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偽糧襲營與清水河破
字數:4840 加入書籤
晨霧如牛乳般漫過清水河,將遼軍大營的木柵欄暈成模糊的灰影。哈桑騎著馬走在 “遼軍運糧隊” 最前,身上的遼軍銀甲是從耶律察割處繳獲的,腰間掛著遼軍 “糧草調度令牌”,連馬鬃都按遼軍習慣係了紅繩 —— 為了這場偽裝奇襲,他們已在狼山前哨堡演練了三日,從糧車標識到士兵步態,都模仿得與遼軍分毫不差。
“將軍,前麵就是大營的第一道哨卡了。” 耶律忠策馬靠近,聲音壓得極低。他穿著普通遼軍步兵的皮甲,手裏拿著 “運糧文書”—— 這是昨夜逼著耶律察割寫的,蓋著遼軍清水河大營的假印,文書上的字跡、格式,都是他按遼軍習慣仿寫的。晨霧中,哨卡的兩名遼兵正靠在柵欄上打盹,手裏的長槍斜倚著木柱,腳下的銅鈴串隨著呼吸輕輕晃動。
哈桑放緩馬速,按遼軍將領的姿態,對著哨卡喊道:“奉蕭撻凜大人令,押送應急糧至大營,還不快開門!” 聲音刻意模仿遼軍將領的粗啞語調,混著晨霧的悶響,竟真有幾分相似。哨卡的遼兵揉了揉眼睛,探頭打量糧車隊 —— 四十輛糧車整齊排列,士兵們的皮甲、馬匹的紅繩,都與遼軍無異,隻是覺得 “運糧隊” 的士兵似乎比平時更挺拔些。
“文書拿來!” 一名遼兵伸手要驗看。耶律忠立刻催馬上前,將文書遞過去,同時悄悄塞了塊碎銀 —— 這是從截糧繳獲中挑出的遼幣,按遼軍 “哨卡慣例”,遞些好處能減少盤問。遼兵接過碎銀,掂量了兩下,再掃了眼文書上的假印,沒再多問,揮手讓同伴打開柵欄:“快進去,別耽誤將軍們用飯!”
晨霧漸漸稀薄,陽光穿透雲層,照在大營內的土路上。糧車隊緩緩前行,哈桑眼角的餘光快速掃視四周 —— 大營內分為 “糧區”“馬區”“營房區”,糧區在東側,堆著數十袋粟米,旁邊有十名遼兵看守;馬區在西側,拴著上百匹戰馬,隻有兩名遼兵在添草料;營房區在北側,隱約能聽到士兵們的談笑聲,顯然還沒察覺到異常。
“按計劃,張三帶五十人去糧區,點燃火油包;李二郎帶五十人去馬區,把戰馬驚散;耶律忠跟我去營房區,控製大營統領。” 哈桑低聲對身旁的人說,同時摸出懷裏的 “信號哨”—— 這是用竹管製成的,吹出來的聲音與遼軍 “集合哨” 相似,卻多了個短促的尾音,是宋軍約定的 “動手信號”。
糧車隊行至大營中央的空地處,哈桑突然吹響信號哨。“動手!” 他嘶吼著,從馬鞍下抽出長槍,直刺身旁的遼軍向導 —— 這是昨夜特意留下的 “引路遼兵”,怕他暴露,一直沒敢殺。李二郎立刻帶領士兵衝向馬區,揮舞著竹矛驅趕戰馬,受驚的馬匹嘶鳴著四處奔逃,撞倒了不少帳篷;張三則帶著人衝向糧區,將提前綁在箭上的火油包點燃,射向粟米袋,“轟” 的一聲,火焰瞬間騰起,濃煙滾滾,很快就彌漫了整個糧區。
大營內的遼兵終於反應過來,紛紛從營房裏衝出來,有的拿著彎刀,有的舉著長槍,卻因戰馬驚散、糧區起火,陣腳大亂。“守住營房區!” 大營統領耶律胡裏台提著戰斧,嘶吼著衝向哈桑。哈桑毫不畏懼,長槍直刺,與耶律胡裏台戰在一處 —— 他的槍法是在瀛州練兵時練的,快、準、狠,幾招下來,就將耶律胡裏台的戰斧挑飛,長槍抵住他的咽喉:“降不降?”
耶律胡裏台看著四處逃竄的遼兵,又看了看燃燒的糧區,知道大勢已去,隻能扔下戰斧:“我降!” 哈桑讓人將他綁起來,同時讓耶律忠用遼語大喊:“大營已破,降者不殺!” 遼兵們本就士氣低落,聽到 “降者不殺”,紛紛放下武器,蹲在地上,隻有少數頑固分子想往大營外逃,卻被早已埋伏在門口的宋軍士兵攔住,很快就被製服。
午間的天空漸漸轉陰,風也比早晨烈了些,吹得糧區的火焰更旺。哈桑讓人找來水桶,從清水河裏打水滅火 —— 糧區雖已燒毀大半,但還有幾袋粟米沒被燒到,能回收利用。李二郎則帶著人清點大營的物資:“將軍,馬區還有八十匹戰馬沒跑散,都是上好的遼馬;營房區繳獲了兩百柄彎刀、一百張弓,還有十副重甲;另外,在統領的帳篷裏找到了遼軍‘幽州防線圖’,上麵標注了各據點的兵力部署。”
耶律忠正在審問耶律胡裏台。“幽州現在有多少兵力?” 他問道,手裏的短刀抵在遼將的胸口。耶律胡裏台哆哆嗦嗦地回答:“蕭撻凜大人在幽州駐了三萬騎兵,還有五萬步兵,主要布防在‘居庸關’‘古北口’,這兩個關口是北伐的必經之路。” 他還供認,清水河大營是幽州的 “糧草中轉站”,每月會從遼境調五千石粟米過來,支援前線遼軍。
張三帶著工匠們在修複大營的柵欄。他們將被戰馬撞倒的木柱重新立起,用麻繩捆緊,同時在柵欄外挖了道淺溝,撒上截糧時剩下的阻車釘 —— 按王晏之的吩咐,清水河大營要改造成 “北伐前哨站”,需要加強防禦,防止遼軍反撲。“這大營的柵欄太單薄,” 張三對工匠們說,“回頭得用槐木重新做,再在外麵加一層荊棘叢,這樣更安全。”
王阿福趕著牛車,載著草藥和軍餅趕到大營時,戰鬥已近尾聲。他看到燃燒的糧區,趕緊讓人從車上搬下 “滅火沙”—— 這是李四特意準備的,用細沙混合石灰,滅火比水更管用。“快,把沙撒在火邊,別讓火蔓延到馬區!” 王阿福喊道,士兵們立刻圍過來,用木勺將沙撒向火焰邊緣,很快就將餘火撲滅。
黃昏的風帶著涼意,吹得大營內的 “宋” 字旗獵獵作響。哈桑站在大營的了望塔上,望著遠處的幽州方向,心裏充滿了感慨 —— 從瀛州糧道初戰,到落馬坡截糧,再到今日破清水河大營,不過數月時間,宋軍已從 “被動防禦” 轉為 “主動進攻”,歸降的遼兵也成了重要助力。他低頭看向塔下,士兵們正在清理戰場,歸降的遼兵們幫忙搬運物資,歸降的漢人步兵則跟著工匠們修柵欄,整個大營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將軍,王大人的信使到了!” 親隨的聲音從塔下傳來。哈桑立刻下塔,接過信使遞來的信 —— 信上寫著:“清水河大營既破,可暫設‘北伐前哨站’,留百人駐守,其餘人返回瀛州,籌備進攻居庸關事宜。朝廷已派‘河北路行營’五千人支援,不日將抵瀛州,與你部匯合。”
哈桑看完信,心裏更有底了。他立刻召集眾人,宣布部署:“李二郎帶五十人駐守清水河大營,負責改造防禦、清點物資;耶律忠帶二十名歸降遼兵,隨我返回瀛州,參與居庸關偵查;張三帶工匠們留下,協助李二郎改造大營;王阿福負責將繳獲的戰馬、武器送回前哨堡,再從那裏調兩百石粟米過來,作為大營的儲備糧。”
眾人紛紛領命,開始忙碌起來。李二郎帶著士兵們測量大營的尺寸,準備繪製 “改造圖紙”;耶律忠則在整理從耶律胡裏台處得到的 “幽州防線圖”,標注出居庸關、古北口的兵力部署;張三和工匠們已經開始砍伐附近的樹木,準備重做柵欄;王阿福則趕著牛車,載著繳獲的武器,朝著前哨堡方向出發,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身上,將影子拉得很長。
深夜的清水河大營,燈火通明。李二郎站在大營的地圖前,與歸降的漢人步兵們商議防禦改造:“糧區要搬到大營內側,靠近水井,方便取水;馬區要加設圍欄,防止戰馬再次驚散;營房區要分成‘士兵營’和‘俘虜營’,俘虜營要派專人看守,防止逃跑。” 漢人步兵們紛紛提出建議,有的說 “糧區要修防潮糧囤”,有的說 “馬區要挖排水溝”,李二郎都一一記下,心裏對這些歸降士兵多了幾分認可 —— 他們熟悉遼軍大營的缺點,提出的建議都很實用。
瀛州城內的議事廳裏,王晏之收到哈桑送來的 “清水河破營捷報”,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捷報上寫著:“甲辰日,偽飾遼軍運糧隊,奇襲清水河大營,破之。獲戰馬八十匹,粟米兩百石,武器三百餘件,俘遼兵兩百人,自身傷十五人,亡兩人。大營已設為北伐前哨站,留兵駐守。”
王晏之將捷報遞給趙德明,笑著說:“哈桑他們越來越會打仗了,這‘偽飾奇襲’的戰術,比硬攻省力多了,還能減少傷亡。” 趙德明點頭:“歸降遼兵的作用也不可小覷,若不是耶律忠熟悉遼軍習慣,恐怕很難順利進入大營。” 他指著捷報上的 “幽州防線圖”,“有了這張圖,進攻居庸關就更有把握了 —— 咱們可以提前製定戰術,避開遼軍的主力布防。”
天快亮時,晨霧再次籠罩清水河大營。李二郎帶著士兵們開始改造糧區,歸降的漢人步兵們幫忙搭建防潮糧囤,用竹篾編織糧囤的框架,裏麵鋪著油紙,再撒上石灰,確保糧食不會發黴。張三和工匠們則在柵欄外挖荊棘叢,將砍下的荊棘枝捆成捆,埋在柵欄外側,形成一道天然的 “防禦牆”。
哈桑帶著耶律忠和士兵們,踏上返回瀛州的路。晨霧中,清水河大營的輪廓漸漸模糊,但他們知道,這座大營將成為北伐的重要前哨,為後續進攻居庸關、收複幽州打下堅實的基礎。耶律忠騎著戰馬,走在隊伍中間,心裏想著家鄉幽州 ——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宋軍就能攻克居庸關,收複幽州,他也能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見到親人。
晨霧散去,陽光普照,清水河大營的改造還在繼續。李二郎站在新搭建的糧囤旁,望著遠處的幽州方向,心裏充滿了期待 —— 他知道,北伐的下一場大戰,很快就要開始了,而他和駐守在這裏的士兵們,將成為這場大戰的 “後盾”,守護好這處前哨站,為北伐大軍提供充足的糧草和安全的後方。
這場清水河大營的奇襲,不僅是宋軍北伐路上的又一次重大勝利,更證明了 “戰術靈活”“以遼製遼” 的可行性。而在瀛州、清水河、狼山前哨堡,無數人還在為北伐努力著 —— 士兵們在訓練,工匠們在改良器械,民夫們在運送糧草,歸降的遼兵們在熟悉宋軍的戰術。所有人都知道,收複燕雲的道路還很長,但隻要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實現這個目標,讓大宋的旗幟,重新插滿燕雲的每一寸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