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內心的掙紮與抉擇
字數:3636 加入書籤
陳興者,身負詭命,欲於亂軍之中,取一人首級。前路阻絕,護衛如林,刀光劍影,呼喝震天。陳興奮力向前,身法雖疾,卻難免掛彩,衣衫被利刃劃破,鮮血洇染,觸目驚心。然其目中精芒不減,意氣彌堅,非止步之輩也。
夫此刻,外間廝殺正酣,遼之兵馬,銳不可當,宋之護衛,死戰不退。血氣彌漫,哀嚎遍野,宛如修羅之境。陳興身處其間,每一步皆踏著危機,每一下呼吸都吸入死亡的氣息。其身手敏捷,乃暗網精銳,所學皆為殺人之術。尋常護衛,本難攖其鋒芒。奈何此番護衛眾多,且皆忠心耿耿,以血肉之軀鑄成防線,誓死拱衛車駕。陳興雖傷痕累累,然憑著一股必達目的之信念,硬是衝破重重阻攔。每一次揮刀,皆求速效;每一次閃避,皆賭生死。長刀劈砍,短刃突刺,身形輾轉騰挪,避開致命要害,直取次要部位,以最小代價換取前行之機。其心中唯有目標,以及那如附骨之疽般的“任務”二字。暗網律令森嚴,失敗者無生路。此等恐懼,深植於骨髓,驅使著他逾越一切障礙。
他曾是何人?已然模糊不清。加入暗網後,過往皆被抹去,唯餘冰冷訓練與永無止境的任務。生死,不過是完成與否的評判標準。今日之任務,乃是刺殺當朝變法重臣王安石。此公名震天下,變法之舉攪動朝野,讚者有之,謗者亦有之。暗網接受此命,源於何故,陳興不知,亦無須知曉。他隻是利刃,指向何方,便刺向何方。
然,越是靠近目標,陳興心中那被冰冷訓練壓製的某些東西,便越是蠢蠢欲動。他雖身在暗網,卻非不知人間之事,非不識曆史之卷。王安石之名,如雷貫耳。其變法之誌,欲挽大宋於危難之際,使其國富民強,免遭外族侵擾。此等抱負,豈是一介貪官汙吏所能企及?史書或有定論,或功大於過,或過大於功,然其為國為民之心,少有人能否定。
陳興一邊殺伐,一邊思慮。若殺此人,變法必廢。大宋未來,將走向何方?是會沉淪更深,乃至萬劫不複?抑或另有賢能挺身而出,開創一番新局麵?他不過是暗網中的一顆棋子,竟手握著可能改變一個王朝命運的權力。這權力,沉重得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護衛頭領見陳興逼近,厲聲喝止:“賊子敢爾!此乃王相公車駕,速速退去,饒爾不死!”說罷,揮刀直上,刀風淩厲。陳興側身避過,手中匕首反撩,劃破其手臂,鮮血噴濺。護衛頭領咬牙不退,其餘護衛亦前仆後繼。陳興手中匕首乃暗網特製,“靜音”之名非虛,乃因其材質與設計,能極大程度減弱刺入時之聲響,隱蔽非常。此刃,專為要害設計。
陳興眼中閃過一絲狠厲。這些護衛,亦是盡忠職守之人。然道不同,不相為謀。今日之局,你死我活。他驟然加速,身形如電,繞過護衛頭領,直撲馬車。護衛頭領大驚失色,欲追趕已然不及。
終於,陳興突破了護衛們的防線,來到了馬車前。他伸手緩緩拉開馬車的門簾,看到了端坐在車內的王安石。此時的王安石,神色鎮定,絲毫沒有被外麵的混亂所影響。他看著陳興,目光中透著一股深邃和睿智,仿佛能看穿陳興的內心。
王安石之目光,非尋常老者之目,而是洞察世事、閱盡人心的智者之眸。陳興與之對視,隻覺心中秘密無所遁形,彷佛在他麵前,一切偽裝皆被剝離,隻剩下赤裸的靈魂。王安石未發一言,亦未流露恐懼,僅是靜靜地看著他,那眼神中包含著審視,包含著探究,更包含著一種超脫於生死之外的平靜。這種平靜,比外麵的刀光劍影更讓陳興心神動搖。
“我…… 我真的要下手嗎?”陳興心中低語,彷佛在問自己,又彷佛在問那雙深邃的眼睛。殺一人易,然殺一人可能引發的後續,卻是他難以承受之重。他受命於暗網,性命已非自己所有。暗網的規矩,比這世上任何律法都更殘酷,更不容置疑。抗命不遵,隻有死路一條,且是生不如死的懲罰。他曾見過抗命者的下場,那慘狀至今仍是他午夜夢回的魘夢。
然,眼前之人,卻是意圖匡扶社稷、再造乾坤的王安石。他的變法,雖爭議巨大,卻是宋朝在積貧積弱泥潭中掙紮求生的唯一希望。殺了他,也許就徹底斷絕了宋朝自強的可能性,讓這個文明走向不可逆轉的衰敗。靖康之恥的種子,是否就會因此提前種下?陳興不知道,但他無法忽視心中升起的巨大不安。這是他加入暗網以來,第一次對任務產生如此強烈的抗拒。
“任務為重!” 理智在嘶吼,求生的本能在呐喊。他並非聖人,無法真正做到舍身取義。在自身性命與曆史洪流之間,他似乎別無選擇。隻能遵從那刻在骨子裏的命令。他咬緊牙關,口中滿是血腥味,分不清是自己的血,還是剛才廝殺時濺上的血。
罷了,任務為重! 陳興咬咬牙,舉起了手中的 “靜音匕首”。匕首的寒光映照在王安石的臉上,他依舊麵不改色,隻是微微歎了口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一聲歎息,極輕,極淡,卻像一道驚雷在陳興心頭炸響。那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一種洞悉命運、卻無力改變的無奈,又或是對眼前年輕人陷入困境的悲憫。這歎息仿佛在說:你看,曆史的走向,個人的掙紮,在命運麵前,何其渺小。
就在陳興手腕下壓,欲將匕首送入王安石胸膛的刹那——
就在陳興準備刺下去的瞬間,他突然發現王安石手中拿著一份文書,文書上的內容隱約透露出此次變法更深層次的曆史信息。陳興心中一驚,他意識到,如果自己就這樣殺了王安石,可能會引發一係列嚴重的後果,給北宋帶來巨大的災難。
那份文書,紙色泛黃,顯然非新近所作。其上字跡,遒勁有力,正是王安石的風格。文書邊緣,似有批注,筆鋒犀利。陳興雖然僅僅驚鴻一瞥,未能盡數看清,但其上提及的某些字詞,如“強兵”、“弭兵”、“市易”、“農田”、“均輸”等,卻並非變法表麵條款那般簡單,似乎涉及更宏大、更長遠的國家方略,甚至暗藏著與某個大國之間的微妙博弈之策。
一瞬間,陳興腦海中信息萬千奔騰。暗網的任務,可能隻是針對變法表象的阻撓,而非針對王安石本人及其更深層次的謀劃。若王安石因變法之名而死,那麽這份文書中的策略,是否會隨著他的逝去而徹底湮沒?而這些策略,是否才是真正關係到大宋能否擺脫困境的關鍵?
他刺殺王安石,是阻撓變法。然而,如果變法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圖謀,這份圖謀一旦成功,對北宋是利是弊?暗網為何要阻止?僅僅是受雇於反對變法的保守派?還是背後有更複雜、更隱秘的勢力,他們畏懼的不是變法本身,而是變法可能帶來的國家真正強大?
陳興手中的匕首,此刻彷佛燒紅的烙鐵,燙的他指尖發麻。他想起了暗網組織的神秘與力量,想起了那些從未謀麵的、發布指令的“主上”。他們的目的究竟是什麽?僅僅為了利益?還是為了操控王朝的興衰?如果王安石這份文書中的內容,是他們更不希望看到的,那麽他此刻的刺殺,豈不是正合了某些人的心意,反而斷送了另一種可能?
“難道…… 我一直以來的計劃都是錯的?”陳興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掙紮。此時的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是繼續執行任務,還是放下匕首,放過王安石?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陳興必須做出一個改變曆史走向的抉擇。那麽,陳興最終會如何選擇?他又將如何麵對接下來更加複雜的局勢?一切懸念,等待著陳興在這關鍵時刻做出決定。
兩意相持苦思量,
難道前途皆是傷?
抉心一瞬天地轉,
擇此生死兩茫茫。
喜歡曆史我亂穿請大家收藏:()曆史我亂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