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珊瑚海海戰

字數:10931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咱們說到,美國人飛臨東京扔下炸彈這事兒,雖然炸得不重,卻炸碎了日本軍部的自信——“神國”本土居然也不再安全了!杜立特這一下,把那些原本看不起航空力量的老頑固們都炸清醒了:看來,山本五十六說得對——真正威脅日本的是美軍那幾艘在太平洋上遊蕩的航母!
    這之後,日本海軍內部的調子就變了。原本對山本主張“大艦隊決戰”的那些質疑聲,突然小了不少。軍令部也不得不承認:不盡快摧毀美軍航母,就別想守住所謂“共榮圈”!    日本人打的算盤是:一旦拿下了莫爾茲比港,不僅可以徹底切斷美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孤立澳大利亞這個南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反法西斯盟國,還能以此為跳板,直接威脅澳大利亞北部,為將來進攻斐濟、薩摩亞甚至新喀裏多尼亞等更南邊的島嶼做好準備,從而徹底鞏固日本在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控製權。    日軍的兵力與計劃:
    總指揮官,是日本海軍第四艦隊司令長官井上成美海軍中將。這位仁兄也算是個比較有經驗的指揮官,但在航母運用方麵,思想還是稍微保守了點。
    負責直接進攻莫爾茲比港的,是一支由多艘運輸船和輕型護航艦艇組成的登陸編隊。
    為這支登陸編隊提供直接掩護和近距離支援的,是以輕型航空母艦“祥鳳”號大約能搭載二三十架飛機)為核心,輔以“青葉”、“衣笠”、“古鷹”、“加古”這四艘重巡洋艦和數艘驅逐艦組成的掩護編隊。
    而真正扮演“殺手鐧”角色的,則是由高木武雄海軍中將指揮航空作戰則由更懂行的原忠一海軍少將負責)的航空母艦突擊編隊!這可是日本海軍的精銳力量,包括兩艘當時最先進的大型航空母艦——“翔鶴”號和“瑞鶴”號這兩艘航母加起來,能搭載一百二十多架艦載機,包括零式戰鬥機、九九式俯衝轟炸機和九七式魚雷攻擊機這些“王牌組合”),以及為其護航的重巡洋艦“妙高”號、“羽黑”號和數艘驅逐艦。這支航母編隊,將是這次作戰中,與可能出現的美軍航母進行決戰的主力。
    美軍的應對:
    就在幾周前,美軍在爪哇海附近打撈起一艘日艦殘骸,意外發現了部分jn25密碼本的殘頁和電碼表!這份“紙上戰利品”瞬間讓美軍情報部門如獲至寶,補全了破解日本海軍密碼的關鍵拚圖。    於是,他也秘密地調兵遣將,將當時在西南太平洋地區能夠調動的所有航空母艦力量——弗蘭克·傑克·弗萊徹海軍少將指揮的第17特混艦隊以航空母艦“約克城”號為核心,搭載約七十餘架飛機)和奧布裏·費奇海軍少將指揮的第11特混艦隊以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為核心,也搭載約七十餘架飛機),以及一支由澳大利亞海軍少將約翰·格雷斯指揮的澳美聯合巡洋艦編隊主要負責水麵攔截任務),秘密地開赴珊瑚海海域,嚴陣以待,準備給日本人來個“反伏擊”!
    但雙方指揮官誰都清楚,誰先找到對方的航母,誰就能奪取戰鬥的主動權!
    戰火,首先在所羅門群島的圖拉吉港點燃。這個不起眼的小港口,剛剛在5月3日被日軍占領。弗萊徹少將指揮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瞅準了這個機會,在5月4日清晨,派出了艦載機,對停泊在圖拉吉港內的日軍小型艦艇和水上飛機基地,進行了一次“開胃小菜”式的空襲。
    美軍飛機炸沉了日本驅逐艦“菊月”號,還順帶收拾了幾艘掃雷艇和運輸船,算是給日本人提了個醒:“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們來了!”但這次空襲的規模不大,也沒能對日軍的主力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威脅。圖拉吉的這點小動靜,更像是大戰來臨前的一聲不和諧的序曲。
    接下來的兩天,珊瑚海這片廣闊的海域,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捉迷藏”戰場。日美雙方的航母編隊,都在拚命地搜索著對方的蹤跡。可老天爺似乎也想給這場即將到來的航母“處女秀”增加點懸念,那幾天珊瑚海的天氣糟糕透頂,不是濃雲密布,就是大雨傾盆,能見度極差。雙方的偵察機,在雲裏霧裏鑽來鑽去,飛了好幾圈,愣是沒能準確地發現對方主力航母編隊的“真身”。這就好比兩個蒙著眼睛的武林高手,都想給對方來個“致命一擊”,卻誰也摸不著誰在哪兒,隻能憑著感覺瞎比劃。
    到了5月7日上午,這場“盲人摸象”的遊戲,總算是有了點眉目,但也充滿了戲劇性的烏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美軍的一架偵察機,在濃霧中,發現了正在為進攻莫爾茲比港的登陸船隊護航的日本輕型航空母艦“祥鳳”號及其護航艦艇。可能是因為距離太遠,看得不太清楚,也可能是飛行員太激動,他居然把這艘小個子的“祥鳳”號,誤報成了日軍的主力航空母艦編隊!
    弗萊徹少將一聽,以為逮著大魚了!哪還顧得上仔細核實情報?立刻下令:“約克城”號和“列克星敦”號,所有能飛的飛機,全都給我上!目標,日本航母!
    於是,浩浩蕩蕩九十多架美軍艦載機主要是“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和“蹂躪者”魚雷攻擊機),像一群餓狼一樣,撲向了可憐的“祥鳳”號。
    但到了地方一看,不對!不是說遇到了航母的主力編隊嗎,這咋就一艘小型航母,沒辦法!但來都來了,炸吧!
    可憐“祥鳳”號雖然也緊急起飛了僅有的幾架“零式”戰鬥機進行攔截,但在美軍飛機絕對的數量優勢和飽和攻擊麵前,那點抵抗簡直就是杯水車薪。數十枚炸彈和魚雷,如同雨點般砸在了“祥鳳”號的身上。這艘倒黴的輕型航母,在短短的幾十分鍾之內,就被炸得是千瘡百孔,燃起衝天大火,最終在一片濃煙和爆炸聲中,迅速沉入了珊瑚海那冰冷的海底。美軍飛行員羅伯特·e·狄克遜,在確認擊沉“祥鳳”號後,興奮地向母艦發回了那封後來名垂青史的電報:“抓到一隻平頂船!狄克遜呼叫航母,抓到一隻平頂船!” 這是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擊沉的第一艘日本航空母艦!消息傳來,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士氣還比較低落的美軍。
    就在美軍為擊沉“祥鳳”號而歡呼雀躍的時候,日本人的偵察機也犯了同樣的“低級錯誤”。他們把正在為美軍艦隊提供油料補給的“尼奧肖”號油料補給艦和為其護航的“西姆斯”號驅逐艦,也誤報成了一艘航空母艦和一艘巡洋艦!
    日本航母編隊的指揮官高木武雄中將和原忠一少將一聽,也以為逮著大魚了!立刻下令“翔鶴”號和“瑞鶴”號的攻擊機群全力出擊!結果呢?日本那些經驗豐富的王牌飛行員們,把寶貴的炸彈和魚雷,都浪費在了這兩艘價值不大的輔助艦船身上。“尼奧肖”號雖然被炸成了重傷,在海上漂浮了好幾天之後才最終沉沒,“西姆斯”號則當場就被炸沉了。日本海軍主力航母的第一次攻擊,就這樣,打了個“寂寞”,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攻擊波次和飛行員的體力。
    日本人那邊呢?也差不多。他們的偵察機把美軍的油船“尼奧肖”號和護航的“西姆斯”號驅逐艦當成了航母和巡洋艦,高木和原忠一也是毫不猶豫,飛機盡出。結果,炸沉了一艘油船和一艘驅逐艦,主力航母的寶貴攻擊波次就這麽給浪費了。
    這白天雙方都跟“睜眼瞎”似的打了個熱鬧,可到了5月7號晚上,更離奇的事兒發生了。天黑之後,海麵上風雨交加,能見度極差。那些從“翔鶴”號和“瑞鶴”號上起飛、攻擊完“尼奧肖”號和“西姆斯”號後返航的日本飛機,因為油料快耗盡,又找不到自家航母,急得像沒頭蒼蠅。就在這時候,有幾架迷航的日本飛機,居然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前方海麵上有航母的燈光信號!飛行員們大喜過望,以為找到了組織,便搖搖晃晃地就準備降落。
    可他們哪知道,那燈光信號,壓根就不是他們家航母發出來的,而是弗萊徹的美軍航母編隊!美軍航母上的降落信號官,大晚上黑燈瞎火的,一開始也沒看清來的是“客”還是“主”,還以為是自家的偵察機回來了,甚至還揮舞著信號棒,準備引導他們降落!
    眼瞅著這幾架日本飛機就要“送貨上門”,降到美國航母甲板上來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也不知是哪個眼尖的美軍水兵,突然發現這飛機的外形不對勁兒——“嘿!這他娘的不是咱們的飛機!是小日本的膏藥旗!”
    “敵襲!”警報聲瞬間響徹雲霄!美軍航母上的高射炮手們這才如夢方醒,趕緊手忙腳亂地對著那幾架還在盤旋準備降落的日本飛機猛烈開火!那幾架日本飛行員也嚇了一跳,這才明白自己找錯了“家”,趕緊拉起飛機,在美軍的炮火中狼狽逃竄,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這件“夜半驚魂”的烏龍事件,雖然沒造成什麽實際損失,但卻讓弗萊徹將軍後背一陣發涼。他立刻意識到:壞了!小日本的飛機都摸到咱們家門口了,這說明咱們艦隊的大概位置,已經暴露了!看來,明天必有一場惡戰!
    果不其然,5月8日一大早,雙方的偵察機幾乎同時發現了對方的主力航母編隊!一場人類海戰史上前所未有的、雙方水麵艦隊自始至終沒有互相開一炮、完全依靠艦載機在數百公裏之外進行“超視距”攻防的航母大對決,正式拉開帷幕!
    日本人的動作更快一些。“翔鶴”號和“瑞鶴”號上的大約七十多架艦載機,在經驗豐富的飛行指揮官的帶領下,如同出鞘的利刃,直撲美軍航母編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美軍的f4f“野貓”戰鬥機雖然也緊急起飛進行攔截,但在性能上確實不如日軍的“零式”戰鬥機,數量上也處於劣勢。雖然美軍飛行員打得異常頑強,但還是沒能完全阻止日軍的攻擊機群突破防線。
    不幸的是,美國海軍的“常春藤”——“列克星敦”號航空母艦被水兵們親切地稱為“列夫人”),成為了日軍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集中圍攻的主要目標。這艘功勳卓著的老航母,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至少兩枚魚雷和兩顆炸彈接連命中!魚雷撕開了它的水下裝甲,炸彈則在飛行甲板和機庫內引發了熊熊大火。更要命的是,泄漏的航空汽油蒸汽在艦體內彌漫,最終被引爆,發生了一係列劇烈的內部爆炸!
    雖然“列克星敦”號上的美軍官兵們,在艦長弗雷德裏克·謝爾曼的指揮下,進行了極其英勇和頑強的損害管製,一度控製住了火勢,甚至還修複了部分飛行甲板,準備回收飛機。但最終,由於內部爆炸持續不斷,火勢再次失控,整艘航母已經回天乏術。為了避免這艘曾經的驕傲落入敵手,謝爾曼艦長在下午5點左右,痛苦地下達了棄艦命令。傍晚時分,在確認所有幸存船員都已安全撤離之後,美軍驅逐艦“菲爾普斯”號向“列克星敦”號發射了數枚魚雷,將其自行擊沉。“列夫人”就這樣,帶著滿身的傷痕和無盡的遺憾,緩緩沉入了珊瑚海那深邃的海底。
    另一艘美軍航母“約克城”號,雖然也遭到了日軍飛機的猛烈攻擊,但它的運氣似乎要好一些。它被一枚800公斤的航空炸彈直接命中飛行甲板,炸彈穿透了數層甲板後在艦體內部爆炸,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火災,一度失去了作戰能力。但憑借著美軍官兵們那令人驚歎的損害管製能力這方麵美國海軍確實比日本海軍強不少),“約克城”號上的大火很快就被撲滅,飛行甲板的破洞也被迅速修補。僅僅在幾個小時之後,這艘被打殘了的航母,竟然奇跡般地又恢複了大部分的作戰能力雖然航速受到了影響,而且艦體內部的損傷其實還很嚴重),甚至還能起降飛機!這簡直是個奇跡!而正是這個“奇跡”,為一個月後那場更具決定性意義的中途島海戰,埋下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伏筆。
    就在日軍飛機攻擊美軍航母的同時,從“約克城”號和“列克星敦”號上起飛的大約八十多架美軍攻擊機群,也正氣勢洶洶地撲向日本航母編隊。
    日本的“翔鶴”號航空母艦,這次可就沒那麽幸運了。它遭到了美軍俯衝轟炸機的集中攻擊,被數枚炸彈準確命中據說是2到3枚)。炸彈在飛行甲板和機庫內引發了大火,飛行甲板也嚴重受損,根本無法再起降飛機。“翔鶴”號雖然沒有沉沒,但也徹底失去了戰鬥力,被迫提前退出戰鬥,拖著受傷的艦體,狼狽地返回日本本土進行修理。
    而另一艘日本主力航母“瑞鶴”號呢?它的運氣簡直是好到爆棚!就在美軍攻擊機群飛臨日本艦隊上空的時候,它恰好駛入了一片濃密的雨雲區那是熱帶風暴的邊緣地帶),美軍的飛行員們在惡劣的天氣和能見度下,根本就沒能發現它的蹤跡!就這樣,“瑞鶴”號毫發無損地躲過了美軍的致命一擊。
    但是,“瑞鶴”號雖然艦體沒事,但它搭載的艦載機部隊,在之前攻擊美軍航母和隨後的激烈空戰中,也遭受了極其慘重的損失,特別是那些經驗豐富的老牌飛行員,傷亡過半!這使得“瑞鶴”號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也因為缺乏足夠的合格飛行員和飛機,而難以恢複完整的作戰能力。
    在雙方航母互相“隔空對拳”的同時,各自派出的戰鬥機部隊,也在空中展開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狗鬥”。
    日本海軍的“零式”戰鬥機,憑借其優異的爬升性能、轉彎半徑和超遠的航程,在空戰中確實占據了一定的優勢,給美軍的f4f“野貓”戰鬥機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很多缺乏經驗的美軍飛行員,在與老練的“零式”飛行員的纏鬥中,往往不是對手。
    但美軍的“野貓”戰鬥機,也不是吃素的!它雖然在機動性上不如“零式”,但結構堅固,火力也不弱裝備6挺.50口徑重機槍),而且美軍飛行員們也逐漸摸索出了一些對付“零式”的有效戰術比如著名的“薩奇剪”戰術,就是由當時還是海軍少校的約翰·薩奇發明的,通過兩架“野貓”互相掩護、交叉攻擊的方式,來克製“零式”的機動性優勢)。更重要的是,美軍飛行員們同樣英勇善戰,悍不畏死,給日軍的戰鬥機和攻擊機也造成了相當大的傷亡。
    這場珊瑚海的空戰,雙方都損失了不少飛機和寶貴的飛行員。但從整體上看,日本海軍航空兵雖然在單機性能和飛行員經驗上可能略占上風,但他們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特別是那些經驗豐富的老牌飛行員,一旦損失,短期內是難以補充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5月8日的海空激戰之後,珊瑚海海戰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雙方的航空母艦,都因為損失慘重或者艦載機消耗過大,而基本失去了主要的攻擊能力。
    日軍方麵呢?輕型航母“祥鳳”號被擊沉;主力航母“翔鶴”號被重創,不得不提前返廠大修;另一艘主力航母“瑞鶴”號雖然艦體沒事,但艦載機和飛行員損失過半,也暫時失去了戰鬥力。更重要的是,由於擔心美軍剩餘的航母力量他們當時並不知道“列克星敦”號已經沉沒,“約克城”號也受了重傷),也因為進攻莫爾茲比港的登陸船隊失去了必要的空中掩護,日本第四艦隊司令井上成美中將,最終還是在5月8日晚間,極不情願地下令,取消了對莫爾茲比港的海上登陸行動,命令艦隊撤回拉包爾基地。進攻莫爾茲比港的計劃,隻能改為從陸路翻越那道更加艱險、也更加致命的歐文斯坦利山脈那將是另一場更加艱苦卓絕的叢林血戰,也是澳軍在二戰中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美軍方麵呢?大型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沉沒;“約克城”號航空母艦被重創;油料補給艦“尼奧肖”號和驅逐艦“西姆斯”號也被擊沉。從損失的艦艇總噸位上看,美軍似乎是輸了。
    但是,從戰略層麵上看,美國及其盟國卻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是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盟軍第一次成功地阻止了日軍一次重要的戰略進攻行動!它打破了日軍自開戰以來“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盟國的士氣。
    戰略意義與影響:太平洋戰場的“第一道刹車”
    珊瑚海海戰,這場人類海戰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之間的“隔空對決”,其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怎麽強調都不過分:
    戰術上: 日本海軍“小勝”? 從擊沉對方艦艇的總噸位上看,日本海軍確實是略占上風。他們擊沉了美軍一艘大型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一艘油輪和一艘驅逐艦,自身隻損失了一艘輕型航母“祥鳳”號)。
    戰略上: 美國及其盟國“大勝”! 這才是最重要的!美軍成功地阻止了日軍占領莫爾茲比港的戰略企圖,保住了澳大利亞與美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也保住了澳大利亞這個南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反攻基地。這是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盟軍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挫敗了日軍的一次重大戰略進攻!它像一道無形的“刹車”,第一次延緩了日本這台失控的戰爭機器在南太平洋瘋狂擴張的腳步!
    那麽問題來了:一場仗到底該怎麽看是“贏”還是“輸”?是看打沉了幾艘艦,炸毀了多少飛機,還是看誰的航母更貴?其實都不是!
    真正決定勝負的,是戰略目標有沒有達成:
    如果你原本的計劃是“占領莫爾茲比港”,結果沒搶到,反而被迫退兵,那不管你炸了幾艘美軍艦艇,都是“輸”!
    而美國這邊雖然沉了一艘“列克星敦”號,看上去損失不小,但隻要他們成功守住澳大利亞南太防線,那就是“贏”!
    所以說,衡量一場仗的勝負,不能隻盯著表麵的艦船損失,更要看它背後的戰略效果和整體戰爭走向。珊瑚海這一仗,就是“戰術打輸、戰略大勝”的經典範例。
    對中途島海戰的“致命伏筆”:這一點尤其關鍵!珊瑚海海戰,使得日本海軍兩艘最精銳、也是最新銳的航空母艦——“翔鶴”號因為在戰鬥中被重創,需要返回日本本土進行長達數月的修理)和“瑞鶴”號雖然艦體無損,但其艦載機部隊和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在戰鬥中損失過半,短期內無法恢複完整的作戰能力)——都無法參加接下來僅僅一個月之後就要進行的、也是更具決定性意義的中途島海戰!這兩艘主力航母的缺席,對於中途島海戰中日美雙方航母力量的對比,以及最終的戰役結局,都產生了至關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可以說,珊瑚海的“戰術小勝”,卻為中途島的“戰略慘敗”埋下了一個致命的伏筆!
    海戰模式的“革命性變革”:珊瑚海海戰,是世界海戰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編隊之間在雙方水麵艦艇均未直接交火甚至沒有互相發現)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艦載航空兵進行遠距離攻防的戰例。它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宣告了:戰列艦主宰海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航空母艦,以及其搭載的艦載機,才是未來海戰舞台上真正的主角!海戰的模式,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航空母艦時代”。
    經驗教訓的“寶貴學費”:雙方都從這場海戰中吸取了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比如,如何更有效地組織偵察,才能更早、更準確地發現敵人?如何更合理地配置戰鬥機,才能更有效地為己方航母和攻擊機群提供空中掩護?如何加強艦隊的防空火力,才能更有效地抵禦敵方飛機的攻擊?如何在航空母艦受損後,進行快速高效的損害管製,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戰鬥力?這些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教訓,都對後來的海空作戰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對於珊瑚海海戰中雙方指揮官的表現,後世史學界的評價,說實話,普遍都不算太高,各有各的槽點:
    弗萊徹,在珊瑚海的表現,給人的感覺就是“中規中矩有餘,神來之筆不足”。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基本完成了尼米茲交給他的戰略任務——保住莫爾茲比港。在情報不足、戰場迷霧重重的情況下,他沒有犯太大的錯誤,也敢於在關鍵時刻比如擊沉“祥鳳”號)下令攻擊。手下“約克城”號的損管更是沒得說,硬是把一艘重傷的航母給救了回來。
    但是,要說他指揮得有多麽“英明神武”,那也談不上。戰役初期,他對偵察情報的判斷和運用,就顯得有些遲鈍和保守,幾次錯失了更早發現和攻擊日軍主力航母的機會。而且,在5月8日海戰之後,他過早地選擇保存實力、主動撤退,也讓一些人覺得他缺乏那種“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狠勁兒和冒險精神,錯失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的可能。總的來說,弗萊徹算是個合格的“守成之將”,但離“力挽狂瀾的一代名將”,似乎還差了那麽點意思。
    日本這邊的高木武雄和原忠一,那更是把“保守”和“僵硬”兩個字給演繹得淋漓盡致。手底下那幫飛行員確實是技術精湛,作戰勇猛,把“列克星敦”號給送進了海底,也把“約克城”號打成了重傷,戰術執行層麵沒得說。
    可這指揮層麵,就實在是不敢恭維了。戰役初期,也是因為偵察失誤,把寶貴的攻擊波次浪費在了油船和驅逐艦身上。5月7日擊沉“祥鳳”號之後,明明有機會乘勝追擊,擴大搜索範圍,卻因為過於謹慎而錯失良機。到了5月8日,雖然“瑞鶴”號還基本完好,但他們卻因為擔心夜戰和美軍潛艇的威脅,早早地就鳴金收兵,打道回府了,完全沒有那種“不把敵人徹底打殘誓不罷休”的狠勁。更糟糕的是,他們對飛行員和飛機的損失控製也做得不好,導致“瑞鶴”號雖然船沒事,但飛機和飛行員卻損失慘重,直接影響了接下來中途島的參戰能力。可以說,日本海軍在珊瑚海的指揮,無論是情報判斷、戰機把握還是戰略決心,都明顯不如對手,最終是“贏了麵子,輸了裏子”,為中途島的慘敗埋下了沉重的“學費單”。
    珊瑚海的炮聲剛剛平息,太平洋上的硝煙尚未完全散盡。日美雙方都在緊張地舔舐著各自的傷口,總結著這次“航母初體驗”的經驗教訓。
    對於美國人來說,雖然損失了一艘珍貴的“列夫人”,但他們第一次成功地阻止了日本法西斯的戰略進攻,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極大地鼓舞了全國的士氣。他們也從這場海戰中,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了航空母艦在未來海戰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強大實力,開始更加積極地改進戰術,加強訓練,準備迎接更嚴峻的挑戰。
    而對於日本人,特別是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來說,珊瑚海的結局,無疑是苦澀和難以接受的。莫爾茲比港沒拿下,兩艘最精銳的航空母艦又暫時失去了戰鬥力,這讓他那個“速戰速決”的戰略構想,再次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
    但他那顆躁動不安的“賭徒之心”,並沒有因為莫爾茲比港的這點小挫折而停歇。一個更大膽、也更具決定性意義的作戰計劃,已經在他那顆充滿了奇思妙想也充滿了致命風險)的腦袋裏,醞釀成熟。他要誘使美國太平洋艦隊僅存的那些航空母艦主力,在那個他精心選擇的戰場上,進行一場“帝國興廢在此一舉”的最後決戰!他要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徹底摧毀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抵抗意誌,從而為“大日本帝國”贏得至少一年半載的“戰略喘息期”。
    而那個被他選中的“命運的戰場”,它的名字,將永遠與“轉折點”這三個字,緊緊地聯係在一起——那就是,中途島!
    一場更大規模、也更具傳奇色彩的航母大對決,即將在中太平洋那片看似平靜的海麵上,拉開它波瀾壯闊的序幕!這一次,誰將是最後的贏家?命運的骰子,又將擲出怎樣的點數?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