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他驚訝於徐達竟有收複西域的念頭!
字數:7248 加入書籤
朱鬆對淮西人與自己親近早有預感,畢竟他們利益已與漢中府緊密相連。
“袁管家,喚秦武、楊赫來見本王。”朱鬆吩咐道。
老爺子已點頭,允許對河西走廊用兵,現需即刻籌備。
此次,他意定秦武為主將,誓要一舉奪回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之事,無需他漢王朱鬆親征。
漢中精兵聯合西安守軍,兵力綽綽有餘。
不久,秦武與楊赫至朱鬆書房。
朱鬆直言不諱,告知二人朱元璋已準動兵河西走廊。
“你二人需緊密合作,秦武為主帥,可調遣西安守軍。”
“哈密城一克,即由楊赫率五千漢中精兵鎮守。
哈密城將重建為大明哈密衛,成為大明西北重鎮!”
“限你二人兩月之內,必取哈密!”
朱鬆對二人吩咐,語氣堅定。
河西走廊,哈密為要。
哈密雖小,曆史上終降大明,封王設衛。
然時下哈密,依附東察合台。
楊赫需助秦武,搶占哈密城外三道嶺,防東察合台動作。
秦武則可借此,一舉攻陷哈密。
兩月之期,朱鬆料定足夠。
“殿下放心,此等小國,兩月之內必破!”
秦武聞言振奮,向朱鬆保證。
“但哈密地處東察合台與瓦剌之間,得哈密衛,即控河西走廊。
屆時,恐不止東察合台,瓦剌亦會有所行動。”
楊赫憂心提醒。
“哼,瓦剌若不願與本王交易,本王不介意教訓他們!”
“東察合台若敢輕舉妄動,本王在取河西走廊之時,亦不介意掃平梨庭!”
朱鬆冷笑回應,毫不在意。
大明曆時518年,期間僅有兩次成功的壯舉?
漢王朱鬆即將對河西走廊用兵的消息,隨著漢中軍隊的調動和西安守軍的集結,迅速傳遍了漢中,而起因竟是商隊遭劫一事!
哈密國實在不幸,其實劫掠河西走廊商隊的,是其他草原部落,包括西域小國和瓦剌小部落的人馬。
但事發地在哈密國管轄範圍內,哈密國自然難辭其咎。
這便是漢王朱鬆出兵的緣由。
哈密國若知曉此事,恐怕欲哭無淚。
“要打仗了嗎?”
王府內,徐妙錦望著書房中忙碌的朱鬆,心中感到不真實。
她未曾料到,漢王朱鬆竟有收複河西走廊的壯誌!
她聰慧過人,自然看出商隊被劫隻是朱鬆出兵的借口。
“沒錯,但別擔心,此戰對漢中無礙,本王亦不親臨,秦武和楊赫足以勝任!”朱鬆笑道。
“我隻是驚訝於你對河西走廊的用兵。”
“自五胡亂華後,西域便脫離漢人版圖。
我期待這片土地能在你手中重歸大明!”
令朱鬆意外的是,徐妙錦竟表示支持。
“你也關心邊疆戰事?”朱鬆好奇地問。
“讀書時有所了解,父親也曾提及西域問題。”
“大明初建時,父親隨陛下征戰四方,亦曾有意收複西域,奈何國力不足。”徐妙錦感慨道。
提及中山王徐達,朱鬆更為驚訝。
他驚訝於徐達竟有收複西域的念頭!
其實,不僅徐達,從朱元璋到那些淮西勳貴,誰不想收複西域?
但大明監國期間,既無閑暇也無實力再啟大戰。
這二十多年,僅漠北之敵就已讓朝廷應接不暇。
藍玉多次北征,雖屢戰屢勝,卻始終未能根除威脅。
“嶽父未竟之誌,就由小婿來完成吧!”朱鬆笑道。
“你在寫什麽?”徐妙錦被朱鬆手中的計劃書吸引。
“感興趣就看看吧!”朱鬆遞過剛擬定的貸款政策,想聽聽這位聰慧女子的看法。
徐妙錦專注地閱讀著。
她深知朱鬆是經商奇才,特別是投保公司,在眾人不看好的情況下,卻大獲成功,投保人數穩步增長,事故後百姓真金白銀得賠付。
朱鬆虧了嗎?不,他賺得更多!
此刻的貸款政策,與後世的房屋按揭頗為相似。
因黃河水災,漢中府需接納大批災民。
他們分散修路,完工後將返回漢中。
朱鬆要解決他們的生計,首要便是住房。
漢中府房產多為朱鬆投資,他決定將這些新建住房分給災民,讓他們擁有新家!
無需全款購房,分期付款即可,二十年、三十年任選。
前提是穩定就業,朱鬆亦會提供崗位。
“你就不擔心投資無法回收?無論二十年或三十年,時間實在漫長!月供雖不多,但若無力償還,又該如何是好?”
徐妙錦對朱鬆的計劃頗感新奇,卻也察覺到其中暗藏的風險。
“任何商業活動,皆伴隨風險!”
“關鍵在於如何確保盈利與虧損的平衡!”
“隻要總體收益超過虧損,便已足夠!”
“我深信百姓不會輕易舍棄這來之不易的安穩生活!”
“我提供住所與就業,且房產所有權暫留我手,待房款付清,房產方歸他們所有!”
朱鬆笑答。
關鍵在於,房產所有權仍握於朱鬆之手。
換言之,朱鬆的方案近似後世的商品房按揭與廉租房的結合:如廉租房般按月付租,年限一到,房產即轉至租戶名下,類似於按揭模式。
據此,朱鬆虧損的可能性極低。
此模式後世亦存,例如購車時的以租代購,租期屆滿且款項付清後,車輛方過戶至個人名下。
朱鬆確信災民會接納此方案。
他們本就流離失所,無需預付費用即可安居,且有穩定工作與收入,豈有拒絕之理?
加之朱鬆提供的工作是修路,且薪資日結,足以支撐他們的房貸。
古時,百姓尤其是災民,所求甚少,溫飽、居所、穩定工作與合理薪酬,足以令其心滿意足。
朱鬆的計劃不僅惠及災民,亦涵蓋漢中府的普通民眾。
對於家境尚可的民眾,您既可全款購房,亦可選擇支付首付,首付愈多,月供與利息則愈少。
能承擔此費用者,自會傾向於全款或支付高額首付。
朱鬆當日即公布此政策,全城瞬間嘩然。
漢王朱鬆新建的水泥樓房,早已令漢中百姓豔羨不已。
百姓們心中盤算,此類房屋必然昂貴,恐難以負擔。
然而,朱鬆的政策一出,幾乎讓每戶人家都能住上這樣的房子,轟動全城自是難免。
不久,更大的震動接踵而至。
秦武與楊赫率領漢中軍與西安守備軍共計五萬大軍,自漢中城浩蕩出征。
時已近十月末,寒意漸濃,河西走廊入冬後天氣尤為惡劣。
但大明軍隊無懼嚴寒,冬日深入漠北追擊敵軍的例子比比皆是。
漢中軍不畏冰雪,西安守備軍亦能在雪地作戰。
前提是朱鬆要確保軍隊的後勤與保暖。
漢中府物資充裕,每隔數日便派人自天水關運送補給至秦武大軍。
……
應天府,徐增壽乘坐朱鬆贈送的漢中豪華馬車歸來。
此行漢中府,徐增壽收獲頗豐。
他對妹夫漢王朱鬆心生敬意,不僅體驗了漢中府的夜生活,還獲贈此豪華馬車。
他未選水路,直接乘馬車返回。
如今,他亦擁有了如藍玉般的豪華馬車,無須再羨慕他人。
然而,徐增壽剛到家未久,宮中便來人傳訊,稱朱元璋欲召見他。
徐增壽不敢怠慢,連忙入宮。
漢王大婚之際,徐增壽作為徐家送親代表,被老爺子朱元璋召見。
“臣徐增壽參見陛下,願陛下安康!”
禦書房內,徐增壽見到朱元璋後立即行禮。
“免禮。”
“你此次前往漢中送親,給朕講講老九婚禮的情景,還有你在漢中的所見所聞。”朱元璋直接問道。
“回陛下,此次漢中之行,微臣大開眼界。”
“漢中府與往昔大不相同,街道上……”徐增壽提及漢中,便滔滔不絕。
然而,他本以為朱元璋會感興趣,卻發現對方興趣索然,甚至有些困倦。
其實,朱元璋對徐增壽所述並不驚訝,他早已通過錦衣衛了解漢中概況。
他更希望聽到一些不同或未知的信息。
“你歸途中,可見到正在修建的水泥路?”朱元璋主動問道。
“微臣見到了,還走過一小段新修的水泥路,但要全程通行,還需數月。”徐增壽心領神會,連忙回答。
“那你此次回京,可從漢中帶了什麽回來?”朱元璋又問。
“有,微臣帶回了一本食譜。”徐增壽點頭。
“食譜?”朱元璋麵露詫異。
徐增壽從懷中取出食譜,解釋道:“此食譜介紹了多種土豆做法。
土豆不僅能作主食,還能製澱粉,澱粉保存時間更長。”
“澱粉竟能製成粉條、粉絲及涼粉等美食!”
朱元璋急忙命王琛呈上,匆匆一瞥,確如徐增壽所言分毫不差!
土豆竟有此等妙用?
老九為何未曾提及?
還是老九會玩味!
“速將此食譜送至禦膳房,今晚便要品嚐!”
“再將老九贈的醬油、辣椒醬等調味品一並用上,晚間喚標兒共膳!”
朱元璋即刻對王琛吩咐道。
徐增壽未曾料到帶回的食譜會受到老爺子如此重視,早知應多帶幾本!
“朕不占你便宜,明日便命人抄錄食譜,歸還於你!”
朱元璋笑對徐增壽道。
徐增壽連忙表示食譜就當作禮物贈予朱元璋,老爺子看上的東西,他怎敢收回?
看來老爺子得此食譜甚是歡喜,也算是機緣巧合。
夜幕降臨,禦廚忙碌一下午,終於製出了朱元璋要的粉條!
父子倆品嚐加入辣椒醬的粉條後,滿口留香,油光滿麵!
朱元璋尤愛嗦粉條之感,遠勝於麵條!
“這粉條極佳,別有風味!”
朱元璋抹嘴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