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充滿了熱情與真誠

字數:7023   加入書籤

A+A-


    朱鬆一脈在明國疆域之盛況,令朱元璋震撼不已。
    此刻,徐妙錦在兩個丫鬟陪伴下,出現在甲板。
    “漢中全體將士,恭迎漢王妃!”
    耿青雖未見徐妙錦,但見紅衣女子立於船頭,便知其為新王妃。
    徐妙錦頭戴紅紗,麵容難辨,卻能透過紗隙觀察外界。
    感受到耿青等人氣場,徐妙錦內心微震。
    耿青等人自然不會對王妃展露戰場上的凜冽之氣,氣勢有所收斂。
    否則,這位十四歲的少女,即便心智早熟,亦難承受。
    “免禮,起身吧。”
    徐妙錦首次麵對此景,心中難免緊張。
    目睹耿青等人逐一單膝跪地致敬,徐妙錦意識到必須開口,否則他們可能會一直跪著。
    耿青聞徐妙錦言,方率五百人起身。
    “請漢王妃登車!”耿青指向一旁備好的豪華馬車,對徐妙錦恭敬說道。
    隨即,在丫鬟的攙扶下,徐妙錦步入了為她精心準備的馬車。
    旁邊另一輛豪華馬車,則是為送親隊伍中如徐增壽這樣有身份地位的徐家人準備的。
    耿青在禮數上安排得極為周全。
    待徐妙錦上車後,耿青再率五百輕騎兵上馬,與徐增壽等人應酬起來。
    徐增壽望著耿青,心中波瀾起伏。
    他還記得上次老爺子在皇宮召集百官合影時,從漢中千戶楊赫身上感受到的軍人威嚴。
    當時的楊赫,讓他覺得是個身經百戰的猛將,若無數百上千條人命在身,難以有如此強大的氣場。
    但此次來接親的耿青,氣勢絲毫不輸他當日所見的楊赫。
    漢王朱鬆身邊的猛將,似乎並不少於燕王朱棣那邊。
    聽說漢王麾下有三大親信猛將,還有個叫秦武的,不知是否也如耿青和楊赫般強大。
    帶著複雜的心情,徐增壽與耿青應酬幾句後,便率徐府兩位外戚及朝廷禮官上了另一輛馬車。
    送親隊伍的其他人則緊隨其後。
    坐在馬車中的徐妙錦,雖有兩名陪嫁丫鬟相伴,但仍緊握雙手,緊張之情溢於言表。
    畢竟她剛滿十四歲,即將成婚,心中難免迷茫與忐忑。
    隨著漢中府的日益臨近,徐妙錦心中對即將麵見漢王朱鬆及完成婚禮儀式的緊張感愈發強烈。
    幸好,從開縣至漢中府尚需時日,這段旅程為她提供了寶貴的調整心態的機會。
    兩日後,迎親與送親的隊伍終於抵達漢中府。
    豪華馬車駛入漢中城時,徐增壽迫不及待地掀起窗簾,好奇地打量著熱鬧的街道。
    漢中府的大街已被聞訊而來的民眾擠得水泄不通,他們皆欲一睹漢王妃的風采,同時也為漢王與新娘送上誠摯的祝福。
    “祝願漢王殿下與漢王妃白頭偕老,永結同心!”
    民眾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充滿了熱情與真誠。
    眼前的景象讓徐增壽驚愕不已。
    他既驚訝於漢中府百姓對漢王朱鬆的深厚情感,又對漢中府的現狀感到震驚。
    民眾身上的服飾奇異,宛如異國裝扮,與大明傳統服飾大相徑庭。
    此外,漢中府的繁華與氣派也超乎想象,寬敞的街道上人潮湧動,卻絲毫不影響車隊的行進。
    街道兩側的商鋪與看似非木質結構的樓房,都令他感到難以置信。
    回想起多年前與曹國公李景隆一同來西北練兵並造訪漢中府時的情景,徐增壽不禁感慨萬千。
    那時的漢中府與眼前所見截然不同,如今的變化之大,幾乎令人難以辨認。
    他心中疑惑,這真的是大明疆土嗎?
    同樣感到震驚的,還有隨行的官員與外戚,以及坐在馬車中的徐妙錦,她的臉上同樣寫滿了驚訝。
    她悄悄掀開窗簾一角,向外望去,漢中府的繁華景象令她震撼不已!
    這地方比應天府還要寬闊,道路平坦得令人難以置信!
    若非知曉此行目的地正是漢中府,她幾乎要以為自己踏入了西域某個小國!
    漢中府的一切,對徐增壽而言,同樣陌生而新奇,除了百姓們的模樣仍保留著大明人的特征,其餘皆不似大明境內。
    不久,徐增壽又注意到街上來往的黃包車,這類車他已然見識過,老爺子上下朝或在宮中漫步時,便是乘坐此類。
    終於,徐妙錦一行在震驚中抵達了漢王府。
    此時,周貴妃與漢王朱鬆已在大門口等候迎接。
    隨後,依照皇家禮製,藩王大婚的儀式逐一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朱鬆的第二次大婚,通常藩王大婚一生僅有一次,娶側妃或納妾遠不及此等規格。
    即便是王妃去世,想要扶正妾室,也僅是續弦之禮,規格更低。
    正因如此,呂氏在常氏去世後雖被朱標扶正,朱允炆也不算真正的嫡子。
    呂氏在名義與成婚規格上,均不及常氏。
    但朱鬆情況特殊,除楊詩雨外,無其他可扶正的女子。
    加之徐妙錦身份非凡,規格自然不能少。
    故而,朱鬆或成藩王中唯一能以同等規格迎娶兩位王妃之人。
    踏入漢王府,眼前景象再次令徐增壽等人目瞪口呆。
    王府已通電,且遍布他們從未見過的奇珍異寶。
    而來參加婚宴的,皆是西北地區的顯赫之士。
    麵對徐增壽等人,他雖態度客套,謙卑有加,但眼神中仍流露出自信光芒。
    這讓徐增壽等人更覺自己仿佛鄉野之人。
    瞧,連這些地頭蛇在他麵前都如此有底氣!
    然而,身為漢王朱鬆的舅子,徐增壽在場中自然備受尊重,眾人皆捧之如星拱月。
    畢竟,他有個好妹妹,現已貴為漢王妃。
    婚禮流程結束後,徐妙錦在丫鬟陪伴下,直接被送入預備好的婚房。
    婚宴開始,朱鬆則留在宴會上招待賓客。
    此時,周貴妃親自吩咐下人備下吃食,送至徐妙錦處。
    新婚之日,新娘忙碌異常,幾乎無暇進食,婚禮細節與規矩實在繁瑣。
    周貴妃擔心徐妙錦餓著,婚禮一畢,便送來食物,讓她墊墊肚子。
    “錦兒見過貴妃娘娘!”
    周貴妃與徐妙錦早已相識,朱元璋賜婚後,周貴妃曾隨聘禮隊伍至徐府,見過這位未來兒媳。
    此番已是婆媳二人二度相見。
    “好孩子,今後咱便是一家人了,該喚我母妃或娘親!”
    “鬆兒有時行事不穩,你需多擔待,多提醒!”
    “日後還需你幫忙管管他!”
    周貴妃一見徐妙錦便心生喜愛,對這個兒媳極為滿意,覺得她明理懂事,聰慧有加。
    “今日尚未進食吧?為娘備了點吃的,先填填肚子。”
    周貴妃拉著徐妙錦的手,滿臉關懷地說。
    “謝謝娘親!”
    麵對周貴妃的真誠與和藹,徐妙錦心頭一暖,原本的緊張也緩解不少。
    在周貴妃的注視之下,徐妙錦淺嚐輒止地進食,同時察覺到周貴妃與初見時有所不同。
    盡管身為皇貴妃,周貴妃平素保養有方,但歲月痕跡依舊難免。
    然而此番,徐妙錦驚奇地發現,周貴妃的肌膚似乎較初見時更為細膩,整個人亦仿佛重煥青春。
    “娘親,錦兒怎覺您變得較數月前更加美麗了呢?”徐妙錦滿臉好奇地問道。
    “傻孩子,娘親再美,又豈能及得上你?”周貴妃笑道。
    “自來到漢中府後,鬆兒給了娘親一顆駐顏丹。”
    “起初並無異樣,但日子久了,娘親便覺肌膚日益好轉。”
    周貴妃對駐顏丹之事並未隱瞞,直言相告於徐妙錦。
    徐妙錦聞言,美眸中滿是驚愕。
    漢王朱鬆所煉之丹,竟有如此奇效?
    況且太子之病亦是由朱鬆治愈,如此說來,那所謂朱鬆丹藥致死漢王妃之事,自是謬論了。
    念及此處,徐妙錦對夫君的好奇更甚。
    ……
    應天府皇宮內,朱元璋於禦書房處理國事。
    今日乃十月初八,老九大婚之日,朱元璋心中念及此事。
    一想到老九,他又想起了老九欲出兵河西走廊之事。
    對此,朱元璋猶豫不決,隻因他不知攻下河西走廊後,該如何處置這片區域。
    難道要再封一藩王鎮守?
    而今他尚未就藩的諸子皆年幼,恐難當此任。
    若有合適人選,當初西安府空缺之時,也不必讓老九代管了。
    這便是朱元璋未直接應允老九調兵出征河西走廊之因。
    他深知,老九既已提出攻占河西走廊,必有其成竹在胸之力!
    諸多夢境推演的場景曆曆在目,他確信老九具備此等能耐!
    唯獨憂慮的是,攻下之後,何人接管?
    難道徑直交由老九?
    此舉定會招致其他藩王及朝中百官的非議!
    老九現今已轄漢中府與西安府,若再添河西走廊,大西北將近乎為其囊中之物!
    念及此事,朱元璋倍感棘手!
    除非朝廷直接接管,派遣耿炳文的十五萬邊軍鎮守河西走廊,不設封地。
    但老九會甘願嗎?
    河西走廊畢竟是他曆盡艱辛所得,必有個人盤算!
    若因此心生嫌隙,絕非朱元璋所願!
    且此事在朱鬆大婚後即將塵埃落定,令他倍感無奈!
    左右為難,何去何從?
    “係統,朕記得老九登基後閉關數年,隨即發起漠北肅清之戰,將漠北納入大明疆域,可對?”
    朱元璋忽向國運係統發問。
    “正是!但不止於此,宿主當時所模擬的,僅是太子朱匣秋的一生軌跡。”
    “所見並不全麵!”
    係統解釋。
    “如此說來,老九除漠北外,還有其他征伐?那老九在位時,大明疆域又將如何?”
    朱元璋聞此,心弦一動,連忙追問。
    “自然,不僅是天道皇帝朱鬆,其後世子孫亦不斷為大明開疆拓土!”
    “宿主若欲一睹大明巔峰時期的疆域,可消耗100點國運值,係統自當為宿主繪製!”
    係統之言,再次令朱元璋無語!
    又提國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