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確實如此!
字數:7968 加入書籤
這全憑朱鬆的意願。
他心情好時,或許能多製作幾套;心情不好,則一套也無。
那些渴望此瓷的藩王,若運氣不佳,隻能望洋興歎。
更有貧困者,舍不得花費巨資購買這等昂貴瓷器。
譬如北平的燕王朱棣,資金多用於軍備,要他斥巨資購買茶具瓷器,實屬奢望。
歸根結底,還是囊中羞澀所致。
贈送此套王族瓷器,絕非小事,而是厚重之禮。
寧王朱權與魏王朱允熥收到此禮,定會心生歡喜。
至於朱允炆心中所想,唯有他自己知曉。
……
應天府皇宮內,東宮的朱允炆與朱允熥雖已封王,擁有封地,但朱元璋似乎無意讓他們即刻前往封地。
即便朱允炆已十七,朱允熥亦十六。
或許在朱標去世前,他們都不會離京。
朱元璋希望在朱標生前,兩子能多陪伴左右。
至少,要送他最後一程。
封王後,朱允熥更渴望早日前往封地,如此便不必再看呂氏與朱允炆臉色行事。
尤其是朱標尚在人世之時。
一旦朱標離世,他不敢想象這對母子會如何待他。
反觀朱允炆,被封吳王後,整日心事重重,連書都讀不進去。
這讓一直教導他的黃子澄焦急萬分,卻束手無策。
以往尚可指望呂氏,如今卻不同了。
當下呂氏,狀態較朱允炆猶甚,神思恍惚,若失魂魄。
言談半晌,於她如無物,未曾入耳。
其內心震撼,源自朱標昔日一言,至今仍驚魂未定。
“母親!”
朱允炆複至呂氏身旁,呼喚無果。
兄弟離去後,父母間密談何物,他全然不知,呂氏亦未曾透露片語。
朱允炆心緒難安,渴求自呂氏處覓得慰藉與鼓舞。
然所見呂氏,精神萎靡更甚於他,頹廢之態,令他愕然。
朱允炆素以呂氏馬首是瞻,此刻如失依靠,心緒更添惶恐。
“母親,您究竟何以至此?”
望呂氏空洞目光,消瘦麵容,朱允炆滿心焦慮,急切相詢。
“允炆……”
呂氏似自沉思中驚醒,望向朱允炆,唇動又止。
“母親,請勿如此,若不可為,便不爭了!”
“孩兒非那位置不可,但不能失您啊,母親!”
朱允炆摟緊呂氏,惶恐勸慰。
“不爭了?”
呂氏聞言,竟莫名而笑,笑容中透著一絲陰冷,乃至猙獰。
猛然間,一記耳光清脆響亮,落在朱允炆臉頰,幾使其踉蹌。
“母親,何故打孩兒?”
朱允炆捂臉,痛楚難掩,難以置信地望向呂氏。
自幼至長,縱有錯,呂氏亦未曾動手,此番僅因勸說,竟遭掌摑,實非所料。
“你可明白,我為你爭取那位置,付出了何種代價?”
“這些年,我傾盡心力,隻為讓你有朝一日能坐上那高位,你現在卻說不爭了?!”
呂氏麵容近乎扭曲。
她做夢也沒想到,朱允炆竟如此膽怯。
難道她往日的教誨,皆化為烏有?
“母親,您別激動,究竟怎麽了?”
“我真的不想爭了!”
“皇爺爺已封我為吳王,賜我蘇州封地。”
“我去蘇州做個閑散王爺,此生也挺好。”
“我隻想一直陪在母親身邊,一輩子孝順您!”
望著呂氏近乎瘋狂的模樣,朱允炆心中驚懼,連忙勸慰。
“哈哈哈……朱允炆!”
“你真是我的好兒子!”
“你可知道,我為你爭那位置,甚至可能被你父親要求殉葬!”
“你還想當閑散王爺,一輩子孝順我?”
呂氏氣得大笑,笑容猙獰,言語間讓朱允炆心底生寒。
殉葬!
父親竟要讓母親殉葬?!
“不!這不可能!父親絕不會如此絕情!您是我的生母,他不會讓我失去母親的!”
朱允炆震驚之餘,焦急萬分。
一想到呂氏可能離他而去,他徹底慌了。
“怎麽不可能!”
“你不知你父親多狠心!”
“在他眼中,隻有那些藩王兄弟,從未將我這位太子妃放在心上!”
“他隻需在你皇爺爺麵前提一句,以你皇爺爺對他的寵愛,我定會出現在太子殉葬名單上!”
呂氏冷笑,語氣中滿是不屑。
朱元璋極度寵愛兒子朱標,呂氏深信,若朱標要求她殉葬,朱元璋定會不遺餘力滿足兒子臨終這一微小願望。
確實如此!
將她列入殉葬名單,對朱元璋而言,不過是舉手之勞。
此刻,朱允炆震驚當場,一股寒意直衝頭頂。
為何會如此?
難道真是為了那皇位?
不爭不行嗎?
“不!我絕不會讓母親為父親殉葬!”
“我不能讓這種事發生!實在不行,我就去求皇爺爺!”
“皇爺爺最疼我,定會看在我的份上放過母親!”
“對!我現在就去求皇爺爺!”
朱允炆愣神片刻,猛然驚醒,在呂氏愕然的注視下,轉身衝向殿外。
禦書房裏,朱元璋正審閱奏折。
“皇爺爺……孫兒允炆求見!”
“放我進去!”
“我要見皇爺爺!”
“……”
外麵的喧鬧讓朱元璋皺眉。
他聽出是朱允炆的聲音。
自模擬過朱允炆的人生後,朱元璋對他失望至極。
以往,他還會常去東宮看望朱允炆。
但近一年來,除了朱標病重時,他幾乎未踏入東宮半步,有事也是讓朱標前來。
他不想與朱允炆過於親近。
非是他心狠,若朱允炆不適合為皇太孫,疏離或許是對他最好的保護。
不能給他任何希望!
因此,這一年來他們少見,即便見麵,也少有交流。
“讓他進來!”
朱元璋暗自歎息,他感受到了朱允炆話語中的恐慌,最終心生了憐憫。
“皇爺爺!”
“求您開恩,別讓母親為父親殉葬!”
“孫兒願意去就藩當王爺,隻求能帶著母親一同前往,望皇爺爺成全!”
朱允炆一進門便跪倒在地,連連向朱元璋磕頭。
朱元璋緊盯著朱允炆,空氣仿佛凝固,朱允炆嚇得不敢抬頭。
“罷了,我答應了。”
朱元璋終是歎了口氣,緩緩說道。
對於讓呂氏陪葬之事,本不過是在名單上隨手添加,但看著眼前的朱允炆,他心軟了。
“謝皇爺爺!”
朱允炆滿心歡喜,連連磕頭致謝。
朱元璋正是被朱允炆的孝心所打動。
血緣親情,終會淡去。
若朱標為帝,必不會削藩,因那些藩王是他的親兄弟,一同長大的手足。
而朱允炆不同,他與那些藩王叔叔無此親情紐帶,或可輕易割舍。
如那與他一同長大的湘王,最終又落得何種下場?還被賜了惡諡!
但呂氏畢竟是他的生母,朱允炆終非冷血之人,呂氏在他心中,猶如天一般重要。
朱允炆滿懷感激地離去,朱元璋望著他孤單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這畢竟是他的親孫子,他又怎會不心疼?
但朱元璋深知,他不能心軟,有些事必須為之,此刻越心疼朱允炆,日後朱允炆的境遇或許越慘。
做一輩子逍遙王爺,或許也挺好。
隻盼他能理解自己的苦心!
朱元璋輕歎,此時王琛從外走入。
“陛下,消息恐怕難以隱瞞了。”王琛神色不安地向朱元璋低語。
朱允炆此番動靜甚大,周遭的宮女太監皆已知曉,恐怕不久整個皇宮都將傳遍。
“那便不必隱瞞了,你親自去太子那裏通報一聲。”朱元璋淡然處之,揮手示意。
眾人皆知也好,如此對外釋放的信號更為明確,免去朝臣們的無端猜忌,使他們收斂雜念。
然而,後續的連鎖反應仍在持續。
消息首先傳至東宮。
朱允炆未在讀書時間出現,黃子澄焦急尋找,發現他神色恍惚而歸,額頭血跡斑斑。
黃子澄驚愕萬分,急忙詢問,但朱允炆不予理睬,徑直去找呂氏。
隨後,黃子澄得知朱允炆闖入禦書房,懇求朱元璋放過呂氏,一時呆立當場,滿心困惑。
與此同時,正在宮外考察蜂窩煤廠的朱標接到王琛親傳的消息,臉色驟變。
他本希望兩子能留在應天府陪伴他至生命盡頭,而後再赴封地。
然而此事一出,他無法再留二子,尤其是朱允炆。
呂氏!
皆是因她而起!
若非她,何至於此?
朱標氣得臉色鐵青,當即擱置一切返回皇宮。
“兒臣參見父皇。”
朱標很快來到禦書房,直麵朱元璋。
“標兒,朕已答應允炆,此事就此作罷。”朱元璋洞悉朱標來意,直言不諱。
“兒臣明白,夫妻一場,兒臣亦非無情。
隻不過……”
“兒臣懇請父皇,讓這兩個孩子去就藩。”
朱標遲疑片刻,隨即向朱元璋跪下懇求。
朱元璋聽後一愣,旋即領悟了朱標的憂慮。
朱標擔憂呂氏不死心,會繼續慫恿朱允炆生事。
這是要提前解決這兩個隱患嗎?
其實,朱允炆與朱允熥已到就藩之年,直接前往封地並無不妥。
朱元璋想讓他們多在應天留兩年,僅是因朱標的緣故。
“好吧,你的兒子,你自己安排。”
“至於太子妃,就說她去蘇州為允炆籌辦婚事。
回頭我們在朝中為他挑選佳偶,讓他們在蘇州完婚。”
朱元璋最終應允了朱標的請求。
事已至此,不如痛下決心,一次性解決。
加之他與朱標即將前往漢中府,若朱允炆母子留在皇宮,天知道他們會衝動做出何事。
朱允炆或許沒那膽量,但呂氏就難說了。
這個女人,心機深沉。
於是,當日又一道聖旨震撼朝野。
剛封王不久的朱允炆和朱允熥,即將就藩。
一時間,滿朝文武愕然。
封王與就藩截然不同,性質迥異。
老爺子此刻急於讓兩位皇孫就藩,更加證實了某種猜測。
