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季風預警哨的鴿群
字數:2384 加入書籤
納土納島的天空仿佛被無形的巨手攪動,鉛雲低垂,將海麵壓得喘不過氣。潮濕的海風裹著鹹腥氣掠過甲板,寶兒握著青銅短劍的手沁出冷汗。三日前那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撕碎了兩艘商船的船帆,至今甲板上還殘留著斷裂的繩索與破碎的木板,時刻提醒著季風的殘酷。
“夫人,這片海域的季風就像反複無常的海妖。” 哈桑擦拭著被海水腐蝕的青銅羅盤,刻度盤上的二十八星宿圖已模糊不清,“若能提前預知風向變化,至少能讓半數商船免遭劫難。” 他的聲音裏帶著不甘,這些年因季風折損的貨物與性命,早已成為聯盟心頭的刺。
選址過程充滿艱辛。勘探隊在島上跋涉七日,被毒蚊叮咬得滿臉紅腫,草鞋也磨穿了三雙。最終在島中央的斷崖處,發現一塊天然形成的平台。此處三麵環海,地勢高聳,海風裹挾著細沙不斷衝刷岩壁,發出嗚咽般的聲響,仿佛是大自然在為即將誕生的預警哨奏樂。工匠們就地取材,砍伐島上堅硬的鐵木,用榫卯結構搭建起三層了望塔。底層的石牆厚達三尺,既能抵禦風暴,又可作為信鴿與風暴蟹的棲居之所。
信鴿的挑選堪比選美。從泉州運來的三百隻信鴿中,唯有十二隻脫穎而出。它們羽毛如綢緞般順滑,瞳孔清澈如黑曜石,尤其那對翅膀,展開時竟有半人多長。老鴿匠陳阿公佝僂著背,用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撫摸鴿群:“要讓這些生靈聽懂老天爺的語言,得下苦功夫。” 他將紅、藍、黃三色絲線浸在特製的藥水中 —— 紅色摻了朱砂,藍色混著靛青,黃色染著梔子,既保證顏色經久不褪,又對信鴿無害。當第一隻佩戴紅環的信鴿誕生時,陽光恰好穿透雲層,腳環在光束中折射出豔麗的光芒,仿佛預示著它未來的使命。
訓練過程充滿波折。起初,信鴿對銅鈴十分抗拒,常常因鈴鐺晃動而驚飛。陳阿公便將鈴鐺裹上棉絮,讓信鴿逐漸適應重量。為模擬不同的天氣信號,他在訓練場點燃潮濕的茅草,濃煙升騰時放出紅環信鴿;用牛皮鼓輕敲製造微風聲,對應黃環信鴿;而當四周陷入絕對寂靜,藍環信鴿便會振翅而起。有隻編號 “藍三” 的信鴿特別聰明,某次訓練時,天空突然烏雲密布,它竟未等指令就自行飛起,脖頸的銅鈴在狂風中發出急促的聲響。
竹筒傳聲係統的搭建堪稱巧思。工匠們選取島上生長五年以上的巨竹,每根竹筒需保證內徑一致,誤差不得超過半分。他們將竹筒埋入地下,形成蜿蜒的傳聲管道,出口處特意安置了青銅擴音喇叭。當第一聲鴿鈴通過竹筒傳到港口時,正在搬運貨物的船員們麵麵相覷 —— 那聲音清脆悠揚,仿佛來自天際,卻又真實地在耳邊回蕩。
風暴蟹的豢養更顯智慧。漁民們在退潮時潛入礁石縫,捕捉那些外殼泛著紫光的螃蟹。這些生靈對氣壓變化極為敏感,每當風暴將至,它們便會躁動不安,用鉗子敲擊池壁發出 “噠噠” 聲。預警哨特意修建了十二個石砌的潮汐池,池底鋪著從海底采集的珊瑚砂,還種上水草模擬自然環境。有次深夜,值班的學徒小李險些錯過蟹群異動,幸好他及時發現一隻螃蟹爬上池壁最高處,揮舞著鉗子,仿佛在發出無聲的警報。
沙漏計時器的使用讓觀測更加嚴謹。每個沙漏由琉璃匠人精心燒製,瓶身刻有海浪紋。細沙取自內陸的石英礦,經過九蒸九曬,確保流速均勻。觀察員老張每日要翻轉沙漏十二次,每次記錄時,都要用狼毫筆蘸著特製的防水墨汁,在羊皮紙上詳細描繪信鴿狀態、蟹群動向與雲層變化。他的日誌裏,既有 “紅環五隻驚飛,蟹群全部攀頂,海麵黑雲壓城” 的緊急記載,也有 “藍環信鴿靜臥,蟹群沉底,晴空萬裏” 的平和記錄。
然而,係統的完善並非一帆風順。某個悶熱的午後,一隻野貓溜進鴿舍,驚得紅環信鴿全部飛起。港口接到警報後如臨大敵,結果虛驚一場。寶兒當即召集眾人商議,連夜製定《信鴿養護條例》。條例規定,鴿舍需加裝鐵絲網,每日由專人巡查;信鴿食譜精確到三錢小米、半錢芝麻;甚至設立 “鴿醫” 職位,由懂獸醫的船員擔任。當第一隻生病的信鴿在鴿醫照料下康複時,陳阿公老淚縱橫:“這些生靈,以後也算有了靠山。”
真正的考驗在條例頒布半月後降臨。那日清晨,蟹群突然集體躁動,半數爬上池壁。緊接著,六隻紅環信鴿衝天而起,銅鈴聲通過竹筒連綿不絕地傳向港口。寶兒望著天邊翻湧的黑雲,果斷下令:“所有商船進港避風,收起三層船帆!” 當風暴裹挾著暴雨襲來時,港口內的船隻早已用鐵鏈相互固定,船身隨著巨浪起伏,卻始終穩如磐石。而遠處未收到預警的商船,在風暴中如樹葉般飄搖,桅杆折斷的巨響在狂風中格外刺耳。
這場勝利讓季風預警哨聲名遠揚。大食商人聽聞後,特意派使者前來觀摩,他們撫摸著信鴿的羽毛,驚歎於彩色腳環的設計;波斯工匠蹲在潮汐池邊,仔細研究蟹群的習性;就連遙遠的天竺僧侶,也在參觀後雙手合十,稱讚這是 “人與生靈共舞的奇跡”。寶兒站在了望塔頂,望著海麵上來往的商船,青銅短劍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她知道,這些佩戴銅鈴的信鴿、敏感的風暴蟹,還有那不停翻轉的沙漏,正在編織一張守護海洋的大網,讓人類在變幻莫測的季風麵前,多了一份從容與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