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字數:12486   加入書籤

A+A-


    胡巴一擺出理所當然的表情:“風水術如魚得水,倒鬥尋龍怎能離開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
    胡巴一的傲慢讓王胖子難以忍受。
    “你這臭脾氣,真要有點本事,不如和張淩比試一番,別忘了他在唐周墓差點出事。
    來,說說獻王地宮裏的布置和陪葬品。”
    胡巴一翻了個白眼不予理會,徑直走向溪流,深入尋找水龍脈的廟址。
    路上他又對雪莉楊和王胖子說:“這山穀側麵肯定有座山神廟。”
    “風水之術雖看似神奇,但舉一反三,掌握精髓後自然能洞察端倪。”
    至於獻王墓的具體布局,胡巴一表示需要靠近才能判斷。
    “古滇國自秦末閉關鎖國,雖受漢文化影響,但王墓設計應保留更多先秦風格。”
    王胖子聽到這裏想到之前在s西聽說的秦始皇陵奇聞,關於人油作蠟燭千年不滅。
    此話聽起來有些誇張,經不起推敲。
    雪莉楊在一旁忍不住開口:“這可不是人油,而是東海人魚油脂製成的長明燈膏,據說能燃燒萬年。
    四周設有伏弩機關,若有接近即會被射殺。”
    胡巴一手持地圖,回頭笑著回應:“這種說法純屬虛構,史書上常有類似記載。
    不少貴族陵墓內都有類似的設置,但在我們這類行家眼中,不過是笑談罷了。
    張淩兄弟想必也不會當真。”
    “即便人魚油脂能持久燃燒,古墓一旦封閉,空氣流通停止,長明燈也無法繼續點燃。
    若要保持空氣流通,這座千年古墓早就化為廢墟。”
    “就像秦漢古墓能夠留存至今,也因特殊地理環境。
    至於獻王墓深藏於密林幽穀,具體狀況尚不可知。”
    眾人按圖索驥,邊走邊交流,逐漸接近目標。
    這片密林植被茂密,視線受阻。
    然而,憑借地圖指引,他們已順利通過多處陷阱地帶。
    前方道路漸寬,形似喇叭。
    隱約可見輕煙彌漫,深入後霧氣愈發濃厚,遮蔽視野。
    這裏宛如死域,寂靜無聲,仿佛籠罩在傳說中的痋霧之中,實則是山穀自然生成的毒瘴。
    在山瘴彌漫的山穀裏,獻王墓隱藏於濃霧盡頭。
    眾人停下腳步,未貿然前行,隻因這片瘴氣不容輕視。
    他們提前戴上防毒麵具,但王胖子已按捺不住對財寶的渴望。
    "既然帶著防毒設備,何不直接衝過這片白霧?何必在這荒草間費力尋找?"他提議道。
    胡巴一聞言幾乎控製不住想要出手,冷冷道:"你腦子怕是少根筋。
    你知道這瘴氣範圍多大?白霧濃厚,視線極差,行動速度會減慢數倍。
    若天黑前出不去,連吃飯喝水都困難,豈不是進退維穀?"
    王胖子聽了,默默點頭,不再言語。
    待一切準備妥當,他們才謹慎踏入山穀深處。
    遠離蛇溪後,他們進入三道斷蟲牆的核心區域。
    忽然,身旁灌木輕微晃動,三人頓時警覺,迅速舉起衝鋒槍。
    唯有張淩神色如常,毫無反應。
    眾人沒去觸碰那片搖曳的植被,更疑惑於植物為何自行移動。
    莫非又是蟒蛇?自從進入山穀,每遇異常便懷疑是這種巨蛇作祟。
    就在胡巴一和王胖子準備射擊時,雪莉楊及時製止:"等等,這是跳舞草。
    它平日懶散,受驚擾時會擺動好似起舞,並無惡意。”
    跳舞草因其葉片隨溫度、光線及聲波變化而舞動的特性得名。
    每片葉子兩側的小葉呈線形,在氣溫高於22度且陽光充足時,它們會沿橢圓軌跡快速舞動,同時伴有聲響。
    為避免陽光直射導致水分流失,跳舞草受光時,側葉會不停擺動,借助空氣流動降溫,以減少水分蒸發。
    最新研究顯示,跳舞草是一種對特定聲波敏感的植物,其葉柄細胞中的海綿體會對中低頻聲音產生共振。
    當周圍存在特定聲波時,葉片會隨之舞動。
    聽雪莉楊解釋後,胡巴一和王胖子收起了衝鋒槍。
    那簇跳舞草搖晃起來,分開成兩叢,露出了半隻火紅的大葫蘆。
    敬獻山神香煙
    這隻火紅的石葫蘆高約一米,表麵光滑,色澤鮮亮。
    它突然出現,讓四人都感到異樣。
    若經曆千年風雨,連滄海都能變桑田,但這石葫蘆卻嶄新如初,毫無歲月痕跡。
    胡巴一、雪莉楊、王胖子三人均被驚到,這過於鮮豔的顏色出現在墓地顯得詭異。
    胡巴一手握衝鋒槍走近查看,發現它是用嶳雲石雕刻,這種石頭天生火紅,古時的紅色染料就含有嶳雲石粉。
    石葫蘆還塗有驅蚊藥水,使附近雜草繞行。
    因此,它在這山穀偏僻處孤獨佇立數千年。
    胡巴一望著眼前的紅色石頭葫蘆,眉間微蹙。
    “為何是葫蘆而非蟾蜍像?若要徹底釋放此地水龍脈的形與勢,此處應修建祭壇或宗祠才對。”
    他喃喃自語,以為無人聽見。
    然而,他並不知道,這話一字不少地傳入了張淩耳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刻,張淩無動於衷,與其他三人相比,他更像是來遊玩的,對周圍的一切似乎毫不在意。
    他們位於山穀邊緣,陡峭的崖壁上垂掛滿藤蔓,三步之外便被遮蔽得密不透風。
    前方忽然沒了路,王胖子耐不住性子,揮動手中的工兵鏟撥開藤蔓,卻發現一些異樣之物。
    他急忙回頭喊道:“老胡,快來看,真有你說的那個‘癩蛤蟆’!”
    雪莉楊與胡巴一聞聲趕來,隻見在藤蔓掩蓋下,正對著紅葫蘆的位置,有一座供奉山神的小廟,依山而立。
    盡管地形因藤蔓遮擋難以辨識,但胡巴一仍能判斷,這是沿這座山峰的中軸線建造的,采用楔山式木架結構,分前後兩進。
    正殿門麵因藤蔓壓迫已有些破損,青瓦脫落,雕刻模糊,不過作為水龍脈的穴位,此處仍保留了大致輪廓。
    山壁上雖有斷蟲道,但曆經千年風雨早已失效。
    掃視神殿後,他又看向紅葫蘆,頓時恍然大悟。
    胡巴一大膽推測,或許與山神的形態有關。
    古人相信金木水火土各有神靈守護,每一座山、每一條河亦如此。
    然而,因風俗習慣、地理環境及習俗背景的不同,各地山神的形象也各有差異。
    張淩走在最前,眾人緊隨其後。
    這座神殿雖被藤蔓覆蓋,卻無坍塌之虞。
    周圍鳥雀築巢,可見空氣質量尚可。
    王胖子第一個摘下防毒麵具,悶熱中佩戴它行走讓人難以忍受。
    其他人隨之效仿。
    神殿內部,正殿布滿植物。
    規模不大,神壇上的泥像已傾倒,麵無表情,雙目微閉,全身泥土製成,即便從神座滾落至牆邊,仍顯神秘威嚴。
    兩旁有兩個青麵獠牙的泥塑山鬼,一個持火紅葫蘆,一個捧金蟾。
    胡巴見狀若有所悟。”原來蟾蜍與葫蘆是山神之物,不知有何用途。”
    王胖子搶先答道:“可能是用葫蘆裝酒,配蟾蜍為下酒菜,就像大金牙那樣。”
    胡巴未理會,隻是靜靜觀察,感歎此地荒涼,雜草叢生,不像神廟,心生憐憫。
    想到自己與王胖子昔日貧困,不禁感慨:“山神本護一方,今卻如此荒廢,實乃興衰定數。”
    “連山神都有艱難時日,何況平民。
    陰陽相合,成敗皆同。”
    雪莉楊聽出些端倪,“你話中有話,莫非又打什麽主意?難道還想祭拜?”
    胡巴一輕輕搖頭說:“祭拜就不必了,咱們不如合力將這倒塌的泥像扶回原處,再供奉一支香,祈求山神庇佑此行平安,莫要生出變故。
    將來若有所成就,再來重修聖像,添香增火。”
    王胖子走到胡巴一身旁,拍拍他的肩道:"信什麽都白搭,我隻信自己的手和腳。
    這山神要是真靈驗,怎會讓自身難保?依我看,幹脆讓它躺著,站著不如倒著舒服,走吧,去看看後麵。”
    他話裏透著不願相助之意,而雪莉楊也沒打算動手。
    至於張淩,別指望他了。
    一進神殿就不見蹤影,消失對他來說似乎是家常便飯。
    胡巴一看無人幫忙,獨自肯定挪不動泥像,隻好隨眾人進入後殿。
    後殿位於蟲穀左峰內部,比前殿更為狹小。
    中央是一塊翠玉屏風,上麵繪有山神畫像!
    畫像與正殿泥像身形相似,但麵容模糊,兩側無山鬼相伴。
    細看此屏風並非人工雕琢,更像天然形成的紋理。
    穿過翠玉屏風,便是神殿盡頭,盡頭處橫列著九尊巨大的石蟾蜍雕像。
    胡巴一見到此景,眼前豁然開朗,這不正是他提到的九曲循環之數。
    在懂易龍經之人看來,這種機關顯而易見,若僅知易經八卦卻不懂風水奧義,往往誤以為是九宮之數,如此便永遠找不到暗道。
    走近時,發現石像前已有一個人影——比他們早到的張淩。
    他進神殿後,未作停歇,直奔後殿石像前,尋找機關。
    九尊石蟾蜍大口或張或合,頭部方向各異。
    這些石頭蛤蟆的嘴能夠自由開合,整體也能旋轉。
    所有石像均可朝四個方向移動。
    這裏共有九隻石蛤蟆,組合起來的排列方式極多。
    石頭機關需按特定順序依次推動,若隨意亂動三次失敗,便會徹底卡死。
    張淩稍作思索後開始操作,而胡巴一等人也恰巧進入後殿。
    見張淩已開始行動,胡巴一快步趕來。
    協助過程中,他發現張淩的排列方式與自己所學的《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的盾字卷及《易龍經》的換算口訣相符,甚至更為簡潔。
    王胖子和雪莉楊在一旁不明所以,隻看胡巴一和張淩逐一調整石蟾的位置。
    完成排列後,神殿卻毫無反應。
    胡巴一滿心疑惑,堅信張淩的排列無誤,卻不見暗門開啟。
    雪莉楊靈機一動提議:“或許不在內殿,我們去外麵看看。”
    隨即轉身跑向殿外。
    隻見殿外的紅色葫蘆不知何時裂成兩半,下方露出一道石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石門仿照蛤蟆巨口設計,扁平矮小,由火紅嶳雲石打造,表麵刻有樸素花紋。
    門兩側各有一個大銅環,可向上拉動。
    胡巴一與張淩隨後趕到殿外,看到葫蘆竟是石門,對這種巧妙設計欽佩不已。
    即便知曉九隻石蟾為開門機關,若不懂之法,試圖以蠻力破解,即使炸毀神殿也無法找到入口。
    雪莉楊看著石門,總覺得不安。”這門修得怪異,形似蛤蟆之口,不知內部有何玄機,這真是通向主墓的通道嗎?”
    胡巴取出地圖,走到石門前,神情複雜。
    “鎮陵譜的標記無誤,這應是條地下通道,直通離水龍暈最近的穴眼星位,要到明樓祭祀,恐怕隻能由此進入。
    至於為何用蟾蜍作標記,我實在猜不透。”
    “在古代,蟾蜍有多種象征意義,比如年畫中的‘劉海戲金蟾’,畫的就是一個胖小子持竿釣金蟾的情景。
    ‘三條腿的蛤蟆難找’的俗語便源於此。
    但也有地方因民間習俗突出其毒性。
    眼前的兩隻石蟾蜍既非三足,身上亦無瘤狀斑痕,或許隻是山神的玩物。”
    王胖子見雪莉楊與胡巴猶豫不決,拍拍衝鋒槍,自信滿滿地說:“即便下麵真蹦出隻大癩蛤蟆,有這把槍在,還怕啥?就算是癩蛤蟆老祖宗,也能讓它變成馬蜂窩。”
    有了這強力武器後,眾人心裏除了依賴張淩,又多了一份底氣。
    盡管如此,胡巴依舊冷靜提醒道:“獻王墓機關重重,這隱秘至極的石門後,難保沒有更厲害的機關。
    我們進去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無需畏懼。”
    商議後,他們決定合力推開石門,用繩索套住一側銅環,齊力拉起。
    轟然一聲巨響,塵封兩千年的古墓即將重開。
    它將迎來千年來首批遠來的訪客。
    石門開啟後,露出一條狹窄通道,昏暗無比,無法看清內部情況。
    胡巴立刻取出信號槍,朝深處發射照明彈。
    宛如夜空流星劃破地下黑暗,慘白光芒映照洞穴深處。
    他們被眼前景象深深震撼——無數巨大的白骨與象牙堆積,這是一條殉葬溝。
    無數的白骨在黑暗中刺痛著他們的視線。
    誰能想到,這竟是條通道?分明是座屠宰場。
    左右兩旁的洞口分別位於不對稱的位置,模糊可見。
    洞內漆黑一片,唯有主道兩側堆積的森森白骨清晰可辨。
    幾人並未貿然進入,而是站在入口處觀望。
    盡管距離遙遠,仍能辨認出大量白色巨象牙,呈錐弧狀分布,隱約還能看到其他動物遺骨。
    照明彈飛至盡頭,水麵反射的獨特光芒清晰可見。
    從當前位置判斷,這極有可能是蛇河的河水。
    胡巴等人未曾料想,腳下的坑道入口竟如此模樣。
    然而,從下方規模推測,下麵有一條與山穀平行的河流,這意味著此隧道必然通往獻王墓區域。
    隨後,眾人商議是否進入這條通道。
    雖然這條隧道很可能設有機關,甚至極為複雜,但對比無盡的山瘴毒霧,從地下隧道進入獻王墓似乎更可行。
    畢竟幾人身手尚佳,雖不及張淩那般頂尖,但也足以自保。
    這次並非如上次隨行的那群知識分子,也不同於魚骨廟下那些礙事之人,行動時從容許多。
    墓中四人協作最為適宜。
    有張淩這樣的絕頂高手坐鎮,輔以“芝加哥打字機”
    與炳烷噴射器的強大火力,再搭配摸金校尉的專業工具,即便遭遇強敵亦無所畏懼。
    商議確定後,眾人在入口處整理裝備。
    此次缺少竹筏,需直接進行武裝泅渡。
    於是開始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將清理出的物件暫存於供奉山神的神殿內。
    換上鯊魚皮潛水服,佩戴護肘與護膝,調整登山頭盔上的射燈至側麵,並更換新電池。
    張淩戴好護目鏡,小型可充填式氧氣瓶掛在身後。
    四人每人僅攜帶一個防水攜行袋,不必要的物品都留在入口處。
    袋內裝有應急藥品、備用電池、冷煙火、防毒麵具、熒光管、蠟燭、辟邪之物及狼眼手電筒。
    其餘三人中,唯有張淩未穿潛水服,僅帶著防水袋。
    胡巴一欲遞給他一件,卻被張淩拒絕。
    雪莉楊見狀攔住胡巴一,稱張淩如魚得水,無需擔憂。
    雪莉楊言之有理,張淩實力非凡,確實無需旁人掛心。
    胡巴一轉而關注王胖子,隻見其潛水服稍顯緊小,顯得不太合身。
    胡巴一調侃道:“即便不合身,你本就是粗獷之人,無妨。”
    雪莉楊卻嚴肅提醒:“不行!難道忘了遮龍山下河水的寒冷?長時間浸泡易致失溫,哪怕衣服緊些也得穿上,否則隻能在此等候,不得進入。”
    王胖子聽後憶起雪莉楊落水時的情景,不由打起精神,拚盡全力調整身形,終於穿上潛水服。
    穿戴完畢後,他立刻抱怨:“這褲子太緊,誰不舒服誰知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裝備大致齊備,接下來要準備的是實用物品。
    工兵鏟、登山鎬、繩索、水壺、幹糧,還有武器、若幹銀錠,以及可噴火的炳烷瓶等,都被裝入一個大防水袋內,四周綁上充氣氣囊。
    入水後拉動這個防水袋會更輕鬆。
    其餘暫時不用的物品則打包存於山神廟大殿,待從墓中出來時再取。
    天色漸晚,眾人未作停頓,徑直進入隧道。
    張淩憑借夜視能力,在黑暗中如履平地,無人比他更適合打頭陣。
    雪莉楊緊隨其後,手持金剛傘與狼眼手電,盡力為他照亮路徑。
    她不知張淩有夜視之能,仍竭力減少他的負擔。
    胡巴一與胖子在隊尾合力搬運那沉重的物資。
    他們沿斜坡緩步而下。
    張淩在前警覺觀察四周,入口處的通道顯然由人工開鑿,兩壁以整齊的大青石堆砌,工藝精湛。
    當時的匠人能有這樣的手藝實屬難得。
    石縫間填滿丹泥,地麵磚塊鋪設得極為平整,宛若古墓甬道。
    進入坑道後,兩側排列著整齊的巨骨,吸引著胡巴一三人的目光。
    他在後方低聲說道:“這些都是大象骨架,應該是宰殺後運來的。”
    他解釋道,“放置象骨或象牙意在取其‘祥’的諧音。”
    大象體型龐大且性情溫順,象征吉祥興盛,早在商湯時期,華夏人便用象骨象牙陪葬。
    殷墟曾出土大量象牙,當時黃河流域尚有象群棲息,如今卻已滅絕。
    “這些殉葬的白骨半埋於土中,而非完全覆土,表明墓主已超脫塵世,追求成仙之道。
    殉葬品半埋,象征隨駕升騰之意。”
    胡巴隨即認真地數了數,殉葬坑竟有六十四副完整的象骨!
    那些象牙更是難以盡數!
    在這些象骨旁還有一些小型動物的遺骨,因年代久遠,早已朽化如泥,無法辨別具體為何種動物。
    雪莉楊邊走邊觀察四周的骨架。
    “這裏還有一些獵犬、馬骨,甚至有人骨!”
    她說道。
    三人震驚不已,獻王墓的規模遠超想象,絕非普通草頭天子的陵寢,反倒更像古代帝王的葬製。
    “即便是古滇這樣的小國之王,也為一人勞民傷財,讓數十萬平民受盡苦難,建造如此龐大的陵墓。
    最終不過黃粱一夢,死後成仙、江山永固終究隻是虛妄。
    如今看來,這種以民脂民膏堆砌的古墓,就該徹底毀掉。”
    胡巴語氣中滿是憤怒,或許是聽到有人骨時觸動了內心的不滿。
    雪莉楊也才緩過神來,“沒想到獻王墓的殉葬坑如此龐大。”
    說著,眾人來到轉角處。
    這時,雪莉楊發出一聲驚呼:“這些東西有何用途?”
    胡巴和王胖子用手電筒照向拐角處。
    發現並非坑道,而是主坑道石壁上凹陷出一部分,深達數米,內有幾截長竿散落。
    從外觀來看,它們顯然是可以拚接的。
    喜歡盜墓:萬界扮演,從發丘中郎開始請大家收藏:()盜墓:萬界扮演,從發丘中郎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