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歡迎光臨瓜島
字數:10052 加入書籤
上一回咱們說到,美軍在跨入太平洋反攻階段前,自己人先“窩裏鬥”了一番。陸軍的麥克阿瑟想從澳洲跳島一路殺到東京,海軍的尼米茲則主張直搗中途、切割帝國海脈,兩人各執一詞,互不買賬;總統羅斯福夾在中間,聽得腦殼發脹,差點想把倆人都發配去北極圈冷靜冷靜。
可戰爭可等不得爭論,東京的太陽旗還在飄,珍珠港的餘燼還沒散,日本人卻已經搶先一步,在南太平洋一個幾乎沒人能念準名字的小島——瓜達爾卡納爾,建起了一座刺眼的新機場。
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像一劑強效的腎上腺素,狠狠地紮進了山姆大叔的血管裏。那些曾經在珍珠港的濃煙中不知所措的美國人,總算是揚眉吐氣了一回。可這勝利的喜悅還沒來得及發酵成慶祝的香檳,一份來自南太平洋的緊急情報,就像一盆冰水,兜頭蓋臉地澆了下來,讓華盛頓的將軍們瞬間清醒了過來。
這份情報,主要來自那些在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上空拚命偵察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飛行員。他們用顫抖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報告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在所羅門群島一個名叫瓜達爾卡納爾的、地圖上幾乎隻是個綠色小斑點的鬼地方,日本人,正在用驚人的速度,修建一個大型機場!
這下,五角大樓的作戰室裏,氣氛瞬間就凝固了。您瞅瞅地圖就知道,瓜島這地方,位置實在是太“賊”了!它正好卡在美國本土通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海上生命線的咽喉上。一旦這個機場建成,日本人的陸基轟炸機比如那些航程超遠的“一式陸攻”)就能從這裏起飛,像一群盤旋在羊群上空的禿鷲,隨時可以威脅到盟軍的運輸船隊。到那個時候,澳大利亞這個南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反法西斯盟國和反攻基地,就將被徹底孤立,變成一座名副其實的“孤島”!
這還了得?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這位以脾氣火爆著稱的“海軍暴君”,當場就拍了桌子:“不能再等了!必須搶在機場完工之前,把它奪下來!否則後患無窮!”
可陸軍那幫大佬們呢?心裏卻直打鼓。他們覺得,美國陸軍的主力,大部分都還是剛剛征召入伍的“新兵蛋子”,裝備和訓練都還沒到位,現在就去跟日本人打一場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那不是拿雞蛋碰石頭嗎?再說了,按照“先歐後亞”的大戰略,咱們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歐洲,對付希特勒才是正經事,為南太平洋上一個鳥不拉屎的小島,投入這麽大的兵力,值得嗎?
於是,華盛頓的“菜市場”又開張了。陸軍和海軍,為了“打不打瓜島”、“誰去打瓜島”這個問題,吵得是不可開交。眼看著日本人那邊的機場跑道一天比一天長,海軍這邊是再也等不及了。部長歐內斯特·金一咬牙,得,你們陸軍不樂意去,我們海軍自己上!於是,他決定動用他能直接指揮的、也是海軍的“親兒子”——美國海軍陸戰隊,去啃下這塊硬骨頭!
就這樣,一場在戰前計劃中根本不存在的、被許多人認為是“準備不足、倉促上馬”的反攻行動,在軍種之間的互相“別苗頭”和迫在眉睫的戰略威脅之下,被硬生生地“逼”了出來。
這次行動,被賦予了一個聽起來頗有幾分神聖意味的代號——“了望塔行動”。但私下裏,很多參與計劃的官兵,都管它叫“手電筒行動”,意思就是,這仗打得,簡直是“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裝備簡陋,計劃倉促,後勤保障更是指望不上,簡直就像是打著手電筒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
負責這次“摸黑前進”的,主要有三支部隊:
海軍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由剛剛在珊瑚海和中途島打了兩場硬仗的弗萊徹海軍上將擔任總指揮。他手裏攥著美國在太平洋上僅存的三艘大型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企業”號和“大黃蜂”號那艘在珊瑚海和中途島兩次“浴火重生”的“約克城”號,最終還是沒能挺過來,沉了),負責為整個登陸行動提供空中掩護和遠程支援。
兩棲登陸與運輸艦隊:由被稱為“恐怖的特納”的理查德·特納海軍少將指揮。他手底下,是一堆五花八門的運輸船、登陸艦和護航的巡洋艦、驅逐艦,任務是把陸戰隊的弟兄們和他們的裝備,安全地送到瓜島的沙灘上。
地麵登陸部隊:這次行動的絕對主角,由亞曆山大·範德格裏夫特少將指揮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說起這陸戰一師,可能咱們有些熟悉朝鮮戰爭的讀者應該不會陌生。他們後來在朝鮮戰爭中,正是陸戰一師發起的“仁川登陸戰”,可在這會兒,他們雖然訓練有素,士氣高昂,但對於即將在熱帶雨林裏跟日本人打一場什麽樣的仗,誰心裏都沒底。
美軍的情報部門評估,島上駐守的日軍,主要是些修建機場的工兵部隊和少數警備部隊,總數大概也就兩千來人,戰鬥力不強。他們做夢也想不到,在拉包爾那個日軍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軍基地裏,一位名叫三川軍一的海軍中將,正像一頭嗅到了血腥味的鯊魚,悄悄地集結著他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準備給這些即將登陸的美國“菜鳥”們,送上一份“見麵大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942年8月7日,拂曉。
南太平洋上,天色微明,海麵上還籠罩著一層薄薄的晨霧。一支由數十艘軍艦和運輸船組成的、龐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美國艦隊,如同幽靈般,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其北麵圖拉吉島之間的海域。
戰鬥,首先在圖拉吉島打響。美軍陸戰隊的突擊營,在艦炮的掩護下,向著這個駐有日軍水上飛機基地和精銳警備部隊的小島,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島上的日本守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抵抗得異常頑強,他們利用島上複雜的洞穴和工事,與登陸的美軍展開了殊死的肉搏。戰鬥一直持續到深夜,美軍在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之後,才最終肅清了島上的抵抗。
而在主戰場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北岸,一個後來被陸戰隊員們稱為“倫加角”的海灘上,範德格裏夫特少將指揮的陸戰一師主力,登陸過程卻出人意料地順利。之所以這麽順利,也得“感謝”日本人自己的輕敵和情報失誤。他們壓根兒就沒想到美國人會這麽快殺個回馬槍。島上的守備力量,主要還是由“南洋建設隊”的工兵和一些朝鮮勞工組成,真正的戰鬥部隊寥寥無幾。這幫修機場的,哪是陸戰隊的對手?一聽槍響,立馬就扔下飯碗和工具,倉皇地逃進了叢林深處。當美軍的登陸艇衝上沙灘時,他們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
對於那些第一次踏上這片陌生土地的美國大兵來說,瓜島給他們的“第一印象”,簡直糟透了。濕熱、黏膩的空氣,讓人喘不過氣來。茂密的熱帶雨林,像一堵綠色的高牆,遮天蔽日。腳下,是沒過腳踝的、散發著腐爛氣味的泥濘。士兵們背著沉重的裝備,在錯綜複雜的河道和藤蔓之間艱難跋涉,士氣雖然高昂,但身體上的折磨,卻也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年輕的陸戰隊員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除了熱,就是蚊子;除了蚊子,就是螞蟥;除了螞蟥,我猜,很快就該有日本人的狙擊手了。”
然而,推進的速度,卻快得驚人。僅僅在登陸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8日,美軍陸戰隊的先頭部隊,就已經順利地占領了那座日本人辛辛苦苦修建了幾個月、即將完工的機場!日軍的守備部隊和工兵,在美軍的突然打擊下,被打得是暈頭轉向,四散奔逃,大部分都躲進了島嶼深處的叢林之中,隻留下了大量的建築設備、車輛、以及堆積如山的食品和物資。
美軍士兵們衝進日軍的營地,看著那些還沒來得及吃完的米飯、罐頭和清酒,一個個都樂開了花。一個陸戰隊員甚至用繳獲來的日本飯盒,舀起一勺白花花的日本大米,笑著對旁邊的戰地記者說:“瞧!天皇陛下親自給我們送後勤來了!”這句充滿著勝利者戲謔的玩笑話,迅速地在部隊中傳開,成為了瓜島戰役初期,美軍士氣高昂的一個生動寫照。
緊接著,美國海軍的“海蜂”工兵部隊,立刻接管了機場,開始不分晝夜地進行搶修和擴建。他們知道,這座機場,將是他們在這座“地獄之島”上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他們以陣亡於中途島海戰的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少校洛夫頓·亨德森的名字,將這座機場命名為——“亨德森機場”。
就在範德格裏夫特的陸戰隊員們還在為占領機場而歡呼,以為勝利已經唾手可得的時候,一場災難性的、足以讓整個美國海軍都蒙羞的“晴天霹靂”,卻在瓜島以北那片看似平靜的海麵上,悄然降臨。
為登陸艦隊提供空中掩護的弗萊徹上將,打心眼裏就對這次“冒險”的行動充滿了擔憂。他手裏的三艘航空母艦,是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後的“寶貝疙瘩”,在中途島剛剛僥幸贏了一把,可不能再出任何閃失了。他覺得,航母編隊在敵人的岸基航空兵攻擊範圍之內停留的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於是,在登陸行動開始後不久,他就一個勁兒地向兩棲部隊司令特納少將抱怨,說自己的戰鬥機損失不小,油料也快耗盡了,必須盡快撤離這片危險的海域。弗萊徹的這個決定,從純粹保護海軍核心資產的角度看,或許是“理性”和“謹慎”的,符合海軍的作戰條令。但對於那些剛剛踏上瓜島、即將麵臨血戰的陸戰隊員們來說,這無異於一種背叛。這場看似理性的撤退,也在海軍和陸戰隊這兩個向來就有點“麵和心不和”的軍種之間,埋下了一顆更深的不信任的種子,一種“關鍵時刻,海軍靠不住”的怨氣,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都籠罩在陸戰隊的心頭。
最終,在8月8日傍晚,弗萊徹不顧特納的強烈反對,以“需要加油和補充飛機”為由,下令他指揮的三艘航空母艦,掉頭向南,撤出了瓜島海域。
弗萊徹這一走,等於把特納指揮下的那些行動遲緩的運輸船和負責護航的巡洋艦、驅逐艦編隊,赤裸裸地暴露在了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徹底失去了空中掩護!
而就在這個時候,從拉包爾基地南下的、由三川軍一海軍中將指揮的日本第八艦隊主力包括5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正像一群黑夜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向著瓜島海域高速撲來!三川這個老狐狸,是個經驗極其豐富的“夜戰專家”,他知道,白天跟美國人的飛機硬碰硬,占不到便宜,但到了晚上,就是他們日本海軍的天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8月8日深夜到9日淩晨,瓜島以北、薩沃島附近的海麵上,伸手不見五指。負責警戒的美澳聯合巡洋艦編隊,在經曆了白天緊張的防空作戰之後,普遍放鬆了警惕。很多軍艦甚至都沒有進入最高戰備狀態,雷達當時還不太完善,而且操作員也缺乏經驗)也沒有進行持續的搜索,前哨的驅逐艦離主力編隊也太遠,整個警戒體係形同虛設。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死神,正在黑暗中向他們悄然逼近。
淩晨1點30分左右,三川的艦隊,排著單縱隊,悄無聲息地從擔任警戒任務的美軍驅逐艦“藍”號和“拉爾夫·塔爾博特”號之間那巨大的空隙中,穿了過去!美軍的兩艘驅逐艦,竟然毫無察覺!
緊接著,這支幽靈般的艦隊,兵分兩路,像兩把鋒利的蟹鉗,分別從薩沃島的兩側,包抄向正在那兒巡邏的盟軍巡洋艦編隊。
戰鬥,在一瞬間爆發!日軍的飛機率先投下照明彈,將漆黑的海麵照得如同白晝!緊接著,日軍的重巡洋艦如“鳥海”號、“青葉”號等)上那203毫米的主炮和威力巨大的“長矛”氧氣魚雷,就對著那些還在睡夢中、驚慌失措的盟軍軍艦,發出了致命的怒吼!
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一邊倒”的屠殺!
澳大利亞重巡洋艦“堪培拉”號,在戰鬥開始的幾分鍾之內,就被日軍的炮彈和魚雷接連命中,燃起大火,徹底失去了動力,最終被迫由己方驅逐艦自行擊沉。
美國重巡洋艦“芝加哥”號的艦首,也被一枚魚雷撕開了一個大口子,雖然僥幸逃脫,但也身負重傷。
而負責掩護北邊通道的三艘美國重巡洋艦——“阿斯托裏亞”號、“昆西”號和“文森斯”號——的命運,則更加悲慘。他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到了日軍巡洋艦編隊的集中“點名”!在日軍精準而又猛烈的炮火和魚雷攻擊下,這三艘萬噸級的重巡洋艦,在短短的半個多小時之內,就相繼被炸成了燃燒的“海上火炬”,帶著數千名官兵的生命,一艘接一艘地沉入了薩沃島附近那片後來被稱為“鐵底灣”的、充滿了艦船殘骸的死亡海域。美軍巡洋艦編隊的指揮官,在“文森斯”號上的裏夫科爾上校,也在戰鬥中英勇陣亡。
三川軍一在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之後,考慮到自己的艦隊也已經連續作戰,彈藥消耗不小,而且天也快亮了,擔心遭到美軍特別是他不知道已經撤離的航母)的空中反擊,於是下令艦隊見好就收,全速撤離。他錯失了一個乘勝追擊、徹底摧毀海麵上那些手無寸鐵的美軍運輸船隊的絕佳機會,這也成了他後來備受爭議的一個決策。
但無論如何,薩沃島海戰,以盟軍的災難性慘敗而告終。這是美國海軍自建軍以來,在水麵艦艇交戰中,所遭受的最慘重、也最恥辱的一次失敗!“鐵底灣”,這個名字,將永遠成為美國海軍心中一道難以抹去的傷疤。但這場血的教訓,也像一針最猛的清醒劑,狠狠地紮醒了美國海軍。他們開始痛定思痛,徹底改革夜戰戰術,大力推廣雷達在實戰中的運用,並重新編寫了艦隊協同作戰的條令。正是這在薩沃島用數千官兵的生命換來的寶貴學費,才使得美國海軍在後來的萊特灣海戰等大規模夜戰中,能夠反過來將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這又是後話了。
這場海戰的直接後果,是災難性的。第二天一早,兩棲部隊司令特納少將,看著海麵上那些燃燒的軍艦殘骸和薩沃島方向傳來的噩耗,知道,再不跑路,他手底下那些寶貴的運輸船,就將成為日本人下一頓的“美餐”了。於是,他不顧岸上陸戰隊的死活,下令所有運輸船,立刻停止卸載作業當時還有近一半的重裝備、彈藥和給養沒有卸下來),全速撤離瓜島海域!
這一下,可把範德格裏夫特和那一萬多名剛剛在島上站穩腳跟的海軍陸戰隊員們,給徹底坑慘了!他們一下子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孤軍”!沒有了海軍的艦炮支援,沒有了航空母艦的空中掩護,更沒有了後續的補給和援兵!他們手裏,隻有剛剛卸下來的、數量有限的彈藥、糧食和重裝備,要麵對的,卻是日本人即將到來的、源源不斷的瘋狂反撲。他們就像一群被遺棄在“地獄之島”上的孤兒,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為生存而戰。
薩沃島海戰的“輝煌勝利”,讓遠在拉包爾的日本第17軍負責整個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地區的作戰)司令部,又一次犯了“勝利病”。他們錯誤地判斷,瓜島上的美軍不過是一支規模不大的“偵察部隊”,在失去了海軍的支援之後,肯定已經成了“驚弓之鳥”,不堪一擊。
於是,他們決定,派出一支精銳的快速反應部隊,去把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國佬,給趕下海去!這個光榮而又“輕鬆”的任務,落到了一個在中國戰場上“聲名顯赫”的部隊頭上——那就是,一木清直大佐和他指揮的“一木支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起這一木清直,當年在盧溝橋,借口“一名士兵失蹤”,悍然下令向中國守軍開火的第一槍,從而挑起“七七事變”,就是一木清直指揮的“一木支隊”幹的,也是從關東軍的精銳部隊中抽調出來的,個個都是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老兵油子”,作戰經驗豐富,而且深受“武士道”精神的毒害,自認為是“天下無敵”的“皇軍精華”。
一木清直接到命令後,更是狂妄到了極點。他根本就沒把島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放在眼裏,覺得對付這幫“少爺兵”,簡直是“殺雞用牛刀”。他甚至都沒有等待後續的重炮和主力部隊到齊,就帶著他手下最精銳的、大約900人的第一梯隊,乘坐著幾艘快速驅逐艦,利用夜色的掩護,在8月18日夜間,悄悄地在瓜島東部的泰武角登陸了。
然而一木清直不知道的是,原本他以為美軍最多就一兩千人,實際情況是麵對的是一萬多人。不得不說日本在情報方麵做的確實“拉垮”。
登陸之後,一木更是自信心爆棚。他下令部隊,隻攜帶幾天的口糧和輕武器,準備以一次快速的、閃電般的夜間突襲,一舉攻占亨德森機場,把美國人趕下海。他在戰前動員時,對著他手下的士兵們咆哮道:“諸君!對麵的敵人,不過是一群沒有戰鬥意誌的美國少爺兵!我們大日本皇軍的勇士,隻需要用一次堂堂正正的夜間白刃突擊,就能讓他們屁滾尿流!三天之內,我們必須奪回機場!為天皇陛下建功立業的時刻到了!板載!”
然而,迎接他和他那支“皇軍精華”的,卻不是想象中的勝利和榮耀,而是一場由機槍、迫擊炮、鐵絲網和血肉組成的“地獄盛宴”。
8月21日淩晨,一木支隊的士兵們,嘴裏狂熱地呼喊著“板載!”萬歲),端著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向著他們認為是亨德森機場外圍防線的、位於阿勒魯河美軍稱其為“田納魯河”)西岸的美軍陣地,發動了潮水般的“萬歲衝鋒”!
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對麵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陸戰團第1營這個營後來也因為這場戰鬥而名聲大噪)的官兵們,在指揮官埃德溫·波洛克中校的帶領下,早就嚴陣以待了!他們利用田納魯河這條天然的“護城河”,在河口西岸構築了堅固的防禦陣地,挖掘了戰壕,拉起了數道鐵絲網,布設了反步兵地雷,更重要的是,他們將數十挺水冷式重機槍和迫擊炮,巧妙地部署在能夠形成交叉火力的位置,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死亡之網”。
當那些狂熱的日本士兵,高喊著口號,密集地衝過河口的沙洲時,美軍陣地上的機槍,突然同時發出了怒吼!子彈像暴雨一樣,潑向了毫無遮蔽的日軍衝鋒隊列!一排又一排的日本士兵,還沒來得及衝到美軍的陣地前,就被密集的彈雨掃倒在地,屍體堆滿了整個河岸和淺灘。
一木清直在後方看到第一波衝鋒受挫,更是惱羞成怒!他固執地認為,這隻是因為“皇軍”的“精神”還不夠注入,衝鋒的“氣勢”還不夠猛烈!他再次下令,組織第二波、第三波的衝鋒,甚至親自跑到前沿督戰,要求士兵們必須“玉碎”報國,決不後退!
可這種純粹靠“精神力量”的“自殺式”衝鋒,在美軍那嚴密的、工業化的火力網麵前,除了增加更多的傷亡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戰鬥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清晨。當太陽升起,照亮這片血腥的戰場時,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驚呆了:在田納魯河的東岸和河口的沙洲上,密密麻麻地堆積著數百具日本士兵的屍體,鮮血染紅了河水和沙灘。而美軍陣地這邊呢?傷亡極小,隻有幾十個人。
更令人震驚的是,當一些美軍士兵本著人道主義精神,試圖上前去救助那些還在呻吟的日軍傷兵時,一些身負重傷的日本士兵,竟然在美軍靠近時,突然拉響了藏在身上的手榴彈,選擇與前來救助的美國兵同歸於盡!這種極端的行為,徹底激怒了美軍。他們不再相信任何一個倒下的日本人。隨後,美軍的幾輛“斯圖亞特”輕型坦克,開過了河岸,對日軍殘餘的陣地和屍體堆,進行了無情的碾壓和掃射,以確保消滅所有殘存的抵抗。
一木清直本人,在看到自己的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突圍無望的情況下,為了避免被俘受辱,最終在陣地上,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罪惡而又狂妄的一生也有說法是他在絕望中燒掉了軍旗後,切腹自盡)。
這場後來被稱為“田納魯河之戰”或“阿勒魯河口之戰”)的戰鬥,以一木支隊的毀滅性慘敗而告終。美軍在清點戰果時,繳獲了大量的日軍文件、軍旗、食品和個人物品。一個陸戰隊員,拿著一包繳獲來的、印著“必勝”字樣的日本餅幹,笑著對他的戰友說:“看來,天皇這次送來的,不光是米飯,還有飯後甜點呢!”
田納魯河的勝利,雖然在整個瓜島戰役中,隻是一次規模不大的戰鬥,但其心理和象征意義,卻是極其巨大的。這是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美國陸軍或陸戰隊)第一次在地麵戰場上,以壓倒性的優勢,正麵擊敗了被認為是“不可戰勝”的日本陸軍精銳!它像一劑強心針,極大地鼓舞了島上被困陸戰隊員的士氣,也向日本人證明了,光靠“萬歲衝鋒”和“武士道精神”,在現代化的火力麵前,是行不通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木支隊的慘敗,像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拉包爾的日本第17軍司令部的臉上。他們終於意識到,瓜島上的美軍,遠非他們想象的那麽“不堪一擊”。一場更大規模的、也更具決定性意義的“奪島反攻”,開始在日本高層的憤怒和震驚之中,緊急地醞釀和策劃起來。更多的日軍精銳部隊,比如川口清健少將指揮的“川口支隊”,開始從拉包爾等地,搭乘著驅逐艦和運輸船,利用夜色的掩護,源源不斷地向瓜島輸送兵力。
這些在夜間高速航行、專門從事“偷運”任務的日本驅逐艦編隊,被美軍戲稱為“東京快車”。
而島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們,雖然取得了田納魯河的勝利,但他們的處境,依然是岌岌可危。彈藥、糧食、藥品日漸緊缺,瘧疾、痢疾等熱帶疾病也開始在部隊中蔓延。他們知道,一木支隊的失敗,僅僅是這場血腥盛宴的“開胃菜”。真正的惡戰,還在後頭。在南太平洋那濕熱的夜空之下,一場圍繞著亨德森機場和那幾道關鍵山脊的、更加殘酷血腥的拉鋸戰,即將拉開它漫長而又折磨人的序幕。埃德森嶺、血腥山脊、炮火之夜……這些充滿著死亡氣息的名字,將輪番登上曆史的舞台。而美軍的航空母艦,也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為了爭奪瓜島周邊的製海權和製空權,與日本聯合艦隊,展開一場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殺。瓜島,這座“地獄之島”,才剛剛開始顯露它那猙獰的麵目。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