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巴爾幹風暴

字數:9173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咱們說的,希特勒為了保障未來進攻蘇聯的南翼安全,軟硬兼施,把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一票巴爾幹國家都拉攏或逼迫著加入了軸心國陣營。眼看南翼就要“一片祥和”,可以安心準備“巴巴羅薩”了,可偏偏有兩個國家不按劇本走,成了希特勒眼中的“刺兒頭”。
    第一個不聽話的,就是南斯拉夫。這個國家本身就是個民族成分極其複雜的“拚盤”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等等,互相之間矛盾還不小)。其攝政王保羅親王,在德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壓力下,於1941年3月25日,頂著國內巨大的反對聲音尤其是占主體的塞爾維亞人,曆史上就親英法、反德國),在維也納簽署了加入《三國同盟條約》的文件。
    希特勒可能覺得,又搞定一個!可他萬萬沒想到,南斯拉夫人特別是塞爾維亞軍官們)的骨頭這麽硬!僅僅兩天之後,3月27日淩晨,貝爾格萊德就爆發了一場由空軍將領杜尚·西莫維奇等人領導的軍事政變!他們一夜之間推翻了保羅親王的政府,把還未成年的國王彼得二世扶上了王位,並宣布廢除剛剛簽訂的加入軸心國的協議!貝爾格萊德街頭,民眾湧上街頭,高呼反德口號,甚至撕毀納粹旗幟,慶祝“脫離苦海”。
    那麽為什麽南斯拉夫敢叛變呢?
    塞爾維亞人的“血性”: 塞爾維亞人在曆史上就以強悍、不屈著稱,一戰時就跟奧匈帝國死磕到底。他們對德國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敵意,無法接受與納粹為伍。
    軍方的傳統: 南斯拉夫軍隊尤其是塞爾維亞軍官團)與英法有著傳統聯係,很多人接受過西方軍事教育,思想上更傾向於同盟國。
    民眾的憤怒: 加入軸心國的決定本身就違背了大部分南斯拉夫人民的意願,政變得到了廣泛的民意支持。
    英國的“小動作”? 也有說法認為,英國情報部門在背後煽動和支持了這次政變,希望借此在巴爾幹牽製德國的力量。這在亂世之中,也算常規操作了。)
    南斯拉夫這突如其來的“反水”,徹底激怒了希特勒!他感覺自己被耍了!顏麵盡失!更重要的是,一個敵對的南斯拉夫杵在巴爾幹中心,將嚴重威脅到他進攻蘇聯的南翼安全!
    “必須給這些不知好歹的塞爾維亞人一個血的教訓!” 希特勒在最高軍事會議上咆哮著。他立刻下令,暫停原定針對希臘的行動,優先解決南斯拉夫!並且要以“閃電般的速度”和“毫不留情的嚴厲手段”來執行!
    1941年4月6日,星期日, 天還沒亮透。德國空軍的轟炸機群,在沒有任何宣戰的情況下,就對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發動了代號“懲罰行動”的、極其殘酷的、持續數天的戰略大轟炸!
    數以百計的德國轟炸機包括ju 87斯圖卡、he 111、ju 88等),像一群嗜血的禿鷲,輪番飛臨貝爾格萊德上空,將成噸的高爆彈和燃燒彈傾瀉到這座幾乎不設防的城市!目標不僅僅是軍事設施和政府機構,更包括了人口稠密的居民區、醫院、學校、教堂……整個城市瞬間陷入一片火海和廢墟之中!爆炸聲、房屋倒塌聲、市民的哭喊聲、消防車的警笛聲如果還有的話)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一幅人間地獄的慘象。據估計,這場野蠻的轟炸導致了數千甚至上萬名無辜平民的死亡具體數字至今仍有爭議),貝爾格萊德古城也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希特勒用這種極其殘忍的方式,向南斯拉夫展示了他的“憤怒”。
    就在貝爾格萊德在烈火中呻吟的同時,德國及其盟友的地麵部隊,依據“第25號指令”,從四麵八方殺入了南斯拉夫!
    北麵: 德軍第2集團軍從奧地利和匈牙利南部進攻,直取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
    東麵: 德軍第1裝甲集群克萊斯特指揮)從保加利亞西部進攻,目標是切斷南斯拉夫軍隊與希臘的聯係,並向貝爾格萊德推進。
    意大利軍隊也從其占領的阿爾巴尼亞和邊境地區向東、向北進攻。
    匈牙利軍隊也趁機出兵占領了他們一直覬覦的伏伊伏丁那地區。
    麵對如此多路、協同雖然意大利和匈牙利軍隊戰鬥力有限,但聲勢浩大)的閃電攻勢,再加上首都遭到毀滅性轟炸,南斯拉夫軍隊本就存在的內部矛盾塞爾維亞族與克羅地亞族等不和)和指揮混亂問題被無限放大。
    克羅地亞的“反水”: 早就想獨立的克羅地亞人,在德國的煽動和支持下,很快就宣布脫離南斯拉夫,成立了親納粹的“克羅地亞獨立國”由法西斯組織“烏斯塔沙”領導)。許多克羅地亞籍的士兵拒絕抵抗,甚至調轉槍口。
    指揮癱瘓,各自為戰: 南斯拉夫軍隊的動員尚未完成,最高指揮部在轟炸中陷入混亂,各部隊之間失去聯係,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很多部隊在德軍裝甲部隊的快速穿插下,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被分割包圍、繳械投降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整個戰役進程快得驚人!德軍的裝甲部隊如同砍瓜切菜一般,迅速突破了南斯拉夫軍隊的防線。僅僅用了11天!到4月17日,南斯拉夫軍隊就基本停止了有組織的抵抗,被迫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國王彼得二世和政府流亡國外。
    傷亡情況: 這場戰役,德軍損失輕微陣亡僅一百多人),意大利、匈牙利等仆從國損失也不大。而南斯拉夫方麵則損失慘重,除了數千人在轟炸和戰鬥中死亡外,更有超過30萬官兵被俘。南斯拉夫這個國家,被德國及其盟友瓜分得支離破碎。
    就在德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決南斯拉夫的同時,另一路德軍主力——由威廉·李斯特元帥指揮的第12集團軍,也於4月6日從保加利亞越過邊境,發動了代號“瑪麗塔行動”的入侵希臘的戰役。
    希臘軍隊此時正麵臨著極其艱難的局麵。他們的大部分精銳部隊,正在西部的阿爾巴尼亞前線,頑強地抵抗著甚至反推著)墨索裏尼那幫“不給力”的意大利軍隊。而現在,裝備精良、戰術先進的德軍又從他們的後方東北部)殺了過來!
    希臘在希保邊境修築了一條被稱為“梅塔克薩斯防線”的堅固工事。德國第12集團軍集中了強大的炮火和空軍支援又是斯圖卡開路!),對防線發動了猛攻。雖然希臘守軍進行了英勇抵抗,給德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但麵對德軍的絕對優勢,防線最終還是在幾天內被突破。
    德軍突破防線後,其裝甲部隊迅速向南穿插,目標是切斷仍在阿爾巴尼亞前線作戰的希臘主力部隊的退路,並迂回到部署在希臘中部的英國遠征軍由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部隊組成,約6萬餘人,由亨利·梅特蘭·威爾遜將軍指揮)的側後方。
    威爾遜將軍意識到情況不妙,德軍的快速推進使得堅守已無可能,為了避免部隊被合圍,他下令英聯邦部隊開始逐步向南撤退,準備尋找港口撤離。
    希臘軍隊陷入了絕境。主力部隊麵臨被德軍和意軍雖然戰鬥力差,但也在德軍壓力下開始反攻)南北夾擊的危險,後方又被德軍快速突破。希臘政府和軍隊領導層知道,大勢已去。
    4月20日,在阿爾巴尼亞前線的希臘埃皮魯斯集團軍司令喬治·措拉科格魯將軍,在無望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部隊被完全殲滅,決定向當麵的德軍指揮官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師長塞普·迪特裏希)提出投降。
    然而,在投降談判中,措拉科格魯將軍提出了一個讓德國人也感到意外、卻又充滿了民族氣節的要求:他的部隊,隻向德國軍隊投降,絕不向意大利軍隊投降! 理由很簡單:我們希臘人跟你們德國人打,輸了,我們認!但我們跟意大利人打了大半年,一直是我們在揍他們!我們絕不能向被我們打敗的懦夫投降!這關係到希臘軍人的榮譽!
    這個要求,讓現場的德國軍官們也頗為“敬佩”,迪特裏希甚至同意了這個“不合常規”的投降條件。
    消息傳到羅馬,墨索裏尼氣得差點跳起來!“什麽?!希臘人隻向德國人投降?!看不起我意大利?!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他感覺自己的臉麵被狠狠地踩在了地上。於是,他立刻向希特勒提出強烈抗議,要求必須重新舉行一次有意大利代表參加的、正式的投降儀式!
    希特勒雖然心裏可能也覺得墨索裏尼這事兒辦得挺丟人,但畢竟是盟友,麵子還是得給。於是,他向措拉科格魯施壓。最終,4月23日,在塞薩洛尼基,希臘軍隊被迫又舉行了一次投降儀式,這次意大利的代表也“榮幸”地出席了。墨索裏尼總算是挽回了一點他那可憐的“麵子”。但這件事,也成了二戰中的一個笑談。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希臘軍隊與德軍簽署停戰協議之間、正式投降命令尚未完全傳達之際大約4月21日至22日),仍在阿爾巴尼亞前線的意大利軍隊,不甘心毫無戰果,竟然試圖發動一次“最後”的進攻,想“打出點威風”,證明自己也“參與了勝利”。結果,麵對著這些已經準備放下武器、士氣低落但仍保有榮譽感的希臘士兵——他們視意大利人的進攻為對自己尊嚴的挑釁——意大利軍隊的這次“趁火打劫”式的進攻,竟然又一次被希臘軍隊打敗!意大利人想撈點便宜,結果又碰了一鼻子灰。意大利軍隊的“戰績”再一次成了更大的笑柄。
    希臘軍隊投降了,但部署在希臘的英聯邦遠征軍還在啊!他們的處境極其危險,德軍的坦克和飛機正在窮追不舍。丘吉爾再次麵臨艱難抉擇:是讓部隊死戰到底,還是盡力把他們撤出來?
    最終,英國決定,再次上演“敦刻爾克”奇跡!一個代號為“惡魔行動”的大規模海上撤退計劃啟動了!
    從4月24日晚開始,英國皇家海軍和商船隊的艦船,冒著德國空軍越來越猛烈的轟炸德國空軍此時已經基本控製了希臘上空),駛向希臘南部的幾個港口如比雷埃夫斯、納夫普利翁、卡拉馬塔等)和偏僻的海灘,接運撤退的盟軍士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撤退過程極其驚險!德國空軍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對撤退的船隻和港口進行了瘋狂的攻擊。多艘英國驅逐艦和運輸船被炸沉或炸傷,數千名士兵在登船或航渡過程中傷亡。但英國海軍和船員們再次展現了高超的技巧和無畏的勇氣。到4月30日左右,撤退行動基本結束。
    結果: 英國成功地從希臘撤出了大約 5萬多名 士兵占總人數的80以上),再次避免了主力被殲滅的命運。但這又是一次代價高昂的“勝利大逃亡”,所有的重裝備幾乎全部丟失,海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到1941年4月底,南斯拉夫和希臘本土的戰鬥基本結束,整個巴爾幹半島除了土耳其保持中立)都落入了軸心國的控製之下。希特勒的南翼似乎已經徹底穩固。
    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的戰役,再次展現了德軍“閃電戰”的威力,但也意外地將“巴巴羅薩”計劃的發起時間,從原定的5月15日推遲了大約五到六周推遲到了6月22日)。 這一個多月的延誤,對於即將在廣袤而寒冷的俄國大地上展開的戰爭來說,會產生怎樣致命的影響?當時可能誰也沒有完全預料到。
    但希特勒此時還顧不上想那麽遠。他的目光,投向了希臘南部那個狹長的島嶼——克裏特島。
    英聯邦軍隊雖然從希臘本土撤走了,但有相當一部分部隊約4萬多人,包括從希臘撤下來的殘部和島上原有的守軍)退守到了克裏特島上。更重要的是,英國皇家海軍仍然控製著克裏特島周邊的海域,皇家空軍也試圖利用島上的機場,威脅德國在巴爾幹的側翼和羅馬尼亞的油田。
    這在希特勒看來,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克裏特島,就像一顆釘子,紮在軸心國控製的東地中海區域,必須拔掉!
    但是,怎麽拔?英國海軍控製著製海權,大規模海上登陸風險太大。這時候,一直想找機會證明自己空軍“無所不能”的戈林,又跳了出來。他向希特勒提出了一個大膽甚至瘋狂的計劃:用我們精銳的傘兵和滑翔機空降部隊,從天而降,直接奪取克裏特島! 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嚐試完全依靠空降兵來奪取一個有重兵把守的大型島嶼!
    希特勒被這個充滿“創意”和“突然性”的計劃打動了也可能是想給空軍一個彌補不列顛空戰失利的機會)。他批準了戈林和空降兵司令庫特·斯圖登特將軍提出的這個代號為“水星行動”的計劃。
    1941年5月20日清晨, 克裏特島上空,引擎的轟鳴聲打破了寧靜。數以百計的德國ju 52運輸機和牽引著dfs 230滑翔機的飛機,如同遮天蔽日的蝗蟲,飛臨島嶼上空。
    緊接著,成千上萬的德國傘兵像蒲公英種子一樣從天而降!他們的目標是島上三個關鍵的機場:西部的馬萊邁、中部的雷西姆農和東部的伊拉克利翁。與此同時,搭載著重裝備和突擊部隊的滑翔機也悄無聲息地降落在預定區域。
    然而,等待他們的,卻不是想象中的輕鬆占領,而是地獄般的腥風血雨!盟軍守島部隊總司令是新西蘭的伯納德·弗賴伯格將軍),雖然裝備不足缺乏重炮和坦克),士氣也因剛從希臘敗退而受到影響,但他們通過utra情報已經提前獲知德軍可能發動空降雖然對具體時間和地點判斷不完全準確),並在機場周圍部署了重兵!
    德國傘兵在降落過程中和剛剛落地、還沒來得及集結時,就遭到了盟軍步兵、機槍、甚至高射炮放平了當反步兵武器用!)的毀滅性打擊!無數傘兵在空中就被打死,或者落地後還沒解開降落傘就被射殺。滑翔機降落時也損失慘重。更讓德國人始料未及的是,克裏特島當地的居民,無論是老人、婦女還是孩子,都自發地拿起獵槍、菜刀、斧頭甚至石塊,與德國傘兵展開了殊死搏鬥!他們對侵略者表現出了驚人的仇恨和勇氣!戰鬥從一開始就異常殘酷和混亂。
    馬萊邁機場的拉鋸戰: 整個戰役的焦點,很快就集中在了西部的馬萊邁機場。這裏是德軍投入兵力最多、也是盟軍主要是新西蘭第5旅)防禦最頑強的地點。雙方圍繞著機場和旁邊關鍵的107高地,展開了反複的、極其血腥的拉鋸戰。德軍傘兵傷亡極其慘重,一度瀕臨失敗。
    弗賴伯格的爭議決策與德軍的增援: 就在德軍在馬萊邁的進攻陷入困境、傷亡慘重之際,盟軍司令弗賴伯格將軍,可能因為情報混亂或者判斷失誤,未能及時組織起決定性的反擊來徹底奪回機場。而德軍指揮官斯圖登特則孤注一擲,下令所有後續的運輸機,不顧一切代價,強行在仍在交火、布滿彈坑的馬萊邁機場或其附近)降落,把寶貴的山地步兵增援部隊送上島!雖然ju 52運輸機在降落過程中損失慘重,但正是這些冒死降落的增援部隊,最終扭轉了馬萊邁的戰局。 德軍終於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牢牢控製了馬萊邁機場這個關鍵的立足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盟軍敗退與海上撤離: 一旦馬萊邁機場落入德軍之手,德國人就可以源源不斷地通過空運增派部隊和補給。盟軍在其他兩個機場雷西姆農和伊拉克利翁)的守軍雖然仍在頑強抵抗,但大勢已去。弗賴伯格將軍最終下令放棄抵抗,部隊向南海岸撤退,準備再次進行海上撤離。
    英國皇家海軍再次臨危受命,派往克裏特島南部崎嶇的海岸主要是斯法基亞附近)接運撤退的盟軍。但這次,德國空軍已經完全控製了克裏特島上空,並且可以從希臘和克裏特島本身的機場起飛。撤退船隊遭受了比希臘撤退時更加猛烈和持續的空襲!多艘英國巡洋艦和驅逐艦被炸沉或重創,海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最終,到6月1日撤退結束時,大約隻有1萬8千名盟軍士兵被成功救走,超過1萬2千人被俘,還有數千人陣亡。
    克裏特島最終落入了德軍手中。但這場勝利,對德國人來說,代價高昂得讓他們心疼不已,堪稱一次“慘勝”。
    德國最精銳的第7空降師和第5山地師,在克裏特島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據估計,德軍陣亡和失蹤人數接近4000人,受傷人數更是高達2500人以上。尤其是傘兵部隊,損失了近一半的骨幹力量!運輸機也損失了200多架。
    盟軍方麵,陣亡約4000人,受傷約2000人,被俘約人。皇家海軍損失也極為慘重,3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被擊沉,包括戰列艦、航空母艦在內的多艘大型艦隻受重創。
    與此同時希臘軍民在這場實力懸殊的抵抗中所展現出的勇氣和犧牲精神,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甚至包括他們的對手。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1941年5月的一次演講中,給予了希臘人最高的讚譽:“在此之前,我們常說:希臘人像英雄一樣戰鬥。但從今以後,我們將說:英雄們像希臘人一樣戰鬥!”
    就連希特勒本人,在私下裏是在1941年6月對黨衛軍高層的一次講話中)也承認:“平心而論,希臘士兵的作戰尤其英勇頑強。他們投降時是如此高傲,以至於贏得了對手的尊敬…隻有希臘人敢於在投降後依舊保持不屈和驕傲。” 他甚至還抱怨:“如果不是為了拯救意大利那可憐的顏麵,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卷入那塊貧瘠的半島指希臘)。” 這無疑也流露出他對墨索裏尼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盟友的極度不滿。
    克裏特島之戰,雖然以德軍占領該島告終,但其精銳空降部隊遭受的巨大損失,讓希特勒本人也感到震驚和後怕。 他從此對大規模使用傘兵和滑翔機進行突襲作戰的方式產生了懷疑,認為這種戰術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因為奇襲性難以保證,損失又太大)。在此後的戰爭中,德國空降部隊雖然仍然存在,但再也沒有進行過類似克裏特島這樣大規模的獨立空降作戰。克裏特島,成為了德國傘兵的“光榮巔峰”,也成為了他們的“墳墓”。
    隨著克裏特島的陷落,德國算是徹底控製了巴爾幹半島和東地中海的部分製空權。雖然這場“計劃外”的巴爾幹戰役,意外地將“巴巴羅薩”計劃的發起時間推遲了關鍵的一個多月,但希特勒認為,南翼的威脅已經解除,是時候調轉槍口,去執行他那個醞釀已久的“終極計劃”了!
    德國的百萬大軍,如同上緊了發條的戰爭機器,開始悄悄地向蘇德邊境集結。無數的坦克、大炮、飛機,正等待著元首的一聲令下,去撕裂那片廣袤的東方大地。
    然而,那個即將被他攻擊的蘇維埃俄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它是如何在短短二十多年間,從舊沙俄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一個令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既恐懼又好奇的紅色政權?它與德國之間,又有著怎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曆史糾葛和意識形態的根本對立?為何希特勒會如此執著地,將其視為必須從肉體上和精神上徹底消滅的頭號大敵?
    下一回開始讓我們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17年,回到那改變了俄國乃至世界曆史進程的“十月革命”的炮火聲中,去探尋蘇維埃誕生的秘密,以及它與納粹德國最終走向生死決戰的曆史必然!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