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晁錯登場

字數:4758   加入書籤

A+A-


    “宿主穿越成周幽王的弟弟、周攜王姬望,加強了一下他的帶兵能力,已經盡最大努力挽救西周了,但是沒成功真的很遺憾呀”,機械女聲惋惜的說道。
    郗自信回味了剛剛的經曆,也在唏噓的附和著。
    “本任務宿主您這次任務還是失敗之後,又雙叒叕的用了四次複活甲,湊齊四殺一流局,已經成功激活了選項b”,機械女聲似乎很激動。
    “溫馨提示,宿主您這次任務叕失敗,是否使用最後一次複活甲,召喚曆史大佬代打?”
    “是,我召喚”,郗自信隻能照辦。
    “如你所願,宿主您召喚的曆史大佬還有五秒到達戰場,請做好準備”。
    機械女聲在郗自信的識海深處泛起漣漪,“看來宿主您召喚的運氣一向很好,宿主您已召喚西漢晁錯,我方英雄即將開啟他的表演,請與我做好觀看準備”。
    郗自信聽到機械女聲說完後,隻覺眼前一晃,隨即開啟了上帝視角觀看模式,“等等,係統大佬,你說召喚了誰”。
    “西漢晁錯呀。”機械女聲回複道。
    “他。。。他的話是不是有點問題呀!”郗自信撓頭。
    “係統大佬,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描述晁錯的時候都用了四個字‘峭、直、刻、深’——也就是嚴厲、剛直、苛刻、心狠。”
    “據我所知,晁錯是個能臣,可以為國深謀遠慮,奮不顧身,但是他不懂得保全自身和為官之道,與周圍大臣關係一般都不融洽呀,他能勸服這麽難勸的周幽王嗎。”
    機械女聲嘲弄的說道,“噓,總有辦法的,先看看他的全能成就。”
    “他當時被西漢朝廷委派去濟南伏生那裏學習《尚書》,協助伏生的女兒整理了留存的《尚書》殘稿。”
    “還有,晁錯的《守邊勸農疏》是在曆史上首次提出屯田戍邊建議,並周密地設計了實施舉措,有效防範了匈奴進攻。”
    “他的《言兵事疏》將古代兵法又推向了一個新的巔峰。”
    “當然,最重要的,他上疏的《論貴粟疏》可是西漢關於重視糧食儲備、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著作,對鞏固西漢王朝統治可起了積極作用喲,還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
    “所以,他儒法兵農等等都有涉獵的喲,宿主先閉嘴吧你,好戲開場了”,機械女聲噓聲道。
    ————————
    漢景帝三年,長安城的春天帶著幾分料峭的寒意。
    街頭巷尾,人們三三兩兩,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話題都圍繞著一個人 —— 晁錯。
    此時,晁府的書房裏,晁錯正伏案疾書,手中的竹簡上,是他剛起草的《削藩策》。
    窗外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他剛毅的臉上,映出他緊鎖的眉頭和堅定的眼神。
    自景帝即位以來,他作為禦史大夫,一直致力於削弱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這是他認為讓天子尊崇、國家安寧的必由之路,即便為此得罪天下諸侯,他也在所不惜。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打破了書房的寧靜。
    “大人,老家潁川有人來了,說是您的父親。”
    仆人話音剛落,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已大步跨進書房。
    晁錯抬頭,隻見父親風塵仆仆,臉色凝重,眼中滿是擔憂與焦急。
    “父親,您怎麽來了?” 晁錯連忙起身,迎上前去。
    晁父盯著兒子,歎了口氣,說:“如今皇上剛剛即位,你執掌大權,削弱諸侯,疏遠人家的骨肉關係,滿朝文武、天下百姓都在埋怨你,你難道不知道嗎?這到底是為什麽呀?”
    晁錯看著父親,眼中閃過一絲愧疚,但隨即便被堅定的信念取代。
    他拱手道:“父親,孩兒知道此舉定會招致怨言,但如果不這樣做,天子的威嚴何在?國家又如何能安定?”
    “諸侯勢力膨脹,遲早會危及朝廷,到時天下大亂,百姓更要受苦。孩兒身為大臣,不能隻考慮個人得失,必須為國家的長遠計。”
    晁父聽著兒子的話,心中既無奈又心疼。
    他知道兒子胸懷大誌,一心為國,可他更清楚,在這錯綜複雜的朝堂之上,得罪了諸侯,得罪了滿朝文武,便是把自己和整個家族置於風口浪尖。
    “錯兒啊,你可曾想過,劉家的天下安寧了,我們晁家卻危險了!那些諸侯個個手握重兵,怎會甘心被削?他們早把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
    老人的聲音裏滿是憂慮,“聽為父一句勸,放棄吧,咱們回家,過些安穩日子不好嗎?”
    晁錯跪在父親麵前,叩首道:“父親的養育之恩,孩兒沒齒難忘。”
    “但如今國家有難,孩兒不能退縮。若因害怕得罪人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孩兒有何麵目麵對列祖列宗,又有何麵目做這朝廷大臣?”
    晁父看著跪在地上的兒子,知道他心意已決,無法動搖,老淚在眼中打轉。
    他顫抖著雙手扶起晁錯,悲聲道:“罷了,罷了,你有你的誌向,為父不怪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晁家恐怕難逃此劫了,我這就離開你回去,免得親眼看著災禍降臨。”
    說完,晁父轉身便走,晁錯想要挽留,卻見父親頭也不回,步伐沉重而決絕。
    回到潁川老家後,晁父整日鬱鬱寡歡,心中的擔憂與恐懼與日俱增。
    他知道,兒子的削藩之舉必然會引發諸侯的反叛,而一旦反叛發生,第一個遭殃的便是晁家。
    他無法阻止兒子,也無法改變這即將到來的災禍。
    晁父連連歎息。
    突然,這位父親好似想明白了什麽,眼神中透著決絕。
    他決定要像天底下的父母親一樣,最後幫一次孩子。
    自己現在唯有一死,或許可能會讓兒子有所觸動,就算還是阻止不了不幸發生,或許也能讓晁家九族有一絲逃過滅頂之災的可能。
    想通這些,他讓人備下酒菜,獨自坐在庭院中,望著天邊的落日,心中滿是淒涼。
    他想起兒子小時候的模樣,聰明好學,誌向遠大,本以為能光宗耀祖,卻不想如今卻要麵臨滅族之禍。
    “錯兒,為父先走一步了,希望你能平安無事度過此劫。”
    說完,他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毒藥,一飲而盡。
    臨死前,他喃喃自語:“我實在不忍心看到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更不忍心看到晁家毀於一旦啊。”
    晁父死後十幾天,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吳楚等七國以 “誅晁錯,清君側” 為借口,起兵反叛。
    一時間,戰火紛飛,天下震動。
    景帝接到奏報,驚慌失措,忙召集群臣商議。
    竇嬰、袁盎等人進言,說隻要誅殺晁錯,便可平息諸侯之亂。
    景帝猶豫再三,最終還是下了決心。
    那天,長安的東市格外冷清,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
    晁錯穿著上朝時的禮服,平靜地站在刑場上。
    他知道,自己的命運早已注定,為了國家,他可以犧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但他沒想到,父親竟然為了他而自殺,想到這裏,他的心中滿是愧疚與悲痛。
    “行刑!” 隨著一聲令下,劊子手的刀落了下來,晁錯就此沒了知覺。
    他的血,染紅了東市的土地,也染紅了那個時代的天空。
    ————————
    當晁錯再次醒來時,發現自己身著寬衣博帶,躺在雕花木榻上,殿內燭影搖紅。
    一名仆從正跪地稟報:“褒姒娘娘今日又不肯笑,幽王陛下可愁壞了。。。”
    喜歡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