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齊心修繕,道觀換新上)
字數:2812 加入書籤
黃翠兒家那小小的院落,幾乎成了李天每次下山必定落腳的地方。
黃老漢精神頭好了許多,拉著李天絮叨著道觀舊事,眼神中充滿了對往昔榮光的唏噓與對眼前這位“新道長”的無限期許。
黃翠兒看向李天的目光,除了感激,更添了幾分難以言喻的崇拜與親近,采到些稀罕的山貨草藥,總想著給道長留著。
村裏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如黃老漢、王伯、張鐵匠等,在一次雨後閑聊時,看著村後雲霧繚繞的山巔,望著那隱約可見的破敗屋簷輪廓,不知是誰提了一句:
“道長一個人守著那破觀,清苦…咱們是不是…該做點啥?”
“是啊,路都荒了,道長上下山多不便…”
“要不…趁著農閑,各家出把力,把上山那條老路清一清?好歹能走個人?”
“我看行!再給觀裏送點柴火、米糧?道長救了咱全村,這點心意…”
提議一出,竟無人反對,反而紛紛應和。一種樸素的、想要回饋、想要靠近、想要維係這份“守護”的心意,在村民心中悄然凝聚。這份心意,無形中指向了山巔那座被遺忘的——無名觀。
道觀雖破敗依舊,但在靠山屯村民的心中,“無名觀”三個字,已不再僅僅是傳說或廢墟。它與那位身著舊道袍、指尖流淌仙家氣息的年輕道長緊緊相連,代表著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希望與庇護。
村心,已然向山巔那道觀,悄然凝聚。
深秋的山風已帶凜冽寒意,無名觀殘破的主殿在晨曦中如同垂暮巨人。瓦礫遍地,蒿草過膝,斷壁殘垣訴說著無盡荒涼。
然而今日,這片沉寂百年的廢墟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喧囂。
“嘿喲!加把勁啊!”
“這邊!木頭抬穩了!”
“小心腳下碎石!”
粗獷的號子聲、沉重的腳步聲、工具碰撞的叮當聲,混合著漢子們呼出的白氣,打破了山巔的寂靜。
靠山屯數十名精壯勞力,在張鐵匠、王獵戶等幾個威望老者的帶領下,扛著斧頭、鐵鍬、繩索、扁擔,如同開赴戰場的士兵,精神抖擻地匯聚在主殿前的空地上。他們看向前方那道挺拔身影的眼神,充滿了由衷的敬畏與熱切。
李天立於殘破的殿階之上,一身利落的舊布衣,腰間令牌在晨光中隱現。他目光掃過眾人,聲音沉穩有力:“諸位鄉親,今日辛勞,不為我李天,是為給這山間清修之地,也為諸位進山狩獵、采藥時,添一處遮風避雨、稍作休整的落腳處。修繕之法,我略知一二,與尋常不同,需大家依計而行。”
眾人轟然應諾:“聽道長的!”“您說咋幹就咋幹!”
修繕大幕,在李天的指揮下,高效拉開。
伐木采石,根基重奠:
一隊由王獵戶帶領的漢子,手持利斧鋼鋸,如虎入山林。他們不再胡亂砍伐,而是精準挑選那些筆直、堅韌的成年杉木和鬆木。
“道長說了,做梁柱的,要直、要韌!做門窗的,要細密!” 王獵戶嗓門洪亮,經驗豐富。
沉重的原木被眾人喊著號子,或抬或滾,源源不斷運往觀前空地。另一隊則由幾個石匠出身的後生帶領,直奔後山那處裸露的青石岩壁。鐵釺鑿孔,木楔嵌入,大錘輪番轟擊!
“轟隆!”
一塊塊棱角分明、厚重堅實的青石條被撬下,再由眾人用粗木杠和繩索,喊著整齊的號子,一步一挪地運回。汗水浸透了單衣,在寒風中蒸騰起白氣,卻無人叫苦。
神異“灰泥”,巧匠驚奇:
道觀後院空地上,幾口臨時挖砌的土窯正冒著滾滾濃煙。
李天親自坐鎮指揮這最核心的環節。他命人將大量開采來的石灰岩靠山屯後山就有小礦脈)敲碎成拳頭發小,與精選的粘土、河床細沙按特定比例混合。
“點火!大火猛燒!” 李天下令。土窯內烈焰熊熊,溫度急劇升高。
“時辰到!封窯悶燒!” 又一聲令下,窯口被濕泥封死。
數日後,窯溫降至可入。當窯口打開,眾人驚異地發現,裏麵的石頭竟變成了灰白色的塊狀物!
“砸碎!磨成細粉!” 李天指揮。石磨飛轉,細膩的灰色粉末被收集起來。這便是李天根據前世模糊記憶和此界材料特性“複原”的原始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以石灰石和富含矽鋁的粘土為原料燒製)。雖不及現代水泥,但粘結力、耐水性遠超普通三合土。
“取水來!拌!” 李天親自示範。灰色粉末與水混合,攪拌成粘稠的灰漿。“這叫‘灰泥’,幹後堅硬如石,粘合磚石、抹牆鋪地,皆可用之!”
看著那不起眼的灰漿,張鐵匠第一個上前,用手指撚了撚,又看著李天篤定的眼神,猛地一拍大腿:“神了!道長!這玩意兒看著比糯米灰漿還實在!”
喜歡萬法道君:從一座破觀開始請大家收藏:()萬法道君:從一座破觀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