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他自有對策
字數:7299 加入書籤
他深信,有周貴妃在旁,徐妙錦足以妥善處理王府事務。
此番閉關,朱鬆意在再煉一爐駐顏丹及養身法器。
大婚之時,他未能贈予徐妙錦新婚之禮,加之對她頗為滿意,遂決定彌補。
“母妃,殿下以往也常這般突然閉關嗎?”
徐妙錦雖知漢王修道,但新婚未足七日,朱鬆便閉關,仍令她驚訝。
此問,她待朱鬆離去後,方私下問於周貴妃。
“確是如此,為娘來漢中數月,鬆兒已閉關數次。”
“每次總有些新奇丹藥與法器出爐。”
“不過,此次閉關,想是為了你。”
“還記得那晚為娘提過的駐顏丹嗎?”
周貴妃此次未阻朱鬆閉關,想必已明其意。
聞駐顏丹,徐妙錦眸光閃爍。
朱鬆此次閉關,莫非是為了煉製駐顏丹贈她?
念及此,徐妙錦亦滿懷期待。
駐顏丹的,她亦難以抗拒,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不盼青春永駐?
五日之後,朱鬆閉關終有成果,駐顏丹煉成。
他手中現有三顆駐顏丹,另有兩件法器,與朱元璋、朱標所佩法器手鐲同出一轍。
此手鐲,他曾煉得三枚,一枚已贈朱匣秋。
此番兩枚,專為徐妙錦與周貴妃準備。
事成,朱鬆未再停留道觀,即刻返回王府。
剛到王府門口,便見袁管家聞訊等候。
“何事?”
朱鬆心知必有他事,徑直問道。
“回殿下,錦衣衛蔣都司親至漢中,傳陛下旨意。”
袁管家急忙辯解。
漢王朱鬆下令,限兩個月內征服哈密國,犁庭掃穴。
蔣瓛竟親臨漢中府!
朱鬆心念一轉,便已洞悉其中緣由。
能讓錦衣衛都司大人親自前來,必然事關重大,想必是關於河西走廊用兵之事,老爺子那邊已有回音。
顯然,這是私下授予的密旨,未曾廣而告之,故而他不在王府時,蔣瓛也未驚擾他人。
畢竟,出兵河西走廊的消息,在大軍啟程前,不宜泄露。
“人在何處?”朱鬆淡然問道。
“已安排在偏院等候。”袁管家迅速回應。
“那就讓他再稍等片刻,本王要先去見母妃和王妃。”朱鬆擺了擺手,步入王府。
歸來時正值晨光熹微,周貴妃與徐妙錦正享用早膳。
見朱鬆歸來,兩人麵露訝異。
此次閉關時間之短,出乎她們意料。
“鬆兒,你回來得正好,蔣瓛來了!”周貴妃忽地想起蔣瓛之事,急忙告知朱鬆。
“兒臣已知,袁管家剛告知。”朱鬆回答,“母妃是擔心父皇派蔣瓛來接您回去嗎?”
見周貴妃麵露不舍,朱鬆猜中了她的心思。
“為娘已在漢中數月,你大婚也已過去,怕是真要回應天府了。”周貴妃苦笑點頭。
“母妃勿憂,父皇那邊由兒臣處理,您就安心住下吧!”朱鬆安慰道,“再者,接您回去,也不必勞煩蔣瓛親至,或許是有其他事務。
您就別多慮了!”
朱鬆隨意地揮了揮手,不以為意。
他認為蔣瓛帶走周貴妃的可能性很小,且此事還需他首肯。
對於老爺子的反應,他自有對策。
既然周貴妃已至漢中府,他就不打算輕易放她回京。
周貴妃覺得朱鬆的話不無道理,神情放鬆不少,相較於皇宮,她更傾向於留在漢中。
朱鬆與周貴妃、徐妙錦共進早餐,期間詢問了徐妙錦在王府的生活情況。
見兒子對徐妙錦如此體貼,周貴妃麵露滿意之色,隻是微笑不語。
徐妙錦好奇地看著朱鬆:“你不在時,母妃將紡織廠的生意交由我打理。
我一直想問,那些織布機和印花機,你是怎麽想到的?”
她看過紡織廠的機器後,認為能設計出這些機器的人定是天才,而此人竟是她的夫君!
朱鬆笑道:“若你有興趣,就好好打理紡織廠,不懂之處可問母妃,她經驗豐富。”
早餐過後,三人來到院中閑聊。
朱鬆取出兩個手鐲:“這不是秋兒手上的那個嗎?”
周貴妃和徐妙錦都曾見過朱匣秋手上的手鐲,卻不知這是朱鬆煉製的法器。
“這法器我共煉了三個,兩個送給了父皇和大哥,一個在秋兒那裏。”
“這兩個,是我特意為母妃和錦兒準備的。”
說著,朱鬆將手鐲遞給兩人。
周貴妃驚訝道:“聽說你給父皇和大哥的法器就是這樣的手鐲?”
她知曉此事,卻未知這手鐲竟是老九贈予老爺子的法器!
徐妙錦臉上滿是驚愕。
據朱鬆所言,此法器僅煉製五件,連皇帝與太子亦佩戴之,而今自己竟也擁有一枚?
“此手鐲需日日佩於腕上,可提神醒腦,增強體質。”
“最好時刻佩戴,非特殊情況勿摘。”
朱鬆笑著叮囑兩女。
“本以為你閉關是為了給錦兒煉製駐顏丹,未曾想是這法器。”
周貴妃點頭。
“駐顏丹已煉得三顆,每人僅需服一粒。
錦兒的,我自會備下,隻是時機未到。”
朱鬆笑答。
對王妃,他從不吝嗇駐顏丹,隻是徐妙錦年僅十四,尚未長成。
古人女子早熟,但讓徐妙錦維持現狀,朱鬆總覺得不妥,待其長成再說吧。
周貴妃與徐妙錦皆認同朱鬆的說法。
徐妙錦亦覺現在駐顏過早,或許二十餘歲方為最佳。
“你們婆媳閑聊,本王要去見蔣瓛。”
朱鬆言罷,轉身離去。
回書房後,他命袁管家速召蔣瓛。
不久,蔣瓛至。
正如所料,蔣瓛此行乃為河西走廊出兵之事。
此乃朱元璋密旨,出兵前不得泄露。
何時起兵,全憑朱鬆決斷,至於軍資糧餉,老爺子一概放手,全由朱鬆自理。
覽畢密旨,朱鬆苦笑搖頭。
這老爺子,竟也變得吝嗇起來。
他攻取河西走廊,實乃為大明,非為一己之私。
朱鬆對此並不介意,些許軍資糧餉,於他不過九牛一毛。
漢中府現有收益,足以支撐他發動一場大戰。
收複河西走廊,於他而言,不過是小試鋒芒。
令朱鬆稍感意外的是,蔣瓛並未提及周貴妃之事,仿佛默認她在漢中府居住,又如將她遺忘,對於她是否回應天府隻字不提。
“殿下,陛下還讓臣轉達,欲求些丹藥為太子調理身體。”蔣瓛談完河西走廊之事,又提及丹藥。
“除此之外,別無他事?”朱鬆再次確認。
“無他,陛下僅交代此二事。”蔣瓛搖頭回答。
朱鬆這才心安,老爺子莫非真忘了周貴妃仍在漢中府?
實則正如朱鬆所想。
朱元璋日理萬機,對周貴妃是否在應天府並非不知,而是無暇顧及,亦已不在意。
他知老九想讓周貴妃多留漢中,且他正盼老九的丹藥,還計劃攜朱標訪漢中。
周貴妃之事,他並不著急,待日後親赴漢中,有貼心之人相伴,豈不美哉?屆時再帶周貴妃同歸亦可。
此乃朱元璋對周貴妃回京之事的看法。
“此為氣血丹與沅澤丹,皆為太子殿下所用,服用之法你已悉知,歸後照行即可。”
“此外,本王另煉得回清丹兩枚,煩請轉呈皇上,此乃本王特為皇上所備。”
朱鬆隨即取出數粒丹藥,遞予蔣瓛。
於外人,得其丹藥難如登天,但對家人,朱鬆從不吝嗇。
他又囑咐蔣瓛,回清丹需隔十日方可再服,有益身心,實則針對老者三高之症。
蔣瓛小心翼翼接過丹藥,視若珍寶,存放於精致匣中,貼身攜帶。
他深知丹藥之珍貴,否則朱元璋不會遣他親赴漢中。
即便是密旨,換他人亦可傳達,但護送丹藥,非得蔣瓛這等心腹不可。
“多謝殿下,下官告退。”
蔣瓛向朱鬆行禮後,轉身離去。
聞蔣瓛離去,周貴妃亦鬆了一口氣。
她唯恐蔣瓛此行是為接她回宮。
一來她不舍朱鬆一家,二來深知朱鬆性情,若倔強起來與蔣瓛衝突,將不利。
而今看來,此憂多餘,一切正朝佳境發展。
不料蔣瓛方離,應天府又有訪客至,稱是奉涼國公藍玉之命,與朱鬆談生意。
“請他們進來。”
朱鬆未多想,藍玉之顏麵不可不顧,遂命袁管家迎入。
然而,與朱鬆真正交談者,僅一人,名喚何貴,乃藍玉商隊之主。
“國公此番又有餘資,欲投本王漢中府乎?”
朱鬆見狀,笑問道。
“殿下玩笑矣,國公遣小的前來,實為大戲院之事。”
“國公有意……”
何貴簡要闡述了藍玉欲派人學習魔術與川劇變臉之事。
“費用方麵,國公表示可議,漢王可先提出價位。”何貴補充道。
“原來如此!”朱鬆聞言點頭,心中明了。
他戲院遍布大明重鎮,生意興隆。
藍玉等人顯然是眼紅應天府大戲院的盈利。
“派人學習便罷了,本王無暇顧及。”朱鬆淡淡道,
“但可向國公提議,若想涉足此行,不妨直接投資。
本王可給予大戲院幹股,年末分紅。”
稍作思索,朱鬆對何貴言明。
“投資?此事需回國公處詳議。
不知漢王殿下願讓國公參與哪部分大戲院的投資?”何貴心動,問道。
畢竟,投資分紅遠比單打獨鬥來得劃算。
與漢王爭鋒,無異於以卵擊石。
“江南地區已無望,老爺子早有布局。
北方與荊襄新戲院,國公或可參與。
但投資不菲,至少十萬兩起,視國公能力而定。”
“本王保證,投資必有所值!”朱鬆正色道。
“多謝殿下,小的定將殿下之意轉達國公。”何貴連忙應承,隨即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