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改革三年遇新難

字數:3537   加入書籤

A+A-


    時光悄然流逝,林宇穿越至北宋已然三年有餘,他與蘇瑤全身心投入的教育改革事業,也在這三年間曆經了無數風雨。這三年裏,改革雖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可隨著改革逐步深入,諸多新的難題如洶湧潮水,一波接一波地湧來。
    在教育資源分配這一關鍵領域,盡管林宇和蘇瑤竭盡全力去平衡各地需求,然而新的矛盾依舊如春筍般冒頭。以新興城鎮為例,這些城鎮在商業貿易的蓬勃發展下,經濟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吸引了大量人口蜂擁而入。在林宇和蘇瑤前往其中一座名為清平鎮的新興城鎮考察時,隻見鎮中街道人頭攢動,集市上各類貨物琳琅滿目,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一片。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鎮裏唯一的學堂狹小破舊,十幾間教室擁擠不堪,許多孩子隻能在臨時搭建的棚子裏上課。師資力量更是匱乏到了極點,總共不過五名先生,且大多年事已高,僅能教授基礎的識字與算學知識。
    林宇眉頭緊蹙,滿臉憂慮地對蘇瑤說道:“蘇姑娘,像清平鎮這樣的新興城鎮,教育問題已然火燒眉毛。我們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可現有的資源調配方案,如今已如緊繃到極限的弓弦,再難有多餘的資源進行抽調,這究竟該如何是好?”
    蘇瑤陷入了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道:“林公子,我思索良久,覺得我們或許可以嚐試與這些新興城鎮的富商和鄉紳合作。就拿清平鎮來說,這裏的富商們憑借著商業頭腦積累了大量財富,而鄉紳們在當地也頗具威望。他們內心深處,必然也希望家鄉能夠持續繁榮發展。我們不妨鼓勵他們出資興建現代化的學校,高薪聘請優秀的教師。朝廷這邊,則在政策上給予他們一定的優惠,比如減免部分賦稅,或者授予他們一些榮譽頭銜。如此一來,既能極大地緩解朝廷的資源壓力,又能切實滿足新興城鎮迫切的教育需求。”
    林宇眼睛頓時一亮,眼中滿是讚賞,說道:“蘇姑娘,此計堪稱絕妙!我們這就即刻著手去辦。”
    於是,林宇和蘇瑤不辭辛勞,親自前往清平鎮,與當地頗具影響力的富商和鄉紳們會麵。會麵地點選在了鎮中最大的酒樓 —— 悅來樓。寬敞的雅間裏,林宇和蘇瑤詳細且生動地闡述了教育改革的深遠意義,以及對清平鎮未來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林宇言辭懇切地說道:“各位,教育乃是百年大計,關乎著清平鎮未來的興衰榮辱。如今鎮裏的孩子們,因缺乏良好的教育資源,求知之路艱難坎坷。若能興建優質學堂,聘請良師授課,日後必能為鎮裏培養出諸多傑出人才,進一步推動清平鎮的繁榮昌盛。” 蘇瑤也補充道:“各位在清平鎮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積累了財富與聲望。此時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不僅能造福子孫後代,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
    在他們情真意切的勸說下,許多有識之士被深深打動。當地最大的布商王老爺率先表態:“林大人、蘇姑娘,你們一番話,讓我深感責任重大。我願出資白銀千兩,用於興建學堂。” 隨後,糧商李掌櫃、鄉紳趙舉人等也紛紛響應,承諾出資出力。
    與此同時,林宇和蘇瑤迅速向仁宗皇帝奏明此事,仁宗皇帝聽聞後,當即批準了給予這些出資者一定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清平鎮的教育難題,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終於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案。
    然而,就在他們為解決新興城鎮教育問題而殫精竭慮之時,朝堂之上卻又掀起了新的波瀾。一日早朝,一位年邁的官員出列,神色凝重地向仁宗皇帝進言:“陛下,如今這教育改革推行得如火如荼,可老臣卻憂心忡忡。改革過於側重實用學科和軍事教育,致使儒家經典在教育中的地位一降再降。長此以往,我大宋以儒家思想為根基的道德秩序,恐將麵臨動搖之危啊!懇請陛下下令,減少實用學科和軍事教育的比重,重新將儒家經典教育置於主導地位。”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不少保守派官員紛紛點頭附和。
    林宇和蘇瑤得知此事後,心急如焚。他們深知,教育改革的方向無比正確,絕不能因為這些保守言論就輕易倒退。林宇滿臉憤慨地對蘇瑤說:“蘇姑娘,這些官員目光短淺,隻看到了眼前的表象,卻全然忽視了國家當下所麵臨的內憂外患等實際問題。我們必須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讓他們看清形勢,明白教育改革的真正意義所在。”
    蘇瑤眼神堅定,用力地點點頭:“林公子,所言極是。我們即刻著手準備,務必在朝堂辯論中,讓他們深刻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
    接下來的日子裏,兩人日夜忙碌,四處奔波收集各類數據。他們深入各學校,詳細記錄學生在實用學科和軍事教育中的優異表現。在一所學校的算學競賽現場,學生們思維敏捷,快速準確地解答著一道道複雜的算學難題。在軍事訓練場上,學生們身姿矯健,熟練地演練著各種戰術動作。林宇和蘇瑤將這些場景一一記錄下來,同時還整理了這些學科對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的實際貢獻數據。此外,他們還精心撰寫了詳細的奏章,深入闡述教育改革與儒家經典傳承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朝堂辯論當日,氣氛異常緊張壓抑。林宇昂首挺胸,率先出列發言:“陛下,各位大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的,在於培養能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全麵人才。我們從未有過忽視儒家經典之意,而是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增加實用學科和軍事教育,以應對國家所麵臨的重重挑戰。如今,學生們在新教育模式的培養下,不僅掌握了紮實的專業技能,更將儒家的仁愛、忠義等思想內化於心,積極地服務於國家和社會。就拿去年來說,多地爆發旱災,不少學生運用所學的水利知識,幫助百姓興修水利,緩解旱情,這正是儒家‘仁愛’思想的生動實踐。”
    蘇瑤緊跟其後,神色從容地說道:“諸位大人,儒家經典無疑是我大宋的文化根基,我們始終懷著無比尊崇之心。但時代在不斷變遷,我們絕不能固步自封。實用學科的發展,能夠有力地推動國家經濟的繁榮,為百姓創造富足的生活。軍事教育的強化,則能保障國家的安全穩定,讓大宋的疆土免受外敵侵擾。我們所期望培養的,是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能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的棟梁之才。隻有這樣的人才,才能肩負起大宋繁榮昌盛的重任。”
    在林宇和蘇瑤的據理力爭下,一些原本持懷疑態度的官員,開始陷入沉思,重新審視教育改革。仁宗皇帝聽了雙方的激烈辯論後,眉頭緊皺,陷入了長時間的深思。最終,他緩緩開口道:“教育改革方向既定,不可輕易更改。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務必更加注重儒家經典與實用學科、軍事教育之間的平衡。”
    在應對這些難題的過程中,林宇和蘇瑤的感情愈發深厚。一天深夜,兩人在住所的書房裏商討完工作,林宇看著蘇瑤疲憊卻依舊堅定的麵容,心疼不已,輕聲說道:“蘇姑娘,這三年來,多虧有你始終在我身邊。每一次遭遇困難,你都能冷靜沉穩地想出辦法,與我並肩作戰,不離不棄。若沒有你,我真難以想象這改革之路該如何走下去。”
    蘇瑤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暖的笑容,輕輕握住林宇的手:“林公子,我們是為了共同的理想而不懈奮鬥。這三年的風風雨雨,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也讓我們的感情愈發堅不可摧。未來的路還無比漫長,無論前方會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我們都攜手共進,不離不棄。”
    兩人相視而笑,在這艱難崎嶇的改革之路上,他們相互扶持,彼此依靠,共同堅守著教育改革的初心。他們深知,未來必然還會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們,但隻要攜手並肩,就必定能為北宋的教育事業開辟出更為廣闊的天地,為國家的繁榮富強築牢堅實的根基。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