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齊心修繕,道觀換新下)

字數:2704   加入書籤

A+A-


    清理廢墟,磚石新生:
    主殿區域是重點。
    村民們揮舞鐵鍬、鋤頭,如同梳理戰場,將堆積如山的腐朽梁木、破碎瓦礫、叢生雜草徹底清除。斷壁殘垣中,尚能使用的舊青磚、石條被小心挑揀出來,碼放整齊。
    李天又指導部分人手,利用清理出的粘土和臨時製作的木模具,開始手工製作規格統一的“土坯磚”。和泥、入模、壓實、脫模、晾曬…一排排土黃色的磚坯在空地上整齊排列,接受秋陽與山風的洗禮。
    主殿重生,圍牆初立:
    有了材料,工程進入高潮。
    主殿修繕:殘存的牆壁被仔細清理,裂縫用“灰泥”仔細填補、加固。新的杉木梁柱被眾人喊著號子,用繩索滑輪李天簡單設計)吊裝到位,穩穩嵌入石礎。屋頂鋪設不再是傳統的茅草或小青瓦缺乏且易損),而是用一層厚實的木板打底,再覆蓋上拌入草筋增強韌性的“灰泥”抹麵,最後鋪上一層就地取材、劈開的薄石板!雖不華麗,卻異常堅固、防水。
    破損的門窗框被修複,新製的厚實木門裝上。殿內地麵,用碎石墊底,再鋪上一層平整的灰泥砂漿,最後嵌上挑選過的平整石板。雖然簡陋,卻幹淨、平整、堅固,再無往日的潮濕破敗。
    增建廂房:在主殿東側清理出的空地上,幾間新的土坯磚房拔地而起。牆體用土坯磚錯縫壘砌,關鍵部位用灰泥砂漿加固勾縫。屋頂結構與主殿類似,木梁、木板、草筋灰泥、石板覆蓋。門窗俱全,屋內同樣鋪設石板地麵。這是李天為進山狩獵、采藥或遇惡劣天氣的村民預留的臨時庇護所。
    圍牆高築:道觀外圍原本腐朽的籬笆被徹底拆除。沿著李天重新勘定的邊界,一條深基被挖出。基礎用大塊碎石填埋夯實。牆體用開采來的厚重青石條做基腳和轉角,中間主體則用土坯磚與灰泥砂漿交替砌築。灰泥的粘合力讓磚石結合異常緊密。牆體高達丈餘約三米多),頂部用拌入碎石的灰泥抹出斜麵,防止雨水浸泡。
    雖然質樸無華,沒有雕梁畫棟,但那厚重的石基、齊整的磚牆、高聳的姿態,已與之前破敗的籬笆形成天壤之別,透著一股沉穩的安全感。
    山路新顏:那條被荒草淹沒、崎嶇難行的下山老路,也被重點清理拓寬。陡峭處鑿出台階,低窪處用碎石填平,關鍵路段和易滑處,更是鋪上了用灰泥拌碎石夯實的簡易路麵!雖然遠非石板大道,但足以讓人雨天不陷泥,雪天不打滑,大大提升了上下山的安全與效率。
    十數日寒來暑往,靠山屯的漢子們早出晚歸,揮汗如雨。
    張鐵匠帶著徒弟臨時支起小爐,叮叮當當地修複、打造著損壞的工具。黃翠兒和村裏的婦女們則擔起了後勤,每日將熱騰騰的雜糧飯、醃菜、山菌湯送到山上。
    道觀上空,終日彌漫著煙火氣、汗味、新木的清香和灰泥特有的淡淡石灰味。
    當最後一塊門楣安放到位,最後一段圍牆灰泥抹平,最後一級下山台階鋪好碎石灰泥。
    喧囂散去,山風再臨。
    展現在眾人眼前的,已非昔日搖搖欲墜的廢墟。
    主殿雖無金漆彩繪,但屋宇齊整,青灰色的石板屋頂在陽光下泛著沉穩的光澤,修補過的牆壁厚實堅固,新製的木門厚重樸實。殿前空地被清理得幹幹淨淨,鋪著平整的石板。東側幾間嶄新的土坯廂房,門窗俱全,雖簡樸卻透著生氣。
    最震撼的是那道丈餘高的圍牆!青石基腳厚重如山,土坯磚牆齊整劃一,灰泥勾縫嚴密結實,如同一條灰色的臂膀,將整座道觀穩穩地攏在懷中,隔絕了外界的荒蕪與風霜。
    一條明顯被修整過、關鍵路段鋪著灰泥碎石的小徑,蜿蜒而下,沒入山林,如同連接山巔與塵世的嶄新紐帶。
    “成了…真成了!” 張鐵匠粗糙的大手撫摸著冰涼的圍牆,感受著那磚石與灰泥結合帶來的堅實觸感,聲音帶著哽咽。
    “這牆…熊瞎子來了也撞不倒吧?” 王獵戶仰頭看著高聳的圍牆,喃喃自語。
    “以後進山,再不怕突然變天了!” 年輕的獵戶們看著那幾間新廂房,眼中充滿欣喜。
    黃翠兒扶著爺爺黃老漢,老人渾濁的眼中淚光閃爍,望著主殿那修補一新的屋簷,仿佛看到了塵封記憶中道觀鼎盛時的模糊影子,嘴唇哆嗦著:“好…好啊…老道長…您看見了嗎…”
    李天獨立於主殿階前,目光緩緩掃過這煥然一新的道觀。青石、灰泥、土磚、新木…質樸無華,卻充滿了山野的厚重與生機。沒有了破敗腐朽,取而代之的是初生的堅韌與庇護的力量。
    這不再是僅供一人棲身的破敗之地。它有了接納他人的空間廂房),有了抵禦外擾的屏障圍牆),有了連接山下的通途新路)。
    更重要的是,這每一塊磚石,每一寸灰泥,都凝聚著靠山屯村民的汗水與真摯心意,是“香火”最堅實的物質載體。
    道觀新顏已現,人心向背已明。重建道統之路,終於在這深秋的山巔,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喜歡萬法道君:從一座破觀開始請大家收藏:()萬法道君:從一座破觀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