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真為老朱家爭光了!

字數:7552   加入書籤

A+A-


    王衛學院亦規劃為老將們的退休之所。
    漢中軍內選拔教官雖非難事,但朱鬆標準嚴苛,尤重導師與教官人選,堅持寧缺毋濫。
    武科教育涵蓋讀書識字、武學修煉、騎射練習、日常操練、武器專精及戰陣戰術等。
    朱鬆還為武科學員設定了畢業後等級製度:普通畢業者可獲漢中軍小旗官級別職位;中級畢業者總旗官級別;高級畢業者百戶官級別;特級畢業者則千戶官級別。
    武科學員旨在為漢中軍培養未來將領,雖初入職級可能不同,但均將獲相應職位。
    未來軍製改革中,漢中軍結構將更加細分,裝備、後勤等部門,所學與一線部隊各有側重,旨在培養多元化軍事人才,而非單一衝鋒悍將。
    現今漢中府,參軍熱潮空前高漲!
    然而,加入漢中軍絕非易事。
    欲成為漢中軍的成員,必先通過王衛學院的嚴格考核,獲取畢業證書。
    即便是普通士卒,亦需體能達標。
    轉至應天府,
    此地過年氛圍與漢中府大相徑庭。
    朱鬆可隨意休假,但朝廷卻受限於規矩,特別是朱元璋這位勤勉在位之時。
    朱元璋規定,朝廷年節僅三日休假:春節、冬至及皇帝生辰,各休一天。
    大年三十,朱元璋仍在政務中度過,僅正月初一稍作休憩,初二便恢複早朝。
    年複一年,朱元璋已適應此忙碌而充實的生活節奏。
    正月初八早朝,
    “陛下,各州府水泥路鋪設進度已達七成,預計三月內全麵竣工。”
    工部監工官員在朱元璋詢問應天府至西安府水泥路建設情況時,連忙稟報。
    “加緊施工,越快越好!
    另通知漢中,多運水泥來,江南重鎮間亦需修建水泥路。”
    朱元璋點頭滿意,對工部官員吩咐道。
    此時,戶部尚書張紞出列奏報:“陛下,漢中府洪武二十五年商業稅收已入國庫。”
    此言一出,在場官員皆側耳傾聽,欲知漢中府去年商業稅收之巨。
    朱元璋精神煥發,追問:“漢中府一年商業稅收幾何?”
    張紞聲音微顫,答道:“共計一千八百五十九萬兩白銀!”
    連他自己亦覺難以置信。
    他初見這數字,愣了許久才回過神來!
    “多少?再說一遍!”
    朱元璋猛地自龍椅上站起!
    滿朝文武皆驚,麵麵相覷,私下議論之聲四起!
    “一千八百五十九萬兩白銀!”
    張紞重申。
    “哈哈哈……好!太好了!”
    “你們都聽著!”
    “當初反對漢王新政試點的,此刻臉上是否辣地疼?”
    朱元璋大笑,轉而向那些曾頻繁彈劾朱鬆的大臣戲謔道。
    一個字:爽!
    無比暢快,朱元璋甚至覺得揚眉吐氣!
    老九此番,真為老朱家爭光了!
    畢竟,這改革試點名義上是他讓老九去搞的,壓力實則全在他身上!
    如今,這串數字讓他徹底安心,也讓那些官員顏麵掃地!
    他倒要瞧瞧,誰還敢在試點改革上多言!
    “張大人,戶部沒弄錯吧?這隻是漢中府的商業稅?西安府的也算在內了?”
    一官員不死心地追問。
    “僅是漢中府的!若加上西安府,西北兩府商業稅總計已超兩千二百萬兩白銀!”
    張紞言罷,朝堂上下皆目瞪口呆!
    何意?
    西安府商業稅也近千萬兩白銀?
    這……
    西北兩府一年商業稅,竟抵大明過去數年總和!
    “臣有奏!”
    此時,刑部尚書楊靖突然打斷氛圍。
    “準!”
    朱元璋不悅,正享受官員們的驚愕,卻被楊靖打斷!
    但大臣奏報,他不能拒,隻好耐著性子傾聽!
    “陛下,蜀地官員上報,山區頻繁出現趕屍人。”
    “他們晝伏夜行。”
    “許多村落的百姓,夜晚聲稱見過。”
    “官府已請畫師描繪了趕屍人的形象。”
    楊靖說著,遞上幾張畫像。
    “呈上。”
    朱元璋即刻命王琛取來。
    畫像中,趕屍人形象一致:背竹箱,掛燈籠,持攝魂鈴,腰係葫蘆,多戴鬥笠,麵容難辨。
    “傳令地方官,張貼告示,百姓遇趕屍道士須回避,不得靠近。”
    朱元璋閱畢畫像,遞給朱標,隨即吩咐楊靖。
    “陛下,百姓不知趕屍人,夜間見此驚恐萬分,才會驚擾官府……”
    楊靖焦急道。
    “百姓不知,告之即可,你亦不知?”
    “趕屍道士乃漢王為客死異鄉者魂歸故裏所設,意在威懾?還是你在此裝糊塗?”
    朱元璋未待楊靖言盡,臉色已沉,厲聲責問。
    “臣不敢!”
    “臣隻是覺得,漢王殿下初衷雖好,但此法是否欠妥?”
    楊靖惶恐跪倒,急忙解釋。
    “照咱說的辦,無有不妥!”
    “百姓知情後,自會習以為常,無需多慮!”
    朱元璋瞪了楊靖一眼,不悅地冷哼道。
    他心知,楊靖提及趕屍人,定是想找老九麻煩,若不敲打,真當他不敢動手?
    楊靖麵露苦色,最終隻能點頭應允。
    官員們望向楊靖,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同情與不甘。
    藍玉等淮西勳貴及戶部官員,臉上則掛著幸災樂禍的神色。
    此時若敢給漢王朱鬆添堵,無異於自尋死路。
    畢竟,漢王朱鬆已是皇上心頭的寶貝,尤其是考慮到西北兩府近三千萬兩白銀的稅收。
    誰敢此刻觸漢王的黴頭,那簡直是鐵頭無疑。
    楊靖此舉,究竟是哪根筋不對?
    散朝後,朱元璋即刻召見朱標與張紞至禦書房。
    張紞被召,自然與商業稅收相關。
    閱畢戶部詳盡的書麵報告,朱元璋笑容滿麵。
    “張紞,記得試點初行時,你也反對的吧?”朱元璋得意地問張紞。
    “臣慚愧,如今方知陛下與漢王殿下的深意。”張紞苦笑回應,對漢王朱鬆已是心服口服。
    別的不說,單是西北兩府這三千萬兩白銀的入賬,就讓國庫存銀躍升至五千多萬兩!張紞身為戶部尚書,此生從未見過如此巨款。
    “你能明白就好。”朱元璋滿意點頭,“既已知試點之益,日後行事自當明了。”
    “臣明白!”張紞望向同樣微笑的太子朱標,苦笑點頭。
    “老九送來的種子,春耕時必須全力以赴,務必全部種下。”朱元璋話鋒一轉,嚴肅告誡張紞,“此乃大明未來之基,不容有失。
    若有差池,你這戶部尚書之位難保!”
    “臣定當竭盡全力!”張紞心頭一震,連忙跪地應承。
    “去吧!”朱元璋擺手,張紞隨即退出。
    “標兒,錦衣衛傳來消息,老九在漢中府飼養了大量牛羊,專為產奶之用。”
    “對此,你有何看法?”
    朱元璋望向朱標,麵帶笑意地問道。
    “兒臣以為,老九隻是想為漢中軍及王衛學院的學子們提供營養補給,此舉並無不妥。”
    朱標點頭回應,顯然已對此事有所了解。
    “確實,牛奶雞蛋成本低廉,卻是普通人增強體質的有效途徑。”
    “漢中府諸多做法,朝廷值得借鑒。”
    朱元璋點頭讚同。
    大明嚴禁宰牛食肉,因牛乃農耕之重。
    但朱鬆所得牛羊均來自異域,非本土耕牛,故而另當別論。
    無論是產奶還是宰食,旁人也無權幹涉。
    朱元璋在多次籌謀中,已察覺此問題。
    奶牛之事,可向異域之人求取。
    他朱元璋的麵子,異域之人自會給,加之等價物資交換,他們沒有理由拒絕。
    朱元璋亦有意創辦皇衛學院。
    屆時,他亦會讓學員們享用牛奶雞蛋,效仿老九。
    至於文科教材,他計劃前往漢中與老九詳談。
    至於武科,他朱元璋自有辦法。
    麾下如藍玉等淮西猛將眾多,培養一批勇士應非難事。
    他深知,在培養文人的同時,亦需注重軍事人才的培養。
    藍玉等人,便是現成的教官。
    時下太平盛世,無需征戰。
    但讓藍玉等人傳授軍事技藝,培育更多人才,方能彰顯其價值。
    否則,他們終日閑散,隻會琢磨如何斂財。
    “蔣瓛,關於尋址建立皇衛軍校之事,進展如何?”朱元璋詢問蔣瓛。
    “陛下,一切已安排就緒!”蔣瓛迅速回應。
    “甚好,既有空閑,你便領朕與標兒前去視察。”朱元璋隨即下令。
    蔣瓛連忙應承,心中明了,皇上對皇衛軍校之事極為關注。
    此刻,漢中府作為試點,引領著時代潮流。
    ……
    涼國公府內,藍玉等淮西勳貴麵麵相覷。
    他們得知漢中投保行獲利頗豐,月營收竟達七百多萬兩,而賠付不過十萬兩。
    這驚人利潤,令他們眼紅不已。
    “漢王真是奇才,怎想出如此賺錢之策!”藍玉驚歎。
    投保賠付雖高,但投保人數眾多,匯聚成海。
    酒樓廚子、鐵匠、商隊、礦工、伐木工等高危職業者,紛紛投保,以求心安。
    漢王投保條約還規定,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僅賠付百分之三十,以防天災導致投保行虧損。
    然而,藍玉等人深知,投保行最寶貴的是信譽。
    若無極高信譽,此生意難以立足。
    朱鬆能在西北成功,靠的是其在當地的信譽與威望。
    “皇上或許已洞察,漢中正是此時代的風向標,漢中有所動,皇上必隨之。”
    藍玉心中忽生感慨。
    即便是他這等粗人,也看出跟隨漢王經商定無謬誤。
    漢王壟斷的行業,諸如火柴、蜂窩煤及至關重要的食鹽,皆利潤豐厚。
    漢中瓷器,更是尊貴身份的象征,有價無市,唯有親臨漢中方能購得。
    至於極品瓷器,即便在漢中亦難得一見,它們往往隻在拍賣行現身。
    除卻特定套係,頂級瓷器每月僅拍賣三件,漢中瓷器,已然成為奢侈品標杆。
    “舅父,瓷器這行當能否涉足?”常升試探性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