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西出之議

字數:3734   加入書籤

A+A-


    五更天,皇極殿殿內已站滿了文武百官。與一月前相比,朝臣麵孔已大不相同,老臣們或致仕或外放,取而代之的是一批銳氣逼人的新麵孔。此刻深秋的晨風帶著寒意,卻吹不散官員們臉上的肅穆與期待。
    “陛下駕到——!”
    隨著曹正淳尖細的嗓音,蕭照淵身著明黃龍袍踏入大殿。那身量比一月前更加挺拔,眉宇間的青澀已完全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不怒自威的帝王氣度。
    “臣等恭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齊刷刷跪拜,聲音在大殿內回蕩。
    蕭照淵在龍椅上坐下,目光掃過殿中文武,將每一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盡收眼底。
    “眾卿平身。”
    聲音不大,卻透露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百官起身,站在最前方的幾位,左丞相蕭何,刑部尚書包拯,刑部右侍郎公孫策,兵部尚書郭嘉,吏部尚書賈詡,戶部尚書房玄齡。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麵孔,這是他的新朝班底,一月之內,不動聲色間完成的朝堂大換血。
    “可有本奏?”
    “啟稟陛下。”包拯率先出列,聲音如洪,“刑部徹查全國積案,一月來平反冤案三十六起,懲處貪官汙吏七十八人,其中三品以上官員五人。”
    “好。”蕭照淵微微頷首,“法不容情,刑部當繼續秉公執法,無論涉及何人,一查到底!”
    包拯鄭重點頭,退回班列。他那張鐵麵之下,是對這位年輕帝皇的敬佩。若非蕭照淵全力支持,許多涉及權貴的案子根本無法簡單查清。
    “兵部有本啟奏。”郭嘉緩緩出列,“各州駐軍整頓完畢,革除庸將十八人,另有七位老將主動請辭。另外,陸老元帥上稟其年事已高,想告老還鄉,望陛下早日派人接手鎮蠻關防衛。”
    蕭照淵眼中閃過一絲滿意。那些被革職的多數是世家子弟前往軍中鍍金之人,而請辭的老將則識時務地讓位給年輕將領。一月之內完成軍隊大換血,郭嘉功不可沒。
    “準老元帥所請。”蕭照淵果斷到,“令楊再興抽調五千精銳前往鎮蠻關。由諸葛丞相統領鎮蠻關所有事務。”
    “戶部有本奏。”房玄齡上前一步,“帝國所有賦稅已經清理完畢,剔除各級官吏克扣,實收比往年多三成。另外春耕進展順利,各地已經開始為來年做準備。”
    隨著各部尚書一一匯報,朝臣們驚訝地發現,短短一月間,大秦竟煥然一新。冤案平反,賦稅增加,軍力增強,吏治清明。這等效率,堪稱奇跡。
    退朝後,蕭照淵一襲常服立於地圖前,手指從西部邊界緩緩劃過,最終停在黑水關外那片廣袤的大周土地上。
    “陛下,賈詡、郭嘉、房玄齡三位大人到了。”曹正淳輕聲稟報。
    三人一前一後入內,跪拜行禮。蕭照淵轉身虛扶:“起來吧,賜座。”
    “李靖那邊情況如何?”蕭照淵開門見山。
    賈詡呈上一份密報:“李靖已經開始逐漸穩定局麵。司徒靜實際控製了楚國北三州,兵力全部達到了十三萬之眾。楚帝派去鎮壓的穆遠山折損不少,現在隻能退守青蘭城,放棄了之前拿下的北三州之地。而且暗組和青鸞合力,暗麟衛襲殺了不少天罰之人。”
    “我們的支援送到了嗎?”
    郭嘉點頭:“軍械,糧草已經通過鏢局轉交。靜公主回贈了二十匹大楚良駒,說是謝禮。”
    蕭照淵微微頷首:“現今大周陷入南詔泥潭,大楚因司徒靜分裂內耗。我大秦新老更迭已畢,各地糧草軍械齊備。西出之機,是否已至?”
    賈詡沉吟片刻:“陛下明鑒。臣以為,西出需三思。一則我軍內部剛剛換血,還需時間磨合。第二,有消息西域三十六國似乎有聯合跡象。他們雖弱小,但聯合起來,其力不容小覷。若他們針對大楚,那司徒靜處境不妙。三則...”
    “三則什麽?”蕭照淵挑眉。
    “三則,司徒靜未必長久。”賈詡意味深長,“司徒靜雖牽製楚帝,但她畢竟勢單力薄。若周楚達成協議,楚帝調動全國之兵先除內亂,那我大秦西出之際,恐兩線作戰。”
    蕭照淵眼神微動:“奉孝,你以為如何?”
    郭嘉拱手一禮:“臣與文和看法略異。西域三十六國貌合神離,可分化瓦解;北境有白起將軍坐鎮,足以抵擋大周與大楚。更何況司徒靜有李靖等人相助,楚帝一時半會也奈何不得。”
    蕭照淵唇角微揚。郭嘉繼續道:“真正值得憂慮的是大周。南詔戰事雖拖住周軍,但其主力並未妄動。若周帝與楚帝秘密聯絡,二者聯手,兩線夾擊,那我大秦...”
    “所以奉孝之意是?”
    “先發製人。”郭嘉眼中精光閃爍,“趁周軍兩線開戰,出其不意西出山河關,直取周都。”
    賈詡聞言變色:“太冒險了。山河關城高池深,萬一久攻不下,周軍回援,我軍將進退維穀。”
    房玄齡沉吟片刻道:“奉孝之言雖勇,但陛下初登大寶,國內雖穩,卻仍需鞏固。臣以為,可先以精銳之師試探性西進,占據要地,觀其反應。若敵無大動作,再逐步推進。”
    蕭照淵聽罷,手指輕敲案幾,目光深邃:“三位所言皆有道理。朕意已決,即日起,命邊關將士加強戒備,同時暗組與影衛相互合作潛入大周、大楚,搜集情報,再議西出!”
    “陛下聖明!”
    “陛下。”曹正淳在門外輕喚,“皇後娘娘求見。”
    “那各位前去安排事項。”蕭照淵擺了擺手,“宣。”
    皇後顧清夢一襲淡黃宮裝,腹部已經有了明顯隆起。她盈盈下拜,被蕭照淵快步上前扶住:“夢兒你有孕在身,不必多禮。”
    “謝夫君。”顧清夢溫柔一笑,“妾身聽聞夫君多日忙於公務,特地讓禦膳房弄了些補品。”
    蕭照淵攜她到窗前坐下:“我沒事,到是你,華佗等人可有說產期在何時?”
    “夫君。才兩個多月呢。”顧清夢輕撫腹部,眼中滿是柔情。“陛下希望是皇子還是公主?”
    “隻要是你所生,我都喜歡。”
    顧清夢猶豫片刻:“妾身聽聞,楚國那位靜公主...”
    蕭照淵麵色不改:“她牽製楚軍,於我大秦有利。僅此而已。”
    顧清夢聰慧,不再多問。她隻是輕輕握住蕭照淵的手:“無論夫君作何決斷,妾身都支持。”
    送走顧清夢,蕭照淵手指獨自站在無極殿巨大的地圖前,楚國北三州已被他用朱筆標記,南詔也被其畫出一圈。他現在必須做出抉擇,是暗中繼續支持司徒靜,還是趁著楚國被牽製主動出擊。
    “陛下,”賈詡去而複返,麵色凝重,“最新密報,周楚聯姻。周太子姬昊將要迎娶楚皇室之女,雙方結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