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不列顛空中的“鷹”上)

字數:5217   加入書籤

A+A-


    上回咱們說到,和平的大門被丘吉爾“咣當”一聲關死,還順帶把希特勒的“善意”給懟了回去。這位德國元首知道,想讓那個頑固的島國屈服,不動真格的是不行了。於是,“海獅計劃”這頭凶獸被放出籠子,磨刀霍霍。但“海獅”要過海,得先問問天上的主人是誰。空軍司令戈林,這位“帝國元帥”拍著肥碩的胸脯立下軍令狀:四周之內,擺平英國皇家空軍!為登陸掃清天空!
    於是,1940年夏天,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純粹以爭奪製空權為目標的戰役,正式打響。
    七月份,戰火首先在英吉利海峽上空點燃。德國空軍開始頻繁出動,主要目標是海峽裏的英國運輸船隊和南部的沿海港口。戈林的想法是:先拿這些移動的“小點心”練練手,把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引出來遛遛,探探虛實,順便也給英國的海上運輸線製造點麻煩。
    一時間,海峽上空警報頻傳。德國的ju 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帶著它那特有的、如同死神尖嘯般的警報聲,從高空猛紮下來,對著緩慢行駛的商船投下炸彈。he 111和ju 88中型轟炸機也在戰鬥機的護航下,對多佛爾、樸茨茅斯等港口進行襲擾。
    但英國人也不是吃素的。道丁將軍英國皇家空軍司令)指揮下的戰鬥機司令部反應迅速。雷達屏幕上光點一閃,指揮中心的aaf女子輔助空軍人員)們就在地圖上標出了敵機方位。命令通過無線電迅速下達:“某某中隊,方位xxx,高度xxx,敵機xx架,立刻起飛攔截!”
    於是,一隊隊的“噴火”和“颶風”戰鬥機從各個機場緊急升空,爬升到有利高度,撲向來襲的德機。
    德國的主力戰鬥機是著名的梅塞施密特 bf 109e型。這家夥性能優異,速度快最高時速約570公裏),爬升猛,裝備著機槍和20毫米機炮,是“噴火”的勁敵。但它有個致命的短板——腿短! 從法國北部的基地飛到英國南部上空,打上幾分鍾,油箱就快見底了,飛行員們心裏得一直惦記著返航的油量,作戰半徑極其有限,往往隻能在英國海岸線附近晃悠一陣就得趕緊往回跑。這使得它們很難為深入英國腹地的轟炸機提供全程有效護航。
    德國人還寄予厚望的是梅塞施密特 bf 110雙引擎重型戰鬥機,綽號“毀滅者”。這家夥航程遠,火力猛機頭有機炮機槍,屁股後麵還坐著個機槍手),戈林原本指望它能充當轟炸機的“開路先鋒”和“貼身保鏢”。可惜啊,這“毀滅者”在實戰中很快就露了怯!它體型笨重,機動性差得離譜,跟靈活的“噴火”、“颶風”玩近距離格鬥,簡直就是送人頭!英國飛行員們給它起了個外號——“空中板磚”也有叫“飛行棺材”的),一旦被咬住,基本就是凶多吉少。
    所以,在海峽上空的戰鬥中,經常出現這種尷尬場麵:bf 110本該保護轟炸機,結果自己先被英國戰鬥機追著打;德國人隻好再派寶貴的bf 109來保護bf 110……這就變成了“戰鬥機護航戰鬥機”的滑稽劇。有時候,bf 109在高空跟“噴火”打完,油快沒了想溜,還得指望下麵那些慢吞吞的bf 110幫忙掩護一下撤退路線!德國空軍這機型搭配和戰術思想上的混亂,從一開始就暴露無遺。
    這個階段,雙方算是互有勝負,但德國人並沒有占到太大便宜,反而暴露了bf 110的弱點和bf 109的航程問題。而道丁則基本摸清了德國人的攻擊模式,並且有意識地保存著實力,等待著真正的決戰。
    戈林覺得試探的也差不多了,決定下狠手了!他集結了第二、第三、第五航空隊的精銳,超過2500架作戰飛機實際能投入戰鬥的大約在2000架左右,包括約1200架轟炸機和近1000架戰鬥機),準備發動代號“鷹日”的總攻!
    8月13日,“鷹日”正式開始雖然因為天氣原因,規模比原計劃小)。德國空軍的目標非常明確:摧毀英國南部的雷達站、通訊設施,以及最重要的——戰鬥機機場!
    接下來的日子,成為了不列顛空戰中最血腥、最殘酷的階段。
    每天,德國空軍都組織起龐大的機群,分成多個波次,輪番轟炸英格蘭南部。
    德國人一開始確實把雷達站當成了重點目標。轟炸機對著那些高聳的鐵塔扔炸彈。有些雷達站確實被炸壞了,但英國人修複速度驚人,而且雷達站的結構分散,很難被徹底摧毀。更要命的是,戈林這家夥很快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根據一些不準確的戰果報告和飛行員的抱怨覺得炸鐵塔沒啥用,以為這些鐵塔是普通的民用通信塔,實際上這是英國的“鏈式雷達”係統的雷達天線,是世界上第一個早期預警雷達網絡,能探測到至少100英裏甚至更遠的來襲飛機),於是戈林在8月中旬就下令,不再將雷達站作為優先攻擊目標! 他覺得這玩意兒不重要,或者已經被摧毀得差不多了。這簡直是自廢武功!等於讓英國人重新睜開了“眼睛”,繼續監視著德國飛機的一舉一動。德國人放棄了對“英國耳朵”的攻擊,基本上就是在蒙眼打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既然不打雷達了,那就全力打機場!從8月下旬到9月初,德國空軍對英國戰鬥機司令部在前線的核心機場,發動了持續不斷的、毀滅性的攻擊。肯特郡的比金山、曼斯頓,蘇塞克斯郡的坦戈米爾,埃塞克斯郡的霍恩徹奇……這些機場幾乎天天籠罩在硝煙和火光之中。跑道被炸得像月球表麵,機庫變成一堆扭曲的鋼鐵,油庫爆炸燃起衝天大火,指揮塔樓被夷為平地。地勤人員冒著隨時可能落下的炸彈,拚命搶修飛機、填平彈坑。這裏有個小插曲,有個叫“閃電”的機場寵物狗,因為亂跑引得地勤人員四處尋找,反而意外躲過了一次轟炸,救了一隊人的命,後來這隻寵物狗被奉為機場“吉祥物”,也算是戰火中的一點黑色幽默了。
    天空中,戰鬥更是進入了白熱化。
    王牌對決:德國的bf 109和英國的“噴火”是天生的對手。雙方飛行員在高空展開激烈的纏鬥。“噴火”憑借其優異的轉彎性能,常常能在近距離格鬥中占得先機;而bf 109則利用其良好的爬升和俯衝性能,以及稍強的火力部分型號裝備了20毫米機炮),試圖實施“打了就跑”的戰術。雙方都湧現出了許多王牌飛行員,他們的名字和戰績成為了各自國家的傳奇。
    “颶風”戰轟炸機:皮實耐用的“颶風”則承擔起了攔截德國轟炸機的重任。它們像一群憤怒的獵犬,衝向he 111、ju 88、do 17這些速度相對較慢的“空中公交”英國飛行員的戲稱)。“颶風”的八挺機槍一旦開火,形成的彈幕足以撕裂轟炸機的蒙皮,打壞引擎,甚至直接將其打爆。當然,德國轟炸機的自衛機槍也不是吃素的,“颶風”飛行員也常常付出血的代價。
    “斯圖卡”的噩夢: 在波蘭和法國戰場上大殺四方的ju 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在不列顛上空卻遭遇了滑鐵盧!它速度慢、機動性差、自衛火力弱,一旦沒有戰鬥機全程貼身保護,在“噴火”和“颶風”麵前簡直就是活靶子!損失慘重之後,戈林不得不心疼地把這款曾經的“明星”撤出了晝間戰場,隻敢在夜間或者次要方向上偶爾用用。
    戰鬥的強度和頻率都達到了頂峰。以1940年8月18日為例,這一天被稱為“最艱難的一天”。德國空軍出動了近千架次的飛機,發動了多輪猛攻。皇家空軍也傾巢而出,雙方在空中展開了殊死搏鬥。據戰後統計,這一天,德國空軍損失了約70架飛機,而皇家空軍損失了約3040架戰鬥機雖然當時雙方的戰報都可能有所誇大)。但這隻是冰山一角,幾乎每一天都在重複著類似的消耗。
    持續的空戰和對機場的轟炸,讓皇家空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飛機損失雖然巨大,但英國強大的工業動員能力在比弗布魯克勳爵的領導下,飛機製造廠加班加點,甚至很多婦女也加入生產線,被稱為“噴火女郎”)和高效的維修係統,使得飛機的補充速度還能勉強跟上。
    真正致命的是飛行員的損失。培養一個合格的戰鬥機飛行員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大量的資源。在不列顛空戰最激烈的階段,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損失速度遠遠超過了補充速度。很多經驗豐富的老鳥犧牲了,新來的飛行員往往隻在訓練學校飛了幾十個小時,就被匆匆派往前線。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還沒來得及熟悉自己的飛機和殘酷的空戰環境,就在第一次或第二次任務中血灑長空。
    前線的飛行員們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他們每天要出動三、四次,甚至五、六次,連續飛行作戰十幾個小時,睡眠嚴重不足,神經高度緊張。有些老兵甚至養成了不戴手套開飛機的習慣,說是“更有感覺”,結果弄得滿手是傷。高空俯衝帶來的耳鳴更是家常便飯,老兵會拍著忘戴耳機新兵的肩膀開玩笑:“歡迎來到皇家空軍俱樂部,誰不耳鳴誰就不是真正飛行員”的笑話 。還有很多飛行員白天在天上跟死神跳舞,晚上回到基地附近的小酒館有些甚至成了非官方的“噴火俱樂部”),喝上一杯,短暫地麻醉自己,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回來。久而久之某些酒館就專門為他們留出包間,掛上“本店榮譽飛行員名單”,這種“末日浪漫”,或許是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一種方式。
    指揮係統也瀕臨極限。南部的幾個關鍵扇區指揮中心如比金山)反複被炸,通訊線路時常中斷,指揮效率大打折扣。雖然整個“道丁係統”的核心——雷達鏈和後方指揮中心依然在運轉,但前線指揮的困難越來越大。
    到了1940年9月初,局勢對英國來說已經危急到了極點。戰鬥機司令部損失了近四分之一的有經驗飛行員,剩下的飛行員疲憊不堪,戰鬥力銳減。前線機場仍在遭受持續轟炸。德國情報部門根據誇大的戰果報告,甚至得出了“皇家空軍主力已被殲滅,隻剩下最後一點殘餘力量”的結論。戈林得意洋洋,認為勝利就在眼前,隻要再加一把勁,徹底摧毀剩下的機場和飛機製造廠,英國的天空就徹底屬於德國了!
    道丁將軍心急如焚,他向丘吉爾匯報,戰鬥機司令部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邊緣。丘吉爾也深知形勢的嚴峻。就在8月20日,他向英國下議院發表了那段著名的演說,向那些浴血奮戰的飛行員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人類戰爭的領域裏,從未有過如此多的人,對如此少的人,負有如此大的恩情。”這句話,成為了對不列顛空戰中皇家空軍飛行員們最經典的讚頌。但讚頌的背後,是無比殘酷的現實。
    而此時的英國,確實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戰後,許多曆史學家都指出,這1940年9月初)或許是“英國在整場戰爭中最接近失敗的時刻”。就連一向沉穩的道丁將軍本人,也在日記中憂心忡忡地承認:“我們距離崩潰,也許隻差再堅持不了幾天了。” 戰鬥機司令部的神經和骨架,在德國空軍持續不斷的重拳打擊下,已經發出了斷裂的呻吟。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英國皇家空軍幾乎陷入崩潰之際,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甚至有點荒唐的小小意外,卻在不經意間,悄然改變了這場生死決戰的走向……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