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定計南下
字數:2878 加入書籤
五月底的皇極殿,簷角的銅鈴還帶著春日的餘韻。殿內已彌漫著劍拔弩張的氣息。皇子降生的喜慶尚未散盡,群臣的目光已聚焦在禦案上的南下方針。
“我朝秋收預計入庫糧草八百萬石,除去各州儲備,可調配至前線的約五百萬石左右。”房玄齡捧著賬冊,聲音沉穩,“其中三百萬石需優先供應白起與李靖兩部,確保攻楚前線糧草無虞。剩餘兩百萬石撥給衛青與尉遲燎原兩部,支撐周境的防禦與牽製。”
郭嘉緊接著上前,展開輿圖:“白起將軍已率部南下,預計下月底全部抵達獻州,那裏距離大楚東部重鎮壽春不足三百裏,可形成鉗形攻勢;李靖部在望原關休整,補充新兵十萬,戰馬五千,隻能秋收後兵伐鼎武關。”
“周軍那邊如何應付?”蕭照淵指尖輕點案上輿圖,如何處理大周是大秦南下的關鍵。
“黑水關的衛青部已經商討出了方案。”賈詡出列,眼中閃過一絲銳利,“他將率部襲擾大周東境的漁陽、瀘西等,擾其糧草,讓周軍不敢輕易西援。尉遲燎原在雲州堅守,血月關的周軍若敢北上襲擾白起,他便能斷其退路。如此,可保我軍攻楚時,後方無憂。”
殿內響起議論聲,有人提出疑慮:“大楚雖缺少騎兵,但步兵方陣天下聞名,壽春、廬江等地城防堅固,白起攻破需多久可破?”
“最多三月。”郭嘉聲如洪鍾,“白起部擁有近六萬鐵騎,可繞後切斷楚軍糧道。李靖部熟悉楚軍打法,不愁楚軍不破。”
蕭照淵看向曹正淳:“楚、周的情報摸清了嗎?”
曹正淳躬身一禮:“夜梟傳來消息,大楚在壽春增兵五萬,由項猛坐鎮。並且正四處購馬籌建騎兵。大周在三皇子姬明的領導下整頓內政,世家雖處於下風,但姬明也並不好受,此時雙方剛剛停手。而大周軍方並未有其他動向。”
“項猛此人是大楚軍方少壯派人物,此人勇猛,不可小覷。”賈詡補充道,“至於大楚,衛青的襲擾要更猛烈些,讓他們以為我軍下一步動作就是攻周。”
南下方略在層層推演中越發清晰,最終敲定定論。
主攻方向:以獻州白起,兗州李靖為主力,共計四十萬大軍,秋收後同時發難,以壽春,廬江等地為主要目標。務必一年內破其帝京。
側翼方向:以黑水關衛青率軍襲擾大周東境,雲州尉遲燎原率軍固守,形成北防西擾之勢,阻斷周楚聯手可能。
後勤:戶部每月調撥糧草至前線,太仆寺將北疆繳獲的戰馬優先補給獻州和黑水關,確保騎兵機動性。
另外,影衛於兩國內散布流言,截殺周楚信使,讓兩國無法互通消息,並暗中摸清兩國各地駐防情況,及時向各部傳遞!
蕭照淵站起身,目光掃過群臣:“秋收後,便是南下之時。傳朕旨意,各州新軍加緊訓練,務必在八月前完成集結。朕要讓楚、周知道,這天下,該有個統一了。”
朝議結束時,陽光已經斜照進殿,輿圖上的紅圈與箭頭交織,像一張收縮的網,正緩緩罩向南方。
大秦的土地上,各州校場,老兵們扯著嗓子喊著口號,新兵們扛著槍戟,在烈日下反複演練著方陣。“盾陣要密不透風!長矛手往前半步!”塵土飛揚中,剛放下鋤頭的農夫,尚未褪去稚氣的少年,正一步步的被錘煉成能握刀槍的士兵。他們的鎧甲雖新,但眼神卻漸漸染上與老兵相似的堅毅。秋收後的南下之戰,將會是他們的成人禮。
望原關的軍營裏,霍去病的鐵騎正在拔營。玄甲在陽光下泛著冷光,他勒住馬韁,對李靖抱拳道:“李將軍,末將就先回黑水關了!”
李靖揮揮手,看著這支精銳消失在官道盡頭,轉身對身邊的副將道:“把投石機那些再檢修一遍,楚軍的城牆硬的很。”
獻州,趙雲的白馬義從如一道白色洪流,衝入秦軍獻州大寨,與白起軍團匯合。他翻身下馬,將令牌遞給白起:“末將前來交令。”
白起接過令牌,指了指輿圖上的壽春:“子龍,你的白馬義從機動性強,三日後帶一千人去探探楚軍的糧道。”趙雲抱拳應諾,轉身時,白袍披風掃過滿地的馬蹄印,帶起一陣風。
最熱鬧的還是北疆的草原。蠻族的牧民們趕著馬群,在河穀與肥沃的草原上紮起帳篷。格日勒帶著秦官挨戶登記,每匹好的戰馬都能換得五石糧食,兩匹布,足夠一家老小安穩過冬。
“以前為了草場打打殺殺,”一個老牧民撫摸著馬駒,對身邊的兒子笑道,“現在坐在帳篷裏數著糧食,這日子,做夢都不敢想。”
自北方蠻族投進大秦懷抱,沒有了殺戮。蠻族的皮毛,戰馬成了搶手貨。河穀邊,臨時搭建的集市裏人影重重。大秦各地商人紛紛北上草原交易,他們帶著鹽、茶、鐵不遠萬裏也要前來。如今的蠻族不再為冬季的饑寒發愁,不再為部落間的仇殺心驚,大秦給的不僅是肥沃的草原,更是世代渴望的太平。
雲州的工坊內,鐵匠們掄著錘子,叮當作響,火星濺在赤膊的上身。城內的新兵們正領取新鍛造的長槍,一名年輕士兵摸著槍尖的寒光,對同伴道:“聽說了嗎?蠻族那邊的戰馬,下個月就能送到咱們這了,到時候可能要選拔一批人。”
帝都的太仆寺內堆滿了賬簿,官吏們核對著各地送來的戰馬數量。北疆收購來的戰馬,各地馬場的新駒,數字每天都在上漲。一名老吏算完最後一筆,抹了把汗:“照這個數,秋收前,咱們的鐵騎能再添五萬!”
從南到北,從校場到草原,大秦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急需力量。新兵的汗水,鐵騎的馬蹄,蠻族牧民的笑聲,交織成一曲戰前的樂章。當秋收的麥浪翻滾時,這支凝聚了各方力量的大軍,終將踏過楚周的邊境,去完成百年來都未一統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