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虎!虎!虎!
字數:10181 加入書籤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瓦胡島,珍珠港。
這是一個典型的熱帶星期天早晨。陽光透過薄霧,懶洋洋地灑在平靜的港灣和沉睡的軍艦上。棕櫚樹在微風中搖曳,空氣中彌漫著雞蛋花的甜香和遠處咖啡的醇厚。岸上的教堂鍾聲隱約可聞,似乎在提醒著人們,這又是一個可以放鬆身心、享受假日的安寧日子。港內,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們,像一群休憩的鋼鐵巨獸,靜靜地停泊在福特島兩側。大部分水兵還在享受著周末的悠閑,有的可能昨夜狂歡未醒,有的正準備換上整潔的製服去參加禮拜,聖誕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空氣中似乎都飄蕩著一絲節日的鬆弛。
然而,就在這份寧靜之下,一場精心策劃的、致命的風暴,已經悄無聲息地逼近了。
數百海裏之外的北太平洋波濤之中,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為核心,搭載著353架艦載機包括戰鬥機、俯衝轟炸機、水平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輔以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和補給艦船組成的龐大特混編隊,如同幽靈般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高速航行。經過十多天驚心動魄的無線電靜默和隱蔽航渡,他們終於抵達了瓦胡島以北約230海裏的預定攻擊發起陣位。
飛行甲板上,燈火通明,地勤人員像一群高度緊張的螞蟻,在刺骨的海風中為即將出擊的飛機做著最後的檢查、加油和掛彈。飛行員們則聚集在簡報室,神情肅穆地聆聽著指揮官們最後的訓示和“天皇陛下”的“殷切期望”。他們吃下了象征“勝利”的紅豆糯米飯,喝幹了壯行的清酒。
與此同時,在黑暗冰冷的海水之下,五艘由日本海軍精心研製的“甲標的”袖珍潛艇,也搭載著各自的兩名艇員和致命的魚雷,正悄悄地向著珍珠港狹窄的入港航道和港內深處滲透。它們的任務,是配合空襲,從水下攻擊美軍的戰列艦,並擾亂港內的防禦。一場海空一體的立體絞殺,即將在幾十分鍾後,以雷霆萬鈞之勢展開!
第一波攻擊夏威夷時間約0755 – 0840)
夏威夷時間,1941年12月7日,早上7點55分。
就在珍珠港的美軍哨兵可能還在揉著惺忪的睡眼,抱怨著周末值班的無聊時,由淵田美津雄親自率領的第一攻擊波的183架飛機包括49架攜帶穿甲炸彈的水平轟炸機、40架攜帶魚雷的攻擊機、51架俯衝轟炸機和43架零式戰鬥機),已經從瓦胡島東北方向,如同烏雲壓頂般悄然逼近。他們巧妙地利用了瓦胡島北部山脈的掩護,避開了美軍雷達的早期偵測。
淵田美津雄駕駛著他的九七式艦載攻擊機,飛在編隊的最前方。當他穿過雲層,俯瞰整個珍珠港時,港內景象一覽無餘:美軍的戰列艦像一群沉睡的巨獸,整齊地排列在福特島的“戰列艦大街”兩側,機場上的飛機也毫無戒備地停放著。
“一切順利!奇襲成功!”淵田按捺住激動的心情。他立刻命令信號員打出了那兩發至關重要的綠色信號彈日軍事前擬定了若發現美軍戰艦停泊在港內,就使用“兩發綠色信號彈”通知後方機群展開攻擊隊形。若未見主力艦,則發一發信號彈,執行替代目標打擊計劃),為了確保後續所有飛行員都能清晰地看到信號,準確理解攻擊指令,幾分鍾後,他又再次發射了兩發綠色信號彈。整個龐大的攻擊編隊,在空中迅速調整隊形,如同訓練有素的獵鷹,撲向了各自預定的目標。
緊接著,淵田向旗艦“赤城”號發出了那三個字的曆史性密碼電報:“トラ!トラ!トラ!”——這在日語中是“虎!虎!虎!”的意思,也是預先約定的、表示“奇襲成功,敵人毫無防備”的暗號。
攻擊,瞬間爆發!
“戰列艦大街”成為了人間地獄。由村田重治少佐指揮的40架掛載著經過特殊改裝的淺水魚雷的九七式艦攻,以驚人的低空高速,掠過平靜的港灣水麵,向著那些龐大的鋼鐵巨獸發射出一枚枚致命的“長矛”。
“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成為了最早的犧牲品之一。它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至少五枚魚雷接連命中左舷!巨大的爆炸撕裂了它的艦體,海水瘋狂湧入。這艘排水量近三萬噸的巨艦,在短短十幾分鍾之內,就迅速向左傾覆,艦底朝天,將數百名還沒來得及逃生的水兵,永遠地困在了冰冷的海水和漆黑的船艙之中。
“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也同樣遭到了魚雷的集中攻擊,身中數雷,迅速坐沉海底,隻有部分上層建築還露在水麵之上。
而最慘烈的,莫過於“亞利桑那”號戰列艦 的命運了。就在它遭到魚雷攻擊、艦體已經開始傾斜的時候,淵田美津雄親自率領的水平轟炸機群也飛臨了它的上空。一枚800公斤的穿甲航空炸彈,準確地命中了“亞利桑那”號靠近二號炮塔的前甲板,並奇跡般地穿透了數層厚重的裝甲,直接引爆了它前部的主彈藥庫!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之後,“亞利桑那”號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巨手從中間生生撕裂!巨大的火球和濃煙衝天而起,高達數百米!整艘戰艦在幾秒鍾之內就被炸成了兩截,迅速沉入海底!艦上1177名官兵,幾乎全部當場遇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與此同時,由高橋赫一少佐指揮的九九式俯衝轟炸機,則像一群嗜血的蒼鷹,從高空猛撲下來,對著瓦胡島上的各個美軍機場——希卡姆機場、惠勒機場、福特島海軍航空站等——進行了毀滅性的轟炸。他們投下的一枚枚250公斤的炸彈,準確地命中了那些毫無防備、整整齊齊停放在地麵上的美軍飛機和機庫。一時間,機場上火光衝天,濃煙滾滾。零式戰鬥機則在低空來回掃射,壓製著美軍零星的防空火力,並將地麵上的飛機打成篩子。
美軍的反應,在最初的幾十分鍾裏,可以說是猝不及防。雖然早在7點左右,瓦胡島北岸的奧帕納移動雷達站的兩名雷達兵,喬治·艾略特和約瑟夫·洛克德,確實偵測到了一大批不明飛機從東北方向接近,距離約130多英裏。他們將這一重要情報上報給了位於沙夫特堡的信息中心。但值班的克米特·泰勒中尉,一位缺乏經驗的陸軍航空隊追擊機飛行員,卻草率地認為這可能是從美國本土按計劃飛來的一批b17轟炸機當天確實有一批b17預計抵達),或者是海軍的偵察機,於是漫不經心地告訴雷達兵“別管它了”。這個致命的誤判,使得珍珠港錯失了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半個多小時的預警時間!港內缺乏戒備,高射炮火最初也未能形成有效的有組織的還擊。
第二波攻擊夏威夷時間約0850 – 1000)
第一波攻擊的硝煙尚未散盡,由島崎重合海軍少佐飛行隊長)率領的第二攻擊波的171架飛機包括54架九七式水平轟炸機、78架九九式俯衝轟炸機和36架零式戰鬥機),又接踵而至。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對那些在第一波攻擊中幸存或受損較輕的美軍艦船進行“補刀”,並進一步摧毀機場設施、飛機庫等,徹底癱瘓美軍在夏威夷的空中力量和後勤保障能力。
第二波攻擊中,正在船塢中維修的太平洋艦隊旗艦“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及其旁邊的兩艘驅逐艦“卡辛”號和“唐斯”號 ,遭到了俯衝轟炸機的猛烈轟炸。船塢被炸彈擊中後注水,“卡辛”號和“唐斯”號被炸得翻了個底朝天,嚴重損毀。“賓夕法尼亞”號本身也中了一枚炸彈,但損傷相對較輕。
試圖衝出港口的“內華達”號戰列艦 ,則成為了日軍俯衝轟炸機集中攻擊的目標。它身中數枚炸彈和近失彈,燃起大火,為了避免在狹窄的主航道沉沒而堵塞港口,它最終在懷皮奧半島附近搶灘擱淺。
機場和飛機庫也遭到了進一步的破壞,更多的美軍飛機在地麵被摧毀。
然而,就在這看似“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時候,日軍第二攻擊波卻犯下了一個或者說,是南雲忠一的指揮再次出現了)極其致命的疏忽——他們幾乎完全忽略了珍珠港內幾個對美軍來說具有戰略意義的“致命要害”!
最重要的就是珍珠港海軍基地內,儲存著數百萬桶航空燃油和艦用燃油的油庫區!這些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未來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內作戰所必需的“血液”!如果這些油庫被徹底摧毀,太平洋艦隊的恢複時間將會被無限期地延長!然而,日軍的轟炸機群,似乎並沒有把這些高大顯眼、又極易燃燒的油罐區作為優先攻擊目標。
同樣被忽略的,還有珍珠港內那些規模龐大、設備完善的修船廠、幹船塢和各種海軍維修設施。這些設施對於修複那些在空襲中受損的艦船至關重要。
至於那五艘被寄予厚望的袖珍潛艇,它們的表現則完全是一場災難。除了在空襲開始前被“沃德”號擊沉的那艘,其餘四艘中,一艘在攻擊“柯蒂斯”號水上飛機母艦時發射魚雷未中,自身反被擊傷後衝灘被俘;另一艘在港內發射魚雷後也神秘失蹤可能被擊沉或自沉);還有兩艘根本沒能進入港內或在進入後未能發現有價值的目標。它們最終未能對港內的美軍戰艦造成任何實質性的破壞,反而自身全部損失。
大約在上午10點左右,第二攻擊波的飛機也開始陸續返航。此時,珍珠港上空雖然仍有零星的戰鬥,但大規模的空襲已經基本結束。
淵田美津雄等空中指揮官在返回航母後,力主發動第三波攻擊,認為應該乘勝追擊,徹底摧毀珍珠港的油庫、修船廠等岸上設施,以及搜尋並攻擊可能在附近海域的美軍航空母艦。
但艦隊司令南雲忠一中將,在聽取了各方報告包括機群在第二波攻擊中損失有所增加、美軍防空炮火的增強、以及對美軍航空母艦行蹤不明的擔憂,最重要的是,他認為已經基本達成了摧毀美軍戰列艦主力的主要作戰目標)之後,最終還是做出了一個後來備受爭議的決定——取消第三波攻擊,艦隊全速撤離,返回日本!他擔心如果戀戰不退,一旦艦隊位置暴露,遭到美軍特別是其航母艦載機)的反擊,那他這支寶貴的航母特混艦隊日本海軍的全部家當啊!)可就危險了!保存自己的航母實力,在他看來,是壓倒一切的任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於是,這支取得了驚人戰術勝利的日本艦隊,在完成了兩波毀滅性的空襲之後,便悄然轉向,消失在了茫茫的太平洋之中。
珍珠港遭襲的兩個小時,對美國來說,是災難性的兩個小時!
人員傷亡:超過2403名美國軍事人員包括海軍、陸軍、海軍陸戰隊)和68名平民在襲擊中喪生,另有1178人受傷。其中,僅僅“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的沉沒,就造成了1177人遇難,占總死亡人數的近一半!
艦艇損失:太平洋艦隊的8艘戰列艦中,“亞利桑那”號發生災難性爆炸並徹底報廢;“俄克拉荷馬”號傾覆沉沒,後被打撈但已無修複價值;“西弗吉尼亞”號和“加利福尼亞”號均坐沉港底後均被打撈修複);“內華達”號在試圖衝出港口時重傷搶灘;“田納西”號和“馬裏蘭”號雖然受損相對較輕因為內側有其他戰列艦作為“擋箭牌”),但也需要進塢修理;隻有“賓夕法尼亞”號當時在船塢內)損傷最輕。此外,還有3艘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和多艘輔助艦船被擊沉或重創。
飛機損失:約188架海軍和陸軍飛機被徹底摧毀在地麵或在短暫的空戰中被擊落,另有159架飛機受損嚴重。瓦胡島上的美軍航空力量,幾乎在一天之內就損失過半。
重要設施:機場的機庫、跑道、指揮塔等遭到了嚴重破壞,部分船塢也受到損傷。
而日本聯合艦隊這邊整個襲擊過程中,損失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整個過程中損失了29架艦載機,其中包括9架零式戰鬥機、15架九七式魚雷轟炸機,以及5架九九式俯衝轟炸機。另有數十架飛機在返航途中因受損嚴重被迫棄機或戰後報廢。參戰飛行員中,約55人陣亡,而原本寄望能突破港口防線、製造混亂的五艘袖珍潛艇,則幾乎全軍覆沒——四艘被美軍擊沉,一艘擱淺,艇員非死即俘,任務未能取得任何戰果。
盡管美軍在最初的攻擊中被打得措手不及,但在巨大的混亂和傷亡麵前,依然有許多官兵和平民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犧牲精神。
一些美軍飛行員,如肯尼斯·泰勒和喬治·威爾什等,冒著槍林彈雨,衝向自己的p40戰鬥機,奇跡般地駕機升空,與數倍於己的日軍飛機展開搏鬥,並成功擊落了數架敵機,譜寫了珍珠港上空為數不多的空中英雄傳奇。
在“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上,黑人炊事兵多裏斯·米勒,那會的美國還在實行種族隔離呢,在軍艦遭到攻擊、艦長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他先是奮不顧身地將受傷的艦長轉移到安全地帶,然後,在沒有任何專業訓練的情況下,操起了一座無人操作的.50口徑高射機槍,向著俯衝掃射的日軍飛機猛烈開火,還擊落了一架日機也有人說是兩架)!米勒的英勇事跡,後來被廣為傳頌,他也因此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同時也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得此榮譽的黑人,他的獲獎成為推動美軍內部種族政策改革的重要契機之一,而他本人成為了珍珠港事件中一位家喻戶曉的平民英雄。可惜,他沒能活到戰後,1943年11月24日,在塔拉瓦戰役中,他所服役的“利斯科姆灣”號護航航母在馬金環礁附近海域被日本潛艇“伊175”號發射的一枚魚雷命中並引爆彈藥庫,發生大規模爆炸,整艘航母在不到23分鍾內沉沒,米勒與包括艦長在內的644名官兵一起犧牲。2020年美國最新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就命名為“多裏斯·米勒”號,以紀念他的英勇事跡。
襲擊發生後,珍珠港內外的醫護人員、消防隊員以及無數自發組織的誌願者,冒著隨時可能再次發生的爆炸和空襲的危險,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搶救傷員、撲滅大火、搜尋幸存者的行動之中。
然而,就在這場看似一邊倒的“屠殺”之中,命運之神似乎也給美國人留下了一線生機,或者說,是給日本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遺憾。
最關鍵的,就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當時在役的三艘航空母艦——“企業”號、“列克星敦”號和“薩拉托加”號——竟然全部“陰差陽錯”地躲過了這次滅頂之災!偷襲當天,它們全部不在港內!
“企業”號:原計劃在12月6日下午從珍珠港以西海域執行完向威克島運送海軍陸戰隊戰鬥機中隊的任務後返回珍珠港,但因為遭遇惡劣天氣而延誤了進港時間。襲擊發生時,它正在返回珍珠港的途中,距離瓦胡島約300公裏。
“列克星敦”號 :正在執行向中途島運送海軍陸戰隊俯衝轟炸機的任務,當時位於珍珠港東南方向。
“薩拉托加”號 :則在美國西海岸的聖迭戈港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裝。
這三艘航母的幸存,對於接下來的太平洋戰爭的走向,具有無可估量的戰略意義。它們成為了美國海軍在戰爭初期能夠迅速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力量、並最終在珊瑚海和中途島等關鍵海戰中扭轉戰局的最寶貴的“火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山本五十六在柱島的旗艦上,得知南雲艦隊雖然重創了美軍的戰列艦編隊,卻連一艘航空母艦的影子都沒摸到的時候,他的心情無疑是極其沉重和憂慮的。他原本的作戰計劃中,摧毀美軍的航空母艦才是第一優先的目標!因為他深知,在未來的海戰中,航母才是真正的主宰。現在,戰列艦是打殘了,可航母這個“心腹大患”卻安然無恙!他在給部下的信中也可能是在私下談話中)曾沮喪地表示:“如此而已……我們的第一目標,未能命中。”
除了航空母艦,珍珠港內那些儲存著數百萬桶燃油的油庫、以及規模龐大的修船廠、幹船塢和各種海軍維修設施,也基本沒有遭到日軍的重點攻擊,損失輕微。這些重要的戰略目標如果被徹底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恢複能力將會受到致命的打擊。
這三件“幸事”對美國而言)或者說“憾事”對日本而言),使得珍珠港的“勝利”,從一開始就蒙上了一層濃厚的不確定陰影。
珍珠港遇襲的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美國國內引發了空前的震驚、憤怒和團結。
1941年12月8日,羅斯福總統在國會發表了他那篇著名的“國恥日”演說,將12月7日稱為“美國的國恥日”,並強烈譴責日本背信棄義的卑鄙行徑。
國會以壓倒性的票數參議院820,眾議院3881),迅速通過了對日宣戰的決議。曾經在美國社會占據主導地位的孤立主義思潮,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美國,這個“沉睡的巨人”,終於被徹底喚醒,並以空前的決心和意誌,投入到了這場世界大戰之中。
中國、英國和蘇聯在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戰的消息後,無疑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甚至可以說是“幸災樂禍”當然,是樂日本的災,幸自己的福)。
中國,也是在珍珠港事件兩天之後——1941年12月9日,正式對日本、德國和意大利宣戰。這一舉動,標誌著中國正式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也宣告了中日戰爭從“單邊抵抗”轉入“全麵世界戰爭”的格局。
丘吉爾更是激動地宣稱這是他“整個戰爭中睡得最好的一晚”,英國終於擺脫了“孤島”作戰的困境,拉來了美國這個實力雄厚的“大塊頭”一起對抗法西斯。
斯大林也同樣喜出望外,日本“南下”意味著蘇聯在遠東的壓力驟減,他可以更加放心地從西伯利亞抽調精銳部隊增援莫斯科前線,這對正在進行的莫斯科保衛戰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而遠在柏林的希特勒,在聽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輝煌勝利”時,也非常高興。他覺得,這下美國佬可有的忙了,肯定會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太平洋戰場去對付日本。他在4天後的12月11日,就迫不及待地主動對美國宣戰了!
是不是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有點意外:咦?這怎麽跟以前看過的說法不太一樣啊?不是說德國最希望日本能幫著一塊夾擊蘇聯嗎?那日本沒打蘇聯,反而跑去偷襲珍珠港,把美國給拉下水了,德國不該氣得跳腳,罵日本是豬隊友才對嗎?
這種說法,說白了,其實是典型的“地攤曆史”,或者是戰後許多人拿著“上帝視角”回頭看,腦補出來的版本。為什麽這麽說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德國進攻蘇聯的“莫斯科會戰”還沒打完呢!希特勒這時候根本就沒想過自己會輸,他心裏還惦記著“再有幾天拿下莫斯科”,誰還指望日本來“救場”?他壓根不覺得自己需要幫忙!
第二,希特勒真正在意的,不是蘇聯方向的日軍動向,而是——美國!
別忘了,從1941年初開始,美國就已經通過《租借法案》在明裏暗裏地援助英國,成了英國對抗德國的“軍火大後台”。這一點,希特勒是看在眼裏,怒在心裏。雖然美國還沒有正式參戰,但他早就認定,美國早晚是德國的敵人,隻不過還在等機會下場而已。
而這時候,日本一舉把珍珠港炸得天翻地覆,把美國直接拖進了戰爭,在希特勒眼裏,那是幫了他大忙!反而能在太平洋牽製住美國,他甚至早就跟日本那邊說好了——隻要你們敢對美國開戰,德國這邊馬上也會根據《三國同盟》跟著一起宣戰。
希特勒當時的真實想法,其實很簡單:
“美國人?就一幫暴發戶!讓他們搞搞汽車、玩玩電影行,真刀真槍上戰場?不值一提!”
所以,當日本炸了珍珠港,德國高層不是暴跳如雷,而是舉杯慶祝,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那邊的喇叭也立刻開到最大聲,宣稱這是“軸心勝利的第一道曙光”。
日本國內,自然是一片歡騰,各種媒體都在鼓吹“大東亞聖戰”的“輝煌開局”。首相東條英機等人也沉浸在短暫的勝利喜悅之中。
然而,作為這場偷襲的始作俑者,山本五十六的內心卻比任何人都要沉重。他伏案寫信給姐姐,字跡沉穩,卻字字如鉛:
“戰爭雖已打響,勝利也許會接連而至……但我不相信,這條路的盡頭,會有我們能承受的結果。國家既已決斷,我唯有隨行,盡一名軍人之責。隻是——我並不是想發動戰爭的人。”
信的末尾,他筆鋒微顫:“若我不能歸來,請替我照看好家中眾人。”山本同時預感到他未來不好的結局)
山本的清醒和悲觀,與日本國內的狂熱形成了鮮明對比。他知道,珍珠港的勝利,雖然在戰術上堪稱完美,但它並沒有真正摧毀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核心力量特別是航空母艦和油庫),反而徹底激怒了這個“沉睡的巨人”,將其無可挽回地拖入了戰爭。
珍珠港的偷襲,對日本來說,破壞的成果其實相當有限,最重要的三艘航母不在港,油庫和維修設施也基本完好。而它最大的“作用”,反而是幫了羅斯福總統一個“大忙”——它以一種最極端、也最有效的方式,徹底擊碎了美國國內強大的孤立主義思潮,使得羅斯福總統能夠名正言順地帶領美國全麵介入這場世界大戰。
太平洋上的風暴,才剛剛開始。而日本帝國,也在這場看似輝煌的“勝利”之後,踏上了一條通往最終毀滅的不歸路。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