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固守,待時
字數:3190 加入書籤
黑水關牆之上,‘秦’字大旗依舊飄揚,但氛圍已從之前的蓄勢待發轉為沉靜的堅毅。
衛青與龐統並肩而立,望著遠處周軍依舊喧囂的塵煙和若隱若現的旌旗。
“陛下的新旨意到了。”衛青的聲音平靜無波,“固守,待時。”
龐統微微一笑:“陛下聖明。姬昊想纏住我們,如今倒是隨了他們的願。隻不過,從他想纏住我們,變成了我們主動讓他纏住。”
衛青嘴角微揚,露出一絲冷峻的笑意:“傳令各軍,轉攻為守。霍去病的騎兵以巡防關前十裏為界,驅逐周軍斥候即可,無令不得遠出。張遼、高順重點加固關隘防禦工事,多備守城器械。秦瓊、尉遲恭兩側多備箭矢,確保側翼萬無一失。我們要把黑水關,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一道無法逾越的鐵壁!”
“遵令!”傳令兵迅速離去。
龐統目光掃過城牆:“如此一來,大周若敢來攻,便讓他們碰的頭破血流。不來,我軍正好以逸待勞,靜觀其變。”
黑水關,這頭巨獸收起了利爪,披上了更為厚實的甲胄,進入了完全的守勢,如同沉默的山巒,橫亙在周軍麵前。
雲瀾城,孟珙收到了同樣的旨意。
“陛下此策,老成謀國。我軍本就擅長防守,如今更可放開手腳。”張明遠沉聲道。
孟珙點頭,目光銳利:“正是。我等便借此時機,將雲州三城防線繼續加固。張定邊和徐晃兩部繼續堅守,沒有我的命令,即便周軍在城外謾罵挑釁,也絕不許出一兵一卒!讓夏侯淵的騎兵減少出擊,但要加強偵巡,我要這方圓百裏之內,周軍的任何動向都了然於胸!我們要讓周軍明白,他們麵對的是一堵銅牆鐵壁,任何試探都是徒勞!”
“得令!”
雲州防線同樣轉入了一種極致的防禦狀態,如同磐石,沉默卻堅定地鎮壓這雲州邊境。
淮河,龍驤營大寨。尉遲燎原看著手中的旨意,又看了一眼另一封雍州軍將軍的書信,臉上露出一抹獰笑。
“哈哈哈!五萬雍州軍即將到達!”他重重一拳砸在案桌上,“告訴弟兄們,援軍不日抵達!陛下的旨意很清楚,咱們就釘死在這裏。聯軍二十一萬又如何?老子讓他們一步也別想踏過來。”
他大步走出大帳,對著麾下將領吼道:“挖!給老子往深了挖壕溝!往高了築壁壘!弩車全部推到岸邊!告訴對麵的雜碎,淮河,就是他們的葬身之地!想過來?除非從老子屍體上踏過去!”
龍驤營的士卒轟然應諾,士氣不降反升。他們的任務變得更加明確和堅定。淮河北岸,一座龐大的軍事堡壘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築造而起。
此時的鼎武關,白起與李靖站在巨大的沙盤前,沙盤上情緒顯示著穆遠山楚軍主力的防禦態勢。依托連綿的丘陵和縱橫的水網,構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李靖指著幾處關鍵節點:“穆遠山這防線構築得頗有章法,各軍之間互為犄角,深得防禦之精要。強攻,損失必大。”
白起麵如表情,眼神冰冷地掃過沙盤上的每一麵代表楚軍的小旗,仿佛在看一群待宰的羔羊。
“陛下旨意,鞏固消化,不必強攻楚都。”他的聲音沒有絲毫起伏,“但,沒人說允許他們出來。”
他拿起代表秦軍的黑色小旗,開始逐一對應楚軍的部署位置,精準地插下:“他不是喜歡倚仗地利,結成掎角之勢嗎?我便用兵,一對一,點對點,將他每一個犄角,每一處營寨,每一條可能出擊的路線全部釘死!”
“關羽、張飛,左翼出兵三萬,對應楚軍丘陵大寨,一對一,給本將盯死!修築工事,將其出口全部封鎖!他們膽敢出擊,就給我打回去!”
“冉閔、養由基,中路出兵五萬,麵對麵紮營,弩箭射程之內,任何楚軍進入,就給我打!”
“黃忠,許褚,右翼河岸紮營,封鎖河道,楚軍艦船嚴禁通過。”
“趙雲、馬超、楊再興,後方及策應,三部騎兵出動,清掃周邊,剿滅殘敵,確保糧道暢通,同時,防止小股楚軍滲透騷擾!”
一道道命令發出,麾下將軍紛紛領命而去。
白起的手指在沙盤上劃出一個巨大的包圍弧線,雖未完全合圍,卻將穆遠山的主力徹底鎖死。
“他不是想耗嗎?”白起的嘴角勾起一絲冷酷的弧度,“那就陪他們耗。穆遠山看著我們慢慢消化新占之地,又該何如繼續耗下去!”
“大楚應該是想等淮河突破,”李靖接口道,眼中閃過睿智的光芒,“可惜,尉遲燎原會讓他們絕望,而諸葛丞相,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很快,龐大的秦軍開始高效運轉起來。他們不再試圖尋找防線弱點突破進攻楚都,而是如同一張精密的大網,緩緩展開,然後精準地覆蓋在楚軍的整個防線之上。
楚軍很快驚恐地發現,他們麵對的不再是伺機猛攻的拳頭,而是一張無處不在、冰冷窒息的鐵網!無論他們想從哪個方向試探,反擊,都會立刻遭到對麵秦軍對應部隊的強力壓製。秦軍甚至不屑於隱藏他們的意圖,就是把你所有的機動空間和反擊可能性全部鎖死。
穆遠山在中軍大帳接到前線雪片般飛來的軍情,臉色無比難看。
“白起...李靖...好狠的手段!”他喃喃自語。
這根本不是戰術,這就是純粹的、基於實力優勢的戰略碾壓!秦軍無力也不想現在攻打楚軍防線,但卻用同樣的兵力,將楚軍徹底封鎖在了這第二道防線之內,動彈不得!
反攻?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他現在能做的,似乎隻剩下堅守。但這種堅守,仿佛是被困在無形的牢籠之中,隻能眼睜睜看著對方在自己家門口練兵,屯田,一步步地將新占州郡消化吸收。
雲州郡城府衙內,諸葛亮一襲素袍,羽扇輕放在案幾上,正凝神聽著幾名年輕官員的匯報。這些官員大多麵容稚嫩,卻眼神明亮,充滿朝氣與幹勁。他們是通過大秦春闈科舉選拔出的佼佼者,此刻被委以重任,穩定這新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