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未來
字數:3750 加入書籤
昔日繁華鼎盛的帝京城,如今雖未遭受大規模戰火,卻也難免顯露出幾分頹敗與蕭索。街市上的行人麵色惶然,商鋪關門者眾多,一種政權更迭帶來的迷茫與不安彌漫在空氣之中。楚宮的飛簷鬥拱依舊,隻是那飄揚的旗幟已然換成了威嚴的大秦玄鳥旗。
這一日,一隊規模不大卻極為精幹的隊伍,在精銳甲士的護衛下,悄然入城。他們沒有張揚的儀仗,隻有幾輛裝載文書、典籍和測量工具的馬車。為首者,一身青色文士袍,麵容清俊,目光睿智而沉靜,正是深受蕭照淵信賴,穩定六州之地的——諸葛亮。
車隊並不奢華,但車上懸掛的秦字黑旗,以及羽扇綸巾,氣度雍容的諸葛亮,立刻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是大秦那位諸葛丞相嗎?”
“諸葛孔明先生來了!”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在城中傳開。諸葛亮的名聲,在原大楚北地早已廣為流傳,其賢能與仁德,甚至讓許多敵國之民都心生敬仰。
諸葛亮入城後,選擇了相對簡樸的原帝京府衙作為辦公地點。他做的第一件事,並非頒布秦法秦律,而是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連綿的戰火導致農田荒蕪,加之政權更迭的混亂,城中已有饑荒之兆。隨著秦軍的糧草源源不斷運入,一座座粥棚在諸葛亮的親自督辦下,於城內各處設立。熱氣騰騰的米粥不僅溫暖了饑腸轆轆的百姓身體,更在一定程度上消融了他們心中的堅冰。
緊接著,一道道蓋著諸葛亮大印的安民告示貼滿了大街小巷:
一、減免賦稅:免除本年度全部賦稅,三年內賦稅減半,與民休養生息。
二、任用賢才:無論故楚舊吏還是民間賢士,隻要有才德,皆可參與大秦科舉,經考核後量才錄用。
三、尊重習俗:大楚原有風俗節慶,不強製改變,但需遵守秦律!
四、興修水利,重整田畝:官府組織流民,招募工匠,修複因戰亂損壞的河道、堤壩,重新丈量土地,登記造冊。明確土地所有權,分配無主荒地,發放農具種子,鼓勵墾殖。同時嚴格限製地方豪強兼並土地。
五、興辦學堂:各郡縣設立官學,鄉學,鼓勵適齡孩童入學,學大秦文字、秦律秦法。
這些措施,條條直指民生根本,務實而高效。
他常常輕車簡從,深入市井鄉村,親自察看民情,傾聽百姓疾苦,其謙和的態度、務實的手腕和顯而易見的才華,逐漸開始贏得一些百姓的認可。
然而,阻力依然巨大。暗地裏,懷念故國的遺老遺少暗中串聯,散布流言;一些地方豪強陽奉陰違。他知道,收複民心,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需要時間、耐心,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德政。
與此同時,淮州。
曾經被大周軍旗短暫遮蔽的天空,如今重新飄揚起了玄黑色的秦字大旗。大秦龍驤營的精銳在帝國水師戰艦的掩護下,踏上了三郡之地。周軍的撤退幹淨徹底,除了被破壞的少數關隘和帶不走的營寨廢墟,並未留下太多痕跡。
龍驤營並未過多停留,而是兵鋒前出,直抵大周賴以屏障的天狼關之下,於關外十裏處紮下堅固營寨,與關上守軍遙遙對峙!這既是一種戰略壓迫,確保大周不敢輕易出關窺伺,更是要保障後方民心收複與製度同化的進度。
帝國的戰略重心,已然內轉。
蕭照淵每日批閱著諸葛亮親筆書寫的奏報,看著上麵關於戶籍田畝的增長,流民的減少,水利、學堂的進展,他的眼神深邃如淵。
他知道,刀劍可以開疆拓土,但唯有仁政與秩序,才能讓那片土地成為大秦永固的基石。諸葛亮的大楚之行,正是大秦這艘巨輪,在經曆狂風驟雨般的軍事擴張後,駛入耐心細致的內政建設的標記。
原大楚之地的黃昏,在大秦的德政下,似乎正透出一絲新的曙光。
大楚南境,行宮後花園。
春末夏初,南境的陽光已帶上一絲暖熱,花園內百花繁盛,與北方剛剛經曆的血雨腥風仿佛是兩個世界。
一襲素雅宮裝的司徒靜,正坐在涼亭的石凳上,耐心教導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年僅九歲的五皇子司徒傑和七歲的八公主司徒瑤,正搖頭晃腦地跟著她誦讀詩文,稚嫩的童聲給這寧靜的花園增添了幾分生機,仿佛外界的一切紛擾都與這方小天地無關。
然而,這份寧靜很快便被急促的腳步聲打破。
穆遠山一身風塵,神色凝重,引著兩位重量級人物快步而來。一位是原大楚第一軍團統帥司徒無恨,另一位則是原大楚大將軍宇文霸天。這三人,幾乎代表了南境所有的軍事力量。
司徒靜抬起頭,目光平靜地掃過三人,並未因他們的同時到來而顯露出絲毫訝異。她輕輕合上書卷,對身旁的侍女示意,將兩位皇子公主帶下去。
“殿下,”穆遠山率先開口,聲音低沉,“東境、西境...有確切消息了。”
司徒無恨接過話頭,聲音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悲愴:“東境司徒易王爺,未作抵抗,已向大秦獻降,受封歸命公,東境兩州...已改旗易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宇文霸天緊接著,語氣更是沉重如鐵:“三皇子斬殺秦使,據城頑抗。武安君白起奉命西征,屠戮無數,十五萬大軍,近乎...雞犬不留。三皇子被押解秦都,已被當眾梟首,首級懸於城門示眾。”
盡管早已料到結局,但親耳聽到司徒裕的下場,司徒靜的指尖還是幾不可察地顫抖了一下。她沉默片刻,目光掠過三人的麵容,最終投向遠處天際的流雲。
良久,她才微微垂下眼瞼,看著石桌上那卷書冊,輕聲道:“本宮知道了。”
沒有評價,沒有決策,隻有這簡單的回複。但這區區五個字,卻讓在場的三位心中一沉。
司徒無恨忍不住上前一步:“殿下!東境已失,西境已亡,如今這大楚名義上還打著楚字旗的,就隻剩下我們南境了!秦帝挾大勝之威,氣勢滔天,下一步必然是我南境!我們該如何應對,請殿下早做決斷!”
宇文霸天也沉聲道:“殿下,南境兒郎但憑殿下一聲令下,縱使血戰到底,亦不負大楚!”
他們目光灼灼,等待著司徒靜的抉擇,是戰?是和?還是......
司徒靜緩緩站起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語氣中帶著一種洞悉世事的淡然與疲憊:“血戰到底?然後呢?讓南境的百姓,也經曆一遍西境的慘狀?讓這最後的安寧之地,也化為焦土?讓五弟和八妹也落得和司徒裕一般的下場嗎?”
三個問題,如同三記重錘,敲在三人的心頭,讓他們一時語塞。
三人彼此對視,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了然與無奈。他們皆知,以司徒靜與秦帝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以及如今這懸殊的實力,南境這片最後的淨土,歸屬大秦或許隻是時間問題,以及一個...足夠體麵的方式。
喜歡讖龍請大家收藏:()讖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