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礦場異動與秋收攻堅

字數:3433   加入書籤

A+A-


    晨霧如紗,將黑山城十裏外的黑石礦場裹得嚴嚴實實。周峰帶著三名斥候,伏在礦場東側的山坡上,手裏的望遠鏡對準礦場大門 —— 按哈桑的部署,今日需確認礦場守軍數量變化,這是監控遼軍冶鐵原料供應的關鍵環節。昨日斥候匯報礦場守軍增至八十人,比往日多三十人,今日需進一步摸清增兵後的布防規律。
    “晨霧中,礦場大門有四名守軍,比昨日多兩人,” 斥候周明低聲說,手指向大門兩側的崗亭,“崗亭裏還架著‘床子弩’,以前沒見過,遼軍這是在加強礦場防禦。” 周峰點頭,讓周明記錄“寅時二刻,礦場大門守軍四人,新增床子弩一具,崗亭值守頻次加密,每半時辰換班一次。”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穿透雲層,照在礦場內部的 “礦石堆放區”—— 數十名礦工正忙著將礦石裝上車,礦場四周的圍欄也比昨日加高了一尺,還加裝了 “尖木刺”,防止有人攀爬。“礦工數量比昨日多十人,礦石裝車速度也快了,” 周峰皺眉,“遼軍增兵又加設防,可能要加大礦石開采量,給冶鐵坊供更多原料。”
    突然,遠處傳來馬蹄聲,晨霧中,二十名遼軍騎兵護送著三輛空糧車駛來,與礦場的取料隊不同,這些騎兵裝備更精良,馬鞍旁掛著長槍和彎刀。“是遼軍‘護送隊’,” 周明判斷,“看裝備,應該是黑山城的正規軍,不是普通守軍。” 周峰立刻讓斥候放飛信鴿,傳遞 “礦場增兵至八十人,新增床子弩,遼軍正規軍護送,疑似加大礦石開采” 的情報,隨後帶著斥候悄悄撤離,避免被遼軍發現。
    午間的日頭正烈,薊州的秋收區已進入 “攻堅階段”—— 六州秋收區已收割六成,剩餘的多是地形複雜、地塊零散的麥田,收割難度大,王阿福與林小滿推出 “分片攻堅” 計劃,將複雜地塊按難易程度分成三類,派不同的互助組負責,確保秋收進度不落後。
    “最難的‘坡地麥田’,派陳叔組和阿娜組聯合攻堅,” 王阿福指著地圖上的坡地,“坡地傾斜度大,收割時容易摔跤,兩組各出十人,互相攙扶,用‘矮凳收割法’—— 坐在矮凳上,彎腰割麥,既穩又快。” 陳老栓與耶律娜立刻帶領隊員出發,坡地麥田裏,兩人一組,一人坐在矮凳上收割,一人在身後扶著,防止摔倒,麥稈成束倒下,效率比單獨收割快三成。
    中等難度的 “窪地麥田”,派耶律石的輔兵組負責 —— 窪地容易積水,麥稈潮濕,脫粒難度大,耶律石帶著輔兵們,用 “高架脫粒法”在窪地旁搭起木架,將麥束掛在木架上,用木枷脫粒,麥粒直接落在下方的竹席上,避免沾到泥水。“這樣脫粒,麥粒幹淨,不用再額外晾曬,” 耶律石對隊員們說,手裏的木枷揮動得更快,午間的陽光照在他臉上,滿是汗水卻眼神堅定。
    最簡單的 “平地麥田”,派老弱互助組負責,由農技師林小滿指導,用 “快速收割法”兩人並排收割,中間留一條通道,方便運輸麥束,每收割完一片,就用牛車及時運到脫粒區,避免麥束堆積受潮。“大家加油,今日再收割一成,就能完成七成,” 林小滿鼓勵著農戶們,手裏的鐮刀也幫忙收割,雖然動作慢,卻給農戶們增添了不少幹勁。
    黃昏的風帶著涼意,吹得居庸關的 “防禦工事建設現場” 旗幟獵獵作響。李二郎帶著三百名邊軍和五十名耶律帖木兒部落的牧民,正在加固 “邊境防禦牆”—— 針對遼軍礦場和冶鐵坊的異動,需按北宋 “邊境防禦工事規範”,將原有三尺高的土牆加高至五尺,頂部加裝 “垛口”,供士兵隱蔽射擊;牆外側挖 “深三尺、寬兩尺” 的壕溝,溝內埋入尖木刺,防止遼軍騎兵衝擊。
    “土牆要用‘夯土法’加固,每層土夯打三遍,確保結實,” 李二郎拿著夯土錘,示範著夯打土牆,“頂部的垛口每三尺留一個,寬度兩尺,士兵站在後麵射擊,既能隱蔽,又能觀察敵情。” 邊軍士兵們負責夯土,牧民們則負責挖壕溝,耶律帖木兒帶著牧民們,用鐵鍬快速挖溝,壕溝裏的尖木刺都經過 “火烤處理”,更堅硬耐用,不易腐爛。
    哈桑則在防禦牆內側,指導士兵們搭建 “箭樓”—— 每五十步建一座箭樓,高五丈,頂部有了望台,配備 “床子弩” 和 “信號弩”,既能遠距離射擊,又能快速傳遞情報。“箭樓的木柱要用槐木,底部用石頭加固,防止遼軍破壞,” 哈桑對士兵們說,手裏的斧頭砍著多餘的樹枝,黃昏的餘暉照在箭樓上,漸漸成型的防禦體係顯得格外堅固。
    深夜的幽州議事廳,燈火通明。範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圍坐在沙盤旁,複盤當日的礦場監控、秋收攻堅與防禦工事建設情況。“遼軍礦場異動明顯,增兵、加設防、派正規軍護送,說明他們在加快冶鐵造兵器,” 李二郎指著沙盤上的礦場,“已加強礦場周邊的監控,增派十名斥候,確保能及時掌握遼軍動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王晏之補充秋收進展“今日完成一成收割,累計七成,坡地和窪地麥田的攻堅效果很好,預計五日內能完成全部秋收,比計劃提前三日,” 他頓了頓,“已準備好五萬石‘秋收儲備糧’,存入各州縣的儲備窖,確保冬季百姓有糧吃。”
    範仲淹點頭,從懷中掏出張三送來的 “兵器防禦建議”“張三建議在防禦牆外側,加裝‘鐵蒺藜’,這種鐵製尖刺能紮破馬掌,防止遼軍騎兵衝鋒,” 他看著眾人,“防禦工事要加快建設,秋收結束後,要組織邊軍和牧民進行‘防禦演練’,確保遇到遼軍突襲,能快速應對。”
    天快亮時,晨霧再次籠罩燕雲大地。黑石礦場的監控哨,周峰與斥候已開始新一天的監控,遠處的礦場大門已亮起燈火;薊州的秋收區,農戶們已起床準備,陳老栓與耶律娜的組正帶著矮凳,前往坡地麥田;居庸關的防禦工事現場,士兵們已開始新一天的夯土,夯土錘的敲擊聲在晨霧中回蕩。
    晨霧散去,陽光普照,燕雲的土地上一片繁忙景象。礦場的監控守護著邊境安全,秋收的攻堅推進著豐收進程,防禦工事的建設築牢著安全屏障 —— 這是燕雲光複後的第一個秋天,也是治理成果不斷鞏固的季節。在虛構的人物群像中,漢契百姓攜手攻堅、共築防禦,共同為燕雲的穩定與繁榮努力,這正是大宋北疆長治久安的最好保障。
    這場礦場異動應對、秋收攻堅與防禦工事建設,是燕雲治理從 “產防協同” 向 “成果鞏固” 的關鍵一步。它將軍備監控、農業生產、邊境防禦的成果進一步深化,形成了 “探情預警、攻堅保收、築防固邊” 的完整體係。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雲已邁入 “安全與豐收並重” 的新階段,成為大宋北疆一顆璀璨的明珠,書寫著民族融合與邊疆繁榮的嶄新篇章。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