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瀛州合兵與居庸偵關
字數:5071 加入書籤
晨霧如輕紗般裹著瀛州城的練兵場,五千名河北路禁軍列著整齊的方陣,甲胄上的銅扣在微光中泛著冷光。楊繼忠騎著高頭大馬,走在方陣最前,身後的 “楊” 字將旗隨風輕揚 —— 這是朝廷派來的北伐援軍,昨日剛抵達瀛州,今日便與瀛州軍展開合練,磨合戰術協同。
“都給我精神點!” 楊繼忠的聲音在晨霧中回蕩,“你們是大宋的精銳,要讓瀛州的兄弟們看看,河北路禁軍的本事!” 話音剛落,禁軍士兵們齊聲呐喊,長槍齊刷刷舉起,槍尖如林,氣勢震天。不遠處,哈桑帶著三千名瀛州軍也已列陣,其中既有經曆過多次戰鬥的糧道兵、斥候,也有歸降的遼兵 —— 耶律忠帶著二十名遼兵站在陣側,身上的宋軍皮甲還沒完全穿習慣,卻挺直了脊背,眼神裏滿是堅定。
“開始合練!” 王晏之站在高台上,揮下令旗。按合練計劃,第一步是 “步騎協同”—— 禁軍的重甲步兵列成 “盾牆”,瀛州軍的輕騎兵從兩側包抄,模擬突破遼軍步兵陣。晨霧中,盾牆緩緩推進,腳步聲整齊劃一;輕騎兵們則壓低身子,馬蹄裹著麻布,悄無聲息地繞到 “敵陣” 側翼,待盾牆抵住 “敵軍” 時,突然發起衝鋒,竹矛直刺 “敵陣” 縫隙,整套動作行雲流水,沒有半分滯澀。
“好!” 高台上的趙德明忍不住喝彩。他翻看手中的《合練章程》,上麵詳細記錄著兩軍的戰術特點:禁軍擅長重甲防禦、正麵攻堅,瀛州軍擅長輕騎襲擾、靈活應變,兩者互補,正是北伐所需的戰力。“王大人,這合練效果比預想的好,” 趙德明笑著說,“用不了十日,兩軍就能完全磨合,可隨時北上攻關。”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穿透雲層,照在練兵場上。合練進入第二步 “器械協同”—— 禁軍的三弓床弩與瀛州軍的投石機配合,模擬轟擊關隘。張三帶著工匠們早已在練兵場盡頭搭好 “模擬關牆”,高兩丈、寬十丈,與居庸關的實際規格一致。“放!” 隨著令旗揮下,三弓床弩的鐵箭帶著呼嘯聲射向關牆,箭頭嵌入夯土半尺;投石機拋出的五十斤沙袋緊隨其後,砸在關牆上,夯土簌簌掉落,很快就砸出一個淺坑。
歸降的遼兵阿古拉站在一旁,看得眼睛發亮。他曾隨遼軍駐守過居庸關,知道關牆的薄弱處:“大人,居庸關的西側關牆是十年前修的,夯土不如東側結實,” 他指著模擬關牆的西側,“要是集中投石機轟那裏,半天就能砸出缺口。” 王晏之點頭,讓寶兒在《居庸關攻防預案》上記下這一細節 —— 歸降遼兵的實戰經驗,是攻克關隘的重要籌碼。
午間的日頭正烈,瀛州的議事廳裏,眾人圍坐在沙盤旁,展開 “幽州防線圖”。圖上,居庸關、古北口的位置用紅筆圈出,旁邊標注著耶律胡裏台供認的兵力:居庸關駐遼軍一萬五千人,其中騎兵五千,步兵一萬,配備回回炮十架、床弩二十張;古北口駐兵一萬,以步兵為主,關隘兩側設有 “滾石槽”,戰時可往下傾瀉滾石。
“居庸關是幽州的門戶,必須先拿下,” 王晏之指著沙盤,“拿下居庸關,就能直逼幽州,古北口的遼軍也就成了孤軍,不足為懼。” 楊繼忠補充道:“我建議分三路進攻:中路用重甲步兵和攻城器械正麵攻堅;西路派輕騎兵繞到關後,截斷遼軍糧道;東路讓歸降遼兵假扮遼軍援兵,騙開城門 —— 這招在清水河大營用過,效果很好。”
耶律忠突然開口:“大人,居庸關的守將是耶律沙,此人多疑,” 他回憶著遼軍內部的傳聞,“要是假扮援兵,得用蕭撻凜的‘調兵令牌’,還要說清‘援軍的來意’,不然他不會開門。另外,關後的糧道旁有遼軍的‘暗哨’,每三裏一個,輕騎兵繞後時要小心。” 眾人紛紛點頭,哈桑立刻讓人去準備 “仿製令牌”—— 按之前繳獲的遼軍令牌樣式,讓工匠們連夜打造,確保與真品無異。
黃昏的風漸漸起了,吹得議事廳的窗紙沙沙作響。哈桑主動請纓,帶領五十名斥候,連夜前往居庸關偵查 —— 確認關隘的最新布防、暗哨位置,以及西路繞後的路線是否可行。“耶律忠,你跟我去,” 哈桑看向身旁的遼兵,“你熟悉遼軍暗哨的規律,能幫我們避開麻煩。” 耶律忠立刻起身:“願隨將軍前往!”
出發前,王阿福趕著牛車,送來 “偵查物資”:有張三新做的 “折疊竹梯”—— 輕便易攜帶,能用來攀爬關牆附近的陡坡;有李四特製的 “壓縮軍餅”—— 用耐鹽禾和豬油製成,一塊能頂半日饑;還有 “夜視草”—— 曬幹後碾碎,塗在眼睛周圍,能在夜間看清遠處的動靜,是泗州農兵在野外勞作時發現的偏方。“哈桑大哥,路上小心,” 王阿福遞過一個水囊,“這是用清水河的水燒開後裝的,幹淨,能多帶些。”
夜幕降臨時,哈桑的偵查隊已出了瀛州城。耶律忠走在最前,手裏拿著一根 “探路杖”—— 竹杖頂端綁著鐵尖,用來試探路麵是否有陷阱。夜色漸深,晨霧再次悄然升起,籠罩著通往居庸關的小路。“前麵就是第一個暗哨了,” 耶律忠突然停步,指著路邊的一棵老槐樹,“遼軍的暗哨藏在樹洞裏,洞口用藤蔓偽裝,裏麵有兩個人,每半個時辰會出來巡視一次。”
哈桑示意眾人隱蔽,自己和耶律忠悄悄靠近樹洞。果然,裏麵傳來遼兵的談笑聲,夾雜著對宋軍的抱怨 ——“聽說清水河大營被破了,咱們守這破哨卡,早晚也得被宋軍抓了去。”“別亂說,要是被將軍聽到,有你好果子吃!” 兩人正說著,哈桑突然衝過去,捂住他們的嘴,耶律忠則用短刀抵住他們的腰腹:“別出聲!不然殺了你們!”
押著暗哨退回隱蔽處,哈桑開始審問。“居庸關最近加了多少兵力?” 他壓低聲音問道。暗哨哆哆嗦嗦地回答:“蕭撻凜大人又派了五千騎兵過來,現在關裏有兩萬兵了,還加了五架回回炮,就放在關牆的東側。” 耶律忠追問:“滾石槽裏的滾石裝滿了嗎?” 暗哨點頭:“裝滿了,都是從山上鑿的大石塊,足有上千塊,將軍說宋軍要是來攻,就讓他們嚐嚐滾石的厲害。”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晨霧時,哈桑的偵查隊已抵達居庸關附近的山頭。耶律忠指著遠處的關隘 —— 居庸關建在兩山之間,關牆高大堅固,東側的回回炮清晰可見,關樓上的遼兵來回巡邏,警惕性極高;關後的糧道蜿蜒曲折,每隔三裏就有一個暗哨,哨卡旁還立著 “遼軍禁地” 的木牌。
“拍下來!” 哈桑讓人拿出 “拓印紙”—— 這是張三新做的,用桑皮紙浸泡桐油製成,能將地形、布防拓印下來。斥候們趴在山頭,仔細拓印關牆、回回炮、暗哨的位置,耶律忠則在一旁補充標注:“這裏是關牆的排水口,能容一人通過,不過裏麵有鐵柵欄;那裏是遼軍的糧囤,藏在關後的山洞裏,隻有一條小路能進去。”
晨霧完全散去時,偵查隊開始返程。哈桑看著拓印好的 “居庸關詳圖”,心裏有了初步的進攻計劃:“回去後,讓張三做些‘破柵欄的鐵鉗’,用來剪開排水口的鐵柵欄;再做些‘靜音鞋’—— 鞋底裹上厚布,繞後時能減少腳步聲。” 耶律忠點頭:“還得準備些‘遼軍號服’,到時候假扮遼軍糧隊,更容易靠近糧囤,一把火燒了他們的糧草。”
瀛州城內的練兵場,合練還在繼續。楊繼忠正帶著禁軍和瀛州軍演練 “攻城梯協同”—— 禁軍士兵推著攻城梯,瀛州軍的神臂弓手在兩側掩護,防止遼軍從城上往下扔滾石、火油。“快!再快些!” 楊繼忠騎著馬,來回巡視,“攻城時,每一秒都關乎生死,不能有半分拖延!” 士兵們齊聲呐喊,加快了推進速度,攻城梯很快就靠在了模擬關牆上,士兵們踩著梯階往上爬,動作敏捷如猿。
議事廳裏,王晏之收到了清水河大營的消息 —— 李二郎已完成大營的防禦改造,柵欄換成了槐木,外側加了荊棘叢,糧區的防潮糧囤也已建好,儲存的粟米夠駐守士兵吃三個月。“好,” 王晏之放下信,對趙德明說,“清水河大營穩固了,咱們就能放心北上,不用擔心後方被遼軍偷襲。”
黃昏時分,哈桑的偵查隊終於返回瀛州。他剛走進議事廳,就將居庸關詳圖和審問記錄遞給王晏之:“大人,居庸關現在有兩萬遼軍,加了五架回回炮和上千塊滾石,不過我們找到了他們的糧囤位置和關牆的排水口,有把握破關。” 王晏之接過詳圖,仔細查看,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辛苦你們了!有了這詳圖和情報,攻克居庸關就有九成把握了。”
當晚,議事廳燈火通明,王晏之、趙德明、楊繼忠、哈桑、李二郎、張三、耶律忠圍坐在沙盤旁,製定最終的攻關計劃:“中路,楊將軍帶三千禁軍重甲步兵,用攻城梯和撞車正麵攻堅,吸引遼軍主力;西路,哈桑帶兩千輕騎兵,繞到關後,找到排水口,剪開鐵柵欄進入關牆,偷襲遼軍的回回炮陣地;東路,李二郎帶一千瀛州軍,假扮遼軍糧隊,靠近糧囤,放火焚燒糧草;耶律忠帶五十名歸降遼兵,負責引導西路和東路的隊伍,避開暗哨。”
張三補充道:“我會準備五十架‘防火攻城梯’—— 梯身裹上浸過石灰水的麻布,能防遼軍的火油;再做二十個‘炸石包’—— 用硫磺、硝石、碎石混合製成,扔到關牆上,能炸開缺口,還能殺傷遼軍士兵。” 王阿福也主動請纓:“我帶糧道兵,在關前的山穀裏設‘臨時糧站’,確保攻關時士兵們能及時補充糧草和水。”
天快亮時,攻關計劃終於敲定。眾人走出議事廳,晨霧再次籠罩瀛州城,練兵場上,士兵們已開始準備攻城器械,工匠們忙著打造鐵鉗、靜音鞋,糧道兵們則在打包應急糧 —— 整個瀛州,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居庸關之戰做準備。
耶律忠站在城牆上,望著居庸關的方向,心裏想著家鄉幽州。他知道,攻克居庸關後,宋軍就能直逼幽州,收複故土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等著我,爹娘,我很快就能回家了。” 他在心裏默念,手裏的長槍握得更緊了。
晨霧散去,陽光普照,瀛州城的旗幟獵獵作響。王晏之站在高台上,望著整裝待發的大軍,聲音洪亮:“兄弟們,北伐的時刻到了!拿下居庸關,收複幽州,讓大宋的旗幟重新插滿燕雲!” 士兵們齊聲呐喊,聲音震徹雲霄,響徹瀛州的每一個角落。
這場居庸關之戰,將是北伐路上最關鍵的一戰。而瀛州的士兵們、工匠們、民夫們,還有歸降的遼兵們,都已做好準備,用血肉之軀,為大宋的北伐事業,為收複燕雲的偉大目標,衝鋒陷陣,在所不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