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字數:11960 加入書籤
胡巴一低聲嘀咕。
正欲伸手觸碰時,那黑影忽然猛地一衝,從水麵躍起,在距水麵一兩米處停下,靜靜懸浮。
他心中大駭!這東西竟能活動!
水底的巨大蛤蟆
胡巴一終於看清那黑影真容,絕非水草或植物。
它圓滾滾蜷縮成團,劃水時前肢與後腿伸展,四肢呈弓形。
渾身纏繞著水草,是一隻巨大的紅背蛤蟆。
更令人不安的是,周圍似乎不止一隻,昏暗的水下光線無法準確判斷數量,它們全部聚集在距水麵一米左右的地方。
黑暗中幾乎無法分辨究竟有多少蛤蟆,也不知是否有更大生物潛伏其中。
這些蛤蟆險些讓他吞下一口水,此刻氣已耗盡,無心再繼續下潛,隻想趕緊上浮求生。
他急忙朝水麵遊去。
他剛開口便急忙對三人說:“水裏有東西,快離開這裏,爬到那棵橫倒的化石大樹上去。”
聽胡巴一這麽說,雪莉楊和王胖子立刻拿起裝備朝遠處遊去。
張淩沒穿遊泳裝備,卻遊得最快,竟拉開一段距離。
地下洞穴的水麵上漂浮著一片化石森林,有些斷裂未沉的化石樹,可能是自然原因所致,橫架於其他化石之上,形成了天然石橋。
前方不遠處,有一棵橫在水麵、被其他化石卡住的老樹幹化石,樹幹上長滿枝丫,是最近的落腳點。
在張淩帶領下,三人把武器裝進防水袋,迅速遊向這棵化石樹。
不久,他們來到樹前,雪莉楊率先攀爬,抓住樹枝。
胡巴一和王胖子托住她的腳助其登頂。
接著是胡巴一上去後垂下登山索。
水裏隻剩王胖子和張淩。
張淩從容地跟在王胖子身後,不上著急爬上去。
王胖子排空充氣囊的空氣,用登山索綁好背包,胡巴一幫忙將其拉上樹。
隨後兩人合力拉起裝備背包。
最後輪到張淩,他輕鬆爬上化石樹橋,雖已站穩,心中仍忐忑不安。
胡巴一迅速取出衝鋒槍,警惕水麵下方。
王胖子見狀調侃道:“你怎這般膽怯?水裏到底有何物?”
雪莉楊也好奇,不知何物讓胡巴一如此謹慎,她此行首次見他這般模樣。
“莫非是那具沉在水底的女屍?”
胡巴一搖頭,指向水麵。
沒有發現女屍,水中卻潛伏著巨大的癩蛤蟆,體形大的如車輪,小的也像鬥那麽大。
這些蟾蜍背上布滿疙瘩,那是富含毒素的毒腺,切勿與其有任何接觸,否則中毒將麵臨極大危險。
雪莉楊聽到胡巴一描述後,立刻舉起狼眼手電筒,朝他們先前停靠的水麵照去。
此時水麵異常平靜,宛如一麵鏡子,不見一絲波瀾,漆黑一片什麽也看不見,完全找不到他說的那種巨型蟾蜍的蹤影。
反複觀察許久仍無所獲,雪莉楊轉頭問胡巴一:“我曾用蟾蜍做過實驗,記得這種動物白天藏身於潮濕泥地、石頭下或草叢間,夜晚才活躍。
為何會在這麽深的水中?你是不是看錯了?”
話音剛落,胡巴一迅速回應:“我確定沒看錯,這種體型的蟾蜍我也從未見過,但絕不會出錯。
這裏的情況很特殊,不適合單純依靠經驗判斷。”
“我距離水下那大蟾蜍不到三米,看得非常清晰。
它們懸浮在靠近水麵的位置,具體意圖不明,我擔心會對我們構成威脅,這才讓大家趕緊上來。”
“無論如何,我們先弄清楚狀況再說。
這片被地下水覆蓋的化石森林,總覺得哪裏透著不對勁。”
王胖子忽然做了個噤聲手勢,接著指向遠處,示意眾人看向他所指方向。
那裏似是蚊群聚集之處,比蜻蜓稍大的蚊子正振翅飛舞,發出刺耳的嗡鳴聲,震得幾人耳膜不適。
那聲音似乎就在耳邊,讓人難以忍受。
王胖子手持狼眼手電,照亮前方,蟁蚊組成的蟲牆對此光線反應平平,仍維持原狀,八二七繞圈不止。
雪莉楊輕聲說道:“地麵植被密集,養分與水分稀缺,垂掛而下的植物為爭奪水源瘋狂向下生長,直抵地下水。
那些飛蟲似在聚集產卵。”
聽罷雪莉楊的話,胡巴想起水下見過的大魚,非盲眼魚可比,有眼意味著地下水為活水,與外界連通。
此地生態獨特,植物與昆蟲自成體係。
若水可流通,或能引導至獻王墓主陵。
眾人繼續前行,感覺身體似在縮小,或因洞穴奇異構造。
越深處空間越大,造就巨型植物與昆蟲,令人產生錯覺。
忽聞水底異動,數尺長的舌頭破水而出,眨眼間卷走數十隻蟁蚊。
此乃胡巴所見大蛤蟆。
水麵漸湧出更多蛤蟆,捕食聚集的蟁蚊,水麵沸騰如沸水翻滾。
蛤蟆每張嘴,便有蟁蚊喪命。
雪莉楊與王胖子看清蛤蟆模樣,皆露驚愕之色。
雙眸宛如兩盞燈籠,密密麻麻,難以計數。
蟾蜍背上的癩腺疙疙瘩瘩,令人望而生厭,瞥一眼便不願再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刻,眾人唯一的希望是這些巨蟾吃飽後離開,這樣就能繼續趕路,爭取在天亮前抵達目的地。
低頭檢查之際,張淩發現樹幹上有不少細沙,立即意識到此處並不安全。
這化石樹曆經千萬年的水浸,不知被衝刷過多少次,恐怕已無法承受四人的重量,隨時可能斷裂。
於是,他示意分散體重。
碰了碰身旁的胡巴一,胡巴一察覺有人觸碰,迅速回望,見張淩指向他們所趴的化石樹,低頭發現同樣情況,瞬間明白狀況。
隨即給胡巴一和王胖子做了個手勢,三人隨張淩轉向左側較平的石台移動。
這片區域穩固且寬敞,足夠他們歇息調整。
在這無序的化石林中,這四塊方形石台顯得格外刻意,規整對稱,顯然是人工修築。
但石台表麵早已覆蓋藤蔓與濕苔。
胡巴一環顧四周,緩緩說道:“不知此地是否為獻王墓建造時遺留,若是,它又有何用途?莫非與我們看到的水底女屍有關?”
“即便再愚鈍也能看出這是人工建造的石台,我們之前見過全是象牙的殉葬溝,八成這地方也是存放珍貴陪葬品之處。”
王胖子話音剛落,便取出工兵鏟,打算清除覆蓋其上的濕苔植被,探查下方是否藏有珍寶。
見他已開始挖掘,胡巴一和雪莉楊隻能在一旁照明。
不遠處,水中的蟾蜍依然在不斷覓食,發出的聲響格外大,短時間內怕是難以停止。
王胖子的動作出乎意料地迅速。
沒多久,便清理出小半塊石台。
結果並未找到珍寶,而是一幅接一幅的浮雕。
這些浮雕結構繁複,蘊含的信息量極大。
不過仍能辨認出,它們記錄了一種古老的神秘祭祀儀式,一種前所未見的形式。
極其奇特,充滿奇幻色彩。
這祭祀儀式正是在葫蘆山洞內舉行的。
這塊石台便是一處特殊的祭壇。
眾人對此並不感到意外,葫蘆山洞整體天然形成,極有可能在遠古時期因地質變化而如此。
洞內的化石森林便是古人留下的遺跡。
從石台上的浮雕可以看出,這座山洞在建造獻王墓前,曾是原住民的重要場所。
人類祖先在石器時代的鴻蒙初開之際,便有了結繩記事的傳統。
隨著文明演進,石刻、岩畫、浮雕等直觀表達方式成為傳統文明最有效的傳播手段。
在舉行重要祭禮的地方,常遺留大量圖形信息,為後人提供直接指引。
古代先民曆經漫長時光,采用寫實或抽象藝術手法,在岩石上描繪或雕刻圖形和符號,記錄了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今日他們發現的化石祭台,記錄了古人在此進行的神秘祭拜活動。
祭台保存較為完好,曆經數千年歲月侵蝕,部分浮雕已模糊不清。
石刻圖案以打磨工藝製作,先鑿後磨,線條粗深,凹槽光滑,部分區域仍保留原始色彩。
此外,浮雕上的神靈形象格外引人注目,其身形高大,麵容黝黑。
五官特征顯著,鼻梁高挺,臉部布滿濃密的毛發,口中叼著一顆骷髏頭,麵容獨特奇異,令人印象深刻。
王胖子反複端詳,仍不解其意,便指向浮雕道:“這黑臉的模樣,是不是入口山神廟供奉的神像?少了那兩個夜叉惡鬼,莫非這裏曾是他的領地?不知這神秘人物到底是誰。”
在場眾人中,僅雪莉楊回應他:“外觀雖有差異,但本質相似,應為同一神隻。
山神廟的塑像帶有秦漢石器風格,形態飄逸,深受中原文化影響。
而祭台上的石刻,則充滿原始野性的藝術氣息,或源於三四千年前。”
“約在戰國時期以前,南疆先民遺留的痕跡,入口山神廟可能是修建獻王墓時依據當地傳說重塑的形象。
但暫時無法判斷是山神還是巫師,還需觀察其餘部分。”
聽罷雪莉楊的話,王胖子毫不猶豫地動手清理周圍植物。
他每清掉一塊,雪莉楊便隨後檢查一段。
許多浮雕已難以辨識,且排列毫無規律可循,觀察許久未發現更多線索。
見此情形,胡巴一臉焦慮,與鎮定自若的張淩形成對比。
此刻,他一手持手電筒照明,一手警惕四周環境。
他們正位於山洞深處。
洞內危機四伏,潛伏於水中的無名女屍、體型驚人的巨蟾蜍以及巨大的飛蟲讓人防不勝防。
盡管尚未遭遇襲擊,但他們絲毫不敢懈怠。
身體究竟在變化與否仍無定論,是否因進入葫蘆洞所致?張淩毫無動靜,難道真無危險?此刻,他成為胡巴一心中唯一依靠。
隨身攜帶的裝備與能源不斷消耗,迫使他們必須盡快穿越山洞。
此洞詭異,危機重重。
越往深處,洞穴越寬,相應地,植物與昆蟲亦愈發巨大。
昆蟲雖生命力頑強,卻因體型局限未能稱霸世界。
胡巴一想到此處,額頭冷汗直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若昆蟲再增大三四倍,哪怕輕微叮咬,也必難存活,縱使華佗重生亦無力回天。
除張淩外,胡巴一三人皆寄希望於祭台,盼從中覓得線索,判斷能否繼續前行,另尋入獻王墓之法。
然進程緩慢,更添胡巴一焦躁之心,急切對雪莉楊道:“唐風水大師袁天罡《兗天論》曾述古人山神獻祭之景,與此處頗為相似,此洞中石台恐非孤例,可否四周探尋,或許有新發現。”
雪莉楊察覺其焦慮,舉手示意冷靜。”這是最後一部分,相連兩塊,謝天謝地尚能辨認大致輪廓,你亦來瞧瞧。”
待看完浮雕後,再無聲響,胡巴一見雪莉楊麵露異色,神情難測。
他心中泛起疑惑,將手電筒與衝鋒槍遞給王胖子後,便蹲下專注觀察祭台上的石刻。
浮雕藝術風格粗獷厚重,構圖簡潔質樸,極具寫意性。
水麵映襯出一幅詭異場景:頭戴羽毛的土著人乘坐小舟,手持長竹竿。
這些小舟與竹竿正是他們進入時所見之物,隻是當時在殉葬溝內並不知其用途。
浮雕中還描繪了蟾蜍圖案,木舟上綁著多隻巨大的蟾蜍,似為土著人捕獲,用繩索牢牢固定。
蟾蜍張口瞪眼,仿佛對未知命運充滿恐懼,雖奮力掙紮卻無法逃脫。
浮雕刻畫生動逼真,令人如臨其境,展現了古代祭祀儀式中的肅穆氛圍。
王胖子在一旁茫然無措,胡巴一與雪莉楊也沉默不語,令氣氛愈發沉悶。
他終於忍不住開口:“你們倒是說句話啊,這樣看和看書一樣沒勁!”
胡巴一看向王胖子憋悶的表情,內心稍感平複。
石刻描述了頭插羽毛的土人,在首領指揮下用長杆抬起巨蟾,將其送入石壁洞穴,洞中頓時升起黑煙。
另一艘船上則擺放著縮小版的死蟾蜍,身體幹癟,顏色黯淡,與活蟾蜍形成鮮明對比,凸顯生死界限。
“我想起山神廟裏的景象,黑麵山神左右各有山鬼侍奉,一個持著火紅的石葫蘆,另一手持活蹦亂跳的蟾蜍,這表明守護此山的神靈棲息於葫蘆狀的山洞中。”
“並且當地人在巫師引導下捕獲大量蟾蜍供奉給他。”
說到這裏,胡巴一停頓片刻,轉向張淩和雪莉楊問道:“這麽說,我們並非身體縮小,而是這山洞確實呈葫蘆形,像喇叭一樣,我們是從葫蘆嘴般狹窄的洞口進來,現在走到葫蘆肚的前半段了嗎?”
雪莉楊聽完稍作思索,點頭回應:“你說對了一半。
前方石刻雖模糊,但我發現了一些關於地形的線索。”
“我們的入口是葫蘆底部,那是人工開鑿的出口,而這個大葫蘆洞的曆史甚至比獻王墓還要久遠得多。”
“若要從這裏穿過到獻王墓所在的葫蘆嘴,我們需要進入土人用長杆將大蟾蜍挑進去的那個洞口,說不定山神還在那裏等我們呢。”
雪莉楊的話剛出口,王胖子立刻激動起來。
“什麽!山神在等我們做什麽?難道想把我們當蟾蜍吃掉?”
“你別嚇唬我們,除了張淩,我們還能服誰?我帶著衝鋒槍進去,他要是讓路就罷休,不然惹毛了我,直接開槍突突他,這洞以後就姓‘王’不姓‘黑’了。”
胡巴一拍了拍王胖子的肩說道:
“你胡說什麽,這種古代傳說你也相信?我就不信有山神,我在昆侖山挖了幾十年的地洞,也沒見到山神,那應該隻是洞裏曾經生活過的某種野獸罷了。”
“當地人愚昧無知,受人欺騙,加上社會壓迫,才把那個東西當成神靈,這種例子在中國曆史上屢見不鮮。”
聽到胡巴一的話,感覺似乎有些道理。
稍作沉思後說道:
“確實如此,如果真有什麽動物被奉為山神,那可能是蟒蛇之類的存在,在這片深山裏,那家夥算是厲害的角色,蛇吃青蛙的事我們常聽說,所以應該是一條老蟒或大蛇吧。”
胡巴一和王胖子對視一眼,立刻感到無所適從,心裏滿是壯誌未酬的遺憾。
就在兩人惺惺相惜時,雪莉楊開口了:
“別急著下結論,看看最後的磨繪,水裏的女屍咱們剛親眼目睹過,那個山洞可能並非空無一物。”
胡巴一突然想起最後一塊石刻。
急忙看向那石刻。
上麵雕刻著一位麵容冷峻、臉色漆黑的神靈,毫無生機,反而透著陰森之氣。
神靈周圍有許多女子,從雕刻來看,應該是死屍。
平躺於地,仰麵向天,雙臂張開,垂在兩側,雙腿彎曲成弧形,仿佛用反關節在地上爬行,這女屍的特征和剛才從水裏浮上來又消失的女屍完全吻合。
這時,胡巴一、雪莉楊和王胖子都感到一陣寒意。
與其說是屍,更像是鬼。
不然,為何初次見到她時,三人都生出強烈的怨念?
“難道那是個屍洞?有幾千年曆史的老粽子成精,盤踞其中?”
“為什麽這些女屍仰麵朝天,四肢卻指向奇怪的角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的話讓雪莉楊和王胖子喉頭發緊,想說話卻難以出口。
石雕上的女屍實在太可怕。
她們究竟是誰?
在水中浸泡千年仍未腐爛?
僅僅看過一具,按浮雕數量推測,難道前麵還有更多?
胡八一和王胖子意識到這些死漂遠非普通浮屍那麽簡單。
強烈的怨念如何傳遞,他們再次仔細審視祭台上的浮雕。
然而,除了模糊不清的部分,幾乎找不到其他有價值的信息。
盡管如此,他們仍專注於浮雕觀察。
當他們注意時,水中的大蟾蜍似乎已飽食,相繼潛入水底,水麵重新歸於平靜。
察覺四周恢複寧靜,他們來到石台邊檢查,暫時未發現新的異常情況。
目前看來,環境相對安全。
因長時間浸泡水中,胡巴三人感到疲憊,決定在此稍作休整,進食補充體力,同時商討下一步行動計劃。
胡巴此刻內心糾結,憑借以往經驗,他隱約感覺此次探險可能危機重重。
他轉向雪莉、王胖子和張淩,希望聽取他們的建議。
“此古洞形狀似葫蘆,葫蘆口處即為獻王墓玄宮,但最後航程吉凶難測,無人知曉山神的真實意圖。”
“至於死漂,當前最大的威脅是水底若隱若現的女屍,若選擇原路返回自然可行,卻未必能找到另一路徑通向獻王墓。
關鍵在於權衡是否值得冒險。”
此事需謹慎考量,一路上諸多不安定因素,若非張淩同行,他們恐不敢久留。
“浮雕中尚藏更多信息,隻是你未曾留意。
你看畫中土人均飾羽翎,唯首領戴角盔,浮雕構圖簡略,易忽略此細節。
我們在獻王大祭司玉棺內曾發現儀式麵具,或許那黃金麵具與此相關。”
雪莉楊冷靜地陳述自己觀察到的細節,語氣溫和而清晰。
浮雕中土人首領頭上的裝飾究竟是頭盔還是麵具?兩者難以分辨,但那兩根醒目的長彎角表明此人地位非凡,即使並非全體族人的首領,也是掌管重要祭祀活動的大祭司。
雪莉楊提到的黃金麵具正是王胖子從中取出的那個。
這件難得獲得的寶物,他一直貼身攜帶,從未離身。
它被放置在他的攜行袋裏。
聽完薛麗燕的話,王胖子主動拿出那個麵具。
黃金麵具頂部雕刻著分叉的龍形圖案,獅眼虎嘴,耳朵呈現魚形,融合了多種動物特征,造型極為奇特。
麵具上的紋飾布滿凹凸不平的眼球,與沙漠古城精絕人崇拜的圖騰相似,對比之下,浮雕中夷人首領的角盔確實與黃金麵具有些相似。
雪莉楊仔細查看後對他們說道:“化石祭台的磨繪已有三千多年曆史,而獻王墓建成不過兩千餘年。
或許這條地下秘道是外界通往獻王墓的唯一通道。”
“洞中的所謂山神自古以來就是當地夷人祭祀的對象,因此獻王的手下沿用了這裏的古老祭祀儀式。”
喜歡盜墓:萬界扮演,從發丘中郎開始請大家收藏:()盜墓:萬界扮演,從發丘中郎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