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雪夜禦匪與冬賑安邊

字數:3552   加入書籤

A+A-


    晨霧裹著雪粒,斜斜打在居庸關的烽火台上,將台頂的了望哨凍得鼻尖通紅。耶律哈裏趴在積雪裏,手指緊緊攥著 “草原預警哨”—— 這是按盟防協議設置的前沿哨點,距關隘十裏,能提前半個時辰發現草原動向。忽然,他眼角的餘光瞥見遠處雪地裏有黑影閃動,不是牧民的羊群,倒像是騎兵的輪廓。
    “有動靜!” 耶律哈裏立刻摸出懷中的 “信號火石”,用力敲擊 ——“劈啪” 聲中,火星點燃了硫磺包,淡藍色的煙幕在晨霧中升起,這是 “可疑目標靠近” 的預警信號。關隘上的哨兵看到煙幕,立刻敲響銅鑼,“鐺鐺” 的聲響穿透雪霧,驚醒了正在進行晨訓的燕雲邊軍。
    李二郎剛披上皮甲,就看到哈桑帶著百名騎兵從營中衝出“按盟防預案,我帶輕騎去哨點接應,你留兵守關,防止調虎離山!” 晨霧中,哈桑的隊伍很快消失在雪地裏,馬蹄踏過積雪的 “咯吱” 聲漸漸遠去。李二郎則讓人搬來 “拒馬樁”,牢牢固定在關門前的積雪裏,又讓神臂弓手們登上箭樓,箭槽裏的羽箭已蘸了 “防凍油”,防止箭頭結冰影響射程。
    半個時辰後,哈桑帶著耶律哈裏和幸存的哨兵返回,身後還跟著三十餘名渾身是雪的草原騎兵 —— 不是盜匪,而是耶律帖木兒部落的牧民,他們的營地昨夜遭遼軍殘匪襲擊,三百餘隻牛羊被搶,首領耶律帖木兒也被擄走。“殘匪有三百人,帶著牛羊往‘野狼穀’方向逃了,” 一名牧民凍得嘴唇發紫,“他們說,要拿耶律首領換大宋的糧食和武器。”
    李二郎立刻讓人傳信給範仲淹,同時召集盟防隊 —— 按協議,蕭斡裏部落的五十名馴馬牧民已在關外接應,加上燕雲邊軍的兩百騎兵,共兩百五十人,準備馳援野狼穀。“蕭斡裏,你的牧民熟悉雪地追蹤,帶我們去找殘匪蹤跡!” 李二郎翻身跨上戰馬,這是匹蕭斡裏送來的 “雪蹄馬”,四蹄寬厚,在雪地裏跑得穩當。蕭斡裏立刻點頭,讓牧民們散開,用 “蹄印辨識法” 追蹤 —— 殘匪的馬蹄印比牧民的深,還帶著牛羊的蹄印,很好辨認。
    午間的日頭勉強穿透雲層,在雪地上灑下微弱的光。隊伍追蹤至野狼穀外,就聽到穀內傳來牛羊的叫聲,還有殘匪的喝罵聲。李二郎讓人停在穀口,觀察地形 —— 穀道狹窄,兩側是陡峭的雪坡,適合伏擊。“蕭斡裏,你帶二十名牧民繞到穀後,點燃幹草製造煙幕,假裝是援軍到了;哈桑,你帶百人從穀左坡下去,截斷殘匪退路;我帶剩下的人從正麵進攻,吸引他們注意力!”
    部署完畢,蕭斡裏的牧民們很快在穀後點燃幹草,濃煙裹著雪粒升騰起來。穀內的殘匪果然慌了,以為被包圍,紛紛牽著牛羊往穀口逃。“衝!” 李二郎揮下令旗,正麵的騎兵們舉著長槍,踩著積雪衝鋒,神臂弓手們則對著殘匪的馬腿射箭,受驚的馬匹嘶鳴著亂撞,殘匪的陣型瞬間亂了。
    哈桑的隊伍趁機從坡下衝出,長槍直刺殘匪後背。殘匪首領見勢不妙,抓著耶律帖木兒想往穀後逃,卻被蕭斡裏的牧民攔住,一名牧民甩出 “套馬索”,正好套住他的腰,用力一拉,殘匪首領摔在雪地裏,很快被製服。不到一個時辰,戰鬥就結束了 —— 殘匪被殲滅五十人,俘虜兩百人,牛羊全部奪回,耶律帖木兒也被救了出來,隻是受了些輕傷。
    “多謝李將軍!多謝大宋!” 耶律帖木兒握著李二郎的手,激動得熱淚盈眶。李二郎笑著搖頭“這是盟防隊該做的,咱們是一家人,你的難處就是我們的難處。” 他讓人將俘虜押回幽州,又讓牧民們趕著牛羊返回營地,自己則帶著隊伍留在穀內清理戰場,防止殘匪餘黨藏匿。
    黃昏的雪越下越大,薊州的 “冬賑棚” 外卻擠滿了百姓。範仲淹帶著王阿福趕來時,看到棚內的炭火燒得正旺,醫工們正給凍傷的百姓塗抹 “凍瘡膏”(用豬油、艾草和蜂蜜熬製),管事的官吏則在分發 “救濟糧”,每戶兩鬥粟米,還有一塊 “耐饑餅”(用粟麵和幹肉碎製成)。
    “範大人,今天又來二十戶受災百姓,都是北部山區的,” 官吏迎上來匯報,“雪壓垮了他們的草屋,隻能來棚裏暫住。” 範仲淹點頭,走進棚內,看到一名契丹老婦正給孫子喂熱粥,孩子的小臉凍得通紅,卻吃得很香。“老人家,住得還習慣嗎?” 範仲淹輕聲問道。老婦放下粥碗,連忙起身“習慣習慣,有炭烤,有熱粥喝,比家裏暖和多了,多謝大人關心。”
    王阿福則讓人從車上搬下 “禦寒物資”—— 有泗州送來的粗布棉襖,還有用羊毛織的 “護膝”,都是特意為老人和孩子準備的。“這些棉襖您拿兩件,一件自己穿,一件給孩子,” 王阿福遞過棉襖,“護膝也戴上,雪地裏走路不凍腿。” 老婦接過物資,激動得跪地磕頭,範仲淹趕緊扶起“快起來,這是大宋該做的,你們平安過冬,比什麽都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黃昏的雪漸漸小了,範仲淹站在棚外,望著遠處的雪地裏有百姓正往這邊走,都是聽聞冬賑棚消息趕來的受災農戶。“再搭兩座棚子,多準備些炭火和糧食,” 他對官吏說,“不管是漢人還是契丹人,隻要受災,都要收下,不能讓一人凍著餓著。” 王阿福也補充道“我明天再從泗州調些‘防凍草藥’來,熬成湯藥給百姓們喝,能預防風寒。”
    深夜的幽州議事廳,燈火通明。範仲淹、李二郎、哈桑圍坐在沙盤旁,複盤野狼穀之戰和冬賑情況。“殘匪的武器裏有遼軍的‘鐵骨朵’,說明他們確實是蕭撻凜的殘部,” 李二郎指著沙盤上的野狼穀,“接下來要加強野狼穀周邊的巡邏,防止殘匪再襲擾牧民。”
    哈桑則建議“讓耶律帖木兒部落搬到離關隘近些的‘向陽坡’居住,那裏地勢平坦,還能借關隘的防禦,” 他頓了頓,“咱們再派五十名邊軍幫他們重建營地,用夯土和茅草蓋房,比他們原來的草屋抗凍。” 範仲淹點頭“就這麽辦,另外,冬賑棚要增加‘互助小組’,讓漢人百姓教契丹百姓織禦寒衣物,契丹百姓教漢人百姓雪地狩獵,互相幫助,日子過得更快活。”
    天快亮時,雪停了,晨霧再次籠罩燕雲大地。居庸關的邊軍們已開始清理關門前的積雪,神臂弓手們在箭樓上擦拭武器;薊州的冬賑棚裏,百姓們正圍著炭火取暖,有的在縫補棉襖,有的在教孩子識字;耶律帖木兒部落的牧民們則在向陽坡搭建新營地,燕雲邊軍幫忙搬運木材,雪地裏一片忙碌景象。
    晨霧散去,陽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李二郎帶著巡邏隊再次出發,這次蕭斡裏的牧民也加入了,他們騎著雪蹄馬,在雪地裏穿梭,馬蹄踏過積雪的聲音清脆悅耳。遠處的草原上,幾隻雄鷹在天空盤旋,仿佛在守護這片剛剛恢複安寧的土地。
    這場雪夜禦匪與冬賑安邊,是燕雲盟防體係和民生保障的實戰檢驗。它證明,漢契協作不僅能抵禦外敵,還能共渡難關;大宋的治理不僅是軍事防禦,更是對每一位百姓的守護。在範仲淹、李二郎等人的帶領下,在漢契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燕雲的冬天雖冷,卻充滿了溫暖與希望,為來年的邊疆繁榮,埋下了最堅實的種子。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