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字數:14211 加入書籤
紅鯉魚頓時眉開眼笑,連聲附和:“對呀!我怎麽沒想到!如果是這樣,你們的血說不定就能打開盒子,快試試吧!我實在好奇裏麵裝著什麽,你知道嗎?拿著這麽個東西多年,卻無法窺探其中奧秘,那是多麽煎熬!”
張淩轉過身,接回盒子仔細端詳一番。
此刻,他對這條紅鯉魚的信任更增幾分,它之前講述的故事應該真實可信。
至少現階段,它並無惡意。
他悄然擠出一滴鮮血。
鮮血剛溢出,紅鯉魚便察覺到洞穴內彌漫著一股攝人心魄的氣息。
“你到底是什麽怪物?”
紅鯉魚心生恐懼,未曾料想此人看似平庸,血液中卻蘊含著能壓製自己的強大力量,若此刻交手,自身實力恐怕隻能發揮兩成。
張淩並未留意紅鯉魚,而是專注地看著木盒。
指尖的血滴觸碰盒子後,原本平淡無奇的木盒驟然泛起奪目紅光,由一角開始,逆時針繞行一圈,直至整盒皆被紅光籠罩。
待紅光完全包圍木盒,本不可開啟的第二層竟發出輕響。
小小盒子內顯現出廣闊空間。
張林恍如置身巨大倉庫,雖空無一物,但四周牆上似鐫刻著神秘符文。
細看之下,那更像是某種文字。
“咦,真出來了!你瞧見什麽?”
紅鯉魚在外詢問。
張林迅速退出盒中空間,滿臉驚愕。
“裏麵空無一物,隻有幾隻蚊子罷了。”
紅鯉魚稍怔片刻,歪頭猜測道:“這麽說來,那位前輩要我傳遞的或許並非實物,而是信息。”
張林心中震動,確是如此。
那敢於抗衡陰司的高人所遺珍寶或許正是信息本身。
隱約間,張林似能解讀這些文字。
這令人費解,無論前世今生,他從未接觸過此語言,應為極為古老的文字符號,但他卻莫名熟悉。
“你看這是什麽字?”
張林從牆上的文字拓下兩個,遞給紅鯉魚。
紅鯉魚瞥了眼,麵露怒色。
“你這是何意?把我當魚畫蝌蚪給你看嗎?”
張林一愣,終於明白為何覺得熟悉。
古老的蝌蚪文
張林忽然發現這些文字很陌生,雖然在華夏的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因其年代久遠,不被世人重視,普通人群中更是鮮有人知。
就連張林自己,在前世對這種文字也了解不多。
更令人費解的是,他從未接觸過蝌蚪文,可如今看著這些字卻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他挑出的幾個字分別是“魚”
、“天”
、“北海”
。
奇怪的是,這條修煉千年的紅鯉魚竟也不識得,自己卻能認出來?
難道當年那位高人留下的預言,指代的就是自己?
高人布局
張淩打開盒子裏的宣紙,上麵密密麻麻寫滿字。
紅鯉魚好奇地問:“寫了什麽?”
張淩皺眉沉思,顯然紙上的內容非同小可。”為了天地大義,犧牲數萬生靈,雖痛徹心扉,然事在必行!哪怕隻是挽回天地一瞬,亦無怨無悔!”
即便不知具體細節,光聽這句話就讓人感到悲壯。
紅鯉魚也困惑不解。
“那犧牲的數萬人是誰?難道真是輪回宗?那個被稱作魔國的組織?”
張淩難以置信。
他一直懷疑這些所謂的魔頭背後另有隱情。
若說他們是為天地正道獻身,又顯得不合常理。
“你記憶中有類似的故事嗎?”
紅鯉魚搖頭否認,顯然從未聽過這樣的情節。
“這種慘烈之事我未曾聽聞,不過似乎之前聽說過他們舉辦過類似的祭祀活動,參與人數不少。
難道這就是其中一次?”
張淩皺眉思索。
若真如紅鯉魚所言,這是一場祭祀,那究竟是怎樣的祭祀需要犧牲數萬條性命?
“你可記得哪次祭祀令你印象深刻?”
紅鯉魚露出沉思的模樣,忽而眼中閃過深深恐懼。
“我想起來,自從我來到此地,好像又遇見過那個中年男子……”
張淩大吃一驚。
即便聽出那男子絕非凡人,但紅鯉魚壽元長久,竟還能再見?
莫非那中年男子如同小哥般長生不死、永駐青春?
“對對,我想起來了!自到此處後,我確實隻見過他一次,他還跟我講了許多奇談怪論,回想起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張淩冷眼看他。
“你到底說不說?”
“讓我想想,得整理下思緒。”
“具體時間記不清了,那件事當時轟動一時。”
“那時我正在修煉,忽然有幾個凡人闖入,你也知道,此處偏遠,平日連個活物都少見,更別說人了。”
……
紅鯉魚悠然遊弋於水中。
雖無人類存在,但他已習慣水下生活,漸漸學會與周圍的魚兒相處。
他交到了朋友。
日子一天天過去,紅鯉魚不知自己修行多久。
一日,約是正午,陽光灑滿水塘時,外麵突然衝進來幾人,神色慌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盡管已接受自身處境,適應此地,再見人類仍讓紅鯉魚欣喜不已,他躍出水麵,熱情地招呼眾人。
可話音剛落,便後悔不迭。
這般奇異的景象誰能想象?若是驚走這些訪客,豈不可惜?
商丘往事
讓紅鯉魚驚訝的是,那些人並未被嚇退,反倒像完全看不見他一樣。
仔細觀察後,他發現這些人攀爬山路時如履平地,即便道路崎嶇也毫無阻礙,更令人在意的是,他們的麵色泛青,似非生者。
“莫非是……鬼魂?”
紅鯉魚雖法力深厚,卻也不禁心生恐懼。
就在他驚疑之際,背後傳來腳步聲,有人正急速靠近。
憑借敏銳感知,紅鯉魚判斷出這是一位活人——對方體內充沛的生機以及熟悉氣息昭然若揭。
這人正是昔日救過自己的那位中年高人。
那男子追上幾名遊魂,隨手將其擒住,隨後將它們盡數打入虛空。
此刻,中年男人也注意到紅鯉魚,但神情平靜,好似早已料到此情此景。
紅鯉魚熱情招呼其坐下敘舊,卻發現對方眼中少了昔日的銳氣,多了幾分疲憊與愁緒。
清理完遊魂後,中年男人似有倦意,遂與紅鯉魚同坐。
交談間,紅鯉魚得知了一件驚世駭俗之事。
——
惡羅海城
原來,這幾名幽魂竟是惡羅海城百姓的亡靈!紅鯉魚滿心困惑,張玄道曾提及,此人為惡羅海城重要關聯者,為何如今對城中鬼魂這般殘忍?觀其手段,幾縷幽魂已徹底湮滅,再無輪回可能。
將疑問道出後,中年男人沉吟片刻,緩緩講述過往緣由。
此人為西漢末年名士,姓王名良,乃蘭陵人士。
出身農家,父母辛勞耕作一生,耳濡目染下,他也秉承了勤儉美德。
少年王良勤奮好學,尤其對《尚書》頗有研究。
稍長後,他轉向曆史著作的探索,學識深厚,年紀輕輕便成為一位造詣頗深的學者。
彼時正值西漢末年,群雄割據,許多人借權篡位。
戰亂頻仍,百姓流離失所,深受其苦。
目睹此景,王良痛心疾首,暗下決心要改變現狀。
他並未急於自薦,而是以養病為由隱居鄉間。
眾人紛紛謀求亂世中的立足之地時,王良卻在當地創辦學校。
他學識廣博,見解獨特,很快聲名鵲起。
傳說他的學生多達千人,在那個時代,這無疑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自此,王良的名字多次傳至朝堂。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稱光武帝。
當時東漢初定,百廢待興。
光武帝渴望延攬賢才入朝效力。
大司馬吳漢久聞王良之名,遂遣人召他進京。
經過多次舉薦,王良終被任命為諫議大夫。
此後他在東漢王朝的地位舉足輕重。
某年,商丘一大家族因涉嫌謀反遭舉報。
光武帝對此類事件極為敏感,當即派遣大軍徹查,若屬實將施以嚴懲。
在封建社會,一旦涉及謀反,幾乎無生還可能,即使蒙冤亦難逃一死。
於是商丘這家族不可避免地遭到血腥處置。
據說這次行動持續了七日七夜。
該家族興旺發達,人數眾多,最終連士兵的兵器都因過度使用而出現缺口。
可謂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經此浩劫,商丘人口驟減近半。
原本以為此事就此平息,誰知餘下百姓的生活卻陷入巨大困擾。
這回並非有人謀逆,而是夜間常聞淒厲哭喊。
那聲音絕望至極,撕心裂肺。
尤其在商丘城主幹道上,即便不見人影,也能聽見鼎沸喧囂、倉皇逃竄的腳步,以及兵刃刺入骨肉的刺耳聲響。
熱鬧之中夾雜空曠,這般場景任誰都能察覺定是鬧鬼無疑。
那時人們對故鄉情感深厚,輕易不願離鄉,縱使日複一日受此折磨,多數村民仍選擇堅守故土。
為求解脫,眾人商議請高人超度亡靈。
當時尚無正式正一教派,許多風水師兼職從事此類事務。
……
商丘民風淳樸,眾人集資籌得一筆可觀款項。
重金之下必有勇者,於是有風水師應下此事。
當晚,風水師囑附近村民居家避禍,獨自前往空曠街道做法。
一些膽大好奇之人透過窗縫觀察這位先生施法。
起初他依規行事,擺設供品、點燃香火、誦讀經文,一切井然有序。
起初並無異狀,但不久後竟傳來打鬥之聲。
村民望向街道,隻見空無一人,唯有風水師孤身持銅錢劍胡亂揮舞。
漸漸地,打鬥聲消弭,街道重歸寂靜。
那一夜,商丘城破天荒平靜如水。
翌日清晨,村民們滿心歡喜奔至風水師居所欲表謝意。
然而推開房門的一瞬,所有人皆目瞪口呆。
風水師已慘死,屍身支離破碎,仿佛遭猛獸啃噬,血跡尚未凝固。
眾人心驚膽戰,魂飛魄散。
當晚,街道再度喧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風水師不僅未能超度亡魂,反而被怨氣反噬而亡。
局勢持續惡化,眾人決定再次出資,請來一位更強的風水師。
然而,經曆了前事的教訓後,誰還敢貿然行動?
這件事越傳越廣,最終驚動了朝廷。
恰好落在王良手裏。
王良心懷仁義,當初大軍南下時,他曾勸諫光武帝以仁政治國。
光武帝雖未采納,卻展示了相關證據。
麵對鐵證,王良無話可說。
光武帝此舉旨在表明誠意,同時也傳達了明確的態度:若屬冤屈定會公正處理,但證據確鑿時絕不會妥協。
這是對皇權權威的扞衛。
得知軍隊將采取激烈手段,王良開始籌備應對。
他早料到可能出現的局麵。
王良不僅是學者和官員,更是一位精通風水與玄學的修行者。
光武帝深知此事過於殘忍,命王良解決善後。
王良奉旨前往商丘,身上帶有龍氣,超度數名亡魂應非難事。
抵達當晚,他獨自坐在街心,未設香案,僅置一桌,上擺文房四寶。
三更過後,淒厲之聲自城門傳來,逐漸沿街蔓延。
王良剛提筆寫字,便見數個鬼影浮現,隨後不斷增多。
這些亡魂臉上滿是血淚,四處打量四周建築。
他們神情中充滿不舍。
王良怔住。
因為這些亡魂正是被處決的白信等人。
他們歸來了,不願離開家園。
王良原本對傳聞滿心怒火,但目睹這些鬼魂後,心中隻剩下自責。
他身為廟堂中人,卻無力改變這一切。
其中許多亡者無辜受牽連。
街巷逐漸被無數鬼魂占據,讓王良愈發驚愕。
他們為何遲遲不願投胎?
這些鬼魂發現似風水師的王良,瞬間怒不可遏。
他們認為生前蒙冤離世,死後仍被迫離開故土,對此深感不公,紛紛朝王良撲去。
盡管王良修為高深,卻不願傷及這些亡靈,更別提抵禦他們的攻勢。
他歎息一聲,提起筆,在白紙上疾書三筆:一畫風起,二畫天開,三畫陰門現。
三筆之後,鬼魂瞬間安靜,同時陰差現身。
王良道:“我雖不知何故陰間未曾收留他們,但我會暫穩局勢,請速送他們輪回。”
然而領頭陰差連連搖頭,“已去過陰間,但非我等職責範圍。”
王良錯愕,世間竟有陰間也無法管轄的靈魂?
“這些亡者並非妖邪,何以不受約束?莫非因人數太多,便棄之不顧?”
629章
628 鬼母食陰魂
紅鯉魚講述至此稍作停頓。
張淩亦不禁感慨。
此乃數萬性命,數萬冤魂,任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麵對陰差的回應,王良情緒激動,認為是陰間的人在刁難。
經過陰間鬼差反複解釋,王良終於明白,這些冤魂曾多次被帶回陰間,但不久後又自行逃離,仿佛陰間對他們毫無約束力。
得知王良決心解決這些冤魂問題,陰間留下幾位高手協助,試圖將這些亡魂暫時控製在特定區域。
然而,這並非長久之策。
王良在家中苦思冥想一天一夜,第二夜他對冤魂承諾:“你們死得冤屈,我定為你們討回公道。”
隨後,他開始全麵勘查整座城市,以了解其風水格局。
當時,王良修為深厚,以元神離體,在高空俯瞰全城布局,這一看竟讓他驚出冷汗。
彼時東漢國都設於洛陽。
而商丘地處洛陽龍脈的核心位置。
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這些亡魂與東漢國運密切相關。
然而,數萬平民怎會懷有如此野心?
顯然,背後有勢力操控這一切。
王良洞悉布局後,向朝廷上報。
光武帝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意識到所謂謀反指控或有隱情,背後可能存在推手。
心懷對百姓的歉意,光武帝命王良妥善處理。
王良建議遷移商丘居民,使城池成為空城,讓冤魂得以棲息。
陰間鬼差為此指明方向:這些亡魂難以直接入陰間,但此處有一鬼母,若獲她許可,可引導冤魂至其領地,或能助其日後轉世。
於是,王良前往商丘北山尋訪鬼母。
他在山前跪拜百日後,山中浮現出一具繪有龍紋的棺槨。
女子身披紅蓋頭自棺中顯現,麵容隱於紗下。
她抬手指向西方群山,隨即無數墳塚從地底浮現,每座墳前立有木牌。
待墳塚齊現,木牌泛起光暈,吸引商丘城內眾多冤魂入內。
十魂共入一墳,瞬間消逝無蹤。
王良稍感寬慰,至少萬數冤魂有望輪回。
他對鬼母心存感激,因她的到來緩解了他的焦慮,這些冤魂曾是他心中難以釋懷的負擔。
但當冤魂入墳時,王良察覺異樣。
初時並無異狀,片刻後墳中冤魂竟開始消散,同時木牌逸出陰氣,直撲鬼母。
鬼母似在汲取這些陰氣,先前的疲憊一掃而空,精神愈發亢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良明察秋毫,知鬼母視冤魂為滋養。
這絕非他所願,他意在給予冤魂新生,而非永墮深淵。
王良上前阻止,然冤魂已被鬼母操控,盲目追隨。
鬼母見狀,愈發狂躁。
王良決心已定,他承諾過要給百姓交待,絕不能任其覆滅。
他取出筆,在天地間繪下三符。
三符如電擊向鬼母,她避過第一道,第二道令身形恍惚,第三道即將命中,忽聞劍鳴,一道劍光自山間斬落,擋下此擊。
王良頓悟,此山另有高人暗中庇護鬼母。
但他素來堅守原則,既許諾於冤魂,便決意踐行到底。
王良全然不顧對手身份,傾盡全力攻擊鬼母。
就在此刻,鬼母背後的墳地傳來嬰兒啼哭,聲聲刺耳,絕非尋常嬰兒之音,此處怎會有正常嬰兒?
王良瞬間意識到那是鬼子,鬼母吞噬陰氣後誕下的孽障!
不少鬼子已破土而出,個個體型如成人,麵露可怖神情。
王良深知,若任其現世,必將引發巨大災禍,無數生靈將遭劫難,更無輪回之機。
痛心疾首,他毅然將筆指向那些冤魂。
即便可能違背誓言,他也決不容許無辜百姓死後淪為禍害人間的妖物。
又是那姓張的!
他筆力對鬼母效用有限,但對冤魂卻極具殺傷力。
幾筆之下,冤魂紛紛倒斃。
畫完之後,王良如耗盡力氣,癱坐在地,口中反複低語:
“抱歉,我未能完成承諾,但我無法坐視不管,你們生前光明,死後豈能為惡?”
話音未落,先前的鬼子已撲來。
不知是絕望還是贖罪之心,王良未加抵抗,任憑鬼子撕咬。
他仰頭朝天三拜,悲憤道:
“本欲渡化冤魂,無奈無能為力,反令其消散,此罪雖死難償,唯願一死謝天地。”
王良伏地,十幾隻鬼子啃噬他的身體。
鮮血流逝,意識漸昏。
然而蒼天無應,神明似未見此景。
王良忽然狂笑,狀若瘋癲。
他的笑聲帶著自嘲,也透著對天命的輕蔑。
那笑容仿佛是在藐視整個天地。
先前他虔誠祈禱時未得回應的天地,此刻竟響起了雷霆之音。
烏雲蔽月,狂風呼嘯。
王良仰望蒼穹,打算質問天意。
然而,他忽然發現天空中有一雙眼睛正注視著他。
僅是一雙眼睛,卻似能穿透靈魂。
王良瞬間以為自己的誠意打動了上天。
他跪地叩首,訴說事情原委,懇求上天給出圓滿結局。
可無論他說什麽,那雙眼睛始終沉默,既未幹預已逝冤魂,也未懲治新立規則,隻是定定地看著他,如在銘記。
就在王良茫然無措時,背後傳來腳步聲。
他驚恐回頭,見一青年從山下緩步而來。
青年容貌俊朗,體態勻稱,身披青衫。
最怪異的是,他肩挑一塊兩米長的石板。
這般景象讓王良頓覺此人為關鍵人物,忙拜伏求救。
“仙人,請出手相助。”
青年瞥他一眼,冷言道:“世上並無仙人,你便是自己的救星。
何須祈求他人?心係眾生者,自有天佑。”
話畢,他將石板擲地,震動間群鬼盡滅。
尚未待王良驚歎,青年再次負起石板,直視天空中的雙目。
那雙眼眸驟然轉為冰冷,似是因年輕人的舉動而動怒。
伴隨著她情緒波動,天際風雲突變,烏雲急速聚集。
烏雲如潮水般向眼眸處湧來。
年輕人毫無懼色,依舊佇立於山巔,神色從容,凝視著天上的異象。
那雙眸光似有所憶,瞥向年輕人,似有無聲的溝通在二者間流轉。
隨後那眸光逐漸隱去,烏雲亦慢慢消散。
喜歡盜墓:萬界扮演,從發丘中郎開始請大家收藏:()盜墓:萬界扮演,從發丘中郎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