉軍械皆由地方供給,難免滋生腐敗,擁兵自重的事情發生。去年林家之事,便是例證。”蕭照軒淡淡說道。
“不如仿照學府改製,將軍權收歸中央。”蕭照軍若有所思道。
“可以效仿龍驤兩軍,由兵部直接管轄,駐守京畿,可與邊軍輪調入京駐防。既可以讓軍隊一直在戰火的洗禮中保持戰力,又能防止邊軍將領做大。”蕭照淵以手指為筆,茶為墨,在案幾中央劃出一塊。
“可在各州設立戰區都督府,統轄各州駐軍。裁撤冗餘,每州隻留一營精兵,暫定五萬人。其餘轉為屯田兵,戰時為兵,閑時務農。”蕭照軒接過,又在案幾上劃出各州區域。
蕭照淵則是添上一條:“建立軍驛。養快馬信鷹,重要軍情,一日即可傳千裏。如此調動軍隊提升效率。”他忽然提醒道,“可軍權集中,地方可能會...”
“既然地方不安,朝廷可讓世家子弟入京畿大營擔任一些職務,既顯得朝廷信任,又可以他們為質。”蕭照淵淡淡一笑。
“此事可行。但此番改製,恐怕比學府更難,那些被動了利益的將門世家怕是更難解決。”
“無妨。”蕭照淵舉起茶盞輕笑,“學府之事我們贏了,軍改...我們同樣不會輸!大秦的強軍之路,便從此開始。”
大皇子與二皇子相視一笑,同時舉杯:“竭盡全力,共襄盛世!”
茶盡,月明。昔日爭鬥隨風散,今朝攜手繪山河。
喜歡讖龍請大家收藏:()讖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