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列顛空中的“鷹”下)
字數:9029 加入書籤
上回咱們說到就在皇家空軍幾乎陷入崩潰、其指揮官道丁將軍也感到前途黯淡之際,一個戰場上的偶然事件,卻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一顆石子,激起了改變戰局的層層漣漪。
這事兒發生在1940年8月24日的那個漆黑夜晚。幾架德國空軍的he 111轟炸機,本該去轟炸泰晤士河口的油庫等軍事目標,結果在夜色、雲層和導航誤差的多重影響下,徹底“蒙圈”了。飛行員可能看著地麵依稀的燈火,或者根據推算的大概位置,就把炸彈稀裏糊塗地扔了下去。哪知道,這幾顆炸彈沒找到油庫,反而“跑偏”到了倫敦市區的東部以及倫敦城邊緣的克裏普爾蓋特等地,砸壞了幾棟民房,造成了少數平民的傷亡。
在當時每天都在進行的轟炸中,這本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誤炸。但它落在了一個最不該落下的地方——英國首都。
消息傳到唐寧街10號,丘吉爾的反應極其迅速且強硬。“德國人敢炸倫敦?!” 他敏銳地意識到,這不僅是挑釁,更是進行政治反擊、鼓舞士氣的絕佳時機。軍事顧問們可能提醒他,報複性空襲柏林效果有限且風險巨大——英國轟炸機當時夜航能力差,載彈量小,飛到柏林幾乎是單程票。但丘吉爾力排眾議,他要的不是軍事效果,而是政治姿態!他要讓希特勒為他的傲慢付出代價,讓德國人知道戰爭的滋味,更要向全世界宣告英國的反擊能力和決心!
命令立刻下達!8月25日夜,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的“惠靈頓”、“漢普登”等80多架轟炸機,開始了它們第一次遠征柏林的壯舉或者說是冒險)。一路險象環生,最終隻有少數飛機找到了目標或者說大概的目標區域),投下的炸彈對柏林造成的實際破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當柏林上空響起防空警報,當炸彈哪怕隻是幾顆)真的落在這座“帝國首都”時,其引發的政治和心理地震卻是空前的。柏林市民的震驚和恐慌自不必說,希特勒本人更是被徹底激怒!之前咱們就說過,獨裁者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威信受損,他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向德國人民做出的“柏林絕對安全”的承諾成了一個笑話!這對一個極度需要維護個人崇拜和“戰無不勝”形象的獨裁者來說,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據稱,希特勒將空軍司令戈林召至麵前,進行了一番嚴厲的訓斥。被憤怒和羞辱衝昏頭腦的希特勒,不再聽從空軍參謀部關於優先打擊皇家空軍機場的理性建議。複仇!壓倒一切的念頭就是複仇!他要在倫敦身上加倍討回來!
1940年9月4日,他在公開演說中咆哮著要將英國城市“夷為平地”。緊接著,德國空軍最高司令部正式下達命令:改變主要攻擊目標!從摧毀英國皇家空軍的有生力量和基礎設施,轉向對倫敦及其他英國主要城市進行持續的、大規模的報複性轟炸! 代號“閃電”的恐怖轟炸時代,開始了!
曆史的吊詭之處再次顯現。德國空軍這一出於憤怒和報複的戰略轉向,恰恰成為了皇家空軍戰鬥機司令部的“救命稻草”!
就在英國皇家空軍已經被連續猛攻壓得喘不過氣,瀕臨崩潰的最危急時刻,針對機場、雷達站和指揮中心的致命打擊,突然停止了!
這給了道丁將軍和他手下的“少數人”一個千載難逢的喘息之機。許多戰後分析都認為,正是德軍這一戰略失誤,使得瀕臨崩潰的皇家空軍得以恢複元氣。如果德軍繼續猛攻機場,皇家空軍很可能在9月中旬就會徹底失去有組織的抵抗能力。
南部的機場得到了寶貴的修複時間,飛機生產線加緊運作在比弗布魯克勳爵的強力推動下,英國甚至號召家庭主婦捐出自家的鋁鍋鋁盆來造飛機!),新飛機源源不斷補充進來。疲憊不堪的飛行員得到了輪換休整,而那些來自波蘭、捷克、加拿大、新西蘭等地的外籍飛行員中隊如戰績彪炳的波蘭第303中隊)也迅速形成戰鬥力,成為了保衛英國天空不可或缺的力量。丘吉爾後來也由衷地讚歎:“他們外籍飛行員)是為一個並不屬於他們的國家而戰,卻救了整個自由世界。”
但倫敦人民的噩夢也就此開始了!
1940年9月7日下午,複仇開始了。戈林親自坐鎮法國海岸指揮,德國空軍出動了前所未有的龐大機群——近千架飛機,包括約350架轟炸機和600多架護航戰鬥機,黑壓壓地撲向倫敦。
然而,就在這關鍵的第一次大規模白晝轟炸中,英國皇家空軍的指揮係統出現了一個短暫的誤判。或許是之前的戰鬥慣性,或許是對雷達信號的解讀出現了偏差,戰鬥機司令部的地麵指揮官們,最初判斷德軍的主要目標仍然是倫敦外圍的機場或工業設施,而非倫敦市區本身。 因此,他們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調集足夠數量的戰鬥機中隊,直接前往倫敦市中心上空進行攔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個短暫的指揮猶豫或者判斷失誤,給了德國轟炸機群一個可乘之機。雖然也有部分英軍戰鬥機起飛攔截,與德軍護航戰鬥機發生了激烈的空戰,但未能有效阻止數量龐大的德軍轟炸機主力突破防線。
結果,德軍轟炸機編隊相對順利地抵達了預定目標區域——倫敦東區的碼頭、倉庫以及周邊密集的工人階級住宅區。炸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高爆彈摧毀建築,燃燒彈引發衝天大火。倫敦港區瞬間變成一片火海,儲存的物資劇烈燃燒,濃煙滾滾,遮天蔽日。無數房屋倒塌,街道被瓦礫覆蓋,水電煤氣中斷。僅僅這一天下午和隨後的夜間轟炸,就造成了倫敦超過430名平民死亡,約1600人重傷! 這是倫敦市民在二戰中經曆的第一個“恐怖星期六”。
就在倫敦東區還在燃燒、民眾驚魂未定之時,轟炸結束僅數小時,首相丘吉爾便不顧危險,親自來到了受災最嚴重的區域視察。他穿著標誌性的黑色長大衣,戴著圓頂禮帽,拄著手杖,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中默默行走,臉上沾滿了煙塵。當幸存的民眾看到他們的首相出現在身邊時,許多人激動地歡呼起來,有人甚至哭著跑上前拉住他的手。這一幕被記者拍下,成為了二戰中經典的“廢墟中的首相”形象,極大地鼓舞了倫敦市民的士氣。據說,當看到救援人員從瓦礫堆中抬出一個孩子的遺體時,這位硬漢首相眼眶也濕潤了,但他轉過頭,依舊用他那沙啞而堅定的聲音對身邊人說道:“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但它或許,是開始的結束。”——預示著最艱難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反擊的序幕即將拉開。
與此同時,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王後,也用他們的行動表達了與民同在的決心。他們拒絕了所有要求他們撤離倫敦前往安全地帶的建議,公開表示:“孩子們不會離開我,我不會離開國王,而國王,永遠不會離開這個國家。” 他們堅持留在白金漢宮,與倫敦市民共擔風險但後來為了安全晚上還是搬到了倫敦郊外,白天還回到白金漢宮)。這份勇氣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敬。幾天後的9月13日,一枚德國炸彈真的擊中了白金漢宮,爆炸點離國王夫婦所在的房間不遠。幸運的是,他們安然無恙。事後,伊麗莎白王後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充滿了同情與擔當的話:“現在,我終於可以坦然地直麵倫敦東區的人們了。”因為她們也和那些失去家園的平民一樣,親身經曆了轟炸的危險。
從9月7日開始,倫敦進入了漫長的“閃電”轟炸時期,幾乎每個夜晚都要經受德國轟炸機的空襲。警報聲、爆炸聲、房屋倒塌聲成了倫敦夜生活的主旋律。
為了躲避炸彈,成千上萬的倫敦市民,每到黃昏時分,就拖家帶口,帶著鋪蓋卷、熱水瓶、簡單的食物,甚至還有家裏的貓貓狗狗,湧入深邃、相對安全的地鐵站過夜。
地鐵站台和隧道,變成了巨大的、擁擠而又充滿生活氣息的臨時避難所。人們摩肩接踵地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空氣中彌漫著汗水、灰塵和消毒水的味道。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倫敦人骨子裏的樂觀和堅韌也沒有被炸掉。有人拿出隨身帶的口琴吹起歡快的曲調,有人組織大家一起唱歌,還有人在角落裏給孩子們表演滑稽戲,試圖驅散恐懼。疲憊的人們互相依偎著取暖,分享著僅有的食物和水,鄰裏之間的情誼在患難中顯得格外珍貴。這種在轟炸下依然努力維持著尊嚴和秩序、苦中作樂的景象,被記者們捕捉下來,傳遍了世界,成為了“炸不掉的倫敦人”精神的象征。
戈林並未死心。他認為,連續轟炸倫敦肯定已經重創了英國人的士氣,皇家空軍的殘餘力量也會被吸引到倫敦上空。於是,他決定在9月15日,發動一次規模空前的白晝總攻,試圖一舉徹底摧毀倫敦的防空力量,為“海獅計劃”做最後的努力。
這一天,天氣晴朗,似乎預示著一場決定性的戰鬥。德國空軍第二、第三航空隊幾乎傾巢而出,分兩個主要波次發動攻擊。第一波大約在上午11點左右抵達,由超過250架飛機組成主要是do 17、ju 88轟炸機和bf 109戰鬥機);第二波則在下午2點左右來襲,規模更大,超過275架飛機包括he 111轟炸機和更多的bf 109、bf 110戰鬥機)。他們的目標,直指倫敦心髒!
英國南岸的雷達站捕捉到了德軍機群集結和來襲的信號,情報迅速匯入地下指揮中心。經驗豐富的aaf女兵們在地圖桌前緊張而有序地標示著敵機航跡。指揮官們主要是負責倫敦及東南防務的第11集團司令基思·帕克空軍中將)根據情報,精確地調動著每一個中隊。
與以往不同,這一次,道丁和帕克幾乎投入了所有能調動的戰鬥機力量!部署在倫敦周邊的20多個戰鬥機中隊,數百架“噴火”和“颶風”呼嘯著升空,爬升到有利高度,嚴陣以待。甚至連北邊第12集團司令特拉福德·李馬洛裏一直鼓吹的“大編隊”戰術,據說也在這一天投入了實戰,多個中隊集結成龐大的空中編隊,衝向德軍轟炸機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德國機群飛臨倫敦上空時,等待他們的是早已準備好的、數量空前的皇家空軍戰鬥機!一場規模宏大、混亂而又慘烈的空中格鬥爆發了!天空中到處是纏鬥的飛機,bf 109試圖在高空牽製“噴火”,為下方的轟炸機打開通道;“噴火”則利用其機動性與之死纏爛打;而更多的“颶風”則像一群憤怒的黃蜂,不顧一切地衝向德軍轟炸機編隊,用密集的機槍火力將其撕碎!bf 110“毀滅者”再次證明了它的笨拙,成為了英軍戰鬥機優先“照顧”的對象,損失慘重。德國轟炸機投下的炸彈雖然仍在倫敦市區造成破壞,但其編隊被打得七零八落,很多飛機甚至沒能飛到目標上空就被擊落或驅散。
戈林本人據說在法國海岸的指揮部裏,通過望遠鏡遙望或者說想象)著這場“決定性”的空戰。他得到的初步報告可能還比較樂觀,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德機未能返航,損失報告雪片般傳來,他才意識到情況不妙。當天,德國空軍損失了約60架飛機主要是轟炸機和bf 110),還有大量飛機受損,而皇家空軍的損失則不到30架。 這個交換比對德國人來說是災難性的!
9月15日的空戰,以德國空軍的慘重失敗而告終。它徹底證明了,皇家空軍不僅沒有被摧毀,反而擁有強大的組織能力和戰鬥意誌,能夠在白天有效保衛倫敦領空。戈林試圖通過一次大規模白晝空襲徹底擊垮皇家空軍的企圖,完全破產了!這一天,成為了不列顛空戰的轉折點,被英國定為“不列顛空戰日”。
白天損失慘重,戈林不得不將主要轟炸行動徹底轉入夜間。夜幕成了德國轟炸機最好的掩護,但也讓精確轟炸變得幾乎不可能。於是,雙方圍繞著夜襲與反夜襲,展開了一場持續數月的、技術與智慧、欺騙與反欺騙的“貓鼠遊戲”。
為了提高夜間轟炸精度,德國人煞費苦心,開發了多種無線電導航係統。比如“克尼克賓”,就是從兩個地麵發射站發出交叉的無線電波束,引導轟炸機沿著其中一條波束飛行,當接收到另一條交叉波束的信號時,就到達了目標上空,可以投彈了。後來還發展出更精確的x係統和y係統,利用多條交叉波束或應答信號來定位。此外,德國還組建了專門的“尋路者”部隊如kg 100),由經驗豐富的機組駕駛特殊裝備的飛機,率先飛抵目標上空,投下照明彈或燃燒彈,為後續的主力轟炸機群指示目標。
麵對德國人的“高科技”,英國科學家們以r.v.瓊斯為代表的情報科學家)也沒閑著。他們迅速分析截獲的信號,弄清了德國導航係統的工作原理。然後,針鋒相對地開發出各種幹擾手段,史稱“電波之戰”。比如,針對“克尼克賓”,英國人就用代號“阿司匹林”的幹擾器,發出強度更高的同頻率信號,把德國人的導航波束給“掰彎”了,讓轟炸機沿著錯誤的路線飛到鳥不拉屎的地方去扔炸彈!對於更複雜的x和y係統,英國人也開發出了相應的幹擾和欺騙技術。
光幹擾信號還不夠,英國人還大搞“視覺欺騙”。他們在全國各地修建了數百個假機場,晚上點亮燈光,擺上木頭或帆布做的假飛機,甚至還用燈光模擬飛機起降滑行,做得跟真的一樣!德國飛行員在夜間很難分辨,經常把寶貴的炸彈扔在這些假目標上。更絕的是“星魚”誘餌,在遠離重要城市和工廠的空曠地區,用油料、木材和特殊裝置,點燃可以控製規模和形狀的大火,模仿被炸起火的城市。當德國轟炸機看到這些“火光衝天”的“目標”時,常常以為是前續飛機已經成功命中,於是也跟著把炸彈扔下去,結果隻是幫英國人“燒荒”了。
英國能夠屢屢成功反製德國的戰術,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強大的情報能力。通過破譯德軍“恩尼格瑪”密碼機,英國情報部門常常能提前了解到德軍的空襲計劃、目標選擇、甚至使用的導航頻率,這為采取針對性的幹擾、部署防空火力和夜間戰鬥機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和依據。德國人以為高度機密的通訊,很多時候在英國人那裏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
隨著戰爭的進行,英國的夜間防空能力也在不斷提升。裝備了早期機載雷達的“英俊戰士”等夜間戰鬥機開始服役,它們在地麵引導的指引下,像幽靈一樣在夜空中搜索、獵殺德國轟炸機,戰果日益顯著。
除了硬碰硬的攔截和幹擾,還記著之前回懟希特勒“理性呼籲”的bbc播音員塞夫頓·德爾默嗎!他主持的“黑色廣播”也在持續不斷地“攻心”。他用惟妙惟肖的德語,模仿著厭戰老兵、前線記者甚至德國官方的腔調,散布著各種悲觀、失敗、質疑領導層的言論和“內幕消息”,比如“據可靠消息,帝國元帥的最新指示是,為了節約寶貴的航空燃油,建議飛行員在遇到強勁逆風時可以考慮就近在海峽中降落”這些摻雜著諷刺和謠言的廣播,通過短波傳到德國本土和前線部隊,對德軍士氣造成了潛移默化的腐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盡管英國人用盡了智慧和勇氣進行對抗,但夜間轟炸的恐怖和破壞依然是驚人的。德國空軍雖然難以精確打擊軍事目標,但將炸彈傾瀉在城市中心,對平民造成的殺傷和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破壞卻是毀滅性的。
1940年11月14日,德國空軍集中了近500架轟炸機,對這英國重要的工業城市考文垂實施了代號“月光奏鳴曲”的精準夜間轟炸。x導航係統引導著“尋路者”投下燃燒彈和照明彈,為主力機群標示目標。隨後,整整11個小時,超過500噸高爆彈和3萬多枚燃燒彈一說30萬枚)被傾瀉而下。考文垂市中心幾乎被完全摧毀,著名的中世紀大教堂隻剩下外牆和尖頂在火光中矗立,超過560人遇難,數千人受傷,數萬人無家可歸。這次轟炸的徹底性和殘酷性震驚了世界,德國宣傳機器甚至得意洋洋地創造了考文垂化)這個詞,作為“徹底摧毀”的代名詞。
1940年12月29日這天晚上,德軍再次集結了100多架轟炸機,但這次攜帶的主要是燃燒彈,目標直指倫敦古老的金融城。無數燃燒彈落下,引發了上千處火災,由於當時正值退潮,消防員難以從泰晤士河取水,火勢在大風中迅速蔓延,吞噬了大片的曆史建築、教堂和辦公樓,包括大英圖書館的部分珍貴藏書也被燒毀。整個倫敦城火光衝天,宛如地獄,其慘烈程度堪比1666年的倫敦大火,因此被稱為“第二次倫敦大火”。但即使在這場浩劫中,倫敦的象征——聖保羅大教堂,雖然也被燃燒彈擊中,但在消防隊員和誌願者的奮力撲救下,再次奇跡般地幸存下來,它在火光和濃煙中矗立的身影,成為了倫敦乃至整個英國不屈精神的象征。
就在德國空軍忙於夜襲英國城市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部隊也在不懈地空襲著集結在法國、比利時港口的德國登陸船隻。這些臨時改裝的駁船根本無法抵禦空襲。據統計,從8月19日到9月中旬,已有超過200艘其中包括80多艘大型駁船)被炸沉或嚴重損毀,使得本就捉襟見肘的德軍渡海能力幾乎喪失殆盡。
空戰無法取勝,渡海工具又嚴重不足。1940年9月17日,希特勒正式下令,“海獅計劃”無限期推遲。 入侵英國的計劃,實際上已經胎死腹中。而與此同時,希特勒的目標已經開始轉向東方的蘇聯。
德國對英國的夜間轟炸一直持續到1941年春季,但其戰略意義已經從為登陸做準備,轉變為純粹的報複和消耗。隨著德國需要將空軍主力調往東方準備進攻蘇聯,1941年5月10日晚,德軍對倫敦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空襲,此後,“閃電”轟炸基本結束。
至此,不列顛空戰廣義上從1940年7月持續到1941年5月),這場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空戰,以德國未能達成戰略目標、英國成功保衛領空而告終。
當然雙方的傷亡也是慘重的,從1940年7月 1941年5月
德國空軍: 損失各型飛機約 2200 2500 架以上,經驗豐富的空勤人員傷亡陣亡、失蹤、被俘)超過 5000 人,這其中有很多都是開戰之初的“老鳥”,這也為日後“巴巴羅薩”行動的失敗埋上了一層陰影!
英國皇家空軍: 損失飛機主要是戰鬥機)約 1700 架左右,空勤人員陣亡含轟炸機等機組)約 1500 餘人。
英國平民: 在長達近十個月的“閃電”轟炸中,承受了最為慘重的損失,死亡人數超過 人,受傷人數更是高達十幾萬,無數建築變為廢墟不得不說,戰爭不管誰輸誰贏,受傷的永遠都是老百姓)。
不列顛空戰的失敗,是希特勒征服之路上的第一個重大挫折。它向世界證明,納粹德國並非不可戰勝,大英帝國雖孤身奮戰,但其決心和韌性不容小覷。
既然無法跨過那道窄窄的海峽,而西線的僵局又在不斷消耗著德國的資源,希特勒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和他稱霸歐洲的“宏偉藍圖”,開始不可避免地將重心轉向東方——那個他早已在《我的奮鬥》中就視為“生存空間”主要來源、也是他意識形態上最大死敵的蘇聯。
但在對蘇開戰這盤更大的棋局落子之前,似乎還有一些側翼的“小問題”需要清理。南邊那個意大利盟友在巴爾幹捅了婁子,東南歐的油田和戰略通道也需要牢牢掌控在手…… 希特勒的目光,開始聚焦於巴爾幹半島。 帝國戰爭機器的下一個目標,已經悄然選定。而不列顛的幸存,無疑為未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保留了至關重要的火種和基地。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