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一念之差,結果迥異!
字數:6885 加入書籤
你本以為能贏得父親最多的寵愛,卻漸漸發現,父親最為疼愛的始終是長兄朱標。
父親極為重視文化教育,廣納大儒,為你們傳授儒家經典。
但在學問上,你遠不及大哥朱標,心中難免生出挫敗之感。
但你並未因此氣餒,反而在武藝上愈發刻苦,隻盼能得到父親的認可。
望著年僅十餘歲的朱棣,那弱小的身軀日夜不輟地刻苦修煉,朱元璋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憐惜。
子嗣眾多,難免有所疏忽。
誠然,他將大部分心力傾注於朱標之上,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其他兒子缺乏愛意。
為確保朱標的崇高地位,消除其他兄弟的非分之想,他隻能如此抉擇。
這也是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的緣由。
他不願諸子日後為家產或家主之位而手足相殘。
然而,那時的朱棣尚年幼,深陷偏執之中,無法理解他的深意。
即便心疼,若時光倒流,朱元璋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不久,父親在應天府登基為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兄弟們與他,由吳王的王子一躍成為大明國的皇子。
唯獨大哥朱標,在父親登基之時,被封為大明朝的皇太子。
目睹朱標接受太子冊封大典,你的眼中滿是羨慕,夾雜著一絲不甘。
洪武三年,你與其他兄弟相繼被封為王,你被冊封為燕王,封地乃新得的元大都,即後來的北平府。
成年後,你將前往那裏就藩。
洪武九年,十六歲的你在應天府迎娶了徐達之長女徐妙雲,從此成家立業,也到了就藩之時。
洪武十一年,父親安排二哥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府,三哥晉王朱棡就藩太原府,而你則按原計劃準備前往北平府。
未料,二哥三哥已啟程前往封地,你卻仍在鳳陽府苦候,未得就藩之命,反迎來了長子朱高熾的誕生。
直至洪武十三年三月,你才接到父親的詔令,順利就藩北平。
洪武十五年,馬皇後薨逝,你深感哀痛,與在外就藩的兄弟們相繼返京吊唁。
此番歸京,你邂逅了日後助你至深的道衍和尚,並賜其名姚廣孝。
返北平途中,姚廣孝伴你同行,並主持慶壽寺事務。
自此,你身邊添一智囊,常為你籌謀劃策。
姚廣孝?此僧似曾相識。
燕漢相爭之時,未見其身影?
彼時,嶽父徐達掌北平軍務,鎮守北平。
得其助力,你順利掌控北平局勢,徐達離京後,你更成為藩王中實力最強者。
你初露鋒芒,數度隨藍玉大軍北伐,立下戰功無數。
洪武二十三年,你率軍深入漠北,風雪之中生擒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終使其歸降大明。
父聞訊大喜,讚曰:“肅清沙漠者,朱棣也!”自此,你燕王之名響徹四方,備受倚重。
未料洪武二十五年,自陝西巡視歸來的太子朱標猝逝,你雖哀悼兄長,亦覺機遇降臨。
然八月,父突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你兄弟幾人承繼大統之夢破滅。
你惑於父何以將江山托於稚子,以為侄兒不堪大任。
然父命難違,你隻能無奈接受。
洪武二十八年,二哥秦王朱樉遭毒斃命;洪武三十一年,三哥晉王朱棡亦病逝。
你成名義上嫡長子,按例,你方為正統皇位繼承人。
你渴望父親能回心轉意,再賜你一次機會,但父親駕崩與朱允炆登基的消息,幾乎同時抵達北平府。
你正沉浸在父親逝世的哀痛中,欲返京奔喪時,卻驚聞與你同母的五弟周王朱橚,竟被侄兒朱允炆貶為庶民,遭囚禁。
悲痛之餘,你迅速振作,暗中積聚力量。
你深知,朱允炆既已開始削藩,必也不會放過你。
隨後,湘王全家遭難,岷王、齊王、代王相繼被廢,更堅定了你的決心。
更令人震驚的是,朱允炆竟欲對漢中府的九弟漢王朱鬆下手。
朱元璋雖已有心理準備,但看到朱允炆削藩的種種,依舊怒火難平。
同時,他意識到,燕漢之爭即將拉開序幕。
他迫切想知道,若老四最終勝出,老九究竟如何敗北。
不久,因漢王朱鬆的生母周貴妃被朱允炆逼死於應天府,漢王起兵靖難,你看到了契機。
於是,你也在燕王府高舉靖難大旗,留下世子朱高熾、王妃徐妙雲及謀士姚廣孝守衛北平,親率大軍南下,直逼應天府。
你迅速攻陷應天府,挾持天子,掌控了朝廷大權。
然而,你未曾料到,朱鬆並未放棄,反指你野心勃勃,意圖與你爭天下。
燕漢之爭的畫卷展開,朱元璋呼吸急促,雙眼緊盯,生怕遺漏任何細節。
注:文中提及的“朱祁鎮是第一個被瓦剌俘虜的大明皇帝?”與原文內容無直接關聯,故在此省略。
)
92:朱元璋問:朱祁鎮是否為大明首位被瓦剌擄走的皇帝?
戰事驟起,燕漢之爭以長江為界,綿延三年!
你顯然小覷了九弟的實力,未曾料到僅憑數萬兵馬,他竟能與你所率的百萬大軍勢均力敵!
偏此時,西北瓦剌部乘大明內亂之機,直逼天水關的消息傳來!
漢王朱鬆為禦敵於國門之外,不得不暫時撤軍!而你,卻窺見了轉機!
正當朱鬆於天水關與瓦剌殊死搏鬥之時,你暗中遣人潛入漢中,掌控了漢王府,包括世子朱匣秋在內的眾人皆成籠中之鳥!
老四竟行此卑劣之事?
難怪他能在這場爭鬥中擊敗老九,非因其手段高明,實則依靠下作之計!
此等行徑,實乃至極!
朱元璋亦悟,老四若想勝出,除非老九自亂陣腳!
關鍵在於瓦剌南侵之時,老九是選擇退守以保疆土,還是執意與老四爭鬥到底!
一念之差,結果迥異!
然因漢中寂軍墓的存在,老九料定漢中難陷,故而退兵之可能甚微!
如此,老四勝出之機,微乎其微!
而此番推演,恰是基於老四最終勝出之假設!
朱鬆之勇猛令你膽寒,你遂決心不擇手段,誓除心頭大患!
終,朱鬆守住了天水關,但漢中府卻落入了你的手中!你以王府上下乃至朱匣秋的性命相脅,迫使朱鬆投降!
而後,你竟下令賜死朱鬆父子,未留絲毫喘息之機,此舉令人愕然!
你雖勝,卻勝之不武!然為皇位,你別無選擇!
豈止不武!
你簡直將老朱家的顏麵踐踏殆盡!
為皇位,竟對親兄弟侄兒下手如此之狠!
朱元璋深感震驚,老四竟對朱匣秋也下狠手,不顧其體弱多病。
老九既逝,朱匣秋何足為懼?此刻,朱元璋怒不可遏。
他曾以為老四不至如朱允炆般狠絕,至多僅除老九這一心腹大患。
然而,他高估了老四。
漢王府覆滅後,老四肆無忌憚,迫使朱允炆退位,自立為帝,並封二子朱高煦為漢王,占據漢王朱鬆辛苦經營的漢中府。
此行徑,厚顏至極!真乃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果實摘得輕而易舉。
這父子倆良心何安?
唯一令朱元璋稍感寬慰的是,老四未殺朱允炆,僅貶為庶人,隨姚廣孝出家為僧。
此舉讓朱元璋無言以對,心想:做和尚便做和尚吧,總比丟了性命強。
老四登基後,首要之事便是清除建文帝餘黨。
建文帝雖活,已無威脅,但難保其支持者不生異心。
直至大部分餘孽清除,老四方安心。
在位二十二年間,老四遣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親率大軍五征漠北,成就非凡,史稱永樂盛世。
朱棣對外舉措,令朱元璋眼前一亮。
七下西洋,五征漠北,功績顯赫。
然而,皇位得來手段,令朱元璋難以認同。
永樂二十二年,第五次漠北之征歸途中,朱棣病逝於榆木川,享年六十四。
廟號太宗,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葬於長陵,傳位於太子朱高熾。
朱棣,那個五征漠北、遣鄭和下西洋、開創永樂盛世的永樂大帝。
回顧朱棣一生,雖登基前行為令人憤慨,但作為皇帝,其成就尚算顯著。
按理說,朱棣如此傑出,其後代亦應不俗。
例如朱高熾,在朱棣北伐時監國,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有時甚至超越太子朱標。
永樂盛世的輝煌,朱高熾功不可沒。
皇孫朱瞻基更是出色,遠超朱允炆,多次隨朱棣北伐,未來可期,或為馬上皇帝。
如此祖孫三代,理應讓大明更加強盛,怎會衰敗?
莫非朱瞻基之後,有昏君出現?
似是明英宗。
正當朱元璋思索之際,推演畫麵忽轉。
細看之下,朱高熾這胖子已著龍袍,端坐龍椅,顯然已登基為帝。
【你未料父親驟逝,倉促登基,成為大明第四帝,改年號洪熙。
】
【登基後,你發現身體日漸衰弱。
】
畫麵中,朱高熾肥胖至極,行走幾步便氣喘籲籲,朱元璋啞然。
此子確有治國之才,但身體過於肥胖。
自幼肥胖,成年後更甚。
如此體態,難免生病。
【洪熙元年五月,新政剛行,欲與民同樂,你卻病倒,最終在順天府病逝,終年48歲。
廟號仁宗,諡號冗長,葬於十三陵之獻陵,傳位於長子朱瞻基。
】
【你是朱高熾,大明那位因肥胖而亡的皇帝。
】
朱元璋愕然:這就死了?
他隻匆匆見過朱高熾幾麵,這老四家的長子,竟也英年早逝?
這龍椅尚未焐熱,不足一年便已易主,何其草率!
朱元璋尚沉浸於朱胖胖那匆匆即逝的帝位之夢中,推演場景再度變換!
“你乃大明第五帝,宣德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