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精銳?打的就是精銳!
字數:3248 加入書籤
帝都,無極殿。
蕭照淵看完了諸葛亮的密信,麵色沉靜,但指尖在卻在信紙上無意識的敲擊,暴露了他內心的慍怒。他將信遞給侍立一旁的蕭何等人。
“周之麒麟,楚之天罰...好,很好。”蕭照淵的聲音聽不出喜怒,卻帶著一絲冰冷的殺意,“正麵戰場奈何不了我大秦,便開始用這些鬼蜮伎倆。看來,是朕之前太過仁慈了,讓他們以為大秦隻會明刀明槍地打仗!”
蕭何看完信,憂心忡忡:“陛下,孔明所言極是。新占六州乃我軍前線根基所在,若後方持續動蕩,糧草不濟,流民再起,前線大軍便如無根之木,危矣!必須立刻以雷霆手段撲滅這些宵小。”
郭嘉緩緩點頭道:“陛下,要不調遣部分邊軍回師清剿,他們距離最近,必能將這些鼠輩碎屍萬段!”
蕭照淵搖搖頭:“調遣大軍,目標太大,容易打草驚蛇,且前線吃緊,一兵一卒都不可輕動。孔明建議以毒攻毒,正合朕意。他們想玩暗的,那我們便陪他們玩到底!”
他目光一凜,沉聲道:“傳朕旨意,命蓋聶、衛莊即刻前來見駕!”
“令荒州、離州、雍州暗組三部中最擅長追蹤、護衛、暗殺、反諜的好手集結,”
“所有精選成員,由衛莊、蓋聶統一率領,以最快速度秘密前往諸葛丞相處報到。其任務隻有一個,清除境內所有敵國細作,保護糧倉、工坊、糧道以及官員安全,確保六州穩定!”
他頓了頓,突然轉身:“傳令夜梟,讓他們加快速度,即刻潛入兩國境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朕燒他們的糧草,刺殺他們的官員!也讓他們嚐嚐後方起火的滋味!”
命令一條條發出,冰冷而高效。
片刻,兩名氣質迥異卻令人心悸的男子步入殿內。一人白衣如雪,氣質孤高,正是蓋聶;另一人黑衣錦袍,眼神睥睨,乃是衛莊。
“參見陛下!”兩人躬身一禮,聲音平靜無波。
蕭照淵看著眼前兩位帝國最強劍客,將情況簡要說明:“......情況便是如此。新占六州,乃帝國心血所在,絕不容失。此事,關乎國運,朕便托付給二位了。”
蓋聶眼神沉靜,微微頷首:“守護帝國,鏟奸除惡,義不容辭。”
衛莊嘴角勾起一絲冷酷的笑意:“躲在暗處的老鼠嗎?正好,很久沒有活動筋骨了。”
沒有多餘的廢話,兩人接過令牌,轉身便消失在殿外的黑夜之中。
僅僅數日之後,來自荒州、離州、雍州的眾多神秘人物便開始化整為零,通過各種渠道,悄無聲息地向雲州匯聚。他們有的像普通商旅,有的像流浪劍客,有的甚至偽裝成流民。但無一例外,這些人眼神銳利,身手矯健。
與此同時,大周和大楚境內,數座糧倉莫名起火,幾隻負責征糧的官員離奇暴斃。恐慌的陰影,開始反向籠罩周楚兩國。
雲州,夜深人靜,燭火在燈盞中輕輕跳動,將諸葛亮伏案工作的身影投在牆上。桌案上堆疊的文書似乎永無止境,他正凝神批閱一份關於修複水利的章程,眉宇間雖有一絲倦色,但目光依舊專注。
突然,書房的門被無聲推開,兩道身影如同融入夜色的幽靈,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室內,仿佛他們本就站在那裏。
諸葛亮執筆的手微微一顫,隨即緩緩放下筆,抬起頭,他的臉上沒有絲毫驚慌,隻有一絲了然的平靜,仿佛早已料到他們的到來。
“蓋聶先生,衛莊先生。”諸葛亮微微一笑,語氣平和,“比亮預想的還要快上許多。”
蓋聶微微一禮,言簡意賅:“奉陛下之令,前來聽候丞相大人調遣。”他的聲音平穩,不帶絲毫情緒。
衛莊則是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目光掃過案上那些寫著‘破壞’、‘焚燒’字眼的急報,語氣帶著一絲玩味:“看來,這些擾人的老鼠,竟然讓丞相大人焦頭爛額。”
諸葛亮並不介意衛莊的語氣,起身走到一旁懸掛的六州輿圖前,手指劃過幾個標注了紅點的區域:“非是尋常鼠輩。周之麒麟,楚之天罰,皆是兩國精銳細作,來去如風,擅長隱匿破壞。本官麾下皆是治國安邦的文吏與維持秩序的衛兵,確是力有未逮。”
他的手指重點點了幾處糧倉,交通要塞和工匠聚居區:“對方目標明確,意在斷絕我方糧草,毀我根基,亂我民心,從而動搖前線軍心。另外,雲州與兗州需要建造的數座大型糧倉,是為了日後收取糧草與後方運送而來的戰備糧,若不能及時清除,怕是會耽誤日後大計。”
蓋聶的目光隨著諸葛亮的手指移動,沉聲道:“職責所在,必清除隱患!”
衛莊冷哼一聲:“精銳?那便看看,誰的刀更鋒,誰的劍更利!”
諸葛亮轉身,麵向二人,神色鄭重地拱手:“二位先生既至,亮便安心矣。陛下既委派二位統領此事,亮便不再具體幹預。所有潛入六州的暗組成員,皆由二位全權調度。”
他頓了頓,補充道:“亮隻有一言,請務必以保護民生、穩定秩序為先。清除細作固然重要,但也需盡量避免波及無辜,引起百姓恐慌。”
蓋聶點點頭:“明白。”
就在此時,窗外傳來一聲極輕微的鳥啼聲。
衛莊側耳一聽,對諸葛亮道:“雲州境內,暗組之人已悉數到位。其餘五州人馬,這兩日也會盡數到位。”
這意味著,一張無形的大網,已經在這片新占之地的陰影處悄然張開。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如此,便有勞二位先生了。這場暗中之戰,不僅關乎六州存亡,更關乎前線勝敗。”
蓋聶與衛莊沒有再說話,隻是對視一眼。下一刻,兩人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悄然退出書房,房門無聲合上,仿佛從未有人來過。
書房內,隻剩下諸葛亮一人,以及桌上那跳躍的燭火。
他重新坐回案前,提起筆,卻並未立刻落下。他望著窗外沉沉的夜色,直到在這片靜謐之下,一場無聲卻極度殘酷的獵殺與反獵殺,已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